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連續放出追逃狠話 貪官外逃有啥新特點?

2021-01-14 新華網


近期,中國的海外追逃行動屢獲捷報,最近一個月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也連發5篇文章談反腐國際追贓追逃工作。這些文章揭露了一些問題官員為了外逃挖空心思,強調要堅持追逃、防逃兩手抓,國外要「織網」,國內要「築壩」。

↑2015年11月18日,一名涉嫌騙取貸款,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紅色通緝令的重大經濟犯罪案件外逃嫌疑人從加拿大回武漢自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外逃官員有啥新特點?

——先做「裸官」,再開溜


「有的腐敗分子先做『裸官』,把家屬子女和財產轉移到國外,一有風吹草動,就腳底抹油、逃之夭夭。」6月5日,中紀委網站刊發的文章指出,有的腐敗分子一邊大搞貪汙賄賂,一邊籌劃著外逃。


「腐敗分子想要外逃,不可能悄無聲息,沒有任何動靜。」本月3日,中紀委網站再次刊文指,幹部外逃前,其擁有的身份證護照情況、出入境次數、家屬親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家庭財產變動等都會有徵兆。


文章強調,要定期開展「裸官」清理,做好對黨員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情況的抽查核實。各部門不能各自為戰,要協調配合,加強分析研判,發現幹部可能外逃的蛛絲馬跡,及時啟動防範措施。

↑「紅色通緝令」頭號嫌犯楊秀珠 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新華網


——有人有多個名字、辦多本護照


除了轉移家屬、財產,不少外逃官員在身份隱蔽上也下足功夫。中紀委網站的文章中披露,有的外逃官員「神通廣大」,有多個名字和多張身份證,辦了多本護照、港澳通行證,跑出去神不知鬼不覺,像從人間蒸發了。


「過去追逃追贓工作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底數不清。」文章強調,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對象在國外,基礎在國內,首先在摸清底數。只有把數字搞準確,把工作做紮實,追逃追贓才會有底氣、更硬氣。

↑資料圖


——在國外開豪車、住豪宅,揮金如土


與過去出逃倉促、資金少、「耗不了多長時間」的外逃官員相比,現在一些腐敗分子反在國外過起了揮霍無度的舒服日子。


中紀委網站的文章披露,有外逃官員逃到國外後開豪車、住豪宅,揮金如土、紙醉金迷,過起奢靡生活,一些富人區成了他們的聚居區。


文章強調,對重點對象要及時採取監控措施,讓企圖外逃分子「觸網」回頭。要加強反洗錢工作,切斷非法資金的外流渠道,凍結腐敗分子在國內的動產不動產,斷了財源,堵住贓款外流渠道。

↑2016年3月25日,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辦公室統籌協調下,經廣東檢察機關辦案人員成功勸返,「紅色通緝令」外逃人員王海鵬從美國紐約乘機回國投案。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外逃後還敢「衣錦還鄉」,回國投資


除了生活奢靡,不少外逃官員跑出去還不甘寂寞,在政治上「動起腦筋」。有的跑出去當上僑領,摻和當地政治,有人外逃後,搖身一變,「衣錦還鄉」,以外商身份回國搞投資,影響十分惡劣。


「有的拿著貪汙受賄來的不義之財,在國外開公司做生意,甚至當上僑領,成了公眾人物,組織上卻從不掌握。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到了何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文章指出,黨員幹部攜款外逃,就是叛黨叛國,嚴重損害黨和國家形象。腐敗分子偷走了國家和人民的錢財,人民群眾痛恨至極。不將他們緝拿歸案、繩之以法,黨紀國法不容,黨和人民決不答應。

↑「百名紅通」10號嫌犯裴健強被抓獲歸案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海外追逃,中紀委放了哪些狠話?

——即使錢糟蹋完了,也得把人弄回來嚴懲


腐敗分子在境外揮霍無度,躲過「風聲」就能高枕無憂了麼?答案是不可能!


中紀委網站6月5日刊發的文章強調,追逃追贓要算經濟帳,更要算政治帳。


「即使帶出去的贓款糟蹋得差不多了,也得把人弄回來,依照黨紀國法給予嚴懲,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文章稱,要用有力的行動證明,海外不是法外,外逃不是出路,外國決不是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不可能一跑了之、一了百了。


「不管腐敗分子跑到哪裡,跑出去多久,都要一追到底。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將其追回來繩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尚有一人在逃,追逃追贓就決不停止。」文章強調。

↑「紅通人員」仇培祥落網。陳雲飛 攝


——人跑了、帳款轉移了,黨委紀委都有責任


除了要對腐敗分子算政治帳,黨委、紀委也要對貪官外逃負責。


「人跑了、帳款轉移了,黨委、紀委及相關部門都有責任。」中紀委網站的文章強調,發現有嚴重違紀情節的幹部企圖外逃要立即報告、迅速處置,該採取措施的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該執紀審查的就要儘快審查。如果能發現的問題卻沒有發現,發現了問題不報告或採取措施不及時,都是失職失責,必須依規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追逃追贓,進行堅決的外交和輿論交鋒


對於早前國際上有人用「雙重標準」對待中國反腐問題,中紀委也堅決說了不!


