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談心社》欄目(公眾號: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微信語音,當代社恐的噩夢之一。
每次看到一串十幾秒的未讀語音,內心就開始掙扎抗拒:
我想按掉紅點
但我不想聽你說
下次能不能打字!
倘若這串語音來自一個重慶朋友,那很大可能就有例外:
「我想跟你耍(suǎ)朋友」這樣的表達只是初級;
「你鍋人找個卡卡果果去蹲起!」
(你自己找個角落去蹲著)
這種光看文字很難get到的神仙rap,才是重慶話的日常。
重慶人為什麼喜歡發語音?
因為文字描述不出來的畫面,重慶話可以;
因為普通話沒有的」內味兒「靈魂,重慶話擁有;
因為沒有一種輸入法,跟得上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的重慶話。
01
重慶話可以有多可愛
一個人如果想說話比較可愛,有以下幾種方法:
A.多用疊詞,比如把「吃飯「說成」吃茫茫」
B.多用語氣詞,配上嗲嗲的聲調:「好不好嘛」
C.萬物皆可兒化,比如把「妹」喊做」妹兒」
D.做一個重慶人,以上全會
重慶人可愛第一步:把疊詞的使用,滲透在生活的「卡卡果果」(角角落落)。
從吃開始。
飯不叫飯,叫茫茫;
肉不叫肉,叫嘎嘎;
買「缽缽雞」,燒「魚擺擺」,吃「雞腳腳」,喝「壩壩茶」。
當然,無辣不歡的重慶人,最愛的還是:
吃串串、數籤籤。
《舌尖上的重慶》截圖
開車上山是爬「坡坡」,不想開了要停「邊邊」。
學挖掘機技術要到山東,但是學「挖挖機」要到重慶。
結合特定情境,這些名詞也不難理解。除此之外,重慶話中還有許多傳神的形容詞。
形容某人不太聰明的樣子:
「瓜兮兮」「哈搓搓」。
形容女子風風火火的樣子:「飛車車」。
大驚小怪是「驚抓抓」,想出風頭是「冒皮皮」。
但光用疊詞是不夠的,遠遠不夠的。
雖然地處西南,但重慶話也非常喜歡加兒化音。
以至於某些北方人會在重慶話裡猝不及防地遭遇「家鄉的味道」。
北方常用的「等一會兒」,在重慶有「等一哈(hā)兒」
稱呼小夥子,崽兒;稱呼小姑娘,妹兒~
地名如較場口兒、人名如王源兒~
還有下爬兒(下巴)、今天兒……
以上這些只是基礎,重慶話可愛的精髓還在於軟綿綿的語氣詞。
把「嗎」發成「邁」:「曉得了邁?」
再可愛一點,嘛。
表示疑問,「爪子嘛?」
表示撒嬌,「你莫僧氣嘛!」
表示肯定,「好嘛」(此處先按住天津的同學)。
據說重慶裡最出圈的語氣詞,也最讓外地人迷惑的語氣詞是這個:
它既能表示「哪個」「怎麼」「哪樣」,又能表示「那個」「這樣」。
結合同樣經常出現的「楞個/勒個」(這樣),意思才表達得更完整。
《高能少年團2》截圖
必要的時候,這兩個詞在一起能無限套娃。
兩個重慶人吵架:
「你啷個楞個耶。」
「我啷個楞個了嘛。」
「你啷個沒楞個啷個嘛。」
……
這段話的結構大致相當於:
「你冷酷無情無理取鬧」
「我哪裡冷酷無情無理取鬧」
「你哪裡不無情!?哪裡不冷酷!?哪裡不無理取鬧!?」
重慶話,軟起來像山城的霧,剛起來是沸騰的火鍋,可愛起來,真的要人命。
02
重慶話,一直在江湖
重慶話就算不在江湖,江湖也處處有它的傳說。
前段時間某寶驚現「罵人」業務,店家多問了一嘴「需要罵贏嗎?」
買家問:「罵贏是不是需要加錢啊?」
店家直接給出價格表:「看對方是哪裡人吧。
上海人需要加十塊,東北人加三十,武漢人得加五十。重慶人的話,加錢也不接,罵不贏啊!」
此刻仿佛可以腦補店家無奈的微笑。
重慶話罵起人來朗朗上口,時常出現一種自己在表演單口相聲的錯覺。
比如這一句:
「寶批龍,大不同,半夜起來塗口紅,褲兒要穿燈草絨。」
(「寶批龍」不是龍,而是指那種說話顛三倒四,做事很傻的人。)
連罵人都要押韻,這是重慶人慣有的倔強。
當然,罵人的時候不能忘了「萌萌」的疊詞。
「板板」、「鏟鏟」聽起來自帶可愛,卻不知道這些疊詞全都暗藏「殺機」。
「你曉得個鏟鏟」,這句話帶著五分不屑和五分譏笑,表明你什麼都不知道。
重慶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不說髒字照樣懟人。
比如「咋子」「兒豁」都帶著魔幻的懟人特效。
