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夜辦案讓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

2020-11-09 湖北高院

10月28日上午9時許

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

法官張國剛

上班期間突發心梗

經搶救無效

於當天中午去世

正在法庭審理案件的張國剛

噩耗傳來

當地群眾、法官同事

他經手案件的當事人和律師

自發趕到法院

含淚追思

向心目中的好法官告別

張國剛

據張國剛的助理肖夢琪回憶,事發前晚,因為手上有好幾起案子,張國剛加班到晚上9時多。次日7時,他早早來到法院準備下午開庭事宜。9時24分,給兩起案件的聯繫人打完電話,張國剛臉色蒼白離開了辦公室。15分鐘後,附近居民熊家金髮現張國剛摔倒路邊,上前去扶時張國剛告訴他,昨晚加班,沒睡好,可能高血壓發了,準備去拿點藥。隨後,張國剛被送到醫院,經搶救無效,於10月28日上午11時46分去世。

張國剛是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黨支部書記,已有57歲,按規定,辦案量可以減半,可他不肯,一心撲在工作上。提起自己的搭檔,民一庭庭長許方芳話語哽咽。
他常說,很多人一輩子就打這一次官司,我們要讓他們從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同事甘健全說,張國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7年農曆臘月二十四,一大早,當地養豬場24位工人找到了江夏區烏龍泉法庭,請求法庭幫他們討工錢。時任庭長的張國剛二話沒說,立即帶人找到養豬場老闆,查清事實後,連夜趕寫判決書。於次日宣判,幫工人們及時拿回了血汗錢。

去年,江夏區青龍村一業主因家中天花板漏水,將樓上5戶業主告到法庭。案子金額不大,本可白天開庭,缺席判決,但張國剛卻認為,晚上上門開庭效果更好。一來當事人白天都要忙工作,無法到庭,二來都是鄰居,缺席判決很難打開彼此心結,容易留下後遺症。

當晚,高度近視的張國剛,帶著兩名助理摸黑來到青龍村村委會,上門開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分析、調查,樓上5戶業主同意賠償。

上門辦案,晚上開庭,自己吃虧,方便群眾,從業37年,這樣的傻事,張國剛不知做了多少回。他卻說,我是人民法官,就應該為人民服務,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自己吃點虧不算什麼,把問題解決,把矛盾化解,一切都是值得的。

據統計,2018年4月至今,張國剛受理案件607件,結案521件,調解撤案330件,平均審理天數47天,無一舉報投訴,無一辦案質量差錯,無一超審限辦案。因成績突出,不僅個人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武漢市法院辦案能手榮譽稱號,而且在擔任烏龍泉人民法庭庭長期間,帶領團隊榮獲湖北省(傑出)青年文明號。

