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用刺五加,效比人參

2020-12-22 女人那點事情

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及根莖,與人參同屬於一科。植物親緣關係的接近,使得二者含有的有機化學成分也具有一定的聯繫,刺五加與人參類似,也具有較高的營養與藥用價值。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的功效。陰虛火旺者忌用。

藥膳養生的方法

拌醬牛肉拐棒芽

原料:拐棒芽(刺五加嫩芽)300克,醬牛肉150克,大蔥絲、薑絲、鹽、醬油、辣椒油、香油、味精各適量。做法:拐棒芽洗淨焯水,浸泡後撈出瀝乾水分,切段裝盤;醬牛肉切絲,置於拐棒芽上,加各種調料拌均即可。特色: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由於牛肉的加入,為機體提供了多種營養物質,有助於增強防病抗癌的能力。

五加皮烏雞湯

原料:烏骨雞(肉)90克,五加皮15克,巴戟天9克,杜仲24克。做法:烏骨雞剖淨、切塊;五加皮、巴戟天、杜仲分別洗淨;將所有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然後用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特色:補肝腎,祛風溼。

酒品:刺五加酒

原料:刺五加10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將刺五加搗成粗末,放在乾淨的容器內,加入白酒,搖動數次,密封7~10天後,啟封。濾去藥渣,即可服用。

用法:空腹飲用,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

特色:散風除溼,溫補肝腎,強筋壯骨,通絡止痛,可治療腸風痔血,風溼骨痛、跌打損傷等。

刺五加茶

原料:刺五加30克,紅茶3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刺五加洗淨,切段,放入砂鍋內,加入600毫升水,煎煮半小時。

