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十三五」時期,即將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一裡程碑式的成就圓滿收官,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引下的「十四五」時期,即將從2021年起正式開啟。
《建議》開篇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這其中,「乘勢而上」的「勢」是什麼?「新徵程」之「新」有何深意?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歷史交匯點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高瞻遠矚地指出:面向未來,中國將相繼朝著兩個宏偉目標前進:
一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
二是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四五」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恰好處於這兩個宏偉目標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歷史交匯點上,時機特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今年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推動經濟穩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斷升級,我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0.7%,全年實現正增長已成定局。圖為2020年9月15日,工人在江淮汽車山東分公司衝焊車間內焊接作業。 人民圖片 王繼林/攝
「乘勢而上」之「勢」
「乘勢而上」這四個字大有深意。古人說:「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乘勢而上的「勢」,
首先,是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
其次,是指我們黨和國家長期積累、持續存在、獨具特色的綜合優勢。
《建議》把這個綜合優勢高度概括為「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此外,又是指我們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馳而不息、穩中求進的基本趨勢和良好態勢。包括:
國際力量對比日益呈現的「東升西降」趨勢;
我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在國際格局中的份額和塑造力持續上升態勢;
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我國人口和產業有序向城市和城市群持續積聚的良好態勢;
人民生活顯著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的基本趨勢;等等。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只要繼續做到審時度勢、把握大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我們就一定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統計顯示,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圖為2020年11月20日,中歐班列(中國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駛出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新徵程」之「新」
「新徵程」這三個字也很意味深長。由《建議》擘畫的、起始於2021年的這個「新徵程」,
既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替、接續推進意義上的新徵程;
又是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伊始,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遭遇逆風逆浪引發的「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個意義上的新徵程;
而從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視角看,這個新徵程,
又是向著我們黨制定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略部署中置頂的目標發起衝鋒,通過「十四五」和2035年、2049年這三個步驟,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幾代人夢寐以求的「中國夢」的新徵程。
原標題:《如何理解「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