經常拉肚子,沒得腸炎腸癌,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5種食物別吃了

2020-12-18 消化科醫生李婕琳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

之前我們介紹過春天飲食不當容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腸炎、胃腸感冒等。但是有些人經常感覺肚子空空的,吃了東西就好像有一股「丹田之氣」在裡面運轉,隨後會發生排氣行為,也就是俗稱的放屁。當肚子裡的氣體排出後,很可能產生強烈便意,如廁後發現便量不是很大,經常還是稀狀便。幾乎每次進餐後都會重複這種行為,平時並沒有腹脹、腹痛、便急的情況,難道這是禁止吃飯的暗示?

面對不正常的排氣、排便情況,我們應該先進行腸道以及消化系統全方面的檢查,當排除腸胃病變以及腸息肉、腸癌後,此類經常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病?

從字面意思來看,腸易激症候群就是指患者的腸道系統容易受到刺激,任何食物通過胃部消化進入腸道後,都會導致腸道的運轉出現過於激烈或者遲緩的情況。在臨床上,腸易激症候群屬於功能性障礙,青年(20歲起)至中年(50歲)排便習慣不規律者,很可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症狀表現:腸易激症候群的表現多為進食後腹脹、排氣多、便急、拉肚子、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病因:目前研究表示,腸易激症候群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未有明確證明是哪種單獨因素引發。可能引發腸易激的情況有這幾種:

1、腸動力異常:如胃腸道蠕動弱或過強,腸道對容物以及胃腸分泌的某些激素產生過強反映等。

2、神經系統異常:腸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制有問題。

3、腸道的敏感性過高:簡單來說就是腸道容納容物的承受度,以及結腸、直腸疼痛閾值比普通人低,導致腸道敏感度過高,當食物消化後的殘渣進入腸道,就會引起腸蠕動,具體表現為排氣、拉肚子。

4、腸道病變後遺症:急性、慢性胃腸道炎症治療後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腸易激症候群,原因可能是感染程度比較嚴重,或者抗生素藥物使用時間過長。

5、腸道內微生態菌群失調:腸道內乳酸菌、雙歧桿菌等菌群數量的增多或減少,都有可能引發腸易激。

6、心理因素:不少人在緊張時刻比如考試、比賽、面試等情況下,均會出現便急情況。焦慮、悲痛、抑鬱以及不正當性行為也會引發腸易激。

腸易激症候群別吃這5種食物

介紹過腸易激症候群的相關內容後,我們再談談患者的飲食問題。實際上,腸易激患者並非什麼都不能吃、吃什麼都會鬧肚子,而且,食物不是病因,只能算是誘因,屬於腸道對食物不耐受的表現。經過研究發現,腸易激患者如果想減少或避免進食後拉肚子,這5種食物最好別吃。

1、含有果糖類的食物:大部分偏甜的水果,如西瓜、蘋果、梨、桃子等;甜味飲料尤其果汁、蜂蜜也不要喝。

2、屬於乳糖類的飲品和食物:動物的奶(牛奶、羊奶為主),奶酪、乾酪、奶油等。

3、根莖菜類:植物的根莖部位含有果糖與多糖的聚合物,果聚糖。這種糖類不耐受的程度很高,所以此類食物最好別吃,比如大蒜、洋蔥、韭菜、小/大麥、蘆筍等。

4、大部分豆類食物:很多豆類食物中含有低聚半乳糖,此類糖分也容易誘發腸易激症候群的,所以扁豆、腎豆、鷹嘴豆等,患者不要吃。

5、無糖卻含有甜味劑的食物:為了方便糖尿病、高血糖患者飲食,很多食品不再添加糖分,但是仍然有甜甜的味道,這是甜味劑的作用,而多元醇甜味劑被廣泛應用。多元醇屬於腸易激誘發因素,所以患者選擇無糖食物也要謹慎。

醫生提示:排氣多、經常鬧肚子是消化系統異常的症狀表現,患者應該到醫院做內鏡檢查,具體包括胃鏡和腸鏡,在排除腸癌或者其他臟器的腫瘤病變以及慢性、急性炎症後,可能確診為腸易激症候群。此病雖然危害程度不如腫瘤,但是也會給患者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而且腸易激容易復發。所以希望患者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從飲食生活和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入手,進行持續治療與調理,才能把症狀消除。

