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缺氧需警惕

2020-12-20 i自然全媒體

眾所周知,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積,影響了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海水調節著全球水循環,封存了部分溫室氣體,海洋中的浮遊植物則為地球貢獻著氧氣。

可是,在自然資源部今年2月下旬完成的中緬國際合作海洋科考航次中,研究人員卻發現緬甸臨近的孟加拉灣北部和安達曼海盆均存在廣闊的低氧水層,淺於60米深度的安達曼海北部陸架海域底層水體有明顯的缺氧特徵。航次首席科學家、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周鋒認為,從目前所獲數據來看,緬甸近海海域缺氧了!

研究人員在取水樣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缺氧?

氧氣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地球上的氧主要存儲在大氣中,海洋僅僅容納了地球全部氧含量的1%,但正是這1%的氧氣養活了眾多海洋生物。

如果海洋發生缺氧,那魚類等海洋有氧生物豈不是面臨「窒息」?

事實上,科學家早就發現,水溫越高,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便越少——這就是為什麼超市裡的汽水都擺放在冷櫃的原因,因為氣體更易溶解在冰水裡。而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更多的氧氣從水中回到了大氣。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逐漸失去氧氣。

然而,全球變暖並不是海洋缺氧的唯一原因。有研究認為,近海缺氧主要源於快速增長的人類活動。工農業活動、大城市排汙,都會導致河口和近海水體的富營養化。例如種植作物時大量使用化肥,會使過量的營養物質進入河流並輸入海洋,造成海水營養鹽濃度上升、營養結構變化,使得藻類生長能力大幅度提升。

藻類雖然消耗了水中部分營養物質,製造了氧氣,但是藻類在死亡和沉降到海底的過程中也會不斷消耗氧氣,尤其是水下低光、弱光甚至無光層,無法靠光合作用補充氧氣,耗氧速度更快,水體在幾周甚至幾天內就可能缺氧。

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海洋中的低氧水域一直在擴大,此次中緬合作航次發現的缺氧水體顯然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區域又被稱為「海洋死亡區」。全世界大多數海洋生物,包括魚類、貝類以及人類餐桌上的其他海鮮,都正受到「海洋死亡區」的威脅。

藻華暴發加劇水體缺氧

2005年,周鋒曾在我國長江口研究海洋缺氧現象。他所在的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一套計算模型,可以科學評估長江輸入的營養鹽對海洋缺氧面積的影響。營養鹽是指海水中的矽、磷、氮等營養元素,海水營養過多會導致藻華發生的頻率增加。

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類型多樣,包括赤潮、綠潮、褐潮等,都會對近海生態系統健康造成威脅。大規模藻華暴發會導致底層水體缺氧,使得對氧氣有較高要求的海洋生物因缺氧窒息死亡,或者使得這些生物及其食物鏈逃離,從而改變原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

周鋒告訴記者,大多數近海國家都會受到有害藻華影響,我國局部海區的嚴重程度可能更為突出。以長江口和長江流域為例,該區域的人口密度、工農業生產活動、用海強度均遠遠超過其他海域,也使得海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解決諸如缺氧之類的海洋生態問題,急需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周鋒呼籲,除了海洋學家的研究,社會經濟學者、管理部門以及公民個人都應關注和參與相關問題,共同探討原因、尋找解決措施、評估措施的有效性,採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為逐步恢復生態環境的健康爭取一些時間」。

「死海」來臨需警惕

由於全球變暖和富營養化,不僅一些海區正在形成缺氧現象,部分已出現缺氧的海域還將進一步惡化,成為真正的「死海」。周鋒表示:「客觀來講,自然界的水體發生局部缺氧是正常現象,但是當前海洋發生缺氧的頻率不斷提高,面積逐漸擴大,程度進一步加重,並且與人類活動有關時,就需引起人們的警惕。」

當前研究顯示,全球大約500多處海域曾經有過缺氧記錄,發生缺氧的海域數量仍在上升。如果按照缺氧持續的時間劃分,可分為間歇性發生、季節性發生、長期存在以及永久缺氧。譬如浙江南部部分海域、長江口就屬於短期內的間歇性發生缺氧,黑海海盆則屬於永久缺氧層。

如果按照溶解氧氣濃度的高低劃分,又可以分為低氧、缺氧、厭氧和無氧。目前,一些海域正在從低氧向缺氧發展,譬如渤海。有些海域從原來的缺氧向厭氧和無氧方向發展,2016年,海洋二所研究團隊在長江口外就發現了較大面積的近似無氧現象。

目前,國際上一些基於氣候模型的研究預測,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海洋氧含量會持續減少,到2100年會減少7%。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也許,最穩妥的仍是從自身做起,關心海洋、愛護海洋,提倡綠色出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好垃圾分類,減少汙染物直接入海機會,監督涉海行業對海洋的使用。但願「死海」不要到來!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記者: 王自堃