假如老母親在麻將桌上,孩子們敢打電話過去,肯定會收穫一句不耐煩的「咋子」,外加一個不屑一顧的白眼。
重慶人性格火爆,但在大街上,能吵架絕不動手,叔叔嬢嬢(liāngliāng)們沒事兒就上街溜溜口才。
你扭一下,我回扭,我們距離要隔開,但是氣勢不能輸。
嬢嬢們吵一場架頂得上一場廣場舞。
叔叔們就不一樣了,一定要加上吐口水的技能,緊逼對方,誰都不肯讓步。
沒有一個外地人,敢和重慶人吵架,也沒有一種輸入法,能戰勝重慶話。
張口就贏在起跑線上的重慶人,從來沒帶怕的。
江湖傳言,萬物皆可重慶話。
只要掌握以下詞組,基本上可以假裝十分之一個重慶人。
就是=鬥士(dòu sì)
音樂=音喲(yīn yò)
唱歌=唱鍋(càng guō)
呼吸=忽吸(fū xí)
哪個=辣個(lǎ gè)
指南針=紫藍增(zǐ lán zēn)
平翹舌的繞口令從來難不倒重慶人,因為——
一律按平舌處理。
某次節目,王源講了一首重慶話繞口令,把王祖藍說得一臉懵。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用普通話念起來還湊合,但如果用平翹舌幾乎沒有的重慶話來念,基本就會是這樣:
四四四(sì sì sì),四四四(sí sí sí),四四四四四(sí sì sì sí sì),四四四四四(sì sí sì sì sí )。
你要問重慶人在說什麼,他們還一臉無辜:你不覺得嗎?我的平翹舌音特別厲害。
重慶人一般不打字,因為這些字重慶人也不知道怎麼寫。
你從勒個坡坡往下suō=你從這個坡向下走
你tiǎo個頭=你換個方向
你qiǒ到紅綠燈=你看到紅綠燈
你不要pēn在我身上=你不要靠在我身上
我在gāi邊上等你=我在街邊等你
……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重慶話,又潑又辣,又萌又媚。
說唱歌手GAI憑藉一句「勞資吃(cì)火鍋,你吃火鍋底料」火遍全國。
「勒是(sì)霧都」也幾乎成為重慶的新代名詞。
圍坐在火鍋旁,說著重慶話,臉上保持狂拽的表情,手上姿勢一起。
重慶人知道,對了,就是內個味兒。
03
我想有個重慶朋友
在重慶,喝酒划拳的首要技巧,是比聲音大。
吃飯就像吵架的重慶人,看起來兇但不是真的兇,而是自帶了火辣的江湖氣。
畢竟,每個氣場兩米八的重慶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喜歡拖長音說疊詞都小公主不是?
比起重慶話,更讓人慾罷不能的,是重慶人。
重慶妹兒火辣,重慶嬢嬢潑辣,都「惹不得」。
「耙耳朵」,則是重慶男人撕不下的標籤。
「耙」是軟的意思,但並非罵人軟弱,而是用在有擔當又疼老婆的男性身上,是一種「終極褒獎」。
在開口就是「媽老漢兒」「嬢嬢叔叔」的重慶,菜市場是男人的天下,家務活也多半被丈夫承包。
作為全國最大的「耙耳朵」製造基地,重慶男人樂此不疲。
爸爸耙耳朵到連孩子都「看不下去了」 / 微博
宋光宗趙惇當初封王、稱帝都在現在的重慶地界,重慶因此得名,寓意「雙重喜慶」。
重慶人的生活,也就像「重慶」的字面意思一樣:喜慶。
樂觀灑脫,是重慶人最大的特點之一。
哈佛教授費正清曾評價重慶是「一個極為不幸的人類居住地,連一塊平地都沒有。」
但重慶人,在這座山城活得風生水起。
沒有平地?那就建階梯;
霧太大總是見不到太陽?你看我們的妹妹多白啊!
順勢而為的重慶人,樂觀的精神代代相傳,打造了一座「8D都市」。
樂天派的重慶人,每天的生活都「巴適得板」(很舒服)。
對重慶人而言,上學可以遲到,上班可以遲到,但要打麻將,說下午一點到,就下午一點到。
雖說今日事今日畢,但要是現在要吃火鍋,手上的事情先放一放,也不是不可以。
畢竟,在重慶,沒有什麼困難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能,那就吃兩頓。
說咋子?不認識重慶人?你啷個楞個勒個也?
談心社,這裡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談心社」關注我們,傾訴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