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服務是大眾化的,還是高附加值的?|TrueSight

2020-12-08 騰訊網

最近,有個詞在律師行業火了:「內捲化」。

我在翻看相關文章後感到很疑惑,因為從任何角度來看,律師行業內捲化都像個偽命題。

首先,從全國律師總數上看,律師行業遠未達到內卷的程度。

其次,從律師提供的服務上看,即使能夠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大,但也是根據用戶需求來的,也不是低水平的創新。

但據我觀察,律師行業正在慢慢呈現出一種差異化 —— 雖然不是內卷,但有的律師將會逐步佔據競爭優勢。

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發問:律師服務是大眾化的,還是高附加值的?

對於我們做法律科技創業的人來說,會更早地意識到這個變化 —— 這種高附加值的優勢,不是短周期的差異,而是長周期的壁壘。

那麼,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務是怎樣的?深度競爭下,如何才能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下面詳述。

01

律師行業「內捲化」?

內卷作為一個學術名詞,含義很深。

簡單來說,就是內部競爭激烈,但是不產生對外部的拓展和創新。內捲化,就是指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的狀態。

為什麼有人會說律師行業「內捲化」呢?這其實和律師人數的增長有關。

歷史上,中國發生過幾次內卷現象,最近的一次就是中國近代的落後,而導致這個現象的,就和清朝中葉中國發生人口大爆炸有關。

在清朝之前,中國人口難以超過 1 億,超過 1 億就會流民四起,天下大亂。但是清朝人口一直發展到 4 億多,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然後出事了 —— 太平天國起義。

換句話說,導致內卷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口增多。因為供給增多,帶來過於便宜的勞動力。於是,任何以節省勞動力為目的的技術變遷,都沒法出現了,就算出現了也推廣不開,因為這會兒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法律行業就有點這個意思。

法律修音機在《中國律師業:擁擠的地方,真的沒有機會了嗎?》談到:

律師這個行業,是一個擁擠的市場。

司法部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綱要(2018~2022年)》中提到 —— 2022年,全國律師總數將達到 62 萬人,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達到 4.2 名。

可以預見的是,律師人數規模正在不斷增長,未來會有更多人進入律師這個行業。不論你是新入行的,還是已經浸泡在這個行業中的,都要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法科生和律師人數增長得很快,法律服務的供給就變多,所以人力就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這會產生兩個結果,首先是沒有了技術創新的動力,因為技術就是用來節省人力的,其次就是人力要持續承擔沉重的工作。

就像《跨越鴻溝》中說的:

任何技術驅動型的產品都會經歷一個曲線,這是社會集體心理的反映。

鴻溝(the chasm)之前有兩群人:最開始的一群人(technology enthusiasts)樂於嘗試新事物,只要是新的、和技術有關的都願意去嘗試;而第二群人(visionary)對企業有長期的想法,為了實現企業的長期願景去找到和嘗試新的產品和技術。

但是,這兩撥人畢竟很少。近年來法律科技公司一直不溫不火,也是這個原因。

因此,律師行業「內捲化」的論調就出現了。

這個推演看似沒毛病,但存在一個邏輯漏洞:律師服務的供給真的飽和了嗎?

其實不然。

只要你劃分一下各個市場,用數據來做下換算,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比如股權激勵,一個典型的 To B 市場,面對全國 3000 萬家中小企業,肯定還是供不應求。

因此,律師行業並沒有「內捲化」。

但據我觀察,律師行業正在慢慢呈現出一種差異化 —— 雖然不是內卷,但有的律師將會逐步佔據競爭優勢。

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發問:律師服務是大眾化的,還是高附加值的?

02

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務

所謂高附加值,就是一個工業品,經過你的加工後,賣出去的價值會更高。

比如特斯拉除了賣電車,還提供軟體服務,可以根據你的裡程數據,不斷幫你優化駕駛行為,從而帶來更高的價值。

相對的,大眾化的產品則缺少這一環節。

和工業品不同的是,律師業務屬於服務,但高附加值放到律師服務上,效果更加明顯。

原因很簡單,人們購買商品的動機,可以分為痛點、癢點、爽點等不同階段,而律師提供的服務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問題,評判律師服務的好壞,就是能否給客戶創造價值。

具體來說,針對同一個法律問題,客戶自己解決或者由其他律師做,和你給客戶做相比,誰帶來的價值更大?

