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當年響徹了整個數學界的雲霄。根據當年的《長春日報》評價:「陳景潤對數學的酷愛,情有獨鍾,而且有驚人毅力完成其數學研究這是他本人最有價值的個性和素質。」,被譽為「極負盛名的數學天才」,是當代著名的數學家。
於1933年5月22日福建福州出生的陳景潤,在1953年9月,陳景潤酒杯分配到了北京四中任教,兩年之後,受到了當時廈門大學校長的王亞楠先生的舉薦,陳景潤便回到自己的母校廈門大學中的數學系任職助教一職。而到了1957年10月份,陳景潤深受著名現象級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的欣賞和讚揚。
後被調到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中工作,這時候的陳景潤正式拉開了在數學領域的帷幕,鮮為人知的是陳景潤當年求學之時的苦楚以及艱難,這種痛苦也只有他能夠心領神會,後面的著名作家徐遲也於1978年1月時在《人民文學》上刊登了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其中就有報導過陳景潤為了數學付出的努力以及艱辛。
同年的2月17日《人民日報》中也把這篇文章轉載了,而陳景潤的事跡逐漸的世人熟知,當代的學生們無一不知,而陳景潤的名號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更是在中外的數學界獨樹一幟。而同樣是1978年,陳景潤卻因為重病倒在了解放軍309醫院中,但也因禍得福,他收穫到了這一生唯一的摯愛。
當時正是患病之際,陳景潤正躺在病床上,外面有幾名醫護人員,陳景潤聽到動靜,偶或一瞥,卻被其中一個姑娘深深地印在了陳景潤的雙眸,且對那名姑娘一見傾情,好巧不巧的是,正好是老天助力,把那名姑娘給安排到了陳景潤的病房中值班,這是命中注定天賜的良緣,很快的兩人相談甚歡。
陳景潤也因此得知了那姑娘叫由昆,今年27歲,而當時正在住院的陳景潤卻已經45歲了,兩人相隔了19歲。而在這段日子之中,兩人一起朝夕作伴,無話不談,陳景潤的病情也逐漸地因為心態開始有了好轉,大病初癒的陳景潤和由昆一起去了香山看到了漫天紅葉,去了植物園觀賞奇異花種,也曾一起登上長城,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
這一路下來,兩人迅速建立起了感情,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經過兩年的愛情長跑後,兩人正式於1980年的8月份正式成為了合法的夫妻,一起為以後的人生拉下來了帷幕。不久之後,由昆便給陳景潤生了一個叫陳由偉的大胖小子。陳景潤直至中年才得到了一個兒子,他當初陳由偉懷有非常大的期望。
本來是沒有「陳」這個姓氏的,但是苦於後面妻子的一再勸說,才給陳由偉冠上了「陳」姓,但是又要為了體現美好的愛情的,於是便取名為「陳由偉」,而這個「偉」字則是寄託了陳景潤對他莫大的期望。到了陳由偉讀小學的時候,便開始和陳景潤交流到了學習、社交、工作等方面的問題,而陳景潤也一心把兒子打造成一個數學家。
但是後面卻發現兒子好像對音樂更感冒一點,於是陳景潤便欣然的接受了這個結果,給陳由偉無限的信心和鼓勵,途中歷經了各種挫折和磨難,但是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陳由偉一舉考進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小號班,練習吹小號。直到2003年時,陳由偉又去加拿大多倫多進修,進修之際,陳由偉把專業改成了數學系。
後面的他為此還做出了解釋:「我是陳景潤的兒子,所以我應該繼承我父親的事業,學習數學。」,當陳景潤聽到了這個信息時,感動的熱淚盈眶,喜極而泣。小時候的陳由偉其實並不是熱愛數學,等到長大之後,才發現了數學的魅力且不斷鑽研,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加上自己的天賦,不負眾望的陳由偉在數學方面的造詣非常之高,同時,也為中國的數學付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