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 復性書(需要反覆讀)

2021-02-13 悟度

點上方藍字「領悟」,可加關注。

讀至爛熟之後,自然發現意想不到之領悟。

作者:( 唐) 李翱 編輯:領悟


人之所以為聖人者, 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過也,七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渾也,其流不清;火之煙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過。沙不渾,流斯清矣;煙不鬱,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

性與情不相無也。雖然,無性則情無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 性不自性 , 由情以明。

性者, 天之 命也。聖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 性之動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聖人者豈其無情邪?聖人者寂然不動,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製作參乎天地,變化合乎陰陽;

雖有情也, 未嘗有情也。 然則百姓者豈其無性者邪?百姓之性與聖人之性弗差也。

雖然, 情之所昏, 交相攻伐,未始有窮, 故雖終身而不自睹其性焉。火之潛於山石林木之中,非不火也。江、河、淮、濟之未流而潛於山,非不泉也。石不敲,木不磨,則不能燒其山林而燥萬物。泉之源弗疏,則不能為江為河,為淮為濟,東匯大壑,浩浩蕩蕩,為弗測之深。

情之動弗息,則不能復其性而燭天地,為不極之明。

故聖人者, 人之 先覺者也。覺則 明,否則惑,惑則昏。明與昏謂之不同。明與昏,性本無有,則同與不同二者離矣。夫明者所以對昏,昏既滅,則明亦不立矣。是故誠者,聖人性之也,寂然不動,廣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行止語默無不處於極也。復其性者,

賢人循之而不已者也,不已則能歸其源矣。易曰:「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此非自外得者也,能 盡其性而已矣。 子思曰: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即可以與天地參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

聖人知人之性皆善,可以循之不息而至於聖也,故制 禮以 節之,作 樂以 和之。安於和樂,樂之本也;動而中禮,禮之本也。故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步則聞佩玉之音。無故不廢琴瑟。視聽言行,循禮而動。所以教人忘嗜欲而歸性命之道也。 道者至誠也, 誠而不息則虛 , 虛而不息則明,明而不息則照天地而無遺。非他也,此盡性命之道也。哀哉,人皆可以及乎此,莫之止而不為也,不亦惑邪!

昔者聖人以之傳於顏子,顏子得之,拳拳不失。不遠而復,其心三月不違仁。子曰: 「回也其庶乎,屢空。 」其所以未到於聖人者一息耳,非力不能也,短命而死故也。其餘升堂者,蓋皆傳也。一氣之所養,一雨之所膏,而得之者各有淺深,不必均也。子路之死也,石乞盂

黶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 「君子死,冠不免。 」結纓而死。由也非好勇而無懼也,其心寂然不動故也。曾子之死也,曰: 「吾何求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 」藉此正性命之言也。子思,仲尼之孫,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傳於孟軻。軻曰: 「我四十不動心。 」軻之門人, 達者公孫丑萬章之徒,蓋傳之矣。遭秦滅書, 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存焉。 於是此道廢缺,其教授者唯 節行 、 文章 、 章句 、 威儀 、 擊劍之術相師焉。 性命之源,則吾弗能知其所傳矣。

道之極於剝也必復,吾豈復之時邪?

吾自六歲讀書,但為詞句之學,志於道者四年矣,與人言之,未嘗有是我者也。南觀濤江。入于越,而吳郡陸傪存焉。與之言之。陸傪曰: 「子之言,尼父之心也。東方如有聖人焉,不出乎此也;南方如有聖人焉,亦不出乎此也。惟子行之不息而已矣。 」嗚呼,性命之書雖

存,學者莫能明,是故皆入於莊、列、老、釋。不知者謂夫子之徒不足以窮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問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傳焉,遂書於書,以開誠明之源,而缺絕廢棄不揚之道幾可以傳於時,命曰 復性書,以理其心,以傳乎其人。烏戲!夫子復生,不廢吾言矣。


