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的興起與衰敗,王氏家族曾富甲一方數百年

2020-12-20 夜讀史書

山西靈石縣靜升鎮有一處享譽中外的堡院建築,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大院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上下長幼有序,尊卑貴賤有別。院內的建築裝飾,是清代「纖細繁密」的集大成者,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緻、雍容典雅,形式多樣,做工極佳。院內外,屋上下,房表裡,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築藝術品。

如今的王家大院已成為了山西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那麼,它原來的主人又有著什麼樣的身世背景呢?

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宗祖王實遷至靜升,因元以前無族譜可考,便尊王實為始祖,宗支繁衍,漸成巨族,歷經680多年,至今傳至二十六世。

王實出身寒門,為人忠厚,在靜升以佃耕為主,冬春農閒時兼營豆腐小業。他做的豆腐,堅而不硬嫩而不酥,加上他誠實和藹,童叟無欺,因而深受當地百姓歡迎。經過十多年積累,始置薄田數畝,變佃戶為自耕農。

王氏家族自第三世起進入明朝。當時封建主義商業經濟有所發展,王家以農為主,耕讀傳家,併兼及小工商業。隨著明代手工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山西商賈的迅速崛起,王氏家族也逐漸從耕讀傳家轉向商宦發家。王家從第十世起,有人開始經營棉花雜貨和典當行業,但家族主業仍以農耕為生。王家在農耕、經營的同時,十分注重教育,其家族從八世起,讀書人逐漸多起來。至十八世,共有生員129人,監生211人,且有舉人、進士。家族對修文廟、辦義學、建學館等教育公益事業十分重視,慷慨解囊,大力資助。

王家從十世開始經商,到十一世,資本增多,逐漸成為當地知名的富商。據明朝天啟年間碑記載:王家「士者,經史傳家,英輩迭出;農者,沃產遺後,坐享年盈;工者,徹通諸藝,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據資萬千。」由此可見,當時的王家,士農工商全面發展,業績顯著,資產雄厚。

王家從十三世進入清朝。王家第十三世孫王興旺叔侄等人分析了明末以來,河北、山東平原地區農業生活受戰爭破壞嚴重,畜力極為缺短的情況,便瞄準這一商機,叔侄攜同往返於冀、魯等地販賣牲畜。憑著義氣、信用、銀錢等,不僅溝通好了各個關隘卡口,同時結交了很多豪強義士,打通了晉、蒙、冀、魯貿易通道,買賣越做越大,資本日趨雄厚。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叛亂,清政府急需軍馬糧草。王家弟兄將24匹良馬獻給平陽府,支援平叛,受到平陽知府及步軍統領的讚賞,從而受命為清軍籌集軍馬糧草,王家兄弟從中不僅得到經濟利益,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叛軍投降,步軍統領上奏朝廷,王氏兄弟受到康熙帝的褒揚。王氏家族借清政府的勢力,生意規模更大,很快便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巨賈大商、官僚士紳和大地主,同兩渡何家、蒜峪陳家、夏門梁家並稱為靈石四大家族。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康熙皇帝設977人的千叟大宴,宴請天下智叟老者及京畿官員、富紳,以籠絡民心,顯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年過七旬的王謙受也奉旨赴宴,並受御賜龍頭拐杖一把,供奉於王氏家祠,後被毀壞。

王家由農到商,耕讀傳家,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層次,為步入官場鋪平了道路。從十三世至十五世期間,開始做官為宦。十四世王謙受首先以2000兩白銀為其子王夢簡捐了個「州同加五級」官,後又誥授為「中憲大夫」。此後,王家被封典的共有52人次,有資政大夫(正二品)3人次,通議大夫(正三品)3人次,太僕專卿(從三品)三人次,中憲大夫(正四品)14人次,昭信校尉(正四品)2人次,朝議大夫(從四品)6人次,奉政大夫(正五品)5人次,奉直大夫(從五品)4人次,儒林郎(正六品)7人次,修職郎(正七品)2人次。王家最大的官為十八世孫王肯任,二品,曾任戶部廣西司郎中,候選知府加五級,誥授資政大夫。