相關焦點

  • 公平正義與感受到公平正義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工作要求。「感受到公平正義」,即不僅要 「公平正義」,而且要「感受得到」。把案件判公是法官的應有之責,還要把人心判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這給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首要目標,必須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到位。
  • 殷磐石:讓群眾感受到法律公平正義
    一起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持續30多年,涉及38畝土地,他歷盡周折調解,爭議土地重新回到農民手中。一起房屋拆遷案件,他實地聽證,現場核查,依法明理,申請人的補償款由原來的70萬元增加到165萬元。……從事行政複議工作13年來,他始終戰鬥在行政複議辦案第一線,辦案足跡遍布遼瀋大地。
  •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四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能缺席、不應遲到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個現代文明國家裡,司法就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老百姓的心裡,法就是天。
  • 王教生: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圖片說明: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市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市委政法委新聞發言人王教生將圍繞「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等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辦案與聽證
    《檢察日報》特刊發有關「辦案與聽證」方面的文章,以期從理論與實務各方面深入探討,有效推動檢察辦案高質量發展。徐向春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廳長,一級高級檢察官。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鐵路運輸檢察廳副廳長、廳長。
  • 監督辦案雙翼齊飛,讓公平正義更快實現
    這是檢察機關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檢察理念無數個實例中的一個。從東海之濱到西陲邊疆,從冰雪北國到秀美江南,全國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監督辦案雙翼齊飛,讓公平正義更快實現
    從東海之濱到西陲邊疆,從冰雪北國到秀美江南,全國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評論員文章:感受公平正義 凝聚法治力量
    本報評論員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機關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出的明確要求和努力方向。    正如水滴會反射太陽的光輝,每一起公正審理的具體案件,司法機關乃至司法人員每一個細微的努力,都會折射出公平正義的光輝。
  • 掃黑進行時 | 何述雄:懲惡揚善,捍衛公平正義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開展以來,何述雄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 「黑惡不除,社會不寧,決不讓黑惡勢力形成氣候」,他始終認真審理每一起涉黑涉惡案件。何述雄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從不忽略每一個辦案環節和細節,使無罪的人不受法律的追究,有罪的人依法受到懲罰。何述雄在辦理朱某球故意傷害一案中,通過一個個辦案細節比對,發現公安機關的傷情鑑定結論有問題,再通過認真細緻的分析研判,決定對受害人何某某的傷情重新鑑定,鑑定結論為何某某的傷情為陳舊性傷,與朱某球的行為無因果關係。
  • 智慧司法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司法公正。
  • 聚焦:公開聽證,讓公平正義看得見
    聽證過程涉及案件事實、性質認定、辦案程序和法律適用問題,現場辯論激烈,說理充分,各環節銜接流暢,依法規範,充分保障了嫌疑人合法權益,二人均表示不再心存僥倖,要認真學法守法,安全駕駛,做遵紀守法的公民。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後,檢察機關依據刑訴法規定,對犯罪嫌疑人劉某某、萬某某作不起訴決定。
  • 《人民的正義》:以五個家庭為剖面,分析不同階層對公平正義的關注
    在他們眼裡,權力不是維護普通百姓公平正義的工具,而是保護他們利益的尚方寶劍和庇護所。張友成沒有被異化,他心底無私,堅守信仰,而且掌控著整個「九三0殺人案」的重新調查,但如張友成一樣,在現實生活中,這類身居高位的官員往往成為家人、朋友和黑惡勢力圍獵的對象,企圖從他身上獲得利益。為官者一定要明白,自己不同於一般群眾,自己的家庭是特殊家庭,正人不但要正己,還要嚴防「燈下黑」,管束好身邊人。
  • 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
    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  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 君主與百姓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對公平正義的看法就不同。君主...
    但是,君主需要了解情況,他自己不可能事必躬親,即使他想自己親自去做,他也忙不過來。畢竟,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他本人只有一雙眼睛,一個嘴巴,兩個耳朵。他還是需要手下的人給他提供情況。那麼,誰把他手下的人搞定了,誰就可以成為君主中意的人選了。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朝中大臣、封疆大吏要結交近臣的原因。所以,僅由君主一人進行挑選的辦法是不妥當的。如何避免君主被蒙蔽?蒙蔽君主一人容易,蒙蔽千千萬萬老百姓卻很難。
  • 民法典:讓人們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民法典不僅是『權利宣言書』,還是一部權利保障和救濟的法典,讓人們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直播中,黃家鎮這樣闡釋民法典在權利保障方面的意義。權利究竟由誰來保障?「根據保障主體和基礎的不同,民法典中權利保障體系可劃分為公立保障體系和私立保障體系。其中,公立保障體系包括立法保障、司法保障、行政保障;私立保障體系則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和自助行為。」黃家鎮說。
  • 公正司法,不斷讓公平正義成為你我切身感受
    「十三五」時期,政法機關以嚴格公正司法捍衛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為億萬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讓公平正義成為你我切身感受。
  • 促進公平正義 護航美好生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代表們紛紛表示,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為了公平正義,我們砥礪前行!
    「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基本思路,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成為推動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20-11-26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