或問曰:人之昏也久矣,將復其性者,必有漸也。敢問其方。曰: 弗慮弗思,情則不生;情既不生,乃為正思。正思者,無慮無思也。易曰: 「天下何思何慮。 」又曰: 「閑邪存其誠。 」詩曰: 「思無邪。 」曰: 「已矣乎?」曰: 「未也。 」此齋戒其心者也,猶未離於靜焉。有靜必有動, 有動必有靜。 動靜不息, 是乃情也。 易曰: 「吉兇悔吝, 生於動者也。 」 焉能復其性邪?曰:如之何?曰: 方靜之時 , 知心無思者 , 是齋戒也;知本無有思, 動 靜皆離 , 寂然不動者 , 是至誠也。中庸曰: 「誠則明矣。 」易曰: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問曰:不慮不思之時,物格於外,情應於內,如之何而可止也?以情止情,其可乎?曰: 情者 , 性之邪也。知其為邪,邪本無有; 心寂不動 , 邪思自息。惟性明 照,邪何所生?如以情止情,是乃大情也;情互相止,其有已乎?易曰: 「顏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易曰: 「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問曰:本無有思,動靜皆離。然則聲之來也,其不聞乎,物之形也,其不見乎?曰:不睹不聞,是非人也。 視聽昭昭而不起於見聞者,斯可矣。無不知也,無弗為也,其 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誠之明也。大學曰: 「致知在格物。 」易曰: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曰:敢問「致知在格物」何謂也?曰:物者,萬物也。格者,來也,至也。 物至之時 , 其心昭昭然 , 明辨焉而不應於物者 , 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誠。意誠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理,國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參天地者也。易曰: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 」此之謂也。

曰:生為我說中庸。曰:不出乎前矣。曰:我未明也。敢問何謂「天命之謂性」曰: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性者,天之命也。 「率性之謂道」 ,何謂也?曰:率,循也。 循其源而反其性者,道也。道也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 誠者 , 定也, 不動也。 「修道之謂教」 ,何謂也?曰: 「誠之者,人之道也」 ,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修是道而歸其本者, 明也。教也者,則可以教天下矣。顏子其人也。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說者

曰:其心不可須臾動焉故也。動則遠矣,非道也,變化無方,未始離於不動故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說者曰:不睹之睹,見莫大焉;不聞之聞,聞莫甚焉。其心一動,是不睹之睹,不聞之聞也,其復之也遠矣,故君子慎其獨。慎其獨者,守其中也。

問曰:昔之註解中庸者,與生之言皆不同,何也?曰: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曰:彼亦通於心乎?曰:吾不知也。曰:如生之言,修之一日,則可以至於聖人乎?曰:十年擾

之,一日止之,而求至焉,是孟子所謂以杯水而救一車薪之火也,甚哉! 止而不息必 誠,誠而不息必 明, 明與誠終歲不違, , 則能終身矣。 「造次必於是, 顛沛必於是」 , 則可以希於至矣。

故中庸曰: 「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

問曰:凡人之性猶聖人之性歟?曰:桀紂之性猶堯舜之性也,其所以不睹其性者,嗜欲好惡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曰:為不善者非性邪?曰:非也。乃情所為也。 情有善有不善 , 而性無不善焉。孟子曰: 「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夫水,搏而躍,可使過顙;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所以導引之者然也。人之性皆善,其不善亦猶是也。問曰:堯舜豈不有情邪?曰:聖人至誠而已矣。堯舜之舉十六相,非喜也;流共工,放驩兜,殛鯀,竄三苗,非怒也; 中於節而已矣。其所以皆中節者,設教於天下故也。易曰: 「知變化之道

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中庸曰: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易曰: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聖人之謂也。

問曰:人之性猶聖人之性,嗜欲愛憎之心何因而生也?曰 : 情者 , 妄也 , 邪也,邪與妄則無所因矣。 妄情滅息 , 本性清明,周流六虛,所以謂之能 復其性也。易曰: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論語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 」能正性命故也。

問曰:情之所昏,性即滅矣,何以謂之猶聖人之性也?曰: 水之性清澈 , 其渾之者沙泥也 。

方其渾也 , 性豈遂無有耶 ? 久而不動 , 沙泥自沉 , 清明之性鑑於天地 , 非自外來也 。 故其渾也 , 性本弗失 ; 及其復也 , 性亦不生 。 人之性亦猶水也。

問曰:人之性本皆善,而邪情昏焉,敢問聖人之性將復為嗜欲所渾乎?曰:不復渾矣。情本邪也,妄也,邪妄無因,人不能復。聖人既 復其性矣 , 知情之為邪 ; 邪既為明所覺矣 , 覺則 無邪 , 邪何由生也 ?伊尹曰: 「天之道以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如將復為嗜欲所渾,是尚不自覺者也,而況能覺後人乎!

