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2021-02-08 新愛心理

感謝您關注陝西新愛心理服務中心的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 「新愛心」 關注我們

前段時間讀到一篇文章,《孩子若不能適應社會,父母所有的教育都是白搭》,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一、前陣子與一位同事聊天,她向我說出她最近的苦惱:

女兒畢業一年了,可是最近又失業在家,無所事事,這已經是她畢業後第三次失業。

女兒以前不是這樣的,學生時代,成績一直相當優秀,我們從小就給她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也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由於成績突出學校直接保送了名牌大學。

大學期間也拿過不少獎學金,還經常在班會上發表演講。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工作後就完全變了。

同事忍不住打電話給女兒的前領導問了原因,領導的話讓她焦慮不已:你女兒工作態度懶撒,做事不主動不說,安排的本職工作還總是拖拖拉拉,而且還接受不了批評,一說就發脾氣走人。

聽了前領導的話同事很吃驚:「我一個那麼優秀的女兒,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

二、我倒覺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變糟糕的。

這女孩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在大學畢業前,這些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思維——孩子嘛,健康快樂成績好就一切OK。

所以,在她兩歲時,你給她做花樣早餐、教她學英語單詞,卻沒有教她要懂規矩有禮貌,她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見到長輩不問好,你不以為然。於是她工作後,在安靜的辦公室裡大吃零食大聲說話,遇到領導視若無睹,都覺得理所當然。

在她五歲時,你讓她學書法學鋼琴學跆拳道,卻沒有教她怎麼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她霸佔公共玩具你由她去,她受欺負你幫她打回去。於是她工作後跟老同事搶電腦爭業績,總是無意識地侵犯別人,屢屢與人發生衝突,又不知如何解決。

她十歲時,你只關注她有沒有考優秀被表揚,卻沒有告訴她要尊重老師感恩父母,她對長輩大喊大叫,你覺得勇氣可嘉,吃飯時別人沒落座她就大快朵頤,你覺得她吃飽就好。於是工作後領導夾菜她轉桌,領導開門她上車,領導開會她嘮嗑,還絲毫意識不到有何不妥。

她十五歲時,你全心都是她能不能考上好大學,卻沒有教她如何讓內心強大,老師一個冷眼她成績就下降,親戚一句閒話她就惱羞成怒,你和她同仇敵愾,認為都是老師和親戚的錯。於是工作後領導批評幾句她就想辭職,工作出一點問題她就惶恐不已,難以承受。

她二十歲時,你總想著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她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她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她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

她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在社會這片海,她剛一下水,就出現巨大的排異反應。別人的毛毛雨,都是她的狂風暴雨,別人的小浪花,都是她的驚濤駭浪。

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輪也漏了。

她頭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三、前幾年我曾遇到這樣一個實習生。

她是國內某個師範大學安排過來的大三實習生,她來公司的第一天,就很主動的幫著前臺、行政的員工一起打掃辦公室衛生,並且有說有笑,同事們都很喜歡她。

她的工作是每周末給來補課的小學生上課,通常,她會在上課好幾天前就把教案準備好,並向有經驗的老師藉資料交流教育方法,有些時候也會主動來我辦公室,把她的思路和方法說給我聽。

記得有一次發生一件很好玩的事,她說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住,我問她怎麼了,她吐吐舌頭笑道:「我看見您正在聚精會神打噴嚏,我爸說不要打擾正在打噴嚏的人。」

短短兩個月實習,她就已經很獨立的帶孩子上課。我曾悄悄觀察過她上課的樣子,激情投入,在以往的新人中是很少見的。

我至今認為,這姑娘無論在什麼單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會深受歡迎。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

記得她有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穫?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四、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請家長們一定要認真的記住下面的話: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請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並且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

★★★為孩子提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家長可以邀請鄰居家的孩子到自己家玩兒或者帶孩子去做客,遇到合適的場合都可以帶孩子出席,這樣就滿足了孩子渴望交往,渴望得到他人接納與認同的意願。同時,家長也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父母應告訴孩子與人交往時要謙讓、友好、協商、分享,若孩子這方面做得很差,家長可以提供一定的情景,加強對孩子的訓練。

★★★鼓勵孩子參加社會活動

孩子不僅是家庭的成員,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長大後要與其他社會成員一起和諧地生活、工作。讓孩子從小多接觸社會,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他們和從事不同職業的人溝通、合作。在合作活動中,孩子們培養了互助互愛的情感,而且在社會活動中,他們相互制約,對培養自制力很有效。

★★★要記得,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文章來源:文科三劍客

文章編輯:艾蓮老師

    邀請家長朋友參加「相約星期六家庭教育沙龍」 

    報名電話: 

                               

  


