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5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第四部分「申論介紹」中寫道:歸納概括能力是對給定材料的主題、內容、觀點及反映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歸納的能力,它應該包含在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兩種能力之中。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觀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閱讀理解是歸納概括的基礎,歸納概括是閱讀理解的延伸。對考生來說,能否對所給材料進行歸納、整理及其分析比較,是考生正確闡明材料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的關鍵所在。
歸納概括題,要求應試者對給定資料中特定部分的內容要點、精神主旨、思想意義以及問題的呈現等進行加工提煉,並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述,是測試考生歸納概括能力水平的主要方式。歸納概括能力是一名公務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儘管《大綱》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申論測查要求未對應試者歸納概括能力單獨提出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年都有相關試題出現,如2013年國考申論(地市級)第二題、2014年國考申論(地市級)第一題、2015年國考申論(地市級)第二題等。作答歸納概括類試題需做到全面、準確、精練、明晰四個方面,下面筆者就從這四個方面並結合申論真題談談此類題目的作答策略。
全面,就是完整、齊備,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缺少。申論(地市級)對作答全面的要求說明了公務員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必須具備周到、細緻的能力。就申論歸納概括類題而言,「全面」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回答此類試題時要儘量多找要點,全面把握信息點,同時,還要按照重要程度及與題目相近的程度來挑選要點,有時候還要將相近的要點進行合併提煉;二是每條每項的概括要全面,歸納概括而非刪減,重點要素一個都不能少,材料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不能有所遺漏。(張小龍《國家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3年國考申論(地市級)試題共八段材料,6715字,主題是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其中第二題是:「根據『給定材料4~6』,請你概括目前漢語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要求:緊扣『給定材料』,條理清楚,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讀題幹可知,本題作答範圍是「給定資料4~6」,同時題目將問題限定為「目前漢語言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在重點研讀材料4~6時,從「目前漢語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一角度去歸納概括材料「,全面準確」是本題概括的基本要求。
閱讀可知,材料4通過小籤成長的故事說明學生家長對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具有盲目性;
材料5介紹美國利用英語「國際普通話」的強大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等無法達到的目的,以及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民族的語言安全而採取的措施;材料6指出了我國在本土文化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教育部門以及某些用人單位在升學、就業方面存在唯英語是瞻的不良導向,國外的語言優勢不僅影響我國的學術創造力,而且汙染漢語生態環境。為了達到「全面準確」的要求,我們將提煉出來的要點分類整理,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進行歸納概括。
從主觀因素看:一是學生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學英語具有盲目性;二是年輕人隨意簡化漢語,威脅著國家語言文字的嚴肅性和規範性。從客觀因素看:一是教育部門將英語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二是某些部門在招生、就業等方面存在唯英語是瞻的不良導向;
三是美國利用英語這種「國際普通話」的語言優勢消解著我國學術創造力,甚至汙染漢語生態環境。兩個方面五點內容將「目前漢語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全面準確地概括了出來,考生在答題中要點不全,是造成得分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準確,就是語言表述和主題、問題、要求等保持一致,要求考生歸納概括出的答案一定要緊緊圍繞材料,一方面運用發散性思維和同類比較,對材料本身作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和權衡,然後用最恰當、中肯的語言準確概括;
另一方面,還要將類似的資料拿來進行斟酌和比較,把給定材料反映的中心內容恰當地表述出來,從而找到最為準確的理性概括。具體來說,既有內容方面的「準確」,又有語言表述方面的「準確」,語言準確,包括用詞準確、造句合乎語法規則和事理等方面,我們這裡主要圍繞內容方面來談。
2014年國考地(市)級申論共六段材料,總字數7134字。主題是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中社會和文化兩個方面,主要講述社會心理方面,聚焦大眾的幸福感,實則考查大眾的幸福觀。其中問題一:「『給定資料3』是F市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的工作大事記,請據此對F市所做工作進行分類總結,要求分類合理、內容全面,不超過200字。」
從題幹獲知,作答範圍在給定材料3,關鍵在於對F市的工作進行分類總結,分類的依據是機關單位的工作流程:事前策劃部署,事中組織、協調、推進,事後總結、宣傳。縱觀材料3,共15個自然段,為了準確分類,考生可先將這15個自然段進行分層。閱讀可知,圍繞「促進心理健康」這個主線講了6層意思:
第1層(第1、2、3自然段)F市從宏觀上明確持續心理健康的目標和策劃部署;第2層(第4、5自然段)F市啟動各種會議,布置該市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進度,強化落實;第3層(第6、7、8自然段)心理健康工作的三級網絡;第4層(第9段)心理健康的諮詢、治療的具體措施;第5層(第11、12、13自然段)從精神專家、大學生到知心姐姐,F市各層心理健康專業隊伍的建設;第6層(第10、14、15自然段)F市心理健康工作的宣傳和教育。
