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餐桌上的滷麵

2020-12-22 草草啖鹽說蜜

一、泉州人喜愛麵食

泉州人喜愛麵食,估計這在南方人中都是獨樹一幟的表現。

平日裡,除了米飯,經常要來頓麵食改善夥食,什麼面?生面,怎麼做?麵湯和滷麵。

而到了過節,泉州人所謂的過節,過的都是傳統的節日,在傳統節日裡,泉州人要祭祀,緬懷祖先,這時候也要用到面,什麼面?油麵。祭祀的時候用油麵,等祭祀完,一家子圍爐,就把油麵炒著吃,那就是炒麵了。

無論是生面還是油麵,都加入了鹼,因為泉州的小麥生長周期短,做出來的面不筋道,所以要加鹼,叫做鹼仔面。

泉州人一般不自己做麵條,有專門賣鹼仔面的攤販,賣的鹼仔面主要有這麼三種,一種是粗的生鹼面,另一種是細的生鹼面,還有一種就是油麵。

粗鹼面用來煮麵湯,細鹼面用來滷麵,而油麵則是祭祀和炒麵用。

泉州人喜歡吃麵,那是中原河洛人的基因所然,就說我家,堂號「始平堂」,祖上來自鹹陽,家中男子,個個長得跟兵馬俑似的,麵條那就是他們身上的血管,不吃麵,那血能流嗎?

哈哈,這是閒話。話說回來,泉州人經常吃麵,也就特別會做面,滷麵和炒麵那是一絕,炒麵先放一旁,今天就來說說滷麵。

二、泉州滷麵

我兩年前寫過一篇文章《泉州的滷麵,大禮中的大禮》,說的就是一碗滷麵在泉州的重要性。

泉州滷麵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宴席類,一種是家庭款,先來說宴席類。

泉州人一生要經歷很多宴席,滿月宴、四月宴、度晬宴、周歲宴、十六歲宴、婚宴、壽宴到一系列的喪宴(落山、四十九天、百日、對年和三年),這一生的宴席,除了婚宴,其他宴席基本都要有滷麵,所以才說:泉州的滷麵,是大禮中的大禮。

宴席類的滷麵,做得都很大份,料也很足,海鮮肉類素菜菌菇應有盡有,而考量一位閩南菜廚師資格的菜品,一定要有這道滷麵,滷麵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酒家的聲譽。

家庭款的滷麵,小份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量雖然小,但料也要有,海鮮肉菜一樣也不能少,街頭巷尾的泉州滷麵店,基本做的都是家庭款滷麵,而泉州的新婦們,人人都會做,我今天就來展示一下作為一名地道泉州新婦的滷麵手藝,還請大夥指點一二。

三、家庭款泉州滷麵

準備食材:

生鹼面100g

海蠣100g

牛肉100g

鵝菜、豆芽、蒜苗等若干。

食材榜單的克數是一人份的量,泉州家庭款的滷麵以泮宮滷麵為代表,泮宮滷麵的好吃之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碗一碗地煮,絕不大鍋飯。

泉州滷麵的標配——牛肉、海蠣、鵝菜!

一碗泉州滷麵,一定要有牛肉的嫩,海蠣的鮮和鵝菜的香。當然,你可以將牛肉換成你喜歡的肉類,也可以將海蠣換成你喜歡的海鮮,更可以將鵝菜換成你喜歡的各種青菜。

最後泉州滷麵還得有調味性蔬菜,泮宮滷麵用的是韭菜,而現在不是韭菜的季節,今天我就改用蒜苗了。

準備調料:

泉州滷麵的靈魂調料:豬油和花生醬!

不能想像,沒有豬油,沒有花生醬,那還是泉州滷麵嗎?

泉州滷麵源於北方的打滷面,但泉州滷麵不打滷,一是因為南北麵粉的差異,泉州的面加入了鹼,鹼在烹煮的過程中會讓面釋放出澱粉,以至於麵湯很濃稠像打滷一般。

二來呢,就是加入花生醬,這不但讓面更香,湯頭更濃,滷汁更厚重。

其他調料:

薑末、蒜泥、小辣椒(不吃辣可去掉)等等。

操作過程:

1、牛肉醃製:

牛肉要提前一小時醃製入味,這樣炒出來才好吃。

牛肉洗淨逆切薄片;

準備耗油、醬油、食用油和澱粉水;

醬油和耗油加入牛肉裡;

牛肉抓勻,要抓得勤一點,讓牛肉出膠;

