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正義》:以五個家庭為剖面,分析不同階層對公平正義的關注

2021-01-12 騰訊網

歲末年初,由著名編劇餘飛的小說《人民的正義》改編的電視劇《巡迴檢察組》以高人氣、高收視率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這種監獄檢察現實主義題材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一是作品以極大的智慧和勇氣,反映了近年來政法系統出現的一些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痛點、堵點問題,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呼應了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即將在全國政法系統開展的教育整頓工作;二是在於作品以五個不同的人物類型和他們的家庭作為橫切面,探討了不同階層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和關注,引發了人們普遍的情感共鳴。

01

遭圍獵的政法委書記張友成:

堅守住信仰,但如何嚴防「燈下黑」?

張友成其人和他的家庭頗值得說道。張友成在小說中是僅次於省委書記宋志明的新任省政法委書記。他為官清廉,剛正嚴明,是非分明,不徇私情。正是他,在訪民胡雪娥大鬧東川省「十大法治人物」表彰會現場時發出了維護「人民的正義」的嚴正呼聲。但是,他並非完人,他管得了自己,但管束不了家人,家庭成了拖累他的軟肋。

妻子鄭雙雪為無雙集團的董事會主席,長期的事業成功使她相信自己具有掌控一切的權力。即便生性嬌慣、吊兒郎當的兒子張一葦被東川首富黃雨虹下套利用後,她沒有求諸法律,反而堅信自己有能力駕馭一切。她委託副檢察長熊紹鋒介紹的律師鄧耀先從中斡旋,殊不知鄧耀先就是謀求為殺人犯兒子黃四海減刑的黃雨虹的御用律師,以致她越陷越深,最後不得不與黃雨虹集團妥協,並為此與丈夫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她曾經質問張友成:為何只幫胡雪娥這些「打臉」的窮人,而不幫家人和那些「跪舔」的商人!

鄭雙雪的邏輯,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某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以及他們的家人扭曲的權力觀!在他們眼裡,權力不是維護普通百姓公平正義的工具,而是保護他們利益的尚方寶劍和庇護所。張友成沒有被異化,他心底無私,堅守信仰,而且掌控著整個「九三0殺人案」的重新調查,但如張友成一樣,在現實生活中,這類身居高位的官員往往成為家人、朋友和黑惡勢力圍獵的對象,企圖從他身上獲得利益。為官者一定要明白,自己不同於一般群眾,自己的家庭是特殊家庭,正人不但要正己,還要嚴防「燈下黑」,管束好身邊人。無數官員的貪腐都是從身邊人的腐化墮落開始的。小說中,鄭雙雪要不是省委書記宋志明的及時警告和提醒,使之幡然悔悟,否則她的後果不堪設想。

02

求告無依的訪民胡雪娥:

為了兒子的清白,為何走上以死相逼的道路?

胡雪娥是個上訪的底層百姓的代表,小說以胡雪娥大鬧東川省「十大法治人物」表彰會現場這種激烈的官民衝突開篇,進而引出了她的小兒子沈廣軍涉嫌殺死徐大發的「九三0殺人案」以及孫女苗苗失蹤案等悲慘家事。胡雪娥是個絕望的可憐可敬的母親。沈廣軍騙保和誤殺苗苗的事情她並不知道。這個身患癌症的老人認定了老實自卑的小兒子不可能是殺人兇手,認為小兒子在獄中一天,就隨時可能被「九三0殺人案」的死者徐大發的家屬買通的人弄死。她以割腕這種以血相逼的決絕方式,就是要鬧出動靜,讓全社會特別是政府官員關注。為了兒子沉冤得雪,她還病急亂投醫,處處求人,與各種企圖的掮客打交道,甚至不惜賣掉房子,賭上性命,一路走來辛酸無盡。

與胡雪娥一樣,鄭雙雪也是母親。她也要設法挽救被黃雨虹下套的兒子張一葦免於法律的處罰。但是,兩人的處境不同,求助的手段迥然兩樣。鄭雙雪在看到丈夫張友成靠不住後,轉而讓張友成的秘書陳明忠以及駐監副檢察長熊紹峰等暗中提供幫助。另外,富商黃雨虹的兒子黃四海犯罪了,可以買通監獄裡的腐敗分子得到庇護,得以減刑。而胡雪娥為了沈廣軍的所謂清白,只能選擇上訪和以死相逼的道路。要不是遇到張友成、馮森,估計胡雪娥的上訪之路還要走下去。

書中人物因身份地位懸殊所造成的法治不公現象,是當下一些政法領域不公現象的折射,也是社會矛盾多發和不穩定的根源之一。這些均拷問全社會特別是政法系統一個公平正義的核心問題:那些離權力較近和擁有更多金錢的人,為什麼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公平」?這種公平就是所謂的正義嗎?我們的正義為了誰,什麼才是人民的正義?失去了法律法治的信仰,誰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正義?如果弄清這些問題,也就理解了中央倡導的全面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在政法系統開展教育整頓的意義所在。

03

身負殺妻之痛的檢察官馮森:

為了人民的正義,如何勇毅前行?