相關焦點

  • 0-6歲是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形成關鍵期,這三個因素,父母不要忽略
    可是等到孩子2歲的時候,真真發現孩子和同齡人不一樣,不但反應慢,而且在喊孩子名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回應。夫妻倆趕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的排查,醫生告知孩子是社會適應能力差。
  • 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導致了農村娃的自卑,很難適應外面的社會
    已經不是那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自我推銷才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苦苦的等待伯樂,遠不如自己掌握自己。至少從小編身邊的事例來看,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農村娃依然是窮人。導致這些的,也不僅僅是類似「遺產」的因素。那到底是什麼造就了農村娃的這種性格?我想這和父母給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丫丫父母的教育觀:父母的終極使命是讓孩子更適應社會
    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每個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對孩子小時候希望越大,長大後對其失望越大,特別是有的孩子步入社會的陷入挫敗感不能自拔,大多來自家庭的教育不當。丫丫是我的外甥女,她的父母是80後,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使命感讓丫丫的生活更精彩。
  • 星孩社會適應能力差?家庭教養方式是關鍵
    意識到小可的社會適應性差是家庭教養方式的原因,老師同媽媽宣教了教養方式的重要性。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同樣,對於孤獨症兒童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孤獨症兒童的行為表現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緊密相關,正性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培養孤獨症兒童感知及社會適應能力,而消極的教養方式則會造成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障礙。
  • 家長捨得「用」孩子,可以縮短孩子的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生活中的困難的,只有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汗水與困難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抗挫折能力。由此可見,若想要助力孩子耐挫折能力的提高以及優秀成長,不捨得「用」孩子的教育理念一定要摒棄。
  • 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孩子感受世間美好
    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幫她養成一個好的人生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為什麼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力是指為滿足個人生活和社會需要所需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和評估兒童精神發育遲滯的重要輔助手段,而幼兒在3-6歲就是形成這種能力的關鍵時期。
  • 越懂得察言觀色,社會適應能力越強!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培養?
    她的孩子我也見過,特別熱情和具備感染力的孩子。每次跟她見面,滿滿的能量撲面而來,讓人心生愉悅,舒服至極。然而,這種感覺很少在被教育要「懂禮貌」、應該「聽話」的孩子身上產生。過於世俗化的孩子身上缺乏那種稀缺而寶貴的靈氣。換句話說,孩子之所是孩子,他們在作、在鬧、在充分表達自己好奇心欲望的本身,就是在探索與發展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 父母的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於是畢業後他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03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孩子不願去陌生的地方,是適應能力差的表現,父母可用三招糾正
    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差,那麼,遇到陌生環境,他就會覺得緊張、害怕,我覺得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遲早會長大,他遲早需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面對環境的變化。因此,我認為父母越早提高他的適應能力,他以後就越容易適應社會。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先「會說話」,再「會來事」
    小孩子也是如此,看到能說會道,聊天不怯場的孩子,都會稱他們「將來在社會上吃得開,有出息」;而對於沉默寡言,不懂得人情世故的「沉默小子」,我們都會說:「你這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容易吃虧。」為什麼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決定將來在社會上的表現呢?
  • 什麼是社會能力?孩子的社會能力差,會對自身產生哪些影響?
    這似乎是所有家長都遇到過的問題,特別是那些被父母送到新環境的孩子們,往往都會有很激烈的反抗,父母們心疼於孩子的哭鬧,但是卻總是忽略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孩子所缺乏的某種能力,正是家長們沒有授予他的社會能力。01、什麼是社會能力?
  • 教育的引導人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教育是人【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以自身言行示範引導人【學生】成長進步、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教育活動一直緊跟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需要不斷發展完善。但是,正如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
  • 如何讓孩子完美適應未來社會?
    當今社會,每時每刻都都在發生變革。這種變革,讓所有父母期待,又焦慮。科技社會,一方面給了所有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機會;另一方面,迅速變化所帶來的未知,讓我們無法確定,給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正確。究竟要怎樣應對社會的變化,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這個問題困擾著所有的家長。
  • 父母們請注意,良好的社會適應力及社交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自閉症兒童的早期康復幹預至關重要,但與此同時,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力及社交能力也會直接影響孩子下一步的成長。華盛頓大學的Alice H.Hayden幼兒園中融合了自閉症兒童和其他發展性障礙兒童。這裡為大約150個0—6歲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施行了一個複雜的計劃。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 四種父母教育方式,你屬於哪一種?
    其實,很多家長都明白,這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怎樣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近日,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關於「父母教育方式與孩子性格及行為處事方式」的研究為大家帶來了更清晰的定位。家庭特點:關心、傾聽孩子,給予孩子貼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同時,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並告知孩子提出這些要求的原因,鼓勵孩子與自己進行交流。家庭的氣氛:父母和孩子很親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孩子覺得父母可親可敬,信賴父母,對父母的教育持開放和接受的態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 孩子即將成為小學生,父母應培養他的自理能力,以便適應小學生活
    不過,卡卡媽認為,父母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只要父母好好地對孩子進行引導,那麼,孩子很快便會適應小學生活的了。所以,幼兒園園階段的教育,主要是以保育為主,教授知識為輔的;而小學就不一樣,主要是以教授知識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