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健身意識的普及,以及女性對於好身材的追求不斷提高,健身圈出現了一系列類似「蜜桃臀」「蝴蝶骨」「A4腰」「比基尼橋」等等……代表女性迷人,性感的新名詞。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就是這些標籤其中的一個「蝴蝶骨」。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的時候,完全聯想不到是什麼位置。後來上網看了很多圖片,才恍然大悟。其實備受追捧的「蝴蝶骨」學名叫做翼狀肩胛。好不好看,個人審美不同,不予討論,重要的是翼狀肩胛其實是一種不良體態,容易造成肩頸不適和其他健康問題。今天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你所不知道的「蝴蝶骨」。
翼狀肩胛的判定標準
從人體構造方面分析,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肩胛骨通過斜方肌以及前鋸肌的協同收縮會緊緊地貼在胸壁上,但是由於肌肉無力,或其他因素,導致肩胛骨無法緊密的貼合在胸壁上,這種情況就稱之為翼狀肩胛。
翼狀肩胛的外在特徵也非常明顯,當身體自然放鬆的情況下,一般成年人左右肩胛骨之間的距離大約相當於4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而當左右肩胛骨之間距離大於5根手指,並伴有肩胛骨外翻時,就可以判定為翼狀肩胛了。動態條件下,當我們在做一些帶動肩胛骨旋轉的手臂運動時,如果出現了肩胛骨像蝴蝶的兩隻翅膀一樣相對展開的形態,基本也可以判定為是翼狀肩胛。
翼狀肩胛的形成原因
上文說到翼狀肩胛最明顯的兩大特徵分別為左右肩胛骨之間的距離變寬,以及肩胛骨外翻,第一種特徵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塊肩胛骨之間的菱形肌力量太弱,外加身體前側的胸小肌緊張,從而導致兩塊肩胛骨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另一方面,負責將肩胛骨固定在胸壁上的前鋸肌以及斜方肌,長期得不到鍛鍊,逐漸變得失活、無力,就會拉不住肩胛骨,從而導致肩胛骨外翻的情況。
翼狀肩胛的治療改善
翼狀肩胛的成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胸小肌緊張,前鋸肌無力、以及斜方肌和菱形肌無力。解決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用進廢退,我們通過對弱的肌肉進行加強,對強的肌肉進行拉伸,從而達到肌肉平衡的狀態,自然就會解決翼狀肩胛的這個問題了。下邊針對這幾塊肌肉給大家分享3個動作:
動作一:拉伸胸小肌
動作要點:整個身體保持直立,將一隻手臂水平抬起,與肩同高,然後保持大臂不動,肘部彎曲,將小臂貼在支撐物上,保持上身不動,下身向前做出弓箭步姿勢,然後上半身再向支撐物對側旋轉,同時保持下肢不動,感受胸小肌的拉伸感,每側30秒,兩側交替進行,共4組。
動作二:強化前鋸肌
動作要點:上身保持直立跪在地面上,手臂抬起至大臂與地面平行,小臂貼合在牆壁上,雙手間距以及雙肘的間距都與肩同寬,呼氣手臂貼著牆壁向上抬起,到達極限之後停頓,吸氣緩慢向下,每組重複15次,共4組。
動作三:強化菱形肌以及斜方肌
動作要點:核心收緊,身體前傾,屈膝屈髖同時保持上身是一條直線,雙手自然下垂,呼氣,同時菱形肌以及斜方肌發力,將雙臂抬起成一條直線,雙臂與軀幹成T字,然後吸氣同時雙臂緩慢下放,每組重複15次,共4組。
總結
其實像「蝴蝶骨」這種錯誤的認識還有很多,大多數這類問題都是由於對體態不夠重視導致的。在我做健身教練期間,聽到最多的訴求,無外乎減脂、塑形、提高身體素質這幾種。很少有人能意識到自己體態方面的問題,包括很多健身教練對於這方面的引導意識也比較薄弱。其實尤其是對於女性,塑造健康的體態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於外形和氣質的提升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後我也會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體態方面的內容。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樂在其中,享受健身。歡迎點讚、轉發、留言加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