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連續電位分布變化成像

2020-12-17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首次成功地可視化了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充放電反應過程中複合電極上電勢分布的連續變化。這種分布以前只能在充放電反應發生前後測量。從微觀上了解電極中的充放電反應機制,可能有助於設計出能夠提高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新器件。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由於其優異的安全性和循環性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下一代電池候選者。在投入實際使用之前,其性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需要通過分析充放電過程中電極發生的電化學反應,找出性能下降的原因。2016年,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在高空間解析度下原位觀察電極中的電勢變化。然而,人們對開發能夠進行更詳細分析的新技術存在很大興趣:連續(動態)測量充放電過程中電極上電勢分布的變化。

該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一種新技術,通過將電化學測量系統與以前開發的技術(原位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和用於製備橫截面電池樣品的技術)相結合,能夠可視化電池中電勢分布的連續(動態)變化。然後,研究小組利用這種新的組合技術觀察了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實驗樣品由Taiyo Yuden Co., Ltd.提供)的複合陰極內的充放電反應作用。結果,研究小組發現,電荷反應在複合陰極上從集流側向陽極側不均勻地延伸,而放電反應則均勻地分布在陰極上。這些結果表明,在電荷過程中,複合陰極中形成了不充分的電子導電路徑網絡。

這項研究開發的技術適用於各種電池評估,包括深入分析電池性能退化的原因,而這些原因用傳統的電化學測量方法很難確定。該技術可幫助電池開發者優化電池結構,設計出更高性能的電池。

論文標題為《Dynamically visualizing battery reactions by operando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

