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2020-08-04 飛行夢想家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是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年紀還很小,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家長的幫助,孩子才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家長會陪伴孩子的所有時刻,並不代表著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做所有事情,後來的一些案例表明,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過多,反而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做一些孩子能夠做的事情,讓孩子後來已經養成了一種依賴家長的習慣了,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只會。一味的去依賴他們的父母,他們不會自己做事,這個時候他們像一個巨嬰一樣,很多新聞報導中都有這樣的案例,說孩子並不會做一些他們這個年齡能夠做的事情,反而一直都依賴他們的父母。其實這樣的報導並不極端,因為在生活中這樣的案例處處都是,比如說有些孩子不會做家務,不會穿衣服,什麼事情都需要他們的媽媽來幫他們完成。

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那麼很多人都會奇怪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難道家長們就不應該幫助孩子去學習一些技能,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嗎?其實往往就是因為有著這些家長,所以說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因為這些家長的控制欲是非常強的,他們總會幫孩子做一些孩子這個年齡能夠做的事情,所以說孩子也就沒有學會怎樣做這件事情了,全部都是家長在操作,所以說孩子也沒有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因為家長總是會對孩子有一些期望,如果說孩子做不成這樣的事情的話,家長們就會來幫助孩子來做,其實這樣孩子並沒有收穫很多,反而是家長覺得滿意了,但是孩子後來就非常的逆反和不聽話。

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其實對於這件事情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就想說我的一個朋友他對他的兒子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最後把他兒子養成了一個巨嬰,就是最近的一件事情讓我感覺他已經把他的孩子教壞了,而且如果想要轉變過來的話,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的兒子本來就是一個。什麼都需要靠爸爸媽媽的孩子,然而最近參加了一次中考過後就更加如此了,後來到了填志願的時候,他的孩子什麼都沒有參與,只知道坐在一旁玩遊戲,而關於他的志願填報問題,完全都是由他的家人來完成的,這讓我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孩子的事情非要家長來完成呢?難道孩子沒有手沒有腳嗎?難道孩子不會思想嗎?這就是家長的問題了,如果說家長會讓孩子去思考一些問題的話,孩子也就會幫助家長一起解決這些問題了,而不會一味的坐在那裡玩遊戲。

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當然了,家長肯定希望孩子過得越來越好,這讓我們覺得非常的理解,但是讓孩子過得好,並不是代表著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如果要對孩子好的話,那就更應該讓家長去教會孩子做一些事情,什麼事情都讓孩子親力親,為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有些家長就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說自己就幫助孩子做一些事情,讓孩子覺得輕鬆起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並沒有學會什麼,反而是更加依賴父母了,這樣並不能產生好的結果。

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家長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教給孩子,但是並不是讓孩子什麼也不做。在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總是認為孩子不可以吃飯,不可以一個人穿衣服不可以一個人生活,但其實孩子是可以這樣做的,只是家長總是為孩子做不到,所以說家長就幫助孩子這樣做起來,其實後來孩子什麼也學不到,反而是家長一直在忙東忙西的。作為父母我們肯定想要給孩子最好的體驗,讓孩子覺得我父母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人,所以說作為父母我們一定想要把我們所有好東西都教給孩子,但是並不是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做任何事情。在我的身邊有很多孩子都非常的懶散,這是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總是會讓孩子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而不會讓孩子親身的去體驗一些事情。這種父母培育下來的孩子跟別的孩子的差距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那就是別的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是他們的孩子卻只能夠依靠父母來進行。

如何讓孩子擺脫巨嬰的稱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這樣教導

在這裡我想要給各位父母提一個小建議,如果孩子想要做一個決定的話,那麼父母想要插手就只能夠提出建議,而不能夠決定孩子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為自己的後來做考慮了,而不是一味的讓父母替自己做決定,家長可以管孩子,但是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就儘量的撒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相關焦點

