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感覺統合訓練原理

2020-09-09 啟志CBP兒童成長中心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當感覺統合運作不良時,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活動就像擁擠的交通一樣,眾多感知到的信息流通不良,混亂而緩慢,使孩子的認知、行為、學習、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出現異常。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與效率,必須要先了解孩子的腦生理的發展入手。感覺學習幾乎是一輩子跟著我們,它不但是知覺的基礎,也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視覺區、聽覺區、味覺區、嗅覺區均位於左腦的底層,觸覺及平衡區位於正中央。寶寶出生的前7個月,大腦的運作功能不強,感官接受訊息後,在左腦進行初步的對照、組織、了解,以及記憶的統合學習。大腦功能分化及神經系統也在感覺學習中,逐漸發展開來。
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剛出生的嬰兒,視覺近似盲人,只能接受單純和強烈的光線和顏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塊或簡單的線條及圖形。嬰幼兒所有的感官和神經系統,都在快速成長中,實在沒有必要將他們的感覺設定在一個點上。事實上,他們大約3個星期左右,對顏色和光線的變化已有很大進展了。大約1個月左右,他們已能辨識紅、黃、藍三原色,到了3個月左右,中間色也沒太大問題了,雖然他無法認識顏色的名稱,但對光線的反應及辨識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
嬰兒在形狀方面的學習也由簡單到複雜,他們3個月左右就了解人是五官的變化,大人以臉部表情逗他,嬰兒也會有反映了。但是,在3歲之前,幼兒的視力尚未發育成熟,雖然他已經認識大部分的圖形,顏色,甚至文字,但視覺的清晰度仍遠不如成人。這倒不是視覺的辨別力不足,而是兩眼的焦距的成熟度還不夠。人類有兩隻眼睛,所以的兩個視角,中間是重疊區,稱為中心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焦距。兩旁則成為周邊視,是兩眼視覺不重疊的地方。

焦距的穩定性全來雙眼視覺神經及視覺肌肉的成熟。焦距穩定後,幼兒的注意力才能比較集中,也才開始閱讀的能力。通常焦距的穩定大約在3-4歲之間。在這以前,幼兒的中心視無法完全協調成一個影像,所以,給孩子看得東西最好比較大,比較簡單一點。
視覺肌肉及視覺神經由眼皮及眼眶附近開始,順著眼尾,通過天靈蓋附近,在耳朵上方,順著後耳連接聽覺肌肉及聽覺神經,由耳下方傾斜向後頸部,左右兩個系統交接後頸頭蓋下面的前庭神經核,再傳至後腦的視覺區及聽覺區。
所以,如果頸部肌肉和頸部神經發展不成熟,連帶影響視覺肌肉及神經的發展,造成幼兒焦距不穩定,看書時容易跳字、跳行,眼睛也容易疲勞,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的使用也顯得不靈活。

聽覺的訊息更屬於潛意識領域。聽覺區的訊息深入大腦的潛能記憶區中,因此聽覺的音辨能力,對人類的潛意識影響很大,在心理上也產生很大的作用。但是音辨能力卻來自於觸覺。嬰兒出生的那一剎那的強烈擠壓,使得大腦記憶區受到強大的衝擊。胎位變化的感覺長而緩慢,逐漸對大腦平衡神經產生左右。出生時的擠壓則短而強烈,記憶區立刻形成對感覺的接收架構,音辨能力也因此產生,對一個人終生的樂感能力都有影響。特別是發音上的練習。人類聯繫發音,大約在7個月大前後,音辨逐漸成熟,嬰兒操作自己的唇舌、聲帶、鼻音共鳴,大約經過一年的牙牙學語期,逐漸學會掌握這些發音的小肌肉,而發出較清晰的聲音,發音要明顯成熟在4歲左右。剖腹產的孩子觸覺差,記憶區接受感覺層次的架構不良,而影響孩子的發音的正確性。

