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巧克力蛋糕」因為外型是塌陷的,甚至表面會有很多裂口,
所以又叫做Ugly Chocolate Cake(醜巧克力蛋糕)。
那為什麼烤好的巧克力蛋糕,會是塌陷甚至裂開的呢?而且還成為了這個蛋糕的特徵?
這是因為 - 「古典巧克力蛋糕」是沒有使用麵粉製作的哦!
蛋糕受熱膨脹後,出爐冷卻時因為沒有了麵粉的支撐,就會回縮,向內沉下去。
而蛋糕若是膨脹得很大,表面缺乏了麵筋的張力,就會裂開許多的缺口。
就是這樣蛋糕變成醜醜的啦......
這個蛋糕流行已久,並不是近期「無麩質」或「無糖」飲食所新發明的蛋糕喲
雖然沒有麵粉,但是這個蛋糕照樣會使用到砂糖,
因此,小黑貓會把它歸類到「西式烘焙」的「蛋糕」分類中,
不會放在「無糖烘焙」的類目底下方便大家查找經典的蛋糕配方:)
這個經典的巧克力蛋糕,我放在心中的「願望清單」中超久了,終於實現囉~~!
其實這個蛋糕很簡單,材料只要四種:巧克力,雞蛋,奶油,砂糖 - 都是廚房的常備品
愛吃巧克力的大家,一定要試試這個深濃的蛋糕!
古典巧克力蛋糕經典巧克力蛋糕(醜巧克力蛋糕)
材料:(4吋小蛋糕)
雞蛋...... 1顆
70%黑巧克力...... 50克
奶油(牛油)...... 35克
砂糖...... 20克
檸檬汁...... 1/4茶匙
做法:
黑巧克力和奶油放在攪拌盤中(圖一),放在50度C的暖水上,隔水融化(圖二),取出。
雞蛋加開巧黃力蛋中(圖四),攪拌混合均勻(圖五)。
蛋白中擠入一點檸檬汁(圖六),加入少許砂糖,以電動打蛋器打散蛋白,轉高速打發。
蛋白呈大泡沫狀時,加入一半砂糖(圖七),繼續打發至綿密泡沫狀,加入餘下的砂糖(圖八)。
繼續打發,至蛋白霜呈「乾性發泡」狀態(拿起打蛋器時蛋白霜尾端挺立)(圖九)。
融化巧克力不要超過50度C,以免破壞巧克力的結構。
巧克力糊不超過50度C,也能確保蛋黃加入時不會熟成啊!
如果不確定,先把融化的巧克力取離暖水,稍為降溫。
冰冷的蛋白較易打發,分蛋後可以將蛋白先放回冰箱(我會放冷凍庫,但如果擔心手腳慢就不要了)。
蛋白的部分不要沾到蛋黃,水,或油份,否則較難打得起蛋白霜。
酸性物質加入蛋白中可以穩定蛋白霜的結構,不易消泡,塔塔粉,檸檬汁,白醋皆可。
將1/3的蛋白霜加入蛋黃巧克力糊中(圖一),以膠刮刀翻拌均勻(圖二)。
將巧克力糊倒回剩下的蛋白霜中(圖三),輕柔而確切地翻拌,至麵糊均勻(圖四)。
烤模鋪墊好烘焙紙(圖五),倒入麵糊(圖六),以膠刮刀抹平表面(圖七)。
送入已預熱至175度C的烤箱,烤30分鐘。熄爐燜10分鐘,再打開爐門靜置10分鐘,取出(圖八)。
蛋黃巧克力糊密度很高,而輕盈的蛋白霜密度很低;分次混合蛋黃巧克力糊和蛋白霜,
可以逐漸拉近二者的密度,更易混合均勻,而且可以減少消泡情況
做好的麵糊非常稠,放入模型後可以用鋼針或竹籤插入麵糊劃幾圈,
消除麵糊中間的空隙,並確定麵糊有沉落模型底部,烤好的蛋糕不會有大空洞或變形。
熄爐後等待10分鐘,再打開爐門靜置10分鐘,都能令蛋糕逐漸降溫,下陷的情況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