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年後 自貢鹽商王氏家族重塑輝煌

2020-12-20 華西都市報

百餘年後 自貢鹽商王氏家族重塑輝煌

自流井區打造龍井廉潔文化公園

王蜀龍捐贈自由勳章。

王餘杞《自流井》。

自流井通虹井。

  4月底,四川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出爐,自貢市自流井區珍珠寺王氏家族家規等49篇家規,在全省400餘篇家訓家規、800餘篇家風家訓故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獲獎的「天府好家規」,王氏家族家規獲得「天府好家規」提名獎。
  曾為鹽商老「四大家族」之首的王朗雲及其家族的三畏堂,在當年龍蛇混雜的自貢打拼出一方天地,並創造了富可敵國的財富。百年後,王朗雲及其家族的傳奇故事仍在自貢民間流傳,而王氏家規中的「孝道」、「愛國」、「廉潔」、「修身」等主題,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爭相模仿。
  2017年4月,自流井區在龍井打造廉潔文化公園,大力傳播廉潔文化。2016年3月,由自流井區紀委、監察局拍攝製作的廉政微電影《馬桑溝那些事》,在省委宣傳部開展的「百部看四川」微視作品工程中,被列為自貢市首批公開展播的必播作品,在CCTV大眾生活頻道和微電影頻道播出。

王家財富富可敵國
抗戰獻金居全國個人之首

  明朝初年,「有王公自湖廣麻城縣遷蜀,居榮昌縣」。成化年間,王氏心二、心七二祖,來到富順縣仙騾井「煎鹽為業」。他們就是自流井區珍珠寺王家的始祖。
  百餘年後,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中,王家先人骨肉四散,從自流井逃亡到成都、嘉定、瀘州、貴州等地。戰後,族人重聚自流井。王氏先祖自強不息,在困頓中崛起,善於抓住機遇,克服來自方方面面的艱難險阻,最終在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19世紀中期起,兩次「川鹽濟楚」讓富榮鹽場迅速崛起,造就了眾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位列鹽場「四大家族」之首的王氏後裔——王朗雲及其家族的三畏堂,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王三畏堂積累起了當時富可敵國的財富。
  王氏族人擁有當初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為廣袤土地上的人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向國家繳納了巨額稅金,為抗戰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戰時期,馮玉祥將軍曾親臨自貢鹽場,倡導「獻金運動」,「大鹽商王德謙個人獻金1500萬元」,「突破全國個人獻金的最高記錄」!
  王氏族人利用陝幫資金開鑿井眼,開招商引資的先河,把鹽井資源變成了鹽井資本,流動了資金,活躍了經濟。最終形成為集土地、工業、商業於一堂,在經濟上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同時還實現了科學化管理,具有經濟研究價值。
  當時,自貢鹽業具有領先全球的鑽井技術,為後來的石油工業開了一代先河。王家先祖非常重視鹽業技術,三畏堂的工具和技術在當地獨樹一幟。「偏尖」、「把手」、「活偏尖」等專有名詞,記述著王氏家族對人類鑽井技術的特殊貢獻。家族在扇子壩先後開鑿的鹽井多達198眼,是當時中國巖鹽井群最為密集的地區,成為歷史奇蹟。

家規譜寫八字真言
成王氏家族成功的秘訣

  王氏家族所創下的輝煌成就,其成功秘訣被歸功於家規中的「孝道」、「愛國」、「廉潔」、「修身」八字真言。關於「孝道」,家規中指出「天下萬善,孝為之本」,對父母之恩,要加以回報,做到「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強調「人能奉親,即是奉佛」,飽含親情,富有哲理。
  關於「愛國」,要求子孫要按時向國家繳納稅賦公糧,應「及早完納,一毫不可縮短」。關於「廉潔」,告誡子孫,為官要清廉,不取不義之財。在「修身」主題中,主張「窮不失其志,富不失其仁」,指出「足踏實地,卓然自立,而外物不足以奪之。」
  而「重視教育」、「熱心公益」,也是王氏族人一直秉承的家訓,對自流井珍珠寺王氏後裔影響深遠。秉承祖訓,王氏後人為國家做出了許多傑出貢獻。清光緒時期,北方遇到嚴重災年,王朗雲賑災,一出手就是七萬兩銀子!
  同治年間,由三畏堂出資,興辦了三臺書院、育材書院,王朗雲親自主持院事。他逝世後,後人王作甘創辦了私立樹人學堂,將日本具有現代意義的辦學方式首次引進自流井,聘請洋教員,教授新學,開創先河,先後培養出王姓、異姓學生數百人。學堂人才輩出,留學海外,在理學、工學等多方面有所建樹者不少。王氏家族的義學除供本支子孫就讀外,「疏遠而有志讀書者亦許在塾肄業」,體現出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王氏家族對族人的資助政策,成就了一批學子。清光緒年間進士王開甲,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王懷安,詩人、黃埔軍校畢業生王晉琦,都是受家族資助走出去成就傑出人生的。2010年,王懷安曾談到少年時家境貧寒,受到「眾上」(家族祠堂)資助完成學業。他說,當時的族規裡有搞教育慈善、扶植弱小的條文,培養了不少人才,「我就是例子」。由此,他也十分重視教育,終身學習,成就斐然,長期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擔任蜀光中學校友會第一任會長,為校友會事業盡心盡力。