馮森是職業檢察官。在胡雪娥大鬧「十大法治人物」表彰會現場後,張友成讓他擔任駐監巡迴檢察組組長,重新調查自己原先在檢察長位子上做成鐵案的「九三0殺人案」。張友成之所以讓馮森出山,一是因為他確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奇才」,各種分寸尺度拿捏到位;二在於馮森是把「省政法委書記」一職讓位於他的原檢察院老戰友,相互之間非常了解。馮森是個工作狂,常年奔波在辦案一線,他的妻子鄭瑋麗十年前在豪庭夜總會地下停車場被人所害,他的兒子鄭銳怨恨父親,改了妻姓。奉命調查「九三0殺人案」之時,馮森一直在暗中調查鄭瑋麗案,但沒有頭緒。

正是懷著對職業的忠誠以及對愛人深入骨髓的思念和內疚,馮森走上了辦案調查之路。辦案中,馮森重情重義,機智果斷,講究原則,他逐漸取得了兒子鄭銳的諒解,也獲得了原本充滿敵意的駐監檢察室主任羅欣然的好感。他辦案嚴謹,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線索,也讓氣場強大的犯人米振東覺得自己「出不去了」。在羅欣然、鄭銳的協同下,馮森逐漸取得了「九三0殺人案」、黃四海殺人案、鄭瑋麗死亡案等重大突破,一一挖出了政法系統內部的涉黑保護傘,最終還人民以正義,還妻子以真相。

本書中,馮森對檢察官職業的堅守,對國家的忠誠,對愛人鄭瑋麗的思念,都通過他抽絲剝繭地調查分析,透過他與案件攸關方的周旋迂迴,一一得以呈現。本書通過馮森這個關鍵人物的塑造,實際上意在展現新時代人民檢察官維護人民的正義和法律權威的光輝形象。檢察院與監獄內部人員的複雜呈現,也為2021年全國政法系統的教育整頓做了必要的渲染和鋪墊。

04

盜竊犯包工頭米振東:

為何信仰了忠義,還要草菅人命?

米振東是一個包工頭,也是一個因盜竊入獄的神秘人物。他在孤兒院長大,性格孤僻,為人深沉,但懂得報答養父白繼發和養母李美娟的恩情。在李美娟因黃雨虹強拆孤兒院意外身亡、白繼發被徐大發設計的車禍致死後,他決心為他們伸張「正義」。

為此,米振東在養父母的女兒白小蓮之下,將那些過得不好的孤兒們組織起來,並以忠義英雄關公為信仰紐帶,成立了一個以自己為首領的振東施工隊。馮森最終發現,米振東的施工隊就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復仇聯盟,他們就是鄭瑋麗死亡案、「九三0殺人案」、黃四海殺人案、胡大軍母親的電梯斷腿案、費書平浴場淹死案等諸多案件背後的導演與執行人。

這些人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那就是報復不了對手,就報復相關的人,報復不了馮森,就製造了他的妻子鄭瑋麗的車禍案;報復不了黃雨虹,白小蓮就利用色相挑動黃雨虹的兒子黃四海在激情之下殺人……他們的所謂忠義,與盡忠無異,為達目的,草菅人命也在所不惜!

在米振東這樣一個潛藏最深的人被挖掘出後,馮森就「正義」的涵義與他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並駁得他體無完膚。正義是什麼?馮森說,正義關乎每一個「我」的公平,但不是每一個「我」都能私下定製的標準!只有將每一個「我」的公平上升為大多數人意志的法律,正義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民的正義」,也才能彰顯正義應有的靈魂和本質。作為執法者,馮森動情地說,我沒有辜負法律賦予我的光榮,在為人民主持「正義」的同時,人民也最終為我主持了「正義」!

05

涉黑富商黃雨虹:

為兒子減刑,腐蝕拉攏了多少官員?

