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用「涼水」還是「開水」下鍋,很多人弄錯了,難怪容易煮破殼!說到雞蛋,大家不會陌生,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材,幾乎家家戶戶都準備有雞蛋,雞蛋的吃法也是比較多,可以煮、蒸、炒、炸等,做面點小吃也少不了用到雞蛋,雞蛋的營養價值也高,含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鐵、鉀、鈉、鎂等營養素,所以雞蛋成了大家比較常吃的食材,平時可以做成菜餚,也可以做成早餐,早餐一般有荷包蛋、水煮雞蛋、雞蛋餅等,菜餚一般有西紅柿炒雞蛋、蒸雞蛋羹等,但做得最多的還是水煮雞蛋,不但方便,吃了對身體也好。
但在煮雞蛋的時候,很多細節還是需要注意的,這樣煮的雞蛋才會不破殼,而且還很好剝,在煮雞蛋的時候,首先第一步就是挑選到新鮮的雞蛋,最好是土雞蛋,這樣煮出來會好吃很多,接下來就是煮雞蛋了,煮雞蛋的時候到底用冷水下鍋還是用開水下鍋呢!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認為開水下鍋煮雞蛋,雞蛋會熟得更快,其實這樣是錯誤的,開水下鍋,更容易把雞蛋煮破殼,所以煮雞蛋的時候一定要冷水下鍋,在下鍋之前把雞蛋殼清洗乾淨,然後再放進鍋裡煮,在煮的時候加少許鹽,這樣也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除了放鹽外,還需加少許的白醋,白醋能讓煮好的雞蛋更好剝殼,平時大家一定都沒有加這兩樣東西,這兩樣一定不能忘,雞蛋放進鍋裡煮開後,再煮上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的雞蛋在桌子上滾兩下,雞蛋殼就剝掉了。
煮好的雞蛋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來炒,把煮好的雞蛋切成厚片,然後再把辣椒切成段,鍋裡放油,姜蒜爆香,然後再把雞蛋和辣椒放進鍋裡一起炒,炒至辣椒斷生後,加鹽就可以出鍋了,也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