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湄洲島鄉村的「美麗蛻變」
時過境遷,該垃圾填埋場成了一個生態問題。為此,湄洲島決定對全部存量垃圾挖掘分選破碎後清運出島處置,項目於今年4月竣工驗收,共清運垃圾2萬多立方米,而填埋場舊址將變成一處550畝的花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湄洲島還建成了全省首家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集中處理來自全島的餐廚、廚餘、果蔬等有機生活垃圾,可日處理5噸有機垃圾,產出約500公斤有機肥料。
-
湄洲島全面推行河長制
而在渠道邊上,湄洲島河長制辦公室、湄洲鎮等部門組織的幹部群眾,正對渠道周邊的雜草、垃圾進行清除。 湖石淉是位於湄洲島中部的一個常年不枯的天然淡水湖,總面積約100畝,蓄水量近15萬立方米,湖裡盛產毛蝦、毛蟹、鯽魚等淡水動物,其還是島上中部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
島嶼振興鄉村美 媽祖故裡碩果結——湄洲島共建美麗鄉村側記
為實現垃圾減量,湄洲島把垃圾分類試點及垃圾資源化處理作為共建美麗鄉村工作的重要內容進行推廣和運作。同時,加快垃圾無害化處理進程,湄洲島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現已建成並開始試運行,正式生產運作後將實現各類有機垃圾「全覆蓋治理、無縫隙對接、一體化管理」,做到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的雙贏。以評促改,以改促建。
-
湄洲島上又見湖
湄洲島 人民日報訊:水面波光粼粼,湖岸草木萋萋;海風徐來,湖心中的水生植物隨波蕩漾,下遊處的大型風車吱吱呀呀。12月初的暖陽中,湖石淉湖綠意融融。 20年前,湄洲島還是座「只長石頭不長草,海風吹著沙子跑」的禿島。如今,這裡萬木成林,綠蔭滿島,綠化率已達52%。當年被稱作「島上龍鬚溝」的湖石淉湖,面積擴大了一倍多。 禿島變綠島,見證了湄洲島人久久為功的韌勁兒。 福建莆田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祖廟就坐落在湄洲島上。 這是一座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海島,淡水難存,草木難生。
-
來吧,湄洲島歡迎您
湖石淉生態溼地公園 11月18日,第二十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湄洲島天后廣場啟幕。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僑領、世界各地莆田同鄉會及商會代表、媽祖文化機構代表、遊客等共襄盛會。其間各項精彩活動輪番上演,一時間,湄洲島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
福建湄洲島:昔日風吹沙子跑 如今吃上生態飯
新華社福州2月6日電題:福建湄洲島:昔日風吹沙子跑 如今吃上生態飯 新華社記者邰曉安、陳旺 福建莆田湄洲島是媽祖祖地。近20年,湄洲人堅持種樹綠島固岸,生態人居環境大為改善。「藍天碧海金沙」讓湄洲人真正吃上了生態飯。 (小標題)風吹不起沙 植樹造林成效顯現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沿海。這座面積14.35平方公裡的小島,環境承載力十分有限,受歷史自然條件以及無序開發等影響,湄洲島一度地表裸露嚴重。
-
莆田|湄洲島升級了!新身份證是國家5A級景區
湄洲島加盟後福建將有10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將是全國第二個實現市市有5A的省份媽祖故裡美麗湄洲湄洲島是福建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轄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42公裡▲鳥瞰湄洲島1988年6月,省政府將湄洲島開闢為對外開放旅遊經濟區。199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湄洲島被設立為全國首批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2012年被列入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
湄洲島牢記囑託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加快「一區三島」建設
整治後的湖石淉已成為湄洲島上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如今,湄洲島作為我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萬木成林,綠蔭滿島,綠化覆蓋率達58.3%。當年被稱作「島上龍鬚溝」的湖石淉,綠意融融。無論是島民還是四面八方的遊客,都暢享生態紅利。 ——這得益於湄洲島全面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島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湄洲島的囑託,凝心聚力加快推進「一區三島」建設。
-
宜居生態臺湖 千畝森林公園在建