嗅覺是人類感覺神經中最多最複雜的器官。原始人類便是靠著嗅覺,來尋找水源、食物,並能避開可能的危險。嗅覺能協助我們靈敏地認識環境,進而保護自己。一般來說,鼻子較靈的人,大多是判斷力及敏銳性較強,較有智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人。
味覺也是嬰幼兒期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舌頭的味覺分化相當複雜,前面甜的、中段苦的,旁邊酸辣的,必須讓食物留在嘴裡較長的時間,才能感覺出各種味道的「美」,味覺教育需要相當的耐心和時間。

觸覺不足會引起學習障礙住在都市大樓公寓或是小家庭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觸覺和平衡感覺(前庭感覺)的教育。現代的孩子整天關在空調房裡,很少出門、吹風、曬太陽,更少有玩沙土、水的機會。加上物質改善後,統一化程度極高,同樣的食物口味和衣服的觸覺,致使孩子的觸覺學習普遍不佳。
由於觸覺在感覺學習中,數量最多、也最複雜。觸覺又以出生那一剎那受到的刺激最具有爆發力,那時全身感覺細胞及感覺神經同時和大腦記憶區進行強而有力的互動,所以觸覺學習不足,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不足,對外界的刺激不是太遲鈍,便是太敏感,造成嬰幼兒適應環境的困難。觸覺學習不足,經常會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腳、情緒不安以及發音不良等現象,還會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為,嚴重的話更會出現自閉現象。
觸覺神經分布在全身各處,影響最廣,也最多元,因此在大腦的整合的作用中也最大。觸覺學習差,會引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分辨力不佳,甚至會造成大小肌肉及關節協調不良。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不安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覺學習就是平衡感(前庭覺)。都市化的公寓大廈,不再有地板及孩子需要的搖籃,活動空間太少,是孩子平衡感教育最需要關切的事情。支撐倒三角形身體架構和頭重腳輕的筋骨,會透過神經系統把不同的地心引力訊息,送回大腦加以辨別,好讓大腦整理出指揮身體活動的正常能力。如果缺乏這一部分的協調,不但會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體感官互動不佳,造成 笨手笨腳,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並影響孩子第二層大腦感覺統合的語言能力、運動協調和左右腦均衡發展的進展,形成緩慢的現象。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最近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達到80%,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

