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已被許多家長所看重,那麼怎樣培養呢?
(1)要言之有物,不要語無倫次
「言之有序」是指說話要有條有理,有一定先後順序。
說話的目的是讓人聽清楚,聽明白,如果語無倫次,東扯一句西扯一句,他人怎麼能明白呢?
怎樣才能做到有順序呢? 一般可按一件事發展的先後順序說,譬如說發生了一件事,可以先說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事件,再按事件的開始、發展、結局的順序說。
比如說自己做的一件事,可以按「先做什麼,接著做什麼,然後又做什麼,最後做成了什麼」的順序說;也可以按方位、空間位置轉換的順序說;還可以按先總後分的順序說。
(2)要言之有物,不要空滿無物
「言之有物」是指語言表達要具體生動,少說空話,廢話,怎樣才能具體生動呢? 如:「我今天高興極了!」不妨加上因:「我數學得了滿分,全班第一,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這樣表達更具體生動。
(3)要言之有理,不要無憑無據
言之有理指說話中心突出,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說話「言之有理」是指前要弄清自己的目的,圍繞什麼中心思想和重點表述清楚。
譬如:說我愛母親,就要想好母親有什麼優點,為什麼愛母親,我又是怎麼去愛的。如果是與他人論辯,就要清楚對方的論點,抓住要領予以反駁,在關鍵之處闡明自己的觀點。如果是回答問題,要聽清問題是什麼,回答時要做到語言簡練,答案要清晰明了,不能答非所問,糊裡糊塗。
(4)要練習當眾發言,不要怯場
當眾發言是指當著眾人講話。這裡的眾人或許是一 家人,或許是一個小組,或許是整個班級,或許是全校同學或更多的人。
當眾發言首先需要膽量,要有勇氣面對聽眾,不怕出差錯。最重要的是,要能明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有好的口才。
說話要字正腔明,聲音響亮,速度適中,語調要抑揚頓挫,富於節奏變換。
當眾發言還要注意儀表大方,表情自然。說話時要與聽眾保持情感和眼神的交流與接觸,不要死盯一處,而且要避免小動作和口頭語。
家長應從以上四個方面去訓練孩子,在方法上,可以靈活運用,並可自創好方法。父母在 平時的生活中,一定 要鼓勵孩子多說話,學會獨立思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要知道, 良好的口才是孩子們在社會上打拼的有力工具。
文章源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做媽媽是場修行,和孩子一起學習,讓未來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