王氏家族重塑輝煌
當代名人輩出成就斐然

  正因有此家規,王氏家族人才輩出,產生了一大批震古爍今的人物——以朗雲祖和達之、德謙先賢以及九鼎集團董事長王傑為代表的創業者、企業家,以爆破專家王道周、著名核專家王方定院士和數學家王柔懷為代表的科學家,以長篇小說《自流井》作者王餘杞為代表的文化人,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王懷安……
  王氏家族是個仁義的家族,主張「窮不失其志,富不失其仁」。家族內部和諧,對待員工仁義,同其他家族平等相處,共同發展。正因有仁義內涵墊底,所以開創出舉世聞名的鹽業世家的輝煌業績。
  2009年1月29日,自流井珍珠山王氏寶善祠四修家譜百年回歸展示會暨家族文化研討會,在自貢市鹽都會所隆重舉行。各界來賓和從各地趕回的金、木、水、火、土五支王氏後裔共300餘人齊聚一堂。
  王氏族人在長達60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為自流井地區鹽井的開鑿和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鹽文化的形成,為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此過程中,王氏家族向國家輸送了不少頂尖級的科技、文化人才。會上,四川驚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光滏在致辭中,稱讚王氏家族的復甦,出現了新一代的王德謙、王和甫。
  2011年,珍珠寺王氏後裔、自貢九鼎集團董事長王傑在接受《紀錄自貢》編輯部採訪時,談到了家規對他的影響。他說,「三畏」的意思是「敬畏天地,敬畏朝廷,敬畏聖人之言」,體現了家訓中「愛國」的意義。如今賦予它新的意義,就是要為國家經濟發展多做貢獻。「作為鹽商世家後代,秉承祖輩遺訓,按照政府指令經商行事,遵循社會約定的道德底線,努力做一個對社會、對政府、對員工履行責任的大寫的人。」
  王氏家族勤勞智慧,奮發圖強。五支族人在艱難困苦中依靠自己的努力,發展路徑各有特色。木支、水支經濟運作卓有成效,火支、土支文化業績突出。如今,金支的族人由於發奮讀書,多已外遷,在祖國各地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廉政微電影CCTV播出
打造龍井廉潔文化公園

  歷經前後數百年,王氏家族幾起幾落,如今後人的成就仍然令人側目。王氏家規穿越了歷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王氏家族傳承下來的一塊「瑰寶」。2017年,為弘揚以王氏家規為代表的家規家風,自流井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王氏家規被廣大群眾「點讚」。
  據了解,該區將廉潔文化與園林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建設打造了佔地面積10萬餘平方米的龍井廉潔文化公園,園內設立廉潔文化藝術雕塑、各類展板及藝術燈杆71個,圖文並茂,內容豐富,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薰陶。以「尋找『最美家庭』」為抓手,開展「樹清廉家風」主題活動,組織全區各單位及轄區群眾徵集好家風好家訓130餘條,邀請省婦聯專家作「傳播經典家訓·培育文明家風」的專題講座,在區教育系統舉辦「傳承家風」演講比賽。同時,還深度挖掘「自流井區珍珠寺王氏家規」,其家規家訓中的「孝道」、「愛國」、「廉潔」、「修身」等內涵,得到了老百姓廣泛認同。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用優秀的傳統廉潔文化感染人,引導黨員幹部重拾家規家訓,築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共識,推動黨員幹部好家風的實踐養成和自覺傳承,使家庭成為反腐倡廉的重要防線。
  另外,結合自流井區第三屆文化藝術節,在各鄉鎮、街道舉辦「廉政清風進萬家」文藝演出15場。打造龍井廉潔文化公園,大力傳播廉潔文化,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結合桃花節的舉辦,組織一批優秀廉潔文藝節目參加桃花節演出活動。2016年3月,由自流井區紀委、監察局拍攝製作的廉政微電影《馬桑溝那些事》在省委宣傳部開展的「百部看四川」微視作品工程中,被列為自貢市首批公開展播的必播作品。同時,該片還在CCTV大眾生活頻道和微電影頻道播出。12月,該片被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省教育廳評為首屆四川網絡視頻創作大賽微電影入圍作品。