宜居生態臺湖 千畝森林公園在建 來源: 房天下 2013-12-20 14:21 [摘要] 新印象臺湖森林公園預計總1.4億元,總面積
-
「媽祖故裡」湄洲島之變
林春盛 攝 她一一歷數「花樣湄洲」生態之美:木麻黃組成「防風軍團」,紅樹林長成「海岸衛士」,湖石淉從臭水溝變成水清清,環島路寬敞整潔,路邊開滿夾竹桃和扶桑花,「美到可以拍電影」。 「過去的湄洲是個『禿島』,風吹沙子跑,廁所像碉堡。」在湄洲島土生土長的鄉村醫生黃亞棋笑說,現在,島上新建5G無人駕駛示範基地,無人巴士竟然開上了島,「年輕人都跑回來了,臺灣人也來了。」
-
湄洲島公共自行車啟用:首批20個站點投入540輛自行車
昨日,記者從市園林管理局獲悉,8月20日起,公共自行車在湄洲島啟用,為島上居民提供綠色便捷出行方式,讓觀光遊客體驗騎行觀景樂趣,踐行環保低碳理念,共同保護好湄洲島生態環境。 湄洲島風光旖旎,海岸線連綿,適合環島騎行觀光。為此我市在島上規劃建設36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預計投放972輛公共自行車。
-
同沙生態公園將建溼地公園
新快報訊 同沙生態公園將編制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
九龍湖溼地公園開工 將形成庫塘溼地生態系統
原標題:九龍湖溼地公園開工 將形成庫塘溼地生態系統 鎮海新聞網訊(記者戴珺 通訊員張倫飛)湖澤碧青,山巒青翠,白鷺浮渚,三座人工小島點綴在山麓間,市民將在九龍湖旅遊度假區欣賞到這樣的溼地美景。近日,記者從區農業局、九龍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獲悉,九龍湖溼地公園已開工,一期工程預計4月完工,屆時,市民出遊將有新去處。
-
千畝森林公園在建 打造宜居生態臺湖
千畝森林公園在建 打造宜居生態臺湖 房天下
-
東莞將建成25個溼地公園 銀瓶湖溼地公園設計面積約萬畝
■市民在謝崗銀瓶山森林公園遊玩 記者 程永強 攝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葉珊)我市現有溼地公園16個,再過兩年,我市將建成溼地公園25個,與此同時,一些森林公園的景點也將豐富起來……市林業局昨日公布了2018年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最新進展情況,目前確定開展5個溼地公園的規劃,銀瓶山森林公園的提升工程年底可動工。
-
西寧,建在公園上面的城市,東西南北都有溼地公園
綠色西寧據西寧市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截至2019年底,西寧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5%,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5.5個百分點。「風卷黃沙漫天飛」的舊日景象早已一去不返。現在的西寧儼然就是一座建在公園上的城市,東南西北都有溼地公園。
-
以國家級溼地公園為「生態核心」建公園城市示範區
而目前新津已啟動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項目,將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其「生態核心」,進一步規劃、深化了對公園城市理念和形態的研究,形成了新的規劃格局,將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試點示範效應。 存在問題 綠色生態優勢轉化不足,有「水城」名號但水城景觀特色不鮮明,有生態稟賦但生態資源經濟價值利用不充分。
-
銀瓶湖省級溼地公園設計招投標
廣東省招標投標監管網、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近日掛出了銀瓶湖省級溼地公園設計對外招投標公告,這片處女地將建成有5個功能分區的省級溼地公園。規劃用地2773.5畝招標文件顯示,銀瓶湖省級溼地公園規劃用地面積2773.5畝,總體建設目標是:通過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正常,建立起以河流、庫塘、灘涂組成的複合型溼地生態系統保護體系,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和豐富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採取適宜的人工輔助恢復措施,營造與改善野生生物棲息環境,保護區域鳥類棲息
-
乳山潮汐湖溼地公園變身城市生態風景線
潮漲時,海水洶湧澎湃,退潮時,湖面平靜如鏡,是國內較大的內陸天然潮汐湖之一。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乳山採取了PPP的運作模式,對潮汐湖進行生態提升建設,實施湖內清淤,增加水體交換能力,營造鹹淡水溼地生態系統,保留原有蘆葦溼地和潮汐發電站,修復和涵養潮間帶灘涂,打造生態保護、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溼地公園。
-
通州臺湖公園二期明年4月落成,將建24節氣公園、達人廣場等
通州區臺湖公園二期將於明年4月份落成。開放後,這裡將是集生態、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公園,周邊居民又多了一個休閒好去處。臺湖公園二期在一期基礎上建設,項目總投資5229萬元,建設面積約4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