編輯:吳瓊

相關焦點

  • 身體有這5種症狀出現,需警惕是身體缺氧了,及時注意調理
    缺氧並非一種疾病,它只是一種症狀,但缺氧會引起多種疾病,比較多見的為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一般身體出現一些症狀時,很少人會將其與缺氧產生關聯,常以為是疾病作祟,去醫院又無法查出病因,這個時候要考慮是否為缺氧。
  •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54:41 2020年12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M.
  • 警惕!你家寶寶玩的「海洋寶寶」可能是奪命黑手
    警惕!那麼「海洋寶寶」是什麼東西呢?這些孩子又為何會將「海洋寶寶」吃到肚子裡呢?跟著一起來看看。「海洋寶寶」這種五顏六色的小珠子就是「海洋寶寶」,也被稱之為水精靈、泡大珠,雖然它直徑只有2毫米左右,放在水裡浸泡後,很塊就會變大膨脹幾十倍,甚至數百倍,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裝飾品。
  • 警惕安靜中的危險 緩解溺水者缺氧是關鍵
    警惕安靜中的危險溺水也稱淹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屬於頭號殺手。2016年10月,我國發布首個淹溺急救指導性文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如果不慎溺水,應該如何自救?
  • 幾種情況需警惕,別不當回事!
    別當頭暈處理,幾種情況要警惕!■蹲起時頭暈眼花和腿麻什麼情況?幾種情況需警惕,別不當回事!●蹲起後頭暈眼花:日常生活中,蹲起後頭暈,並且眼前發黑,這並不是單純的貧血,有可能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但在平時還需穩定好血壓、血脂和血糖。當在蹲起後出現頭痛頭暈、四肢無力、臉色發白等問題,還請警惕貧血問題;若是伴隨有胸悶氣短,夜裡呼吸困難,胸悶、心悸,還請警惕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若是伴隨有肢體麻木、感知障礙、記憶力降低、看東西模糊、語言障礙等等,那麼就需要警惕腦血管疾病了,比如腦動脈硬化或腦梗塞問題。
  • 胎兒缺氧有哪些症狀 三大表現警惕胎兒缺氧
    胎兒缺氧是胎兒致殘的一個重要因素,胎兒缺氧會造成呼吸的抑制、窒息、殘疾甚至死亡,因此一旦胎兒發生缺氧,應及時糾正,可通過孕婦吸氧、左側臥位改善缺氧狀態。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胎兒缺氧呢?我們都知道胎兒缺氧是危險的,那麼,除了某些醫學檢查可以提示胎兒缺氧外,在日常生活中,胎兒缺氧有哪些表現呢?母親身上又會有哪些信號提示胎兒缺氧?下面,讓小編為你一一介紹,及時發現胎兒缺氧,挽救胎兒生命。第一,胎心率異常,一般來說,正常的胎心率是120-160次/分,若胎心率低於120次/分或是高於160次/分,並且持續30分鐘,這種情況一般提示胎兒宮內缺氧。
  • 寶寶睡覺發出這種聲音,可能是缺氧了,家長要提高警惕
    其實只要寶寶有睡覺打呼的現象發生,家長就該提高警惕,因為引起寶寶打呼的原因,都事關他的健康。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導致寶寶打呼的原因都有什麼吧?1、鼻孔堵塞寶寶如果在睡覺時打呼,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出現了鼻孔堵塞,因為鼻孔堵塞會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所以會發生打呼的情況。而導致寶寶鼻孔堵塞的原因多是由於鼻屎較多。
  • 孕晚期兩項孕檢指標不過關,警惕腹中胎寶正缺氧,及時幹預還有救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孕期孕媽們擔心的事情,除了胎停和胎兒畸形,還有就是胎兒缺氧,那麼孕期我們該如何判斷腹中胎兒是否存在缺氧現象呢?胎兒缺氧多發於孕晚期首先要知道胎兒缺氧在孕期的多發時間段是在孕晚期。
  • 胎兒缺氧孕婦會有什麼反應? 胎兒缺氧孕婦的表現
    氧氣對於人的生命來說意味著什麼,不必我過多解釋大家也都明白,缺氧的情況下會導致機體死亡。所以,任何時候的供氧不足,都是對生命潛在的威脅。如果是胎兒缺氧,那就更要引起重視了。因為,胎兒缺氧輕則導致寶寶智力低下、遲鈍、呆傻或夭折,重則胎死腹中讓孕媽你悔恨終身。
  • 胎動異常勿大意,謹防胎兒宮內缺氧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產六科(家化二區)溫馨提示:孕婦胎動減少為胎兒缺氧的重要表現,臨床上常胎動消失24小時後胎心消失,需警惕!胎動監測是孕婦自我評價胎兒宮內狀況比較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孕婦一般在妊娠20周開始自覺胎動,夜間和下午較為活躍。
  • 孕婦羊水少需警惕6大病因
    (原標題:孕婦羊水少需警惕6大病因)