相關焦點

  • 一吃水果就拉肚子?你可能得了「腸易激」
    徐女士今年29歲,突然對愛吃的水果「過敏」了,香蕉、西紅柿、榴槤等,只要一吃就拉肚子,到醫院做了胃腸鏡等一系列檢查,卻沒檢查出什麼來。醫生說,徐女士可能是患了「腸易激」。 抗生素能引起「腸易激」 以前,徐女士腸胃都很正常,就是偶爾會便秘。她經常吃些香蕉等水果來通便。
  • 一吃完就拉肚子,很有可能是腸易激!
    生活中有那麼一群人,吃完東西後,沒過多久就拉肚子,懷疑是食物不乾淨,但一起吃的朋友卻沒事;懷疑是腸道炎,做了結腸檢查卻沒有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你可能是受到了「腸易激」的影響!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暫時的腸道功能紊亂,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疾病,就像是電器一時接觸不良,其實本身零件並沒有損壞。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有高達16%的人被「腸易激」所困擾,多見於20-50歲的人群,且以腹瀉型腸易激症候群較為多見。
  • 經常拉肚子,是腹瀉?還是腸炎?
    那麼 經常拉肚子的原因是什麼呢? 又該如何調理呢? 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拉肚子=腸炎嗎?
  • 闢謠:年輕女性經常拉肚子,是癌?醫生:別怕,更可能是腸易激
    別害怕,其實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如果出現了胃腸道症狀可能並不是癌症,而是腸易激症候群。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但是這種疾病在我國還是很常見的,有研究顯示我國患有腸易激症候群患病率為7%~12%。 所以說不要害怕,如果你肚子疼,很有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症。 一、年輕女性比較多見。 說到功能性腸病,你會想到什麼?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病因
    經常腹痛,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很多人,吃點東西或是喝點飲料,就會出現腹痛,需要馬上找洗手間解決問題。蹲一會兒,就感覺沒什麼事兒啦。不過,過1段時間,又會出現這類的腹痛或腹瀉情況。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胃問題不是大事,但也絕對不是小問題,比如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日常生活也是會被影響的,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確實挺耽誤事情。那麼腸易激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腸易激症候群典型的症狀就是腹痛腹脹、腹瀉,部分患者容易在吃完飯之後、出現激動情緒時這幾種症狀最明顯,還有些患者則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的現象。接近一半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出現上胃腸道症狀,比如噁心、嘔吐,另外,還有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表現出焦慮、抑鬱的精神異常情況。
  • 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病年輕人更易患
    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 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有急事卻突然有了便意且無法忍耐;吃了冷辣生鮮等食品後,馬上拉肚子……多數人並沒有把這些症狀當回事,往往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腸胃不好。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 每次吃完水果就拉肚子,可能是這些問題找上了你,儘量別忽視
    吃完水果就拉肚子可能可能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1、可能是脾胃虛寒引起的。脾胃虛寒是中醫上的名詞,表現類型也比較多,除了食欲不振、腹脹腹痛之外,也會出現在吃完東西之後拉肚子的情況。水果很多都是涼性的,如果脾胃虛寒的人吃了,很容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 腸易激綜合症與飲食有關?8種食物最好別吃了,5大症狀要警惕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要一到考試,或者想到考試就會肚子疼,這種情況叫做腸易激綜合症。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會導致腸功能異常。腸易激綜合症可能由在感染或腸道菌群功能失調和其他原因導致的,多食物可能會誘發腸易激綜合症,一定要避免。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因素
    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最近,《自然》雜誌的Nature reviews發表報告,對腸易激病因研究進行了回顧,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腸易激症候群的具體診斷要點有2條,第1是病程6個月以上,近3個月以來,反覆腹痛,每周至少有1天出現腹痛,並伴有2項或2項以上的異常,包括腹痛與排便有關;或者與排便頻率的改變有關;或者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有關。第2是症狀至少出現6個月,而且近3個月的症狀符合診斷標準。
  • 腸易激症候群
    在我國患此病的人數至少10%,然而人們對此疾病認識有限,甚至對此疾病名稱都很陌生,大部分患者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腸易激症候群是指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症候群。其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症狀,並且需排除器質性疾病或代謝異常相關因素。
  • 鬧肚子10%—15%人患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症狀是什麼
    高考後曉北情緒一直很低落,原本在班上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的他,就因高考時突然莫名其妙拉肚子而影響了發揮…… 無獨有偶。36歲的公司白領林女士最近大便次數特別頻繁,最多時一天可達5到10次,精神緊張或天氣寒冷時症狀還會加重。林女士去醫院進行了結腸鏡檢查但未見明顯異常,持續的症狀給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甘肅醫衛丨腸易激症候群, 你知道多少?
    而有些人的腸道功能就和心理有關,受心理因素刺激,情緒緊張,會立刻表現出腹痛、腹瀉或便秘,上廁所之後會有所緩解,但每次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變化,這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腸易激症候群。&nbsp&nbsp&nbsp&nbsp腸易激症候群會有哪些具體的症狀?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 拉肚子十年被這4點治好了,醫生:腸易激症候群,中西醫各有妙招
    因為腸易激症候群多與精神因素相關,所以精神症狀明顯的會使用鎮靜、抗焦慮和抗抑鬱藥。 探究病因,調理臟腑,中醫的尋因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腸易激症候群屬於「洩瀉」的範疇,腹瀉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只有探尋出背後的病因,才能把病治好。
  • 很多人都有的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如何有效預防呢?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若腸胃總是不舒服,可能是患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呢?腸易激一共由三個關鍵詞組成:便秘、腹瀉、腹痛。患有腸易激症候群的人,有時拉肚子、有時便秘。肚子疼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廁所,才會舒服。所以很多腸易激症狀的患者,每當吃完飯就會先找廁所。嚴重的時候都不敢出門,就擔心肚子痛的時候找不到廁所。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吃什麼好?
    腸易激綜合症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腸道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
  • 腸漏系列(四):腸易激症候群的五大原因及其與腸漏的關係
    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也不總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腸易激症候群和腸漏之間的這種聯繫的存在。當腸道細胞不健康時會發生腸漏,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允許那些未消化的食物穿過腸壁,觸發免疫反應。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沒有急性感染或炎症性腸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包括便秘、腹瀉和胃絞痛等。
  • 一吃水果就鬧肚子疼,是什麼原因,你可能沒聽過「腸易激」
    「以後再也不敢吃水果了,只要一吃就會拉肚子。」這是部分患者的抱怨。其實一吃水果就鬧肚子疼,很有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它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患者常因消化不良而出現腹脹、腹痛、排便不暢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