相關焦點

  • 從電極製備過程開始分析-NMC811缺陷和裂痕的的源頭
    從原子尺度出發,材料循環過程中引發的Ni-Li反位點缺陷被認為是NMC811顆粒間碎裂的主要原因,這種由晶體結構變化引起的初級顆粒位錯會進而導致次級顆粒間出現裂痕,最終使得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層間距增大,塊體碎裂,失去電接觸。而Mn元素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Ni在晶格中的穩定性,但Mn在循環中的溶解現象是否會對NMC811電池產生影響,又是否是材料出現裂痕的根源呢?近日,倫敦大學學院的Paul R.
  • 靜電成像檢測控制系統設計
    任何使用發動機或移動的物體都必定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帶電過程而帶上靜電,靜電目標在一定距離範圍內呈現出目標的特徵[1],由於被動式靜電探測電極是全向性接收目標的電場信息,無法獲得目標的靜電圖像,為實現靜電成像,採用了具有屏蔽外筒的探測電極,使得探測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將多個具有屏蔽外筒的探測電極布設成陣列的形式,通過檢測系統和圖像處理系統,可將一定距離以內的帶電目標輪廓顯示出來[2]。
  • 腦電(EEG)與事件相關電位(ERP)
    可目前教材並未詳述該部分內容,今天主要對腦電和事件相關電位做下梳理。        關於腦電,通俗來講:被試坐在電腦前,頭上帶上腦電帽,腦電帽上會有很多電極。根據電腦呈現指導語對刺激做反應,當被試按鍵反應的時候,其某個或某些腦區的激活就會引起電位的變化,而這一變化會被腦電帽上的電極探測到。
  • 精品|電化學知識:電化學的應用與三電極體系!
    在充放電過程中,Li+ 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充電時,Li+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放電時則相反。正極材料常用LixCoO2,LixNiO2,LixMnO4,LiFePO4等,負極常用鋰離子嵌入的碳。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使用的都是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四大關鍵材料: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
  • 【電位滴定篇】實驗中,如何確定酸鹼滴定終點?(附電極選擇參考表)
    在實驗中,酸鹼滴定判斷重點的方法主要有指示劑法和電位滴定法。在昨天,我們已經為大家解讀了指示劑法(還貼心地附上了常見的酸鹼指示劑變色範圍哦~電位滴定法,是一種利用溶液電極電位的突躍來指示終點的滴定方法。與傳統的氧化還原滴定不同之處是無須指示劑,而是在溶液中插入兩根電極,分別稱指示電極與參比電極,測量電位隨滴定劑加入體積的變化來指示終點。指示電極與溶液組成半電池,測量滴定涉及電對的電極電勢。
  • 鍋爐用水和冷卻水水質自動連續測定 電位滴定法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電位滴定法是在滴定過程中通過測量電位變化以確定滴定終點的方法,和直接電位法相比,電位滴定法不需要準確的測量電極電位值,因此,溫度、液體接界電位的影響並不重要,其準確度優於直接電位法。電位滴定的基本儀器裝置包括滴定管、滴定池、指示電極、參比電極、攪拌器,測電動勢的儀器。
  • 腦電圖(EEG)與事件相關電位(ERP)
    以腦細胞電位活動的電壓值為縱軸,時間為橫軸,記錄的電位活動——時間關係曲線,這就是腦電圖(EEG)。腦電圖的定義在人的大腦皮層中存在著頻繁的電活動,而人正是通過這些電活動來完成各種生理機能的,用單極導聯或雙極導聯電極將這種電位隨時間變化的波形提取出來並加以記錄,就可以得到腦電圖。
  • 電位滴定法中確定滴定終點的4種方法
    電位滴定法是通過電位的變化來確定滴定終點的方法,特別適用於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較小、滴定突躍不明顯或試液有色
  • 鋰離子電池厚電極的容量衰減機制
    76%的容量保持率,即使考慮到體積比容量,在圖c中衰減後的厚電極依然比電極低很多,有意思的是,在圖c中,即使在最初循環過程中,厚電極和標準電極循環曲線接近,衰減程度相似,隨著循環增加,厚電極表現越來越差。
  • 電位滴定儀的原理和使用,禾工電位滴定儀的優點和特點
    電位滴定儀原理:電位滴定法是一種用電極電位的突躍來確定終點的滴定方法在滴定過程中,滴定容器內浸入一對適當的指示電極和參比電極,隨著滴定劑的加入,待測離子濃度發生改變,指示電極的電位也發生變化,在化學計量點附近可以觀察到電位的突變(電位突變),因而根據電極電位突躍可以確定終點的到達,這就是電位滴定法的原理。
  • 《分析化學》(八)—電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電導分析法:是基於測量溶液的電導或電導改變為基礎的分析方法,伏安法:是以研究電解過程中電流和電位變化曲線為基礎的分析方法。鹽橋作用:降低或消除液接電位。指示電極(indicator electrode):是電極電位值隨被測離子的活度變化而改變的一類電極.
  • 「閾」刺激與動作電位的形成
    3、Na+-K+泵轉運:當膜復極化結束後,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細胞膜上的Na+-K+泵就會被激活,並開始主動地將膜內的Na+泵出膜外,同時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內,Na+-K+的轉運是耦聯進行的,以恢復興奮前的離子分布的濃度。
  • 簡析電路電位分析方法
    2、電路的參考點電路的參考點可以任意選取,參考點選得不同,電路中各點的電位隨之改變,但是任意兩點間的電壓值是不變的。所以各點電位的高低是相對的,而兩點間的電壓值是絕對的。通常認為參考點的電位為零。某點電位在數值上等於該點與參考點之間的電壓。當電路參考點改變時,該電位隨參考點發生變化,但它與原來參考點之間的差值不會發生改變。
  • 親眼看一看鋰離子電池SEI膜的生長過程!
    鋰離子電池負極在首次嵌鋰的過程中隨著負極電位的持續降低,電解液中的溶劑和添加劑,例如EC、FEC、VC等會在負極表面發生分解,形成一層有機無機混合的惰性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EI膜。這層惰性層的存在能夠有效的抑制電解液進一步在負極表面發生分解,同時還能夠允許Li+通過,因此SEI膜對於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循環壽命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 電化學基礎知識分享(四):電化學中的三電極體系及選擇標準
    為什麼要選擇三電極體系?電解或電池體系都是二電極體系,只有正負極,那為什麼在電化學測試過程中要選擇三電極體系呢?其原因是在電化學測試過程中,我們需要研究的是單個電極(即工作電極),如果選擇二電極體系 ,那我們就默認把對電極(又稱為輔助電極)作為參考(一般所說的電極電勢都是相對電極電勢),而事實上一旦體系中有電流通過,對電極就會發生極化,導致電位的變化,這樣工作電極所測到的電位就不準了。那有人會問了:選擇可逆性高的電極作為對電極不就行了嗎?
  • 三電極體系工作原理
    (1)所研究的電化學反應不會因電極自身所發生的反應而受到影響,並且能夠在較大的電位區域中進行測定;(2)電極必須不與溶劑或電解液組分發生反應;(3)電極面積不宜太大,電極表面最好應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夠通過簡單的方法進行表面淨化等等。
  • 汪國秀等人《AFM》:獨特雙重炭結構,打造極高容量的穩定電極!
    複合電極在PIBs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比容量和傑出的穩定性。這一工作為設計鉀電負極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Sb2Se3電極作為典型的轉換-合金化負極材料,具有理論容量高的特點。但其在PIBs電池內反覆充放電過程中的粉化很容易導致其容量下降。
  • 神經幹動作電位的觀察--2020版
    本實驗中,是將兩個引導電極放於神經幹標本下記錄的神經幹的動作電位,實際上記錄的是兩個引導電極上神經幹細胞膜表面的相對電位變化。當兩個電極上神經幹細胞膜表面電位存在電位差時,就可以記錄到偏離基線的點位曲線。在靜息狀態下,兩個引導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記錄出的是一條水平線。
  • 四、動作電位
    將充滿著電導很高的KCL溶液針管,插入細胞內,測量到的電壓值與接地電壓在放大器中比較,然後將結果導入示波器中,就能顯示變化極快的動作電位。電極放到細胞外,能測量動作電位產生時,離子流入流出細胞膜產生的電流。此時電極可以用鹽溶液玻璃管,也能用純金屬電極。同上操作就能看到,首先下降的波表明有正離子流入細胞,上升波表明有正離子流出細胞,值得注意的是兩種波幅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