曰:敢問死何所之耶?曰:聖人之所不明書於策者也。易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斯盡之矣。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然則原其始而反其終,則可以盡其生之道;生之道既盡,則死之說不學而自通矣。此非所急也。子修之不息,其自知之,吾不可以章章然言且書矣。


晝而作,夕而休者,凡人也。作乎作者,與萬物皆作;休乎休者,與萬物皆休。吾則不類於凡人,晝無所作,夕無所休。作非吾作也,作有物;休非吾休也,休有物。作耶休耶,二者離而不存,予之所存者終不亡且離也。人之不力於道者,昏不思也。天地之間,萬物生焉。

人之於萬物,一物也,其所以異於禽獸蟲魚者,豈非 道德之性乎哉?受一 氣而成其 形,一為物而一為人,得之甚難也;生乎世,又非深長之年也。以非深長之年,行甚難得之身,而不專專於大道,肆其心之所為,則其所以自異於禽獸蟲魚者亡幾矣。昏而不思,其昏也終不明

矣。

吾之生二十有九年矣。思十九年時,如朝日也;思九年時,亦如朝日也。人之受命,其長者不過七十、八十、九十年,百年者則稀矣。當百年之時而視乎九年時也,與吾此日之思於前也,遠近其能大相懸耶?其又能遠於朝日之時耶?然則人之生也,雖享百年,若雷電之驚相

激也,若風之飄而旋也,可知耳矣。況千百人而無一及百年者哉!故吾之終日誌於道德,猶懼未及也,彼肆其心之所為者,獨何人邪?