王家因商宦富族,發跡後,便大興土木,不斷建造住宅、祠堂、牌坊、墳塋。擁翠巷、鎖瑞巷(建於康熙初年)、義安院(建於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鍾靈巷(建於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紅門堡(建於乾隆初年)、拱極堡(建於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鐵門院(建於乾隆晚期)、當鋪院(建築年代無考)、高家崖(建於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現存的祠堂只有宗祠、孝義祠兩處尚在,其餘六座均蕩然無存。靜升村曾有16座牌坊,其中15座屬王家,現存的僅有孝義石坊一座。王家墳在鳴鳳原,佔地300餘畝,「文革」前,墳門、圍牆、看墳院及墓累碑碣均可見其規模。

王氏家族從鴉片戰爭以後,逐漸走向衰敗。王汝聰、王汝成兄弟二人有四子四孫皆因吸食鴉片家敗人亡,惟一一個曾孫王嘉言還是繼子,他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把高家崖一萬多平方米的府第門院全部賣掉,賣房換來的錢很快被敗光,最終自已流落街頭乞討。奉旨給十五世孫王夢鵬建造的孝義牌坊,於民國初年鏟去名諱,也以2000吊麻錢出賣了。紅門堡匾額「闔堡同宗」也因外姓人入堡而改為「闔堡同德」。由於王家支派甚多,還有一大部分繼承了先祖的遺產遺風,家丁興旺,詩禮傳家,但先前的總體氣勢沒有了。