文章強調,過去,在國際上有人總想用反腐敗問題來拿捏中國,採取「雙重標準」,一方面拿外逃腐敗分子做文章,給所謂的「制度汙點」找證據,乘機對中國搞抹黑攻擊;另一方面又以法律和人權等為藉口,客觀上為腐敗分子提供庇護所,對他們帶去的黑金來者不拒。


「必須打破這種『雙重標準』!反腐敗是政治,但不能政治化。」文章強調,加強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要進行堅決的外交和輿論交鋒。

↑2016年4月一非法吸款3000萬嫌犯被警方押解回國。鍾欣 攝


海外追逃屢獲捷報

——已從70餘國家和地區追回1657人


2013年以來,隨著中國反腐風暴的不斷升級,境外追逃追贓漸漸成為中國反腐的「第二戰場」。2014年,中國開展「獵狐」行動,此後2015年4月,又啟動「天網」行動,一個由中組部、最高檢、公安部、央行等多部門共同編織的追逃大網迅速展開。


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2014年以來,中國加大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力度,開展專項行動,截至2016年4月底,已從70餘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1657人,追回贓款62.9億元人民幣。


2015年4月22日,中國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份紅色通緝令,對100名外逃的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等公開曝光,展開全球通緝。


自從2015年4月戴學民第一個落網之後,每月都有「紅通」人員歸案。其中,2015年7月就有4人歸案。


2016年6月22日,「紅通人員」第36號唐東玫從澳大利亞回國,投案自首。至此,「百名紅通人員」已有30人到案。


這30人中勸返15人,緝捕11人,遣返2人,死亡2人。(張尼)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這些貪官汙吏為外逃真是挖空心思,然而…
    外逃官員有啥新特點?中紀委網站的文章中披露,有的外逃官員「神通廣大」,有多個名字和多張身份證,辦了多本護照、港澳通行證,跑出去神不知鬼不覺,像從人間蒸發了。  「過去追逃追贓工作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底數不清。」文章強調,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對象在國外,基礎在國內,首先在摸清底數。只有把數字搞準確,把工作做紮實,追逃追贓才會有底氣、更硬氣。
  • 「天網」行動重拳出擊全球通緝百名外逃人員
    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全球通緝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是「天網」行動的重要措施,有利於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追逃追贓效率。當前,追逃追贓的力度逐步加大、方式不斷創新,一張追捕外逃腐敗分子的天網正在形成。我們將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執法合作,充分運用各種資源,使腐敗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堅決把他們抓回來繩之以法。
  • 外逃貪官半夜為國內網遊玩家代練,被追逃人員鎖定,被抓時仍惦記著遊戲
    2014年至2020年6月,「天網行動」已經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7831人,共追回贓款196.54億元。付耀波想起了妻子有個習慣,每天中午要上網下一盤圍棋。於是,他特地申請了帳號,在網絡世界觀看妻子下棋成了他最開心的事。喜歡玩三國類遊戲的他還專門半夜幫國內玩家的帳號代練,正是這個習慣,讓追逃人員鎖定了他的位置。付耀波被抓時,居然還想著跟遊戲裡的朋友交代一下,說這段時間玩不了了。真是諷刺!
  • 紅色通緝令上的貪官被成功追逃,這個機構發揮了重大作用……
    他在紐西蘭當地頗有名望,行事高調。劉陽先後購下位於奧克蘭市中心大都市酒店頂層的一半房產,價值240萬新元(約1080萬人民幣)。法拉利、保時捷、賓利和寶馬,是他出行的常用標配。他曾連續豪賭15個小時,一次下注額就高達10萬新元(約合45萬人民幣)。他與紐西蘭政府高層也過往甚密。
  • 中紀委:2017年共追回外逃人員1300名 追贓9.8億元
    中紀委:2017年共追回外逃人員1300名 追贓9.8億元 原標題:   2017年12月,對於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而言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 前雲南省委書記高嚴外逃13年無蹤跡 疑整容洗白
    坊間關於這位中共外逃級別最高的貪官,有多個外逃版本,至今仍難覓真相。《鳳凰周刊》查找了澳洲每一個州選民花名冊、公司登記和一些房產交易的記錄,試圖尋找蛛絲馬跡。《鳳凰周刊》記者/孫楊 特約記者/蔡源今年4月,中紀委通過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公布的百人名單中,有10人被認為可能藏身澳大利亞,令澳洲成為大陸新一輪海外追逃的重點國家之一。
  • 中紀委官網開通反腐國際追逃追贓專欄,雙語接受海內外舉報
    中紀委官網開通反腐國際追逃追贓專欄,雙語接受海內外舉報 中紀委網站 2014-12-09 10:04 來源:澎湃新聞
  • 「天網」、「獵狐」強勢來襲:鉗制外逃貪官境外活動能力
    與「獵狐2014」行動不同,「獵狐2015」的重點追逃對象不僅包括外逃經濟嫌犯,還有外逃黨員、外逃國家工作人員以及涉腐案件外逃人員。   最大限度鉗制逃犯的境外活動能力   組織開展「獵狐2015」專項行動是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部署的「天網」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 揭秘中國貪官外逃:有人18次踩點 有人換29個身份證