用沸湯的藥汁衝泡紅茶,加紅糖調味。用法:每日1劑,分4次飲用。特色:益精養血,強筋壯骨,延年益壽,是一款既簡單又健身的茶飲。

相關焦點

  • 千金不換的中藥刺五加,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刺五加,《本草綱目》盛讚其「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實用補養中藥一書》中記載,刺五加屬於補氣藥,具有補虛扶弱的功效,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症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認為它比滿車的金玉還有價值。同時刺五加也有補腎的功能,但它主要是從益氣健脾的角度,來「養腎』』安神。
  • 中藥刺五加!
    因古代認為此藥「五葉交加者良」(即掌狀複葉多為五片),而故名。刺五加是一位來自五加科家族的植物。如果植物科屬也有名貴之分的話,那麼五加科在藥用歷史上算得上名門望族了。像比較有名的人參、西洋參、三七、珠子參都是出自五加科。
  •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刺五加自古即被視為具有添精補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藥。商品名為五加參,原主產於黑龍江省山區,地方土名習稱「老虎潦」,在日本則稱為蝦夷五加,而在前蘇聯又稱為西伯利亞人參。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刺五加,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風溼,壯筋骨,其功良深,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有「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之說,對五加做了很高的讚譽。
  • 舌尖上的保山:夏日炎炎,邀你吃碗刺五加撒撇
    在苦撒的製作中,龍陵因勢利導,利用野生刺五加資源豐富,人們喜歡涼拌嫩尖食用的習俗,充分吸收傣族撒撇的特點,打破傳統做法,創新推出適合龍陵人飲食習慣的刺五加撒撇。做法步驟:一是將硬米線(選用細米線作料味易均勻)放鍋裡煮軟,能用筷子夾斷即可,放冷水裡浸泡幾分鐘後(水激口感更爽滑),瀝水放涼。
  • 一味不被重視的中藥,補氣安神,益腎強腰,祛風溼,健腦延緩衰老
    中藥刺五加是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莖、葉根據記載,刺五加藥性甘、辛、微苦、溫,有「補氣安神、益腎強腰、活血通絡」的作用。常用於脾虛、氣虛、腎臟虧虛、風溼關節痛等病症。一.刺五加補脾。脾氣虛常引起神疲乏力、食慾不佳,而刺五加善於補氣健脾。調理脾虛引起的乏力,輕症可單用,較重者可配伍黃芪、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材;調理脾虛引起的食慾不佳,常與黨參、山藥、炒麥芽同用。
  • 人參:提神醒腦,補氣安神
    《本草新編》論人參指出:「乃補氣之聖藥,活人之靈苗也。」人參自《神農本草經》以來,一直被視為珍貴補品,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宋代前主要用其生津止渴,益氣補虛,金元之後,始用其大補元氣以固脫。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醫家對人參的認識不斷深入,臨床應用範圍有明顯擴大。文章根據前賢經驗及姜良鐸老師用藥體會,將其歸納為5大功用。
  • 刺五加蒲公英開啟「龍藥」暢想
    據專家介紹,我省蒲公英和刺五加能夠為業界認可,成為與寧夏枸杞、文山三七、東阿阿膠、吉林人參等齊名的道地藥材,可謂天賜。 據史料記載,並經過近年來國內業內專家試驗數據認定,我省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蒲公英和刺五加生長,在功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超過其他地方。其中我省北部弱鹼性土壤地帶蒲公英品質尤為突出。而省內張廣才嶺、完達山脈、小興安嶺等淺山、林緣區域所產的刺五加品質最好,是難得的道地藥材。
  • 中藥刺五加有哪些功效,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說起刺五加,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並不熟悉,但提起刺五加的根皮「五加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以及河北等地區的一種中藥,雖然名字不起眼,但它可算得上是渾身是寶,甚至有「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之譽。那麼為何會有如此說法呢?
  • 人參主要用於補氣 亂吃或致胸悶腹脹
    核心提示: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人參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抗休克、抗疲勞,輔助調節血脂和血糖。但它並不是「神藥」,很多慢性病患者不能單靠吃人參就會康復,需要長期服藥治療。   一到進補的時節,很多人會想到人參。
  • 十種補氣的中成藥
    補氣類中成藥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用於治療脾肺氣虛證。適用於肢體倦怠乏力、呼吸氣短、動則氣促、聲低懶言、面色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弱或虛大,甚則虛熱自汗、脫肛、子宮脫垂等症。下面逸仙藥師介紹十種補氣的中成藥,以供大家參考。1、四君子丸:由黨參、白朮(麩炒)、茯苓、炙甘草組成。
  • 人參、紅參、西洋參等補氣中藥 如何選用?
    但補氣藥的種類不少,藥有寒性和熱性的不同,適用的對象自然就不一樣。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閔存雲介紹常用的補氣藥人參的選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人參的不同種類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被稱為補氣藥之王,但如果不恰當地使用不僅無益,還有可能產生副作用。首先,人參的種類不少,目前有關人參類的名稱主要有紅參、高麗參、生曬參、西洋參等。
  • 中醫補氣有三寶:黃芪、人參、西洋參!
    久病體虛的人 適合用人參補氣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人參的藥性很猛,不適用於久病體虛的人。其實人參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都補,五臟平和才能夠百病不生,越是久病體虛的人越適合用人參來補氣。
  • 東北農村的特產,美味野菜「刺五加」吃法有哪些?
    在東北地區野菜資源豐富,所有的野菜之中,最有名氣的就當屬「刺五加」了,一般當地人俗稱「老虎潦」。是東北地區的特產,當年曾被前蘇聯的人稱為西伯利亞人參,民間也有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的說法。可見其營養價值和在當地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 人參補氣,「參」有10種,補氣、滋陰、燥溼,不要弄錯
    人參補氣,「參」有10種,補氣、滋陰、燥溼,不要弄錯。人參,是一種名貴的補益中藥。在古代科學水平不高的前提下,當時的人參,很多情況下甚至成了「救命藥」,比如「獨參湯」就是回陽救急的名方。因此,在古代,人參是非常珍貴的,其價值甚至超過黃金。
  • 同是補氣,西洋參、人參、黃芪,3味中藥應該如何用?
    作為常見的補藥,黃芪除了具有補氣的作用,還能利尿消腫、補益肺氣、益衛固表、補虛通滯等。 適用人群:固表止汗,適合用黃芪補氣。 黃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用於表虛不固之自汗證,配防風、白朮同用,如玉屏風散;或與牡蠣、浮小麥等同用,如牡蠣散。
  • 刺五加:改善睡眠功效彰顯
    刺五加——天然的助眠養生珍品  刺五加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延年益壽的補品,傳統中醫認為,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主要用於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等病證。漢代《神農本草經》早已將其列為具有「補中、益氣」作用的上品藥;「寧得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滿車」,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醫書中對刺五加給予了很高的讚譽;據《實用補養中藥》一書中記載,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主要用於脾腎陽虛、疲勞乏力、失眠多夢等病證。  難得的是,刺五加目前仍在原生態的環境下野外生長,未受到任何環境的汙染。
  • 長白山人參,補氣安神,秋冬食補首選!
    忙碌的生活總是造成過度的疲勞,使人氣虛虧損,而補氣的滋補佳品,首選的就是人參,秋冬之際,泡泡參片、燉鍋參湯給自己補補氣吧!加班、熬夜是現代都市人的日常,每天都在透支身體,常常精神疲憊、臉色差、注意力難集中,種種氣虛體弱的表現都在提醒你該補補元氣了。
  • 刺五加葉的功效與作用 刺五加葉子怎麼吃
    平時人們收取藥用植物刺五加時,不但會收取它的根還喜歡採集它的鮮嫩葉子,據說它的葉子也有很高的食用價值,但對它的具體功效與作用,人們了解的並不全面,今天我會對此做一詳細介紹能讓大家知道吃刺五加葉的好處,同時也會讓大家知道刺五加葉子應該怎麼吃。
  • 中藥學每天1味藥材,在農村稱為「五葉參」,中藥名刺五加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味滋補藥材,帶刺的五加,名叫刺五加,它是和人參等滋補藥材是一個科屬藥材,因為它有5片葉子,所以老百姓叫它「五葉參」,農村山經常會遇見,是以前窮人滋補的藥材。   一、藥材來源   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莖和莖,主產與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等地,春秋二季採收,切成厚片曬乾生用。
  • 刺五加注射液:
    導語:雲南6名患者使用完達山刺五加注射液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刺五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