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2020-08-08 周到客戶端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

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

「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社會適應能力包含社交、處事、生活自理、基本勞動和人際關係能力,是人融入社會、並接納社會能力的表現,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當下有的孩子比較自我,頗令家長焦慮。

武俊青指分析說,需要認真對待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要通過適宜的家庭、學校、社區及社會的教育、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否則孩子成年後會付出巨大代價,要接受社會的再教育。"

家長需要做到「六個必須」

如果孩子缺乏適應能力怎麼辦?

武俊青建議家長們運用「問題樹」方法,直面孩子社會適應能力不足的具體表現;從身體、心理、社會等多方面探尋主、次要原因,尋找根本原因;看清問題發展可能造成的持續性、長期性影響。

針對幼兒園小朋友家長,武俊青提出了「六個必須「:

讓孩子樂學,溝通技巧很關鍵

在武俊青看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重要目的有5個——「了解孩子的需要、啟迪孩子的思考、分享孩子的對錯、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和孩子建立愛的關係。」

怎麼和孩子進行良性溝通?

武俊青表示,家長需要清楚地了解與孩子有效溝通和無效溝通的具體做法,學會通過開放性問題、傾聽、釋義、選擇孩子喜歡的話題、運用眼神的交流、微笑、積極的回應與反饋等方法,與孩子保持有效溝通。

武俊青還就表揚孩子、尊重孩子權力、撫慰孩子、鼓勵孩子、批評孩子、引導孩子聊天、讓孩子愛上學習、培養孩子鍛鍊的習慣八個方面的最佳對話模式,給出了建議指導。

本次線上系列公益講座由上海市心理學會青春期與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員會與12355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主辦,由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商業學校、上海市教委雙名工程攻關計劃顏蘇勤心理健康(青春期)基地承辦。