  李雪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劉恪生

相關焦點

  • 自貢特級鹽場席,鹽商富豪的頂級川菜盛宴
    自貢有四張名片,井鹽、燈會、恐龍,鹽幫菜,其中兩個與吃有關,自貢井鹽是川鹽中的極品,而自貢鹽幫菜則是川菜中的一朵奇葩。舊時的自貢鹽場,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巨商大賈,自貢以鹽聞名,鹽商以吃聞名。當一個吃貨既有錢又有時間,那麼有沒得吃、好不好吃、能不能吃已經不是考慮的範疇了,吃稀奇、吃古怪、吃周折,直到吃空心思,才是他的更高追求,何況當時自貢有一大群超級富有的吃貨。
  • 山東諸城的王氏家族在明清為何能成為「進士家族」?蓋因這本書
    而諸城的王氏一族就考取進士17名,這在全國更是罕見,因此,王氏一族稱得上是「進士家族」。三後在天,王配於京。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這是在大型宴會上唱的讚美周武王等繼承先王德行的詩歌。
  • 王氏家族堂號,速收藏!
    勤勞勇敢、仁愛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當今中華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數千年來探天人之道,窮古今之變,暢時事之運,勵志自強,建功立業,英豪遍神州,美名揚天下。一、郡望源流相演繹郡望,堂號,是歷史上常用來放在姓氏前的稱號,也是表示一個姓氏內涵的專用術語。郡望,是某郡顯貴世族為標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稱號,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望。
  • 王家大院的興起與衰敗,王氏家族曾富甲一方數百年
    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宗祖王實遷至靜升,因元以前無族譜可考,便尊王實為始祖,宗支繁衍,漸成巨族,歷經680多年,至今傳至二十六世。王實出身寒門,為人忠厚,在靜升以佃耕為主,冬春農閒時兼營豆腐小業。他做的豆腐,堅而不硬嫩而不酥,加上他誠實和藹,童叟無欺,因而深受當地百姓歡迎。經過十多年積累,始置薄田數畝,變佃戶為自耕農。
  • 四川自貢城區老街道,昔日繁華富商雲集,如今蕭條無人知曉
    別看自貢僅僅是四川的一座地級市,今天經濟地位稍有下降,2019年全年生產總值只有1400多億元,遠遠落後宜賓、綿陽這些發達城市,但在過去曾是很富裕的地方,遠的不說,就是上世紀末,其經濟總量敢與成都、重慶媲美,排列第三。
  • 雨中重訪自貢大安寨東門遺址
    大安寨是自貢地區的著名鹽商寨堡之一,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四月(1860年),位於自貢市大安區龍井街和大社區王大山山頂,面對大安街,背臨火車站,寨堡成南北向橢圓分布,區域面積約150000平方米。雖然海拔僅451米,但是大安地區的制高點。
  • 鹽利豐厚,賈人爭趨:明清時期的山西鹽商
    一 明清時期鹽行專賣制,獲利甚厚,為商人爭趨之業,而其中又以山西籍鹽商為多,諸如河東鹽區、長蘆鹽區、兩淮鹽區、四川鹽區等,到處都有山西鹽商的足跡。大體說來,山西鹽商多由以下幾種人構成: 其一、勢豪望族。這是山西籍鹽商中勢大財雄者。如明朝議大夫閻蹯楚之祖、之父,均以「太原望族,賈淮上鹽筴」①。
  • 三槐堂新鄭荊王王氏家族拜祖,四省十七縣市五百代表同祭
    2017年11月30日(丁酉年十月十三)上午九點,三槐堂河南新鄭荊王王氏家族祭祖典禮在祖地新鄭荊王村舉行,中國王姓文化委員會籌委會---原河南醫科大學外語學院院長王熙瑞;中鐵中浩公司王繼進;美鑫財務公司總經理王雲
  • 瑯琊王氏源流漫談——王氏文化
    瑯琊王氏的起源從王姓在歷史上的發展沿革可以看出,雖然早在秦漢之際的天下大亂中,王離同秦朝的其他達官貴族一樣被歷史淘汰,然而王離的兩個兒子王元、王威卻奇蹟般地燼餘再生,後來形成了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兩個望族。瑯琊王氏自太子晉傳至二十四代的西漢名臣王吉顯赫之後,至二十九代的東漢王音,到三十六代又出來一個「大孝子」王祥。就是這個三國時期的王祥翻開了瑯琊王氏輝煌史的第一頁。
  • 探秘石排中坑王氏大宗祠 令人暇想
    東莞陽光網訊 石排中坑村王姓,是一個曾經非常輝煌的家族,但是由於戰亂和動蕩,王氏族譜的遺失,中坑村王氏家族的輝煌歷史已經無人知曉
  • 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還存在嗎 顯赫家族幾千年的榮耀史
    琅琊王氏一直在不斷的傳承下去,這不僅是一種家族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龐大而顯赫的家族吧。   按照歷來的說法,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一樣,都是出自太子晉之後,二者前身的分岔,出現在王翦的孫子王離之時。
  • 舌尖上的中國——自貢美食篇