  • 擺脫巨嬰心理
    可是啊,有一種人,即使他已經長大成人了,本該自己面對社會,卻依舊依賴父母或是他人,並且還是名副其實的,顯然他們的心理年齡依然滯留在嬰兒水平層面,稱他為巨嬰。巨嬰啊,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
  • 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巨嬰人」,你應該這樣跟他們相處
    下面我們拿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案例,來證明巨嬰人的行為。比如你的戀人經常不回你信息,跟你聊天的途中,他突然做別的事情去了,然後連一句解釋都懶得解釋,這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或者故意不回你信息,故意製造恐慌,故意讓你焦慮,目的是讓你不停地發信息追捧他,這樣他們會滿足極大的虛榮心,追捧的人越多,他們內心就會越甜蜜。
  • 缺乏耐心的孩子,應該如何教導?
    孩子沒有耐心,遇事會急躁不安。因為受心情的影響,處理事情的結果也會不理想。如何教導孩子,做個有耐心的孩子呢?然後,告訴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不要急躁,我們等你一起出門。就這樣通過許多次的教導,孩子出門的急躁毛病,也改過來了。
  • 家長如何教導孩子的英語學習?
    家長一直都是教育的參與者,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家長不盡力主動的去參加到其中,那麼對於孩子整個的教育來說就會導致了不好的現象。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甚至彼此以自己非常忙為由,根本就不關注孩子的這種狀況,總是認為交給專業的人就能夠做好。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孩子的英語學習呢?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這些「巨嬰」父母在孩子從小的養育教導過程中,採取一種過度溺愛或控制型的方式:或是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過度滿足。孩子想要什麼都馬上給予,從不分是否合適合理,生怕孩子不滿意。在這樣的養育環境下,孩子失去了培養自我意識和獨立意志的機會和能力,被動地習慣被父母照顧,一切事情都依賴父母,也習慣於向父母索求一切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卻從不懂得照顧他人、從別人的立場來思考和理解,最終形成極度自私的巨嬰性格。
  • 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巨嬰」
    大家好,我是丹丹老師,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美國一個3歲孩子為了為媽媽準備晚餐,事無巨細,購買食材、摘花、準備桌椅微波爐加熱、倒飲料等等,整個過程中,孩子小小的身高與稚嫩的行為,甚至是可愛的表情,與他在做事情時表現出來的專注、自信、和獨立呈現巨大的反差,讓我們這些做母親的特別感動。為什麼要說這個話題呢?
  • 國人心理透視:巨嬰在我們身邊泛濫
    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武志紅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巨嬰」一詞來形容那些身體和年齡上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展水平還停滯在嬰兒期的人。嬰兒的心理有什麼特點?從這個視角看,中國社會可謂巨嬰泛濫。6個月前的嬰兒和媽媽共生是正常的,但之後就是病態共生了。其結果就是人和人之間邊界不清,這在家庭關係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不論孩子年紀多大,父母都得「親力親為」地幫忙。從結婚開始,孩子想不想結,和誰結,什麼時候結,都要由父母把關;同時,父母拿著子女的簡歷在公園「擺攤」,收入、學歷、職位、房產、車產等條件明碼標價,開始「交易」。
  • 用心管教同一個孩子的家長越多越難養出「好孩子」
    是每個家長對教導孩子學習成長最大的願望。但是,多數家長始終都無法想明白,學校一個老師能夠教好數十個孩子,為何一個家庭多個家長卻難帶好一個孩子?因此,回看歷史不難發現明朝是黨爭最為激烈的朝代,明16帝中除了太祖朱元璋為開國皇帝、奪位的明成祖朱棣幾乎再無大作為君主。作為家長,每個人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完美、最好的養育保障,安排好孩子的飲食起居、規劃好孩子學習成長路線、為孩子成家立業操心。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家長在家「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管空氣」。
  • 高中生每天飯來張口,網友:巨嬰,家長卻哭訴孩子實在是沒時間
    事情發生在一天中午,朋友吃完飯回辦公室路過一間教室的時候,看見一位媽媽在給自己的孩子餵飯,媽媽餵一口孩子吃一口,從頭到尾也沒抬起頭。朋友以為是媽媽在故意慣著孩子,就想著上課以後找家長聊聊,結果沒想到媽媽說出這樣一句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孩子的時間實在太緊張了,中午這麼一會時間也想多看兩道題。
  • 大學新生,「巨嬰」兩手空空入校園,家長成為保護傘,今年或有變
    大學新生,「巨嬰」兩手空空入校園,家長成為保護傘,今年或有變。每年的大學新生開學,都牽絆著每一位家長的內心。大學新生開學,是新生開學的日子,也是家長開學的日子。歷年的大學新生開學,我們都能夠看到很多比父母還要高大的孩子,卻像「巨嬰」一般,兩手空空走入校園。家長卻成為了「代步人」、「保護傘」。每當看到這些,我們又有何感想?
  • 你的孩子是「巨嬰」嗎?是誰養成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節日感悟
