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積分制」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會是黨員積分制,如今,建興中學把「積分制」模式融入課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一起去看看。
走進建興中學七年級三班的教室,學生們以組為單位圍坐在課桌前,課桌上還擺放著的主題各不相同的牌子,記者帶著疑問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是學校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學生 唐莉:我們叫奇思妙想,是希望我們的聲音能夠表達出來,在課堂上一定要把想像發揮,一定要有積極性。】
【學生 楊鏵靜:因為當初我們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想到在青春的時候是沒有後悔的,所以就取了青春無悔是希望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要後悔,想好後面的道路,一直好好的走下去。】
為了學生們在課堂上互相督促、互助互學,目前學校各班級基本上都建立了合作幫扶小組,每個小組有自己的組歌、組名、口號、公約等,形成各自的小組文化和班級文化。
【建興中學教師 何曉芳:我們製作幫扶小組的名單是根據學生學科的優勢,有些學生語文比較好,但是數學就可能比較薄弱,那有些學生就數學比較好,但是語文方面就可能比較薄弱,這樣子的話,我們就讓他們組成一個小組,形成一對一的幫扶。然後我們就讓他們坐在一起,平時進行學科上討論的時候互幫互助,促進他們的學習成績。】
為了提高課堂上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們不斷思考探索,今年開學之初,何曉芳老師就想到了課堂「積分制」的方法。上課期間,老師不時提問,並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相應獎勵,獎品是一張卡片,卡片設有相應分值,老師定期對積分較高的小組給予獎勵,這樣一來,學生主動學習的勁頭大大提高。
【建興中學教師 何曉芳:像我這裡有5分的,10分的,還有2分的,根據老師上課提問的難易程度來設置不同的分值,然後我們把積分卡發給每個小組回答問題的學生,每天進行統計一次評出最優小組,這樣的話,我們每個月評出一組積分最高的小組進行一點物質獎勵或者是精神上的獎勵。】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很多班級的小組學習效果都明顯改善,孩子們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老師們也驚喜地發現班級的學習風氣正在發生變化。
【建興中學教師 何曉芳:這樣做下來的話,我們發現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就更高了,然後對學習的熱情也比較高漲,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為了主動學習。從他們的心理上來說,從以前的不得不學習轉為自己主動地想去更好的學習,覺得自己必須是要學好的這種心理狀態。】
「積分制」教學模式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溝通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實現了1+1大於2的學習效果,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學生 何雲南:老師給我們積分卡給我們學習上有了很大幫助,而且我們上課就很積極也主動的發言,還給了我們很多的思維空間,而且我們在集體中也有了很多榮譽感,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