這個曾富甲一方數百年的家族和舊時許多大家族一樣,從最初的艱苦創業,逐漸走向輝煌,但終究還是逃不了興衰起落的規律。

相關焦點

  • 山西王氏是什麼樣的存在,王家大院憑什麼被稱為「三晉第一宅」?
    01三晉第一宅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歷經明清兩朝,花費300餘年修建而成的。整個王家大院建築群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如今對外開放的高家崖堡、紅門堡及王氏宗祠三組建築群,佔地4.5萬平方米,有院落123套、房屋1118間。
  • 山海關王家大院,展現了古城文化發展的美麗畫卷
    王家大院,號稱萬裡長城第一家,王家興起於鹹豐年間,曾富甲一方,號稱山海關:「南半城」。王家大院乃清鹹豐年間興建,主人曾是山西鹽商。相傳,一代佳人陳圓圓曾在山海關王家大院原址小住。山海關王家大院 始建於明代,鼎盛於清晚期,是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式建築群。
  • 太原王氏後裔的山西靈石王家大院,被廣譽為「山西的紫禁城」
    這裡有著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家大院。靜升鎮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300多年間先後建成。王家大院現在是一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旅遊景區。到過這裡的人都會對這裡的建築和規模豎起大拇指並由衷讚嘆。王家大院可以說是建築規模非常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 民間故宮、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農民王實從老家山西太原遷居到靜升鎮後,從一個小小的豆腐坊開始,由農及商,由商至官。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耗時300多年創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先後建成了在晉商宅院裡首屈一指的王家大院。
  • 山西王家大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豪宅之首,可惜卻不是五A景區
    歷經幾百年修葺而成,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審美,混搭在一起卻沒有違和感,反而變成了一種風情。一扇門就可以講一段故事,一片瓦上有幾代人的沉浮,一條巷子裡是一個時代的金戈鐵馬,一個院落有自己的滄桑炎涼。這就是王家大院,留給人們最大的、可見到的、能觸摸到的、可感知到的、沉澱於歷史中的建築。
  • 王家大院中的「三雕藝術」
    如果不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我敢說,與喬家大院相距只有60公裡的王家大院的知名度絕對不會低於喬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4公裡。王家大院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
  • 為什麼說耿彥波成就了現在的王家大院?
    大家都因為一部《喬家大院》而熟悉喬致庸的喬家大宅院,可是誰能知道還有一個王家大院遠比喬致庸的喬家大院還要大一百個?看來靈石要想發展經濟,必須要有自己的故事。於是耿彥波經過深思熟慮並且經過考證後,決定修繕王家大院。並以文化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為樞紐帶動靈石未來的經濟發展。
  • 山西王家大院!中國古代十大豪宅之首,可惜不是5A級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靈石縣靜升鎮,是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家族在明清時期修建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層層遞進,建築古樸。這座城市的城牆散發著昔日商業大家族的敬畏與威嚴。與其說它是一座庭院,不如說它是一座城堡。山西民居的特色在這裡盡顯,每個院子中心都放著兩個大缸,原因有三:儲水、防火、聚財。
  • 重慶掌故︱消失了的「江南名宅」,聽98歲大小姐講重慶王家大院的故事
    它們中有些非常幸運,歷經滄桑有倖存留,我們仍能看到的有渝中區下半城謝家大院、沙坪垻磁器口古鎮鍾家大院、巴南區朱家大院和彭家大院等。但更多古老的豪門宅院,已在歷史長河中消失。重慶公布的52個消失歷史記憶點中,南岸彈子石的王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李家沱、唐家沱、郭家沱、王家沱……位於長江上遊的重慶有很多回水沱(指停船的水灣)。這些以姓氏命名的水灣,各有一段傳奇。
  • 山西王家大院_2020年山西王家大院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山西靈石王家大院溫泉度假酒店工程現場實錄 查看詳情
  • 文化滋養的三晉大地之靈石王家大院
    看王家大院,用參觀和瀏覽根本不能領略其細節,須在導遊的引領下,邊聽解說邊細細品賞,慢慢領會,方能得其意趣,解讀晉中建築文化的寓意和精髓。因此,我們請了一位資深導遊,解說和名字一樣靈活,機巧,她叫楊靈豆,這是我在晉中接觸到的第三位美女和才女。王家大院為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所建。
  • 民間故宮王家大院,王家祖先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有如此龐大的家業
    山西靈石民間故宮:王家大院,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4AAAA景區。 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過,明清兩朝300餘年修建而成,源於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先祖王石遷至靜升村後,從事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到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
  • 王姓尋根——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的興起,相傳與東漢末年名臣王允有關,也有學者認為太原王氏的名門地位比王允身居高位更加久遠。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王允是美女貂蟬的義父,他利用貂蟬設「反間計」讓呂布與董卓反目,董卓被呂布所殺,一方面處死了亂臣賊子董卓,一方面也敗壞了呂布的名聲,為呂布最終被曹操所滅埋下了伏筆。
  • 王家大院: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有多大王家大院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王家大院多驕傲當地人是這樣介紹王家大院: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內雕藝精湛,題材繁多、內容豐富,自然質樸、清新典雅、具有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
  • 「王家歸來不看院」名副其實,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晉商大院!
    「王家歸來不看院」名副其實,無人不被它精湛的雕刻藝術、大氣的空間格局深深吸引。這座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的晉商大院,是由靜升王氏耗費半個世紀修建而成的豪華住宅。王家大院有大量木雕、石雕和磚雕美輪美奐規模宏大,推薦蜂蜂們去看看。友情提示:景區外有家快餐店名叫加州基,超級難吃!超級難吃!!超級難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 佔地25萬平方米的王家大院,文化底蘊深厚,在山西卻如此低調
    現在這個社會,房價是越來越高,每一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大房子,有一個超級大的房子,無疑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就在我國的山西省,曾經就有一座傳承了幾百年私人住宅,王家大院,面積是超級大,它曾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私人住宅,但是現在變成了國家所有。
  • 百餘年後 自貢鹽商王氏家族重塑輝煌
    4月底,四川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出爐,自貢市自流井區珍珠寺王氏家族家規等49篇家規,在全省400餘篇家訓家規、800餘篇家風家訓故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獲獎的「天府好家規」,王氏家族家規獲得「天府好家規」提名獎。  曾為鹽商老「四大家族」之首的王朗雲及其家族的三畏堂,在當年龍蛇混雜的自貢打拼出一方天地,並創造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 王家大院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4公裡。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 向你介紹王家大院,知道它的一些知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大的圍牆,氣勢磅礴的古建築,充滿歷史氣息的氛圍,圍成了王家大院,一戶姓王的人家所住的大院,一所經歷了明清兩代才修成的大院,王家大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院落布置方式為前堂後寢式。這些布局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最近幾個月,晉劇院等很多地方受國家大劇院邀請,創作並編排了晉劇古裝大戲《王家大院》。
  • 豫西有個王家大院,與山西王家大院同姓,但他的發家史有點意外!
    到了豫西洛寧縣下峪鎮,當地朋友說, 這裡有個王家大院,一定要去看看。這個王家大院在下峪鎮後上莊村,佔地約5畝,在村裡很顯眼,主要有東院、西院、秀樓、後花園等。相傳這裡的王氏在明朝時期從陝西遷移而來,先人以做豆腐起家,後因一樁意外的白鐵買賣而發家,後建起了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