點擊 左下角「閱讀原文」 進入《領悟》閱讀更多內容。

或回來領悟,點擊屏幕下方《領悟》進入閱讀。

讀至爛熟之後,自然發現意想不到之領悟。

長按右側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復性書
    復性書上 人之所以為聖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過也,七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渾也,其流不清,火之煙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過,沙不渾,流斯清矣,煙不鬱,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性與情不相無也。   雖然,無性則情無所生矣。
  • 奇書《漢字源流》讀後:喜有兩眼明,快讀奇書
    題目:奇書《漢字源流》讀後:喜有兩眼明,快讀奇書作者:曲潤璉值得每位喜歡中國文字的人細細品讀。照例,說說瑕疵或遺憾:一是P147「芻」和P205的「李」,二字有圖,無解。我懷疑是譯者漏了。大概是作者反覆修改書稿時,把兩稿的不同觀點混到一起了。三是有十幾個地方的文字分析,我與作者觀點不同。比如P241對房屋的分析。見仁見智吧。
  • 奇書偶記 奇書就是有非常意思忽發奇想
    奇書就是有非常意思忽發奇想2003年11月10日11:12:17 證券市場周刊/李書磊/文>  奇書偶記  奇書就是有非常意思、忽發奇想的書,就是見解高妙得大開人眼、大快人心的書  在雲南大理的蝴蝶泉邊,有一個賣土產服飾、石雕與布匹的旅遊市場,中間卻夾雜著一個舊書攤,這使我在同伴們貨比三家的購物中有了聊賴
  • 被稱奇書的文化典籍書單及處世或勸人方類奇書介紹
    《奇門遁甲》、劉伯溫神撰的《燒餅歌》和大家熟悉的《易經》等,如君學或權術類典籍,如商鞅所著的《商君書》、王安石或浮邱伯或周履靖所輯《相鶴經》、楊慎創作的《韜晦術》、來俊臣寫作的《羅織經》及張居正編纂的《帝鑑圖說》和《馭人經》等,因種類繁多,本文不可能全部一次性全部介紹,今天只選擇幾篇處世或勸人方類奇書予以簡要介紹,請各位朋友多包涵並多多指教,謝謝。
  •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有感,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並不是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成功,也並不是努力的人會成功,那到底是哪種人最有可能成功呢?我國古代有一部千年奇書叫做《度心術》,裡面講解了如何揣摩人性,如果通過人性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本書的作者叫做李義府,李義府是一代奸臣,但他卻能在朝廷久久而不倒,靠的就是對人性的精準把握!社會是殘酷的,很多人往往辛苦了一輩子,卻不明白其中的人性道理,我們大多數人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該懂的呢?
  • 中國這本曠世奇書,作者和成書時間都未知,內容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一本奇書,圍繞在它身上的神秘光環知道現在依舊璀璨,這本書中的謎團實在太多了,成書於何時?作者是誰?記載的內容到底是什麼,至今眾說紛紜,從來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這部書就是《山海經》。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這個是現在學術界給此書的定義,可是我們自己想一想,這個定義未必能夠成立。我們一會分析。
  • 書,需要靜靜地讀
    萬方現在幾乎不看電視,看不下去,惟一能看得下去的就是書。躺在床上,讀本好書,對萬方來說是一種享受,只有讀書能讓萬方忘掉周圍的一切。書現在對萬方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真正好的書是經讀的,讀一遍兩遍三遍都不過癮,每讀一遍她都能從中得到新的收穫。「這樣的書現在不是很多,但是也有,真是很值得慶幸的一件事。」
  • 比「三大邪書」還毒的小說,這「十大奇書」你看過幾部?
    比「三大邪書」還毒的小說,這「十大奇書」你看過幾部?(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但其實,除了這「三大邪書」之外,網文界還有「十大奇書」,也是雷的讓人大跌眼鏡,甚至有時候還隱隱超過這「三大邪書」,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十部書!1.
  • 薦書丨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享書社」
    日本推理四大奇書推理文學史上的不可逾越的四大偉業,日本文學之「黑色水脈」,異端文學的四大高峰。【 編輯推薦 】日本四大推理奇書推理文學史上的不可逾越的四大偉業日本文學之「黑色水脈」,異端文學的四大高峰。
  • 先秦四大奇書之《山海經》
    《山海經》與《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號稱中國先秦經典四大奇書。凡是帶有「經」的著作通常都指帶有原理原則性質的經典著作,後來又逐漸延伸指具有學問知識體系的著作,以及專指儒家學術典籍。先秦四大奇書,《易經》之奇在於用二進位符號描述、解釋宇宙萬物,始創者是中華民族人文媽祖伏羲,繼創者是周文王。周朝初年,周公在上述基礎上制定出一部「社會行為規範手冊」-《易經》,內容共計有64條(六十四卦辭)、386款(三百八十六爻辭)。