我們必須承認,不同律師提供的服務,就是有差異的,有的律師提供的服務就是更好。

前幾年,我們判斷一個律師服務能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能否精準把握客戶需求。

從整個律師行業來看,經歷了訴訟律師、非訴律師、公司法務的轉變,背後是法律需求的轉變:解決問題、避免問題、風險防控。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很多發展都是大公司驅動的,包括律師行業,因為大公司的需求更強。

其中的非訴律師、公司法務,都是隨著大公司的出現而分化出來的。

現在,由於大公司的業務過於複雜,很多法律問題僅僅依靠法務人工處理,已經無法很好地解決了。因此,很多大公司都在布局法律科技,目的是為了做好風險防控,甚至是做業務拓展。在字節跳動的招聘官網上,就長期掛著一個職位:產品經理(法務智能化方向)。

以前,法律服務基本都是大眾化的,律師諮詢 case by case 固然會有所區別,但同一類型的問題,解決方案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法律服務是大眾化的,不會帶來更高的價值。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律師行業也從低附加值、低創新性,向高附加值、高創新性轉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相對於大多數非訴業務,股權激勵業務更加標準化,於是我們就可以針對這個業務開發了一個股權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不斷沉澱業務數據,那麼在未來,我們就可以給客戶提供基於數據的行業經驗,客戶最終所獲得的股權激勵服務,價值就會更高。

這時,行業內的競爭就不再是誰的文書更嚴謹、誰的法律流程更完善、誰的報價更低的問題,而是誰更能解決問題。

就像貝佐斯在亞馬遜 2018 年致股東信中說的:顧客永遠不會滿足。他們的期望從來都不會是靜止的,而是會不斷提升。

因此,要在未來贏得競爭,一定要做高附加值的提供者。

03

走入深度競爭

那麼,怎麼才能提高法律服務的附加值呢?

我們現在看某一類法律業務競爭激烈,本質上都是因為門檻低、供給過剩,從而導致服務同質化。當然,供給過剩是基本的經濟規律,並不意味著這類法律業務簡單。

在服務同質化的情況下,律師會非常依賴推廣營銷,容易陷入低價競爭。試想一把雨傘、一包紙巾,這類產品必然依賴渠道的曝光。

非同質化的產品就不一樣。

在律師行業,雖然紅圈所家大業大,但它們仍逃不脫高昂的人力成本,只能接受優秀律師的薪酬一漲再漲,律師端也就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業態,很多個人所層出不窮。

只要有獨特的競爭力,永遠不會嫌入行太晚。

那麼,高附加值的業務在哪呢?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高附加值的環節在研發和市場部分。簡單來說,也就是創新型業務。在律師行業中,最常見的就是非訴業務,資本市場律師近年來就非常熱門。

但是,創新型業務也不是永恆的,未來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才能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我們可以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待競爭。

競爭,其實並不局限於處在同一平面的玩家。原因很簡單,現代經濟社會高度分工,產品的生產過程會包含很多環節,包括法律行業。

在傳統的法律服務產業鏈中,只有律師和客戶兩端,點對點服務。但隨著行業的發展,產業鏈也不斷細分,上遊是各種替代性法律服務供應商,比如法律運營崗位的興起,中間是律師提供精細服務,下遊是推廣和銷售。

未來,高附加值的服務,必然是那些需要多方協作的部分。這種需要多方協作的業務,背後代表的是新興的需求。

比如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底深海等,都需要配套法律的服務。

面對新興的業務,誰都沒有經驗,那麼解決方案就有兩個:一是自己學習,二是多方協作,而後者才是大勢所趨。

首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律師精通法律,但不見得精通其他業務,比如獲客、營銷。其次,從成本上看,協作的成本未必會比單幹的成本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產業鏈的細分,行業創造的價值,也要在產業鏈中的多個環節之間分配。目前,雖然法律行業的上遊供應商還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後續的發展,議價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就像現在的推廣營銷渠道一樣。

要想獲得更高的議價能力,降低在產業鏈上花費的成本,就要成為高附加值服務的提供者。

這種上下遊深度結合,其實就是數位化。而數位化,正在成為律師行業走入深度競爭的一部分。更多律師行業數位化的內容,請閱讀:

04

最後的話

你的存在,其實是被別人所定義的。

在這個時代,產業鏈博弈是更廣義的競爭,沒有誰是獨立存在的,這就要求你把自己帶入到社會網絡中,在更高維度思考戰略定位。

當你從產業鏈的角度來思考自己所在行業的競爭格局的時候,有這幾個問題要問自己:

它所處的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是什麼?