    同時,自貢還是中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被稱為「恐龍之鄉」,以擁有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而聞名於海內外。自貢美食食鹽為百味之祖,植根於巴蜀文化,結胎於川菜系列,伴隨著鹽業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而形成的自貢鹽幫菜,成為有別於成渝兩地「上河幫」、「下河幫」菜系的川南「小河幫」代表。
  • 自貢十大名菜
    自貢為井鹽之都,鹽幫為美食之族。吃在四川,味在自貢。自貢菜主要以鹽幫菜為主,屬於川菜之小河幫菜系,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主,那麼,自貢特色菜有哪些呢?1、自貢冷吃兔自貢冷吃兔,是四川省自貢市著名的漢族傳統美食,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 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
    四川發現/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蔣藍 文/圖在1944年的自貢市獻金運動裡,川康鹽務局的員工捐了80萬元,自流井鹽工捐700萬元,貢井鹽工捐獻300萬元。劉仁庵則立即讓自貢的報紙報導餘述懷的獻金事跡,並請四川省主席張群嘉獎。為表達感激,馮玉祥親赴餘述懷的六十大壽家宴,並將自己乘坐的別克小轎車當場相贈。1944年冬天,馮玉祥兌現了承諾,引薦餘述懷到重慶面見了蔣介石一次。
  • 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校對工作全力開展!
    校對族譜資料2020年3月20日,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重慶萬盛王氏會長王春生、王昌文、王守傑三位代表到訪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與九親生產部葉經理以及陳經理對此次的資料進行最終的校對在一番仔細的校對探討後,王氏宗親對本次資料校對工作表示十分有信心,對照老譜以及對三稿新增人丁的添加修改工作,讓族譜在編修過程中也時刻保持著家族人丁信息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對此萬盛王氏宗親對九親文化校正的文稿給予了高度的讚賞,也對九親文化高效的工作效率表示高度的認可,並表示將全力配合將此次的校正工作做到最好。
  • 自貢燈會主題燈組《百年輝煌》製作進行中
    自貢燈會主題燈組《百年輝煌》製作進行中 2021-01-09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自貢大安區文旅資源在交融共進中大放異彩
    同時坐擁億萬年恐龍遺址、兩千年鹽業文明、八百年彩燈風情、鹽幫菜重要發祥地的大安,濃縮匯聚了「最自貢」元素,多年來吸引了萬千遊客。大安區鹽龍燈美食文化,作為天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大放異彩。由華僑城投資建設的中華彩燈大世界項目一期已於2020年春節成功開園,並順利舉辦了第二十六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彩燈大世界、方特恐龍王國公園改變了川南文化旅遊格局。精彩紛呈、不可複製的鹽龍燈食文旅資源,正在加快轉化為推動大安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 消失的川菜名店,自貢「鹽城餐廳」
    早年自貢十字口的鹽城餐廳,曾是這座川南名城最負盛名的川菜殿堂之一,從民國中期誕生時起就是自貢高檔菜館的典範,後新建於六十年代並在八十年代前後達到鼎盛,培養出無數名廚,貢獻了大批正宗川菜名菜點,之於鹽幫菜的興旺功不可沒。
  • 徽州鹽商與曾國藩——晚清鹽政史的重要一頁
    所幸的是,隨著近二十年來民間文獻的大批發現,特別是我們現在能有機會接觸一些鹽商家族的珍稀文書,因此,徽商與晚清鹽政的相關問題,無疑有了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可能。 信的最後落款是「世愚弟程希轅頓首,十一月初七日」,這顯然是一個叫程希轅的鹽商寫給另一名鹽商方性存的信函。 從信函提及的內容來看,蘇州於1863年12月被清軍和常勝軍聯合攻陷,所謂苗匪,亦即苗沛霖。此人系安徽鳳臺人,鹹同兵燹期間曾割據數十州縣,依違於太平軍和清軍之間,叛服無常,後為清軍僧格林沁部擊敗,於1863年12月6日被其部下所殺。
  • 琅琊王氏:92位宰相成就第一豪族
    琅琊王氏:92位宰相成就第一豪族      琅琊王氏作為中華第一望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裡」,即開創了家族貴顯的先河,後經東漢魏晉南北朝至唐末約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餘人將名字刻在了人類文明史上,單宰相就出產了九十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