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這裡是蜜蜂說EDU,今天分享的教育科技是Timing。一個顧名思義的app,計時的產品。為什麼在教育科技的頻道分享Timing呢,正是因為它解決了大部分學習類產品沒有解決的問題,堅持學習這個困難。
一方面目前學習應用市場上有層出不窮的學習平臺、系統、app,很多時候不是這些產品做得不夠好,所以用戶效果不明顯,而是用戶沒有堅持長期應用,堅持在產品中學習,所以產品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學習者,雙眼雙手都被被朋友圈、抖音、視頻軟體等娛樂化的內容吸引著,虛度了大把時光。即使是有學習目標和壓力的前提下,也總是忍不住要看手機,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學習,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Timing來幫你開掛了。
Timing的核心功能是打卡計時,除此之外,在學習前你還可以發布學習計劃,與同道中人(也就是"道友",目前初中生看起來是最多的)結伴學習或者加入打卡群;在學習中也有連麥(只有聲音互聯)或者視頻記錄的形式可以選擇;學完之後,還可以查看自己的學習數據分析。
通過連續使用的確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和時間管理的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系統利用了部分學習者虛榮心、好勝心強大的因素,道友之間可能會攀比誰起的更早,學習時間更長,曬各種學習計劃和筆記。Timing會在每次有道友上線的時候給用戶發信息提示,如「隔壁學霸小明開始了學習」以達到刺激用戶學習,奮起直追的目的。
就是這樣的簡單功能,就牢牢的大量的中學生、大學生、考研黨、工作黨、留學黨,不管你學習什麼,只要你學習,你就可能需要Timing。與此同時,專注時間管理類的軟體番茄ToDo(功能較單一)、Forest(問題在於收費)大多不重視由用戶生產內容UGC,而學習為主的內容平臺一般也不重視時間管理,Timing在兩者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但同時也把用戶範圍縮小了一些,學習壓力比較大(或者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計劃)並且時間管理比較差的用戶可能更加貼合Timing的設計,用戶量雖小但鐵粉多,因為他們在Timing更能找到更高的需求匹配:歸屬感(與陌生學伴同步學習:結識道友)與成就感(努力實現夢想:計時排行、學習成就)。
亮點功能1
道友歸屬感。在Timing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或特點,比如工作黨、留學黨、中考生等等選擇不同的標籤,幫你找到更匹配的同伴一起學習。
亮點功能2
宇宙大爆炸計時背景圖。計時界面採用了宇宙的誕生到結束反應整個過程,學習過程中每到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提示,暖心還有點浪漫。
糟心內容
內容粗放。在高考相關的推送裡面,竟然還深夜放毒、夾雜狗糧,秀美食、秀恩愛在朋友圈還不夠嗎?怎麼還來荼毒學習圈了?Timing的內容垂直細分還有long way to go啊。
近半年以來,Timing將功能設計的重心轉移到了社交和視頻方面,推測應是由於短視頻的火爆和盈利的需求,重點功能是製作學習vlog,在首頁甚至推出健身、美妝的主題,引發了不少用戶的負面反饋,畢竟學習類app娛樂化社交化會偏離產品的設計初衷:保持專注、高效學習。
作為一款學習軟體,Timing有自己獨到的優勢,對於一部分強學習動機低管理能力的學習者來說,非常實用。對於小編這種在Timing學習將近300個小時的用戶來說,受益頗多啦,感謝。也希望Timing能不忘初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專注精進,小步快跑,做一款小而美的app又何樂而不為呢。
好了,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對於Timing,你有學到什麼,或者有什麼想法嗎?請留言給我們吧~
蜜蜂說Edu關注在線教育產品與教學,我們在行動,歡迎關注我們的Bee Bee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