分三次加入澱粉水,邊加邊抓牛肉,讓牛肉吃水;

最後加入一點食用油,鎖住牛肉的水分;

蓋上保鮮膜,醃製1小時。

2、牛肉醃製好,我們來處理所有配菜,把海蠣、鵝菜、豆芽和蒜苗等洗乾淨,蒜苗切寸斷;

姜切末、蒜剁泥、小辣椒切圈。

3、配菜準備好了,用豬油烈油鍋。

4、鍋中放入醃製好的牛肉,煸炒;

加入薑末蒜泥和小辣椒;

一起煸香,起鍋待用。

5、鍋不用洗,直接放入清水,當然有高湯、大骨湯最好了。

6、水燒開,放入生鹼面,鹼面要抖開放入才不會成團。

7、煮一會兒,加點鹽,由於鹼面本身有鹹味,鹽不用加太多;

加點耗油,耗油不但能增加面的鮮香,還能增加滷性;

噹噹噹噹,注意了,現在要加入一勺花生醬,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再加入海蠣,海蠣不能太早下,不然煮老了就不顯得鮮;

再加入鵝菜、豆芽和蒜苗;

最後加入煸炒好的牛肉,一起拌勻了;

起鍋,就是一碗香噴噴的家庭版泉州滷麵!

小貼士:

滷麵很容易糊底,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要用鏟子不斷翻動麵條,一旦發現糊底,就不要試圖去鏟底部,等麵條出鍋,再去處理鍋底。

