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無為】真正含義是這樣的——

2021-02-19 道家會館

 「無為」是道家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在道教哲學中,「無為」與「自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二者構成道的本質屬性。只有「無為」才能「自然」,只有「自然」才能「無為」。人類「無為」,萬物才能「自然」。「無為」意味著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萬物,根據事物的本性與發展趨勢「輔助」萬物達到「自然」。從這個角度說,「無為」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不為」,二是「順自然而為」。
  


  「不為」主要體現為讓萬物自我化育、自我生成、自我轉化。道教哲學認為,人與天地萬物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休戚與共,人類對自然界萬物所作的任何改變都可能影響其生存發展。

  在多數情況下,只有有所「不為」才能保護自然生態。基於這一認識,《道德經》在第二章、第四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六十三章中不厭其煩地談論「無事」的益處,強調具有意識的人類應有所「不為」,自覺維護自然界的和諧秩序。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又必然要「有為」,即要與自然界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不過,若要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人之所「為」就必須是「順自然而為」或順規律而為,而不是肆意妄為。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道家與道教》一書中提出,把道家的「無為」翻譯成「不行動」沒有反映「無為」的深刻內容,「無為」應理解為「禁止反自然的行為發生」、不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這種理解合於道教哲學「道法自然」的精神。
 

  「順自然而為」主要體現為「輔萬物成其為自然」。繼《老子》《莊子》之後道教哲學的重要著作《淮南子》,深刻闡述了只有「順自然而為」才能「輔萬物成其為自然」的思想。
  該書寫道:「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後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若吾所謂『無為』者……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權自然之勢……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謂之有為。若夫水之用舟,沙之用鳩,泥之用輴,山之用虆,夏瀆而冬陂,因高為田,因下為池,此非吾所謂為之」。也就是說,疏通河道是「輔自然」,堵塞河道則為「反自然」;對禾苗澆水施肥是「輔自然」,拔苗助長則為「反自然」。
  「順自然而為」的益處很多,不僅能合理滿足人的需要,而且有利於生態平衡,使自然在人的幫助下儘快實現自我更新。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中,人們對農田採取用養結合的方式,通過撂荒、休閒、輪作等維護農田生態,就是「順自然而為」。據《禮記·月令》記載,每年春季,當草木生長繁茂之時,官府都要求「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竭川澤,毋漉陂地,毋焚山林」。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實行「封山育林」「休漁」「休牧」等,也是「輔萬物成其為自然」的措施,對維護生態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我們應合理揚棄道家哲學的「不為」「順自然而為」的理念,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