  • 缺氧其實很常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缺氧?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臟科江蘇省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劉必成 王彬 李作林 伍敏缺氧引起的症狀與缺氧的程度、速度和持續的時間有關。輕度缺氧症狀可不明顯,重度缺氧則會引起機體一系列症狀。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缺氧症狀(如劇烈運動)。因為人體對短時間的缺氧有一定耐受力,所以短暫缺氧並不可怕,但是對缺氧症狀的頻繁出現甚至持續缺氧狀態就要提高警惕。氧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的人首先免疫力降低,易感冒、運動耐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帶來缺氧相關的併發症。
  • 為何胎兒缺氧,往往是從懷孕這一周開始?幾種習慣可能會加重缺氧
    4、母體因素胎兒所需的氧氣全部源於母體,媽媽稍有閃失,都不利於胎兒的氧氣供給,如果準媽媽存在高危妊娠(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急性失血、重度貧血、急性感染導致的發熱、胎膜早破、因精神過度緊張導致血管收縮等問題,都可能造成血液含氧量不足,進而致使胎兒缺氧。
  • 身體6大症狀,警惕大腦缺氧!
    在這裡,小編要告訴大家,你很可能是大腦缺氧啦!什麼是大腦缺氧      大腦缺氧就是缺乏腦細胞內源氧。      缺氧是指氧氣缺乏症,即空氣中缺氧或氧氣缺乏狀態的總稱。如果處在一個缺少氧氣的特殊環境,或者雖然環境當中不乏氧氣,但由於自身原因不能攝入足夠的氧,或者對吸入的氧氣不能充分利用,人體就會發生機能、代謝和形態上的變化。這種狀態總稱就是缺氧或低氧。      長時間大腦缺氧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腦死亡!
  • 胎心不穩,意味著胎兒缺氧,孕媽要警惕些!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小雅說:「我懷孕六個月的時候去做檢查,胎心監護顯示6分,胎心率165次/分,醫生說寶寶胎心缺氧,讓我吸氧半個小時再重新做一次,下午又做了一次,雖然恢復正常了,可我還是一直擔心寶寶在宮內會不會缺氧
  • 這些異常情況需警惕!
    孕婦可自妊娠30周開始,每天早中晚各數1小時 胎動,每小時約胎動3-5次,將早中晚3次胎動次數總和乘4,若在30次過以上,反應胎兒情況良好,當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時,早期表現為胎動活躍, 胎動次數增加。當缺氧嚴重時,胎動則逐漸減弱,次數減少,因此,當孕婦感覺胎動異常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胎動次數和幅度的變化在原有基礎上減少或增加百分之五十也屬異常)。
  • 缺氧症狀 缺氧有哪些症狀
    那麼你知道缺氧症狀是什麼呢,產生缺氧的原因是什麼呢,怎樣才能防止缺氧的發生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缺氧是指因組織的氧氣供應不足或用氧障礙,而導致組織的代謝、功能和形態結構發生異常變化的病理過程。缺氧是臨床各種疾病中極常見的一類病理過程,腦、心臟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導致機體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於動脈血氧含量明顯降低導致組織供氧不足,又稱為低氧血症。
  • 孕晚期這兩件事一定要注意,小心胎寶寶缺氧
    缺氧對胎寶寶來說可是第一大殺手。胎兒宮內缺氧會嚴重影響胎兒的發育,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停止生產的情況。  1、胎動改變  一般胎兒胎動2小時大於等於6次,如果2小時小於6次,需要警惕胎兒缺氧胎動情況因不同胎兒有別,孕媽需要總結孩子胎動規律,如果胎兒的胎動失去了以往的規律,突然很頻繁,或者胎動比之前少了50%提示胎兒缺氧。
  • 孕媽肚子出現這些變化,能提前發現胎兒缺氧,孕期多加留意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懷孕雖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等待小生命出生的過程也充滿了期待,但十月懷胎漫長的過程裡,卻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發生,所以孕媽在孕期除了要警惕常見的危險情況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這一現象發生機率非常小,對胎兒影響卻非常大,孕媽需注意——同事小劉剛剛晉升為新手孕媽,為了確保孩子平安出生,每時每刻都保持著高度警惕
  • 警惕!當你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胎兒缺氧了!
    如果是胎兒缺氧,那就更要引起重視了。胎兒缺氧輕則導致寶寶智力低下、遲鈍、呆傻或夭折,重則胎死腹中讓孕媽你悔恨終身。 其實,當胎兒缺氧的時候ta會向媽媽發出某些「信號」,告訴你我「不舒服」。只要你細心觀察,按時做好每一次產檢,就能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