四、老公眼裡可以吃五碗的滷麵

滷麵端出鍋的時候,老公已經聞香趕來,這位嘴刁很難伺候的泉州男人,大讚老婆手藝了得,一大碗滷麵幹下去,直呼可以再吃下五碗。

這是一位不想幹家務活的泉州男人的求生欲望,看著他撈起長長的麵條,塞進嘴裡,還未吞下肚,又夾起一塊牛肉,喝一口湯……,那是真的吃得很痛快。

滷麵在泉州人的餐桌上,是一道材料豐盛製作簡單的美食,一如我們現在的生活,簡簡單單卻又豐富多彩。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歡迎你來,喜歡就點讚、轉發、評論。圖文原創,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泉州人喜歡上「悅來」,生日宴都出了哪些菜
    來看看「悅來」都上了哪些菜吧。我陪著顫顫巍巍的徐老太太先到,服務員上了兩紮飲料,一紮是花生醬汁,另一紮是百香果汁。桌上小菜是泉州人傳統的鹹脯、菜脯和花生米。重點介紹一下泉州人的鹹脯,帶魚切小段,用鹽醃製,然後油炸,特別下飯、下酒。
  • 【食尚】漳州傳統風味小吃系列之滷麵!薌城這些傳統滷麵店你知道嗎?
    煮滷麵先把水燒開,然後放入浸泡過後的魷魚、乾貝、蝦仁、香菇等,煮到快熟時,放入鹽、味精、冰糖、醬油,再倒入用蓮蕉粉或番薯粉、馬鈴薯粉加水攪成的漿料,使之成為稠湯,放入切成薄片的豬肉,最後邊攪邊倒入打勻的鴨蛋液,形成蛋花,香噴噴的滷湯就做成了。吃時把鹼面在開水裡涮下後盛進碗裡,添些煮熟的綠豆芽,澆上滷湯,撒上胡椒粉、油炸蒜丁、蕪荽,一碗色澤鮮豔、芳香四溢的滷麵,頓時令人食慾大開,百吃不厭。
  • 石花膏面線糊等上《舌尖上的中國》 刷屏泉州人朋友圈
    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莆田滷麵的前世今生
    文字:揚羽十七歲時負笈漳州,在悠悠晃晃的三輪車上見識了當時薌城沿街的攤點,逼仄的街道。原本以為一切都可以隨遇而安的我,竟在吃上碰到了大難題:米飯、燉罐、菜餚都沒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禁十分詫異,都叫了「滷麵」的名,為啥竟是這樣的風格迥異?多年後,吃了大江南北的面,才覺漳州的滷麵甚像北京的打滷面:用澱粉勾芡的滷湯稠而不瀉,入口暢滑不滯,配上滷湯裡香菇,金針,蛋花,肉末,海味的綜合,撒一把香菜,來些生燙澆頭,加泡麵或線面(只要不加鹼面),便是極好的。
  • 這種麵條蒸出的滷麵才好吃勁道有嚼勁,1次吃上2大碗還直呼吃不夠
    在北方麵條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一種主食,其中在中國餐飲文化裡源遠流長,其中滷麵是麵條代表之一,尤其是河南人對滷麵更是情有獨鍾,大到酒店小到家庭餐桌上都少不了這種美食。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蒸滷麵選麵條的訣竅,只有麵條選對了蒸出來的麵條才會色香味俱全,口感勁道有嚼勁即使不喜歡吃滷麵的朋友也會忍不住吃上一碗的。上面的一碗麵就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主角,只有這種麵條蒸出來口感才會勁道有嚼勁,再配上兩瓣蒜那叫一個巴適給肉都不換類。
  • 河南滷麵的正宗做法,鮮香濃鬱超美味,做起來方便又快捷
    導讀:河南滷麵的正宗做法,鮮香濃鬱超美味,做起來方便又快捷高三的時候時間比較緊,如果每次都回家的話比較麻煩,所以每隔兩個星期我都會去在學校附近住的叔叔家。叔叔以前做過一段時間的廚師,因此他做出來的飯是特別好吃的,其中令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道美食就是他做出來的滷麵。滷麵是來自於河南的一道地方特色食物,距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也是製作起來特別方便和迅速的食物。而且它也是特別受歡迎的。在河南人的餐桌上,或者是外面的飯館,都能夠經常看到它的身影。在做的時候一般都是用各種調料做成湯汁,再搭配上麵條,經過蒸和拌做出來的。
  • 河南滷麵的做法教程,簡單易學
    1:挑選滷麵的麵條頗為講究,最好選用方切口,粗細為2MM的細面,這種面的好處是吃了水分不會變的斷散。2:製作滷麵用的蔬菜挑選面比較廣,如:黃豆芽、長豆角、扁豆角、捲心菜、青蒜苗,等等。可以說,滷麵幾乎可以匹配所有家庭常見蔬菜,(不帶一點兒誇張的),但是匹配歸匹配,製作的時候最好還是選出兩三種自己喜歡的就可以。3:製作好吃的滷麵,豬肉豬油必不可少,量不需要很多,少量的豬肉加豬油就足以讓一鍋滷麵香氣四溢。
  • 燴麵、撈麵、滷麵,河南遊子心中的3碗「鄉愁美食」,你最愛哪碗
    河南人愛吃麵,一日三餐不吃麵就跟丟了魂兒似的,燴麵,撈麵、滷麵是河南人翻牌率最高的主食!哪碗面是河南人的鄉愁呢?1、燴麵說起河南人最愛的麵食,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燴麵。河南人撈麵條的滷有很多種類,有番茄雞蛋、三丁、芹菜等等,但河南人吃撈麵配上蒜汁才是撈麵條最傳統的吃法,也最經典。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幫媽媽搗蒜的經歷,把姜、辣椒、蒜搗碎後,媽媽加入鹽、十三香、小磨香油,攪拌均勻後蒜汁就做好了。
  • 人生海海 輸贏笑笑 泉州人一生「必吃」的美食
    泉州人的市井生活,「講長講短,講食煞尾」,從聊「吃」開始,相互訴說著各自生活的安好;熟人偶遇,一句「食未」,就是一句親切的開場白,更是泉州人招牌的問候方式。不僅如此,連就業謀生,泉州人也稱之為「探呷」。對於如此「重吃」,甚至號稱「吃飯皇帝大」的泉州人而言,不同的人生階段,對食物的選擇也頗有講究。