相關焦點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出現障礙時,會產生知覺、語言、認知障礙、情緒及行為控制不良等問題,也就是無法正常與外界事物反應。3歲前是兒童感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可以預防感覺統合失調,3-6歲是感覺統合失調最佳的補救時期,7-12歲是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糾正的有效期。異常反應:將訊息完全抑制、肢體無反應或反應遲鈍(例如:自閉症)。
  •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原理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於是「感覺統合失調」一詞被提了出來,並由此陸續開發了一批矯治和訓練的器材。但是,圍繞兒童感覺統合是否失調、幼兒園有沒有必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問題,議論甚多。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
  • 建安區感覺統合訓練
    建安區感覺統合訓練,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寶寶的關鍵時期,通過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打造好孩子一切能力的根基。建安區感覺統合訓練, 芳:師資級語言訓練師,康達教育集團講師團中級講師,星級教師、口肌訓練師課程研發小組組長。錦:師資級語言訓練師,康達教育集團講師團講師,星級教師、口肌訓練師、語言訓練師課程研發小組成員。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培養
    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問題,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既要關注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狀況,對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訓練,又要充分認識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幼兒階段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多父母會誤解,感覺統合訓練是針對問題兒童而進行的訓練和矯治,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其實,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和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早就提出過:0-6歲的學習主要以感覺學習為主。
  • 感覺統合訓練的內容 美嬰教育
    感覺統合訓練主要是以學生的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內容為主。一、感覺統合訓練主要解決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生活習慣、家庭方式、兒童玩耍空間、兒童感覺統合發展不足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因感覺統合問題導致的學習障礙也越來越多。
  • 感覺統合訓練及其意義
    於是「感覺統合失調」一詞被提了出來,並由此陸續開發了一批矯治和訓練的器材。但是,圍繞兒童感覺統合是否失調、幼兒園有沒有必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問題,議論甚多。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
  • 感覺統合訓練是智商稅?
    對於感覺統合訓練很多家長嗤之以鼻覺得就是子虛烏有純屬是交「智商稅」那麼感覺統合訓練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呢?感覺統合訓練系統,是通過最新的多媒體技術為兒童營造出的虛擬康復訓練環境,包含豐富多彩的訓練項目,結合最科學的實物訓練器材
  • 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
    原創 曹夢橋、靳夢蝶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上)近來門診常有家長抱怨她家的孩子很牴觸與身邊人的肢體接觸,日常活動時又顯得動作很笨拙,握筆寫字總是寫不到規定的格子中,本以為是身體不協調想著多練練總會好的
  • 我們為什麼要感覺統合訓練?
    您了解感覺統合對孩子學習能力、專注力、人際關係的影響嗎?  您清楚自己的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現狀嗎?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即當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體膚等)得到信息並向中樞神經系統輸入信息時要求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接觸靈敏而又準確,且大腦皮層的所有感覺區對輸入信息的協調和整合也必須完整,這樣才能使人們的學習、運動等較好地完成。這就是感覺統合,簡稱「感統」。
  • 【感覺統合教育】家庭中的感覺統合訓練,理論與實踐,建議收藏!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什麼是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就是肌體將各個感覺通路的信息,傳入大腦經過大腦的分析判斷統一,在傳輸到機體,讓身體跟環境相適應的過程,這就是感統。當然這是理論上的,很多家長不理解,那我舉個例子吧。
  •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八大類型及表現
    視覺統合不佳主要表現:看書時容易漏子、掉字、寫字時,偏旁部首容易寫錯、不會做計算、學了就忘、抄錯題、甚至不認識字。  二、聽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聽覺?       聲波作用於聽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並引起聽神經的衝動發放傳入信息,經各級聽覺中樞分析後引起的感覺。音變的能力來自觸覺。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綜合發生問題時,就會使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分為平衡統合、觸覺統合、本體感統合、視覺和聽覺統合五大方面。對於感覺,人們一般比較關注視覺、聽覺和嗅覺,但實際上人類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是觸覺、前庭平衡和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震動等方面的感覺。
  • 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下)
    原創 曹夢橋、靳夢蝶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下)在上一篇科普中我們提到了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以及在治療幹預時的原則和注意事項等。大多數感覺統合治療活動中可以同時提供給孩子多種的感覺刺激,而感覺統合訓練設施是感覺統合治療的載體,在治療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特殊兒童如何開展感覺統合訓練?
    點擊播放 GIF 0.8M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特殊兒童如何開展感覺統合訓練?韋美賓 阮潔芳張偉鋒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感覺統合訓練有利於改善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動作不協調和運動能力差等不足,增強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平衡力、反應能力。部分特殊兒童存在前庭功能異常、觸覺防禦異常、本體感覺功能異常等感覺統合失調的核心特徵。感覺統合訓練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的康復治療效果。
  • 家長犯難:多數自閉兒排斥感覺統合訓練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排斥大人為他們指定的運動,比如:感覺統合訓練。這個問題也著實難住了不少家長!語言障礙、交往障礙以及感覺統合失調是自閉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狀表現,其中,感覺統合失調更是讓廣大家長們頭疼不已。
  • 寓教於樂訓練寶寶感覺統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寓教於樂訓練寶寶感覺統合 2011-10-18 17:52 來源:論壇
  • 每個孩子都需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嗎?
    感覺統合訓練則是基於孩子的神經需要,通過遊戲或運動的作用讓其對感覺刺激做出適當反應的訓練。中國社會心理學協會調查顯示:在學齡兒童中,42%的孩子上課時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60%的孩子不能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20%的孩子上課經常走神。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都是感覺統合失調所導致的。
  • 感覺統合訓練怎麼用?這幾點請記住
    感覺統合訓練可以減輕兒童自閉症的症狀,有效改善自閉症兒童感覺統合障礙問題, 是作為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一種輔助幹預手段。可以改善自閉症孩子的哪些狀況?美國臨床心理學家A. Jean Ayres博士在 1972 年提出感覺統合理論 ,認為通過各種感覺的綜合訓練,能夠改善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
  • 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以及訓練方法
    感覺統合失調分為: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