來源:周到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已被許多家長所看重,那麼怎樣培養呢?(1)要言之有物,不要語無倫次「言之有序」是指說話要有條有理,有一定先後順序。怎樣才能做到有順序呢? 一般可按一件事發展的先後順序說,譬如說發生了一件事,可以先說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事件,再按事件的開始、發展、結局的順序說。比如說自己做的一件事,可以按「先做什麼,接著做什麼,然後又做什麼,最後做成了什麼」的順序說;也可以按方位、空間位置轉換的順序說;還可以按先總後分的順序說。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以父母為中心和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關係,家長就必須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先「會說話」,再「會來事」
    性格外向健談的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強,可以快速改變社會角色;而內向或是不懂變通的孩子,今後無法快速改變對社會的認知,適應能力較差,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今後步入社會,獨自面對各種社交場合以及生活日常,如果不懂得靈活變通,很容易成為「獨行俠」。為了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可以「如魚得水」,很多家長都會用各種手段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或是耐心說教講解;或是強制他們感受社會的「洗刷」,使其在短時間內獨立。
  • 甜橙老媽的家庭教育(十一)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已被許多家長所看重,那麼怎樣培養呢?(1)要言之有序,不要語無倫次「言之有序」是指說話要有條有理,有一定先後順序。說話的目的是讓人聽清楚,聽明白,如果語無倫次,東扯一句西扯一句,他人怎麼能明白呢?怎樣才能做到有順序呢?
  • 在未來社會,孩子必須具備這十大能力
    對於未來世界的發展,我們誰都無法預見,但有件事我們必須要搞明白:目前科技與國際化的發展為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際網路、大數據、機器人等各類新興領域正在無限大的崛起與創新。面對未來潮流,孩子的生存能力、學習能力與職場競爭力等都需要不斷強化才能得以適應未來生活,因此,教育應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良好的未來人才。
  • 如何培養小學生社會交往能力
    學習知識只是小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都不是主要部分,學會如何和他人交往,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這個能力,能和別人愉快的相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和長大以後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我簡單介紹下家長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社會交往。
  • 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復旦大學教授:大學生活是獨立人生的...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優秀輔導員丁澦對大學新生如何儘快調整以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學生家長如何放手,讓孩子高飛有最實用的建議,可以給那些迷茫的學生以及焦慮的家長,帶來一些思考。 兩位從985高校退學後又重新考進另一所985大學的學生將他們曾經的經歷化成了文字。他們與家長的心路歷程也值得一些學生和家長借鑑。
  •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通常和家人生活。在短暫的3年裡,家人和孩子有了最親密的情感。因此,當孩子被送入幼兒園後,通常會有抗拒的情緒。在入園前的幾天內,更是如此。然而,有些孩子的適宜能力相對較強,很快便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有些則不然,在經過很長一段幼兒園的生活後,依舊沒能習慣園裡的生活。
  • 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於是畢業後她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她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在社會這片海,她剛一下水,就出現巨大的排異反應。別人的毛毛雨,都是她的狂風暴雨,別人的小浪花,都是她的驚濤駭浪。
  • 越懂得察言觀色,社會適應能力越強!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培養?
    可是,每當想起朋友和同事們的話,我又開始糾結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很會討好大人,而自己的孩子不善於察言觀色、特別實誠,萬一他長大以後在社會中吃虧該怎麼辦呢?」這位家長也提出了她的困惑。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該不該培養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這個話題。
  • 在培養獨立性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這位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上文講到了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在成長的時候經歷兩個關鍵的過渡時期,也就是獨立性和自主性。但為此我也認為那些孤僻離群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大多數也絕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後天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對所導致的。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嬌生慣養,只會讓孩子在各方面的適應能力都會很差,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將來會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並且容易選擇逃避的方式來拒絕。
  • 如何培養孩子使用錢財的能力
    培養孩子合理使用錢財的能力。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曾說過:「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是一種素質,它關係到一生的生存和幸福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具有金錢觀和理財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基本素質。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係到他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會理財的人,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生活得很好,而不會理財的人,不管掙了多少錢都不能提高生活質量。因此,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訓練,提高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 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孩子感受世間美好
    專家認為,適應能力是後期智力發展的基礎。適應力是人們為了在生活學習中更好生存而進行的生理上、心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改變。嬰兒出生時只是自然的生物人,要轉化成社會的人,就必須經歷社會化的過程。必須不斷調節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周圍不斷變化的環境。
  • 孩子有這3個特點長大很難適應社會,家長們注意了
    很明顯,小葉離開校園後沒有適應社會,也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最後才走向這個令人痛心的結局。3.孩子經歷十幾年象牙塔般的校園生活,很快就踏進社會的大染缸。然而有些孩子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就要直面赤裸裸的社會現實。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
    居家上網課已有兩個多月了,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家庭學習」,孩子返回學校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的「學校學習」做好準備;然後,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今天,給家長支的招就是「家庭充電時刻」,如何使家庭支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
  • 什麼是社會能力?孩子的社會能力差,會對自身產生哪些影響?
    社會能力幾乎是每個成熟的社會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其實它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家在超市中購物結帳需要用到社會能力、進入新的環境與別人接觸需要用到社會能力、遇到麻煩需要別人幫助需要用到社會能力。其實這就是指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缺乏這項能力的人將難以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它被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其二是社會技能。
  • 三種表現,暗示孩子缺少社交能力,家長應及時培養做到心中有數
    相信大多家長還都是希望能夠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社交能力的,只是方法不當或者不知道如何培養。培養孩子首先不能溺愛,溺愛的孩子教什麼都無效,其次,家長缺的一個可以輔助教育的工具。給願意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家長,推薦一本書《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本書就可以成為家長的幫手。這本書是針對3-6歲兒童設計的社交能力培養書,通過幽默詼諧、有趣可愛的圖畫和故事,引導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從而提高社交能力,具體在這三方面。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ICPS四步驟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是家長不容忽視的課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們從卷帙浩繁的育兒書海中「撈出」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這本書,作者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給了我們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一套實用方法和技巧——「我能解決問題」法。
  • 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做個細心的媽媽,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潛臺詞是,不要學習第一,學習再好,內心黑暗的孩子有多麼可怕。很多孩子就是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幹預,在學校外學校內,不合群,被孤立,這些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沒有社會能力。朱朝陽媽媽如果能及時關注孩子內心的需要,也許悲劇不會發生。那什麼是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