    女兒說,比起孩子的智力發展,更應該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人。女兒本科學的是數學,研究生學的是金融和運籌,她不是教師出身,卻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最讓我驚訝的是,作為一個國內讀書考試的佼佼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著實動搖了我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理念。
  • 孩子對人沒禮貌,父母該如何教導?學會「行為劃分」是成長的捷徑
    有些孩子確實對人很沒禮貌,甚至沒大不小,然而這樣的毛病,多半是家長管教不嚴,或者說教育上有偏差,因此才會導致孩子對人沒禮貌,那麼,家長該如何教導?其實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變得沒大沒小。實際上,孩子是通過家長的反應和態度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的,如果說家長沒有及時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那麼會導致孩子認為這樣的行為是被允許的,進而導致孩子變本加厲,甚至出現對大人不尊重的情況。
  • 孩子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
    當了父母的人應該都能夠深刻體會到,孩子各種哭鬧各樣調皮,而孩子們也不會與生俱來地能夠識別身邊人的情緒,更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去傷害他人。如此說來,為人父母的就要清楚地知道,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儘可能地去讓孩子明白這其中的一些事情,而不是對著孩子吼或是打,以此來讓孩子停止TA的「不講理」與「發脾氣」。
  • 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
    導讀: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學會三步走,教導孩子不發愁
    在教育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在教了多次依然沒有見到成效時,一不小心就爆發家庭大戰,上演河東獅吼,那麼家長是否想過問題可能出在方法上。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也是孩子體驗和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也是很多教育學者研究的領域。
  • 心理學:如果你有這3種行為,說明你已經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人
    作者:心理師,盧先生曾經我跟那個她探討過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在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後,適當地讓孩子受點皮肉之苦,也不是不可以的。而她的觀點卻跟我相反,她認為不管孩子犯任何錯誤,都不應該動手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吵了三天兩夜,誰也不願意認輸,誰都想試圖說服對方。
  • 心理學:如果你有這3種行為,說明你已經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人
    而她的觀點卻跟我相反,她認為不管孩子犯任何錯誤,都不應該動手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吵了三天兩夜,誰也不願意認輸,誰都想試圖說服對方。她的觀點是,應該跟孩子講大道理,但我的觀點是,孩子根本就聽不懂大道理的,對於小錯誤,我自然會講道理,但對於很難原諒的錯誤,我認為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孩子高中學理,成績很差,作為家長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教育?
    最近和很多家長朋友聊到各自的孩子,有這樣一位朋友從後臺同我吐槽,自己的孩子目前高二,學的理科,成績不好理綜三科總分150分,英語70,語文90,數學80,總分才390分在班裡更是倒數行列,他很是頭疼,向我們求教,小編一直很關注高中的教育情況,所以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釋
  • 家長教導孩子:做人要腳踏實地
    這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急,心態放好,慢慢來。父母不能每天只知道簡單地說教孩子,訓導孩子,而不知道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只能讓孩子養成馬馬虎虎、潦潦草草、不腳踏實地的壞習慣。其實,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腳踏實地的榜樣。比如,做每件事情都踏踏實實,讓孩子看到我們是通過一步一步努力才獲得成功的。而不要讓孩子看到我們對什麼事情都急功近利,想一下完成。
  • 長大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不同於我們小的時候,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所有的愛都只給了這一個孩子,對他們也會格外的寵愛一些。特別是一些骨子裡還停留著封建思想的父母,家裡若生下一個獨生的兒子,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抱著這樣的思想,父母簡直將這個家的獨苗苗寵上了天,可想而知,孩子長大後是個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