每個環節的擁擠程度如何,進一步看,哪個環節更有議價能力?

相對擁擠,或者說沒有議價能力的環節,提供的產品是否同質化?

共勉。

相關焦點

  • 高附加值商品 high value-added commodities
    高附加值商品 high value-added commodities[ 2009-07-28 09:57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宋泓表示:「排名很可能發生變化,但是,我現在更關心的是國家如何能夠儘快地實現出口結構最優化,增加出口一籃子裡高附加值商品的份額。」在上面的報導中,high value-added commodities的意思是「高附加值商品」,那麼什麼是高附加值商品呢?
  • |TrueSight
    在資本市場中,軟體公司的估值可以比服務公司的估值高 10 倍。這意味著同樣 1 元淨利潤,若定位為軟體服務業,估值能高 10 倍。 在這個言必稱「科技」的時代,幾乎所有行業都有「科技公司」湧現。關於科技公司的定義,也有無數種解讀方式。
  • 「高文化附加值+高創意附加值」,老字號擁抱新時代
    無論是榮寶齋文創提出的「新式文房」,還是瑞蚨祥提出的「原創中國國風潮」,都可歸結為「新中式美學」的內核。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老字號產品不僅僅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個性化生活方式的表達,是中華文化自豪感的外化。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線上平臺營銷與帶有體驗經濟特徵的線下場景營銷,是老字號企業傳播創新的基本向度。
  • Love at first sight
    I want you and I to go on a journey through concepts of love at first sight. We』ll attempt to decipher if true love is fact or fiction.
  • 大學教育模式:「精英化」還是「大眾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人提出我國大學教育模式應從先前的「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對於此種「轉向論」,我認為頗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這種提法不科學。 「精英化」教育和「大眾化」教育並非相互對應的術語。精英對應平民,而大眾對應小眾;至於什麼是「精英化」教育、「大眾化」教育,則更難定義。
  • 做一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僅要做一個正當消費的人,也要做一個努力生產的人,更要做一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做一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對社會提供較多的貢獻。我們要提倡:一個人除了勤奮、善良與守法之外,還要做一個講求效率,產生業績的人,增加他的附加值。網際網路時代更講究成效,因為網際網路時代不是加速度就是減速度。這就是為什麼你一不留神身邊有很多不相干的同行出現在你面前讓你措手不及的原因。4、心懷世界——現代國際社會不允許群體孤立,沒有國際知識與世界觀念的人,不能稱之為現代人。
  • 家紡市場:服務是創造附加值的行為
    渠道的狹隘性與同質化,導致了眾多品牌狹路相逢,短兵相接,渠道戰、終端戰、價格戰等一浪高過一浪,致使批發、專賣和商場專櫃等傳統渠道已經呈現出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以及利潤空間不斷萎縮的趨勢,甚至是遭遇生存危機。    品牌同質化。這幾年來,家紡行業的經營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即從批發轉為品牌化經營。眾多家紡企業紛紛註冊了自己的品牌,並圍繞品牌建設採取了一系列的動作。
  • 律所應該服務好律師,還是服務好客戶?
    二律所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其實是服務於兩類客戶的——一類是外部客戶,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企業、組織、個人——總之,那些願意為律師付錢的人;一類是內部客戶,也就是願意加入律所的律師、合伙人們,律所為他們提供內部支持,希望他們留得久;
  • 大福中國:從物聯網應用考慮為客戶帶來產品附加值服務
    大福中國華東營業部銷售總監程其中做主題演講程其中表示,大福中國作為服務世界範圍內客戶的物流系統集成商,在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同時,還會著重考慮為客戶提供額外的產品附加值服務。從客戶的需求角度考慮到多方面、多層次的潛在問題,依據經驗的積累、細節的追求、方案的細化,在產品、方案的規劃與設計服務之中延展出更多的附加值,這才是真正為客戶帶來價值的地方,同時也是集成商的自身職責所在。1. 冷庫自動化建設需要結合物聯網思維,站在消費者角度分析,充分利用大數據對行業信息進行整合處理,提高物流效益,降低行業成本。
  • 乘坐火車必知,火車票除乘車外還有其它附加值,也必將越來越高