    原標題:揭秘中國貪官外逃:有人18次踩點 有人換29個身份證   外逃貪官的如意算盤截圖   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從即日起至年底,集中開展「獵狐2014」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
  • 王石川:外逃人員生活奢靡是個提醒
    原標題:外逃人員生活奢靡是個提醒   遊艇、賓利轎車、豪宅、寫字樓……當一些歸國貪官訴說外逃期間膽戰心驚、生活拮据時,不少被通緝的逃犯卻過著奢靡生活。近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揭秘了外逃美國貪官的奢侈生活。
  • 追逃追贓成績單:追回外逃人員8363人 追贓208.4億
    這些圖景交織在一起,向外逃分子表明,懲治腐敗的全球「天網」越織越密,「貪了就跑,一跑就了」只不過是痴人說夢。剛剛更新的追逃追贓成績單,是「天網」威力的有力見證。2014年至2020年10月,我國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8363人,包括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2212人、「紅通人員」357人、「百名紅通人員」60人,追回贓款208.4億元。
  • 被捕外逃嫌犯:過的很艱難!
    法學專家表示,外逃人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發案後倉皇出逃,以經濟犯罪居多,比如「美女高管」陳怡;另一類是經精心謀劃後伺機出逃,主要是政府官員和企事業單位領導。但無論哪類犯罪分子,想要成功地人間蒸發,並不容易。隨著我國對外逃人員追逃力度的加大,國際聯合執法能力的不斷提高,外逃人員不但要逃得出,還要藏得住,能生存。於是,很多外逃人員只得東躲西藏,過得十分落魄。
  • 開平案主犯二許在美國被判刑 專家:開創外逃貪官在國外受審判重刑...
    「開平案兩主犯在美國分別被判處25年和22年的重刑具有重要意義,它開創了外逃貪官在國外當地被審理、宣判的先例,讓外逃人員不能逍遙法外。」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黃風今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以往,因為引渡存在法律上的障礙,一度使不少國家成為貪官的樂園。
  • 外逃貪官隱姓埋名度日如年 揭秘官員惶惶逃亡路
    核心提示:一直以來,貪官外逃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前不久,歸國投案的楊秀珠原司機楊勝華,被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再次引發公眾對此的熱議。目前我省檢察機關備案的在逃(包括潛逃境外)職務犯罪嫌疑人有近90名,追逃任務依然艱巨。  浙江日報訊 東窗事發,一逃了之。
  • 廣東省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報導:外逃是歧路,投案為正途
    2019年再創歷史新高,共追回外逃人員506人,包括「百名紅通人員」2人,追贓金額11.83億元人民幣。 追逃工作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的背後,是外逃者們的防線崩潰、節節敗退。顛沛流離與貧病交加,妻離子散與精神煎熬,無數外逃人員用血淚教訓和切膚之痛,勾勒出外逃生涯的悽慘與悔恨——「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呢?」
  • 關注 外逃貪官講述「美國往事」:簡直生不如死!
    我覺得黨和政府能夠向全世界發布追逃公告,一定是認真的,一定是能讓全世界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為是要接受全世界人的關注的,我深信不疑。正面的感召就是呼喚外逃的「浪子」,希望他們回來,給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給了重新做人的機會,一個贖罪後還能站在陽光下,開啟有尊嚴的平淡無侈新生活的機會。我慶幸黨和國家的政策,讓我終於邁上了回歸祖國向國人謝罪的正確道路。
  • 中紀委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名字理解意思:習近平多次提到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如是說道。  在講話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徵路,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矢志奮鬥。
  • 港媒:西方不是避風港 內地外逃官員日子將不好過
    (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對腐敗官員的大清洗遲早要讓那些攜帶非法所得的國有資產外逃的官員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1日報導,2014年,「獵狐」行動追逃500多人,追贓30多億元人民幣。但是這只是九牛一毛,如果美國研究人員的估計有任何參考價值的話。
  • 貪官外逃,審判難逃——聚焦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
    貪官外逃,審判難逃  ——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三人談  【法眼觀天下】  ■主持人:本報記者 靳昊  ■嘉 賓:陳衛東(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刑事缺席審判劍指外逃貪官  主持人:一般公眾對刑事缺席審判制度比較陌生,對此應如何理解?建立該項制度的背景何在?國外對此是如何規定的?  陳衛東:在席審判是刑事司法的基本規則,缺席審判則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