接下來,考生在對這6層意思概括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歸類提煉,便得出F市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標、策劃、部署,會議促進,三級網絡建設,心理健康的諮詢、治療,專家隊伍建設,宣傳和教育等要點。6層意思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第1、2層,事前明確目標、策劃部署,會議啟動,第二階段涵蓋第3、4、5層,三級網絡建設、諮詢治療、專業隊伍建設,第三階段是第6層,心理健康工作的宣傳和教育機制。
通過這樣的方法,考生能準確地對F市工作進行分類總結。不過,在具體答題過程中容易出現這樣兩個問題,考生需注意:一、要點不夠全面,有遺漏;二、語言表述不夠準確。針對這兩個問題,筆者認為第一個問題既涉及考生的閱讀能力,又與其較強的概括歸納能力有密切的關係。
解決的辦法就是平時加強訓練,對一篇文章進行分段分層訓練,都是並列的自然段,哪些自然段講的是一個意思,就將其歸併到一個層次裡面去;第二個問題,在分段分層的基礎上,考生儘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每一層的意思。當然,語言的準確性還跟考生平時積澱的語言素養有密切的關係。
精練,就是精簡、練達,直入主題,少說或者不說套話。細緻地研讀一下近幾年的申論試題你會發現,近幾年的題目要求的字數越來越少,用一兩百字概括幾千字的材料,這就是對考生概括能力要求的提高,要求用詞必須精練,用很少的文字表達更多的意思,以達到微言大義的效果。有效率的寫作是體現政府機關辦事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張小龍《國家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5年國考地(市)級申論第二題要求:
「閱讀給定材料2,在橫線處填入這則資料的標題和三個小標題」。這一題是2015年申論考試命題的最大亮點,雖然這種題型已經在《2014年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A卷)》中出現,但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中還是第一次出現。
標題是標明作品及其篇章的題目,是文章傳神示意的眼睛。一個好的標題,往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能激發讀者的興趣,而且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題。擬制標題的要求至少有三點:準確、簡明、醒目,簡明即簡練,言簡意賅,語言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讀者一看題目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牢牢記住。這種方法是考查考生在短時間內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較好的方式之一。
材料2是一篇新聞報導,主要內容是圍繞第七屆大學生I-CAN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來展開的,體現了申論六段材料的共同主題:科技的發展要緊緊圍繞人的生存和發展來進行的。材料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總體介紹頒獎情況,具體交代了參賽的代表隊、獲獎的作品和主辦方的評價;第二部分介紹頒獎儀式和獲獎代表隊創新的成就感;
第三部分重點交代獲獎作品中有新穎特色、生活味道十足的作品;第四部分關注獲獎作品中與人身安全相聯繫的幾款和具有市場開發潛力的作品。這四部分的關係是總分關係,考生答題可以採用歸納概括的方法,即從個別的、特殊的事物出發,經過分析、比較和綜合,得出有關事物的一般性結論。據此,考生可以先將三個小標題擬制出來,然後再擬制文章的標題。下面的標題供參考:
小標題一:團隊合作成就創新,企業看好市場前景
小標題二:新穎作品生活味道,科技提升生活品質
小標題三:關注安全提升質量獲得好評成功摘金
標題: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成就未來—第七屆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成功舉辦。
明晰,按字面意思是指思維的線路清晰。我們在認識事物、分析事理時,一定要注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發展規律,務求思維活動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在申論答題中具體表現為內容組織的條理性。如「給定材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這道歸納概括題是2011年國考申論(地市級)第一題的第2小題,明確提出「條理清楚」。
作答時,如果考生的思路缺乏邏輯性,答案的各個部分各不相干,甚至互相衝突,那麼最終答案就不能成為一個嚴密的有機整體。申論歸納概括題的邏輯性源於考生思路的清晰,思路是作者思維過程的線路,是作者從構思到成文的寫作過程的思想軌跡。「有邏輯」不單單是歸納概括題的要求,閱讀理解、決策方案、分析論證等各個類型的題目都有同樣的要求。
縱觀近幾年地市級申論試題,在作答要求中均明確提出「條理清楚」「思路清晰」「表述清晰」「有邏輯性」等要求。應試者如何在應試過程中做到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有邏輯性呢?筆者總結以下三點,僅供參考:
(一)抓主題,找關係。這裡的主題,既指申論提供的全部材料的主題,又包括每一段材料的主題;關係就是申論所提供的各段材料之間的關係,又指一段材料內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關於申論試題所提供材料的主題及各部分材料的關係,我有一篇文章《申論作答要「三讀」》(《應用寫作》2014年第7期)可供參考,至於一段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本文前面幾點的分析或多或少都體現了這一點。
(二)列要點,找邏輯。對材料的主題有了明確的認知之後,考生可以根據題目的要求找到相關的段落,結合事實材料列出問題答案的要點,同時還要找到隱藏在觀點背後的邏輯關係,如前面分析的主觀——客觀關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關係、總——分的包含關係、近期——長期的時間關係等等。
(三)列提綱,可動筆。明確所列問題答案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之後,要對要點進行歸納整理,列出答案的提綱。做到這一步就可以動筆作答了。
本文結合近幾年的國考申論試題(地市級)中的歸納概括類題的作答談了自己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全面、準確、精練、明晰,既是申論對應試者答題的要求,同時也是試題設計者對作為基層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思維的要求。如果應試者能夠把「申論材料」像農民犁田一樣精耕細作,播下勤勞的種子,肯定能獲得大豐收。
文| 宋文欽,來源:申論薈公眾號,侵刪
歡迎關注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張申論定乾坤。申論薈,會申論,讓申論考試不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