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飢餓感後,說明胃裡面已經沒有食物消化了,腸道的前半段也會被空置出來。沒有了食物,胃酸依然要分泌,並攜帶胃裡的空氣,進入到腸道之中。一半是氣體,一半是水液,腸道內就會有響聲。民間常說「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咣當」,飢餓後的肚子叫聲,和其原理是一樣的。
肚子餓了,腸道內有響聲,是很正常的,這點誰都知道。問題是很多患者並非是肚子餓了才叫,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聽到咕咕叫的聲音。毫無疑問,當然是身體有了疾病,不要心存僥倖。
到底是什麼疾病,需要看動靜有多大!
肚子不餓,腸道依然咕咕地叫喚,說明是「腸鳴音」在搗亂。每個人都會有腸鳴音,不管是否吃飯,不管是否飢餓,腸鳴音一直存在。
所謂的腸鳴音,是腸管在蠕動時,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相互撞擊產生的咕嚕聲。這種聲音和平時漱口時發出的「咕嚕咕嚕」聲,是相類似的。只是正常情況下,腸鳴音聲音並不大,需要依據聽診器才能發現。
每次有消化問題去醫院看病,醫生總要用聽診器在肚子、胸部周圍聽聽聲響,主要就是在聽腸鳴音。聽腸鳴音,一是聽聲音的大小,二是聽聲音是否有規律性。正常人的腸鳴音每分鐘有規律地跳動四五次,響聲一般,不高亢,不低沉。若不是這種情況,說明體內會有疾病。
腸鳴音每分鐘產生6到10次,說明腸鳴音處於活躍階段,人在非飢餓狀態,聽到的肚子咕咕叫的聲音,就屬於這種情況。此種情況的發生,一般是急性胃腸炎,多是和細菌感染有關,也有可能是腸道出血所致。一些人盲目吃藥,也可能造成腸鳴音活躍,比如誤吃瀉藥。
腸鳴音活躍背後潛藏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那麼複雜。像是急性胃腸炎,或者腸道出血,服用相關藥物,配合飲食調理,基本能得到好轉。
比腸鳴音活躍糟糕的問題,就是腸鳴音亢進,其每分鐘發生的次數,在10次以上,聲音十分高亢,在嘈雜的環境下,甚至都能聽到咕咕叫的聲音。發出的聲響,也不完全是咕咕地叫聲,而是如敲擊金屬般的聲音。暗示的問題相對複雜,可能是機械性腸梗阻。
機械性腸梗阻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長期便秘,糞便堵塞了腸道,也可能是腸道內長了結石、腫瘤等,使得腸腔狹小,也有人是先天性腸道閉鎖。不僅原因多,危害也更大,需要儘早排查。
腸鳴音減弱,甚至聽不到了,暗示胃腸道功能已經衰退。每分鐘的腸鳴音次數少於3次,屬於腸鳴音減弱,在聽了3到5分鐘左右,無法聽到腸鳴音,說明腸鳴音消失。
腸鳴音減弱在老年人中更常見,主要是老年人腸道蠕動速度慢,伴隨有老年性便秘問題,故而腸道內氣體、液體含量少,空間小,聲響就小。至於腸鳴音消失,則和麻痺性腸梗阻有關。不管是減弱,還是消失,都值得注意。
關於肚子咕咕叫的問題就聊到這裡,經常能聽到腸鳴音的人,應儘早檢查一下腸道,排出腫瘤、結石等問題,別拖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