  • 一份阜陽滷麵可以置換多少臺哈雷摩託?或者每盒289元的月餅?
    一份阜陽滷麵,也就是俗說的蒸麵條,其市值在坊間充其量也就十元錢人民幣。而一臺哈雷摩託,少則數萬人民幣,多則幾十萬人民幣,別說置換多少臺了?恐怕連一個零件也買不起。當然,要置換近三百元一盒的月餅,也是成負值的。不錯!就是負值。我們不妨顛倒過來,假如一臺哈雷摩託,其售價是30萬元人民幣,是不是就可以購買三萬份阜陽滷麵了?
  • 閩南炒滷麵的做法,非常好吃,秘訣就在這一勺花生醬上面
    閩南滷麵是福建人特別喜歡吃的一個菜,其中莆田滷麵是大家最喜歡吃的,因為莆田滷麵湯的味道特別好喝,麵條勁道足,在福建人的飯桌上面,這個菜經常被用來作為開胃菜,或者用來負責填飽肚子的菜,這個菜一旦放到桌面上,客人就不會埋怨飯菜吃不飽。
  • 福建特色小吃滷麵,做法以及簡單介紹,能當主食也是小吃
    首先要醃製一下肉,閩南滷麵的肉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太小,每塊肉大約有小拇指最後兩個關節那麼長多久可以。醃製的時候放上一些醬油,澱粉,鹽以及生抽,澱粉等調味品。最後要說一下放一點花生醬進去,花生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它可以改變麵條吃起來的質感,勁道的麵條配上一點花生醬,那種入口即化以及嘴巴裡殘留的顆粒感是很多人都非常受用的一個享受。這樣大約翻炒三分鐘,就可以乘出來了。
  • 在龍海石碼的這家小店,吃一份滷麵加五香
    在石碼這個小鎮上,做滷麵的店很多,也有幾家名氣響噹噹而且開得比較久的店。但是對於餐飲來說,口味始終還是第一位的,口味好了,顧客就多了。招牌這家店就是位於圓圈旁邊的順德五香滷麵,店面不大,裡面擺著三四張長桌。滷麵一份4元,五香一條4元。
  • 地道配菜的漳州古早味,阿芳滷麵濃稠的家鄉味
    漳州的滷麵,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南方主食大米,麵食應該是公元686年建郡時,由移居此地的大批北方漢族帶過來的。後來這些北方人入鄉隨俗,麵食也漸漸成了節日、婚嫁、搬家之類喜慶時候的特殊食品。如今滿街的排檔也都可以吃得到。來自漳州的阿芳滷麵,久負盛名。
  •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
    回薌偶記:滷麵之外的那些面,漳州小吃(3)BY 小企9999離開薌城之前,記憶中非常溫馨飽足的一部分跟傳統年節有關。最好銷的方式是滷麵。拌勻了滷湯的麵條滑溜溜,顯得更加溫潤適口胡椒粉、蒜泥,蒜酥是吃滷麵必備調味品,大大增添了漳州滷麵的香口感覺。傳統的漳州滷麵,並不需要添加各種「滷料」,只靠熬湯的湯料已經夠豐富的啦。
  • 海鮮滷麵,是青島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更是膠東打滷面的一個縮影
    海鮮滷麵,是青島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更是膠東打滷面的一個縮影。大海裡的特產,造就了青島人獨特的飲食文化,他們充分利用海產品製成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招待八方來客。海鮮滷麵所用的滷,都是用扇貝、蝦仁、蛤蜊、海腸等做成的,更讓人奇怪的是,他們做出的滷汁湯鮮味濃,讓人一點也感覺不到海鮮自身的腥味。在青島,比較正宗的海鮮滷麵麵館,是坐落在青島市市南區的「一撈鮮海鮮面」,這家麵館做的海鮮滷麵是地地道道的青島味。這家海鮮麵館外表看上去很普通,裡面裝修卻是優雅經典、簡潔大方。
  • 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一到清明節潤餅可以說是泉州人餐桌的必備食物。看著這個排隊的架勢,不難想像潤餅在泉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好吃的潤餅莫過於自家做的!切絲的胡蘿蔔、荷蘭豆、豆乾……除此之外,這些配料也不是不可少的貢糖、花生敷、麻佬、蕪荽、滸苔、辣醬將潤餅皮攤平,按個人口味加料,之後撒上白糖和花生末
  • 家常特色蒸麵條 河南滷麵的詳細做法#每道菜都是一臺食光機#
    河南滷麵是一個極其家常的麵條吃法,但是對於河南人來說,這種味道根植於靈魂,存在於每個人的記憶深處,無法忘卻。對於在外鄉打拼的人來說,滷麵絕對屬於靈魂美食,夢繞魂牽,每個人都有一個關於滷麵的故事。 河南滷麵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好吃,還有金黃的外觀,筋道的口感和濃鬱的香氣,在河南可謂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飯,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加工後吃炒滷麵。
  • 在家這樣製作滷麵,好吃不膩,做法簡單,不會做的快來看看吧!
    我媽媽也會做滷麵,但是她做出來的滷麵會特別幹,吃起來會讓人感覺很膩。媽媽每次做滷麵時,我們家人吃得都不多,媽媽做的滷麵吃起來會非常幹,如果不配上湯的話,是很難下咽的。那種正宗的滷麵吃起來沒那麼幹,而且麵條都非常入味,顏色非常漂亮。我們一般在家中都會吃那種帶湯的麵條,今天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下滷麵。我一直以為,滷麵其實最早是起源於河南的,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