  • 毛澤東廣讀天下奇書 揭其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原標題:毛澤東廣讀天下奇書 揭其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原標題:廣讀天下奇書 常新胸中日月   (五)落花時節讀華章   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開列的要帶走的書目,反映了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自讀風景。
  • 要讀一些需要「啃」的書
    要想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在「上臺階」式的閱讀中不斷提升,就必須摒棄那些庸俗、低俗、爛俗的書。也就是說,讀書要追求精神「進化」,最好是讀需要「啃」的那種書,即經典和原著。上世紀80代初,我剛進大學,到校圖書館借書,我請教一位圖書館管理員:我是新生,應該借些什麼書閱讀呢?他說,先找一些名著墊底吧!旁邊有位教《古訓學》和《典章要籍和檢索》公共課的老者笑眯眯地告訴我,他能從一年級學生的借書卡上預測這些學生將來的成就,幾乎是百試不爽。毫無規律胡亂借書的難有希望,借書卡上過於疏空的當然令人嘆息,借書卡上密密麻麻的也叫人搖頭。
  • 天下奇書《山海經》,到底寫了什麼?如何更好地讀懂它?
    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即使你不了解《山海經》,你也不可能不知道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它們被寫進語文課本,從小學時代就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深處,而這些成語的出處全部都是《山海經》。
  • 降落PCR解決了每對引物需要試驗最佳復性溫度的問題
    或者,PCR的前幾個循環中復性溫度逐漸降低(參見方案3「降落PCR」) (Don et al.1991)。前者得在不同復性溫度下進行多個PCR反應,而後者的好處在於,在一個PCR反應中試驗不同的復性溫度並找到合適的溫度。降落PCR解決了每對引物需要試驗最佳復性溫度的問題,經常用於在常規PCR中獲得可靠的產物量。
  • 此書為大明「四大奇書」之首,卻遭禁,除了你知道的還有這個原因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神秘人寫了一部奇書,此書一出,便風靡一時,人皆竟相互抄讀,收藏,煞有西晉時期左思《三都賦》造成的洛陽紙貴的場景。可誰知不久,此書便被朝廷下令列為禁書。究竟是那本奇書,讓朝廷都害怕了?書裡它到底寫了什麼,真是因為內容的不堪下流?還是說這其中還有其他的原因。
  • 奇書《金瓶梅》,其實可以讀一讀
    袁宏道接觸《金瓶梅》很早,讀的時候滿心歡喜。袁宏道《錦帆集》「伏枕讀《金瓶梅》,雲霧滿紙,勝於枚生《七發》」「第讀數卷,甚奇快。」袁宏道評《金瓶梅》,」尚有《玉嬌李》者,亦出此名士手與前書各設報應因果。……";明代的一眾名士大家都非常渴望拜讀《金瓶梅》,如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袁中郎《觴政》以《金瓶梅》配《水滸》為逸典,餘恨未得見。
  • 網文界十大神書、十大奇書、四大邪書,如今你還記得幾本?
    網文界十大神書、十大奇書、四大邪書,如今你還記得幾本?十大神書:《誅仙》《飄渺之旅》《盤龍》《褻瀆》《從零開始》《龍族》《極品家丁》《遮天》《鬥破蒼穹》《鬼吹燈》以上十本書都是網文界億萬讀者公認的巔峰神作,每一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如誅仙、飄渺之旅、盤龍、褻瀆、鬼吹燈、極品家丁等書,更是完結十年後依舊處於巔峰的作品。
  • 吉林一博士寫奇書《平安經》引眾人追捧,網友看到書的內容後樂了
    經書的定義是什麼,是不是只要寫一些祈求平安、發財等的吉祥話的書,就可以叫做經書,那唐僧一路西行千辛萬苦弄回來的經書還有什麼意義,大家在長安直接寫一本經書不就好了。吉林省一位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幹部,就寫就了這麼一部奇書《平安經》,書裡的內容那真就是直接給你念吉祥話,一點不委婉,還真就是經書唄。不得不說,作者真是博愛,誰也不偏袒,大家都平安,是不是寫經書的都得有這境界,不然都寫不出這種書。
  • 走進豆瓣奇書:我讀書少,你乾脆騙死我得了-虎嗅網
    到哪些地方務工需要此證外出務工,不再需要辦理就業證卡賺錢秘笈更厲害,它基本具備了科技媒體創業報導的內核:收購廢品穩賺錢家政服務市場廣闊月嫂收入不亞於白領家居清洗業務多相關生意:開家空調清洗店「蜘蛛俠」,膽大手巧洗外牆
  • 古代術數十大奇書
    一、《鬼谷子》是一部"奇變詭偉"的縱橫家著作。認為宅是陰陽之樞紐,強調修建宅屋要先選擇好方位、方向、破土動工的時間,以求陰陽相得。相宅術在建築學、美學、生態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有一定的科學性。《黃帝宅經》,原名《宅經》,書的真實作者無法確考。該書主張住宅要與墓穴配合,強調宅比墓更重要,提出"墓兇宅吉,子孫官祿;墓吉宅兇,子孫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孫榮華;墓宅俱兇,子孫移鄉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