黃雨虹是個典型的涉黑商人。他以房地產開發起家,擅長拉攏腐化官員,靠種種關係把生意做大做強,最終成為了東川省「首富」。他在兒子黃四海KTV包間殺人入獄後,為了替兒子減刑,主動接近新任省政法委書記和他的家人。張友成的夫人、無雙集團董事會主席鄭雙雪就在這種情況下與黃雨虹有了更多的交集。

黃雨虹做事沒有底線。在張友成拒絕合作後,黃雨虹先後利用作家喬逸和萬彩媚給任性單純的張一葦下套抹黑,即便在派出所留置室,張一葦還被構陷傷人。黃雨虹的這些連環套,使得嬌慣張一葦的母親鄭雙雪疲於應付。黃雨虹勢力強大,在於他能夠調動黑白兩股勢力。黑的是他手裡的所謂的智囊團和一些見不得人的黑惡團夥。白的則是那些已經被他收買的政法系統相關工作人員。說《人民的正義》是以張友成、馮森為代表的正義力量和以黃雨虹、米振東為代表的黑惡勢力為鬥爭主線而展開的,亦不為過。

作者通過黃雨虹的故事意在說明,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黑惡勢力的震懾、對人民權利的保障,對於民心的爭取,對於法律尊嚴的維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掃黑除惡,打的就是這種危害甚烈的黑惡勢力和系統內部的腐敗分子保護傘。中央開展全國政法系統的教育整頓,也是要清除內外勢力的相互勾結,淨化政法生態,還人民以公平和正義。

《人民的正義》

餘飛 著

東方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公平正義與感受到公平正義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工作要求。「感受到公平正義」,即不僅要 「公平正義」,而且要「感受得到」。把案件判公是法官的應有之責,還要把人心判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這給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
    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項權利,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正是公平正義的題中之義;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和諧,堅持公平正義,和諧社會就具備了內在和諧的靈魂。
  • 讓人民群眾在正風反腐中感受公平正義 | 重點聚焦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千百年來,公平正義始終是人們不懈追求的美好願景。傳承中華文明積澱的精神基因,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黨執政後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隨著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和維護。
  • 公平與正義的邏輯關係
    因此公平的客觀目的與正義的客觀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兩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正義以公平為前提,公平以正義為方向。6、對於公平的理解具有高度的主觀性和差異性。一般情況下,社會財富並不是一次性地進行分配,而是按照人類活動的不同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別進行分配,因此公平可表現為不同的具體形式。根據社會行為的時序關係,公平可分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程序公平與應報公平四種基本形式。1、權利公平(即前提公平)。
  • 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首要目標,必須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到位。
  • 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正義的探究和思考
    」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我國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國堅持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法律職業人員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理合法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 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
    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  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 【喜迎十九大】促進公平正義 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的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中得到更進一步繼承與發展。 社會公平正義考驗共產黨長期執政的能力從歷史上來看,很多國家在進入中等發展國家行列時,都會不同程度地遇到有違社會公正的問題。我國由於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問題也必須面對。「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 讓人民群眾擁有公平正義「獲得感」
    本報今日起開闢「2015法院工作亮點回眸」專欄,記錄下過去的2015年,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各項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回眸過往,開啟未來,相信人民司法事業必將取得更長足的進步。
  • 最高法部署「以數字正義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以數字正義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作出新部署。回顧2020年,智慧法院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四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能缺席、不應遲到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個現代文明國家裡,司法就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老百姓的心裡,法就是天。
  • 促進公平正義 護航美好生活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代表們紛紛表示,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丁力:讓政府在公平正義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效率範疇最早產生於經濟領域,隨著對於效率認識的變化發展,從比較關注經濟效率到經濟效率與技術效率並重,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追求自主創新等。對於公平而言,改革開放初期關注的主要是分配公平或者說經濟領域的公平,此後公平的外延擴展到政治、文化和社會領域,提出了權利公平、司法公平、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與之相伴隨,公平的內涵從起點公平、機會公平擴大到過程公平、結果公平等。
  • 牢固樹立和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
  • 法治為基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在當前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法治建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樹立「法治為基」理念是戰略需求;面對「重要窗口」建設的新目標新定位,人民群眾對法治供給需求越來越高,樹立「法治為基」理念是現實需求;推進「重要窗口」建設,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是重點內容,而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樹立「法治為基」理念更是發展需求。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好萊塢硬漢眼裡的「公平與正義」
    近日「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定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相關話題引發輿論熱議。
  • 智慧司法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工作人員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為適應疫情防控需要,武義縣法援中心開通了法律援助網上申請模塊,對所需辦理的相關審批手續在線傳遞並快遞送達,實現了法律援助「一次不用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 為了公平正義,我們砥礪前行!
    「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基本思路,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成為推動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 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安居樂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以此為出發點,明確指出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