相關焦點

  • 別拿道家的無為當藉口,無為真正含義是這樣!
    「無為」是道家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 【老子】解讀四:老子的大道 無言和無為的真正含義
    同樣,聖人也會發現:解決同一個問題和同一件事情,可以有無窮種可能的手段;甚至完全對立的手段,卻可以實現相同的目的,比如道家的標準形象就是一手執藥,救治天下蒼生(所謂的十道九醫);一手執劍,誅殺天下的無道(兵家和政治領袖)。但是,如無真正的必要,道家拒絕做出行動的選擇,這就是「無為」。
  • 無為,道家的最高境界
    目前還存有爭論,不過老子的思想乃為道家思想之最,其一部《道德經》被歲月衝刷了數千年仍然光輝不減,可見其思想是多麼的深邃。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
  • 道家的無為,自然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道家與道教》一書中提出,把道家的「無為」翻譯成「不行動」沒有反映「無為」的深刻內容,「無為」應理解為「禁止反自然的行為發生」、不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這種理解合於道教哲學「道法自然」的精神。
  • 無為的兩層含義,你知道嗎?
    無論在佛家還是道家都追求一種無為的境界,《金剛經》說:「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所不同」。那麼到底什麼是無為呢?無為其實包括兩層含義。第一,順自然而為。孔子曾感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不能有功於天下。道家強調「道法自然」、「順天之道」。萬事萬物都是自然出現的,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得遵自然而行,不可將人為的主觀意識強加於客觀的自然法則之上。萬物皆在大道的自然法則中自化,此時此刻此處已是最完美的呈現。一切人為(有為)的方法都是自我思想不甘寂寞的造作,是多餘的,非自然的。下面聽聽一位大師與弟子的對話,更能讓你懂得什麼是自然而為!
  • 道家提倡的因循思想原來並不是指因循守舊,而是有著這層含義?
    劉笑敢劉笑敢教授曾對道家著作《老子》中的例例「無為」做了一個總結,就是:避免並貶損常規行為,以達到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以及更好的實踐結果。道家著作《老子》不可否認的是,出世入世,一直戴著神秘面紗的「無為」,不僅務虛,並且還務實。比如漢朝立國,以黃老之術治天下。
  • 道家老子的處世智慧,「無為而無不為」的兩層含義,你知道嗎
    「無為」是道家思想的經典理論,「無為」所指向的結果是「無不為」,這是道家老子觀察世界而得出的結論。「無為」的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從自然層面來說,「無為」是大自然的特性,大自然是不偏私的,因為不偏私,所以就沒有所謂「有為」一說;其次,從人生層面來說,「無為」是一種處世智慧,即懂得知足,懂得制衡自身的物慾。
  • 原來道家的「無為」如此厲害!
    有一種無為,謂之懦弱。而道家的無為,她四通八達,她觸類旁通,她無所不包,為無為無不為。
  • 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真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相當於圖書館館長),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學派(道家學說)創始人,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主要思想著作是《道德經》,這是老子在出關隱居經過函谷關時,守將尹喜要求老子寫的。《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也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作。老子的學說被莊子發展。
  • 「無為」用英語怎麼說?用英語闡釋道家智慧
    道家講求「無為」,就像這棵一無是處的樹一樣,正是「無為」,才保全了自身。「無為」可以用Inaction來表達。【實用詞彙】inaction 無為suitable: 適合的crook 扭曲,變形fragile 脆弱的sink 下沉highly
  • 《道德經》五大關鍵詞,體悟道家大智慧
    「道」是《道德經》的核心,也是道家哲學最高的範疇。 一有兩層含義,首先是說道是唯一的本源,不存在第二個本源。 其次,一說明道是一個整體,是不可分的,道是原始的事物尚未分化的形態。在道的層面,萬物混沌未分,沒有名字和分別。所以莊子說:「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 拋開門戶偏見看道家對佛家的影響
    佛教譯經家在翻譯梵文經書時,引用或借鑑了許多道家的術語與思想。佛家最常講的「空」,被認為是萬物的本源,如「四大皆空」,借鑑了道家的「道盅」、「無」、「清虛」的概念,都具有虛空、虛無之義。道家認為「無」是萬物根本。《德道經》:「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文子·自然》:「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 從水的特性看老子無為概念的含義
    老子講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功而不居,利而不爭。水就具有這樣的德行。這無為的德行要求統治者,不是不去打天下,不是不去為人民謀幸福,而是一定要去打天下並為人民謀幸福。還要在天下太平清靜之後不稱孤道寡,不爭居高高在上之位。統治者無私無我,但求貢獻於民而不求索取於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是無為的真實含義。水利萬物而不爭是無為,道生養萬物而不為萬物主也是無為。
  • 應該怎樣理解《道德經》裡的「無為」?
    無為這個概念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因為很多半吊子學者錯誤的理解,世人普遍對這個詞有誤解。第一,很多人以為無為就是不作為,什麼都不做,任憑世界自生自滅,自己袖手旁觀。所以大家都覺得老子很消極,道家只知道隱居避世。
  • 我眼中的道家自然論
    我喜歡道家,喜歡老莊,所以我想談一談道家在我心裡的樣子。關於道家,大家應該都很熟知。老子和莊子是其創始人和繼承者。關於創始人老子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說法。在我看來,道家很多的思想都體現出一種自然論。道家的主打是無為,我認為並不是真正的無為,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說的「思想很放逸,行為很老實。」在無為之中處於有為的最佳位置。因其無為,所以也就不需要再亂世中去爭去搶。那麼我們就要回歸自然。一種生活上的回歸和一種心靈上的回歸。
  • 道家文化為什麼講究無為 全新《夢想世界》裡的道有什麼特點?
    眾所周知,道家思想從春秋時期成型,此後就一直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經歷了各種起起伏伏,最終在晚清又開始復興,逐漸形成了如今的現代道教文化。提起道家思想,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無為",在道家思想中更多強調的是崇尚自然,遵循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因而不會做出更多的幹涉。
  •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老子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以有為之法入無為之境。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老子用水的形象說明了這種「無為」的境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近於「道」,也就是近於「無為」之境,而水是「善利萬物」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有為」,但是「不爭」,讓人不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無為」。
  • 老子:無為治國
    「輔萬物之自然」即順應萬事萬物本來的情形;「莫敢為」則是要求人們消除個人慾望,不對這種狀況進行過多的幹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指是就是萬物原來的狀態,「道法自然」即聽其自然、順應自然。也可以說:「無為」指的是無目的、無意識、無作為、無欲望,這樣才能順其自然。正因為道是無為的,所以萬物才得以自然地生長,也就是相信自然規律能推動自然界的正常發展。
  • 魏晉南北朝山水畫崇尚清談無為、回歸自然,追其根本始於道家哲學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本)魏晉南北朝崇尚『清談』,而清談之風便是以道家玄學為核心逐漸發展形成的。由於崇尚清談無為、回歸自然本真,產生了山水的獨立審美和山水畫創作的自覺,因而,在探索山水畫的美學根基時,自然會追本溯源地回到老莊生命哲學上。
  • 道家經典名言賞析
    道家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閃耀著先哲們無窮的智慧光芒,今天末學精選十條道家名言,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聖賢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一,災人者,人必反災之。——《莊子.人間世》坑害別人、坑害社會的人,早晚會受到懲罰,最終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