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一些病人詢問醫生為什麼推薦的藥物通常是進口藥。為什麼我們不能買同名的國產藥呢?價格還比進口藥品便宜。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醫生會告訴他們情況並非如此。
1,藥品的價格與醫院利潤無關。
雖然進口藥品的價格與國內藥品價格相差很大,但醫院利潤沒有差別,從醫院的角度看,醫院更傾向於讓醫生使用國產藥品。這是因為醫改後,醫院的藥品,利潤是零。不管藥品價格是多少,醫院都沒有利潤。昂貴的進口藥品會給醫院支付更多的壓力來支付藥品費用。
2,國內藥品推廣力度強於進口藥品
由於藥品價格與醫院利潤無關,一些聰明的病人會認為這一定是醫生的個人收入。對於這個問題,醫生開出的進口藥越多,他賺的就越少!雖然國家對藥品推廣嚴格。然而,目前的藥品促銷退稅主要集中在國內藥品,其中大部分不進口。因為醫療保健現在限制了醫生可以服用的藥品的比例,醫生們不願意支付高的進口價格。
3,使用進口藥品的唯一原因是質量。
國家對生產企業的進口藥品的通用品種進行臨床試驗,這意味著檢測仿製藥與進口藥品的原發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等一致性檢查。然而,在實踐中,國內和進口藥品之間仍然存在質量差異。甚至不同廠家生產的相同藥品的質量也有很大差異。在《中國藥房》一文中刊登了6種牌坊的比較,不同廠家阿奇黴素的生物利用度超過90%,最高和最低都低於30%。同一藥物的功效有三倍的差異,所以醫生在選擇藥物時必須小心。
4,進口藥品的選擇也是醫生的無奈。
一名病人要使用某種頭孢菌素,用10元的國產藥物做皮膚試驗是陽性的,並且切換到60多元進口藥物做皮膚試驗是陰性的。原因是進口藥物更複雜,成分中含有更少的雜質。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因此當醫生面對患者生命垂危的危急時刻時,選擇更可靠的進口藥物成為無奈之舉。
大多數中國製藥企業藥品質量仍然值得信賴,而作為藥品生產和監管的國際化水平,藥物公司的大多數質量標準正在跟上歐洲和聯合國的步伐。在美國,低端製造商最終將被淘汰,國內藥品質量將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