    近年來,鐵路部門和一些旅遊城市、景區為吸引旅客和遊客,不斷賦予火車票更多的附加值。讓我們看看現在的火車票都有哪些附加值呢?火車票可以累積積分,用積分再兌換成火車票。不知大家對「鐵路暢行」常旅客會員這項服務熟不熟悉?
  • 英文歌曲分享——Love at First Sight
    ,你相信一見鍾情麼Tell me does that book that you are reading告訴我你在讀的那本書Tell the story of your life是否就是你生活的寫照呢Do you believe in love at first sight你相信一見鍾情麼
  • 以「五化」推進「大眾化」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不同的形勢,具有不同的內容。當前,應科學分析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準確把握其內在規律,不斷探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途徑。具體來說,就是以「五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 打造高附加值的內衣品牌 親閨密語引爆內衣加盟
    內衣行業的知名品牌——親閨密語創始人說過,一個成功的企業是生產100元的產品,然而通過打造產品的附加值讓消費者認同這件產品值200元,最終再以180元賣給消費者,消費者會感到很滿意,這樣企業才會賺到源源不斷的錢。
  • 如何判斷別人是喜歡你還是喜歡你的附加值?
    不管財富這個東西屬於附加值還是我自身的東西都是我這個人具備的條件,你喜歡我了就應該喜歡上我這個人了,我有錢可以給你用錢能辦到的浪漫和驚喜,我沒錢可以給你用雙手創造簡單的幸福和快樂。還是後天富裕我的呢?如果這算附加值,你喜歡和不喜歡我,這個因素要考慮在內嗎?你喜歡我氣質也好不喜歡我氣質也罷,這就是我,是我這個人具備的自身條件。    談到長相:    人有好壞之分,長相有美醜之分。
  • ...58同城為求職者提供高附加值招聘服務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本著全力以「服」的核心理念,58同城持續為企業和人才送上優質高效的線上招聘服務,不斷滿足求職者和招聘方的擇業招才需求,推動崗位與人才的精準匹配。近日,青海省黃南州出臺《關於推進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7條含金量高、
  • 高附加值+強競爭力 專家熱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名牌」
    高附加值+強競爭力 專家熱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名牌」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王娟  2019-01-06 新快報訊 記者王娟 實習生劉詠怡 通訊員周偉報導 5日,「粵港澳大灣區高成長性品牌發展高峰論壇
  •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眾化面臨的困難
    對於高等教育大眾化,我們只有把這些問題很好地弄清楚以後,才能更好地適應大眾化時代,才能夠推動大眾化更好地發展。   我們知道大眾化是從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但大眾化的開端時期實際是在二戰後,那個時候還沒有大眾化的名字。二戰之前,所有的高等教育都是精英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發達國家也好,高等教育不發達國家也好,都是培養少數精英人才的教育。
  • 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普及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其人民性體現在它屬於人民群眾,是為人民群眾自由全面發展服務的,是指導人民群眾實踐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使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過程,是向人民群眾展示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從而變為「物質力量」的過程。
  • 利用冶金廢渣製造高附加值仿大理石
    然而,就國內目前的研究情況看,除高爐渣被廣泛用於製作水泥外,其它大部分還沒有被有效利用,即使用作廉價的水泥原料,開發價值也不高;煉鋼渣在理論上可用做配燒水泥熟料,但沒有被有效充分利用。近年來,國內外不少鋼鐵企業積極開發利用水淬渣開發飾面材料以及微晶玻璃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但其製造工藝在冶金渣處理過程中的乾燥、粉磨等工序上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時高溫液態渣所攜帶的大量餘熱也被白白地浪費掉。
  • 英語in sight of 和 in the sight of 的區別
    英語中,in sight of 和 in the sight of 是兩個較為接近的詞組,但是它們的意思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1. in sight of:這個詞組的意思是「看得見;在視野範圍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