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2020-12-25 七情2020

塔瑪拉效應

初入職場時,有沒有人提醒過你,要多做事、少說話?為什麼很多「過來人」都要給新人這樣的忠告呢?這是因為,言多必失,一不小心說錯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當你還沉浸在口吐蓮花的美妙感覺中時,聽者可能已經面露不屑,或是揚長而去。因為你可能說中了人家的隱私,或是觸及別人的禁地;還有可能你只顧說話而忘記了做事,光是紙上談兵,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兒,被領導視為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標杆。真正聰明的人,能在事業上所有建樹的人,往往都堅持一個原則:多做事,少說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

指的是熱切的期望和讚美具有超乎尋常的能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激發人的潛能。當一個人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讚美時,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會更加努力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

瓦拉赫效應:你找對自己的位置了嗎

瓦拉赫效應是以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託·瓦拉赫命名的,他有著傳奇的一生,鑑於他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心理學家總結出了一個規律:人的智能發展會呈現出不均衡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強點和弱點,能夠找到智能強點中的最佳點,自身隱藏的潛力就會得到極致的發揮,取得驚人的成績。

高原效應:別太看重結果,多享受過程

西歐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在給大猩猩觀看了恐怖畫面後,發現大猩猩的呼吸和心跳的頻率,以及血壓都有了明顯的升高。它們在生理上表現出煩躁不安,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明顯下降,這些現象很像人類在高原缺氧地區的反應。後來,心理學家就把個體面臨恐懼、高壓、突發事件時的心理稱為高原效應。

麥穗定律:世上有沒有最大最好的麥穗

說起麥穗定律,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蘇格拉底。

有一次,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讓他到麥田裡去,摘一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其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可回頭。柏拉圖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了,結果兩手空空地回來。

蘇格拉底問:「你為什麼沒有摘呢?」柏拉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可以回頭,就算看到了最大最金黃的,可不知道前面還有沒有更好的,就沒有摘。走到前面時,發現後面的麥穗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已經錯過了,所以我一無所獲。」

布裡丹毛驢效應:愛需要選擇的勇氣和能力

布裡丹毛驢的典故,想必多數人都聽過:大學教授布裡丹養了一頭毛驢,每天都會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餵它。一天,送草料的農民出於對布裡丹的敬仰,額外送了他一堆草料,放在旁邊。結果,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該選哪一堆才好。就這樣,可憐的毛驢在猶豫中竟然被活活地餓死了。人們就把在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為布裡丹毛驢效應。

相關焦點

  • 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下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為大家分別介紹了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以及展示效應。本文將繼續上一篇文章的內容,為大家介紹後5種在營銷當中經常使用的心理效應。本文為大家歸納了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從眾效應睡眠者效應錨定效應中間項效應互惠原則損失效應
  • 心理測試: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大家一定都做過心理效應的題目,這部分出題靈活與生活聯繫緊密。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心理學中常見的幾種效應:1.首因效應一般情況下,它指你第一次與人交往時給人留下的印象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人們很難分辨事物的好與壞、善與惡,很容易上當受騙。因此,在交往過程中,需要人們具有一定的自我防範意識。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就算是如此,心理學這門科學仍有令人十分欣喜的成就,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公務員面試中常見的心理效應你知道幾個?
    公務員面試中,除了會考社會熱點現象以及寓言漫畫古詩詞外,還會時不時的給你搞個心理效應搞一搞心態。萬幸的是,考的基本都是屬於和職場工作有關的心理效應,例如羊群效應,破窗效應、海潮效應等。哪怕不知道這個效應是什麼,聽名字也能猜到個七七八八。但如果遇到什麼首因效應、馬太效應、貝爾效應這種,完全沒有猜的空間,這要如何作答?
  • 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上篇
    本文為大家歸納了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從眾效應睡眠者效應錨定效應中間項效應互惠原則損失效應一、微小屬性策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二、目標趨近效應99%變成100%的這段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們越是趨近某個目標,越是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它,這在心理學上就叫做目標趨近效應。通俗的來說,就是人們為了不讓之前花費的巨大沉默付諸東流,而對最後需要完成的那部分,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那麼這個心理效應對於我們營銷者有什麼可以借鑑並加以利用的呢?
  • 心理邊際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你懂嗎?
    邊際效應和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有一定的聯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研究識記材料時發現,由於分別未受到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人們對開端和末尾部分的內容記得較牢。     再來看一個生活當中的例子:    小張去一家菸酒店買煙,他要買的這包煙30元,但他發現打火機丟了,就跟店員說:「順便送我一個打火機吧。」店員說「不行」,這樣的話沒法報帳。
  • 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在教招考試中,大家一定都做過心理效應的題目,這部分出題靈活與生活聯繫緊密。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心理學中常見的幾種效應:1.首因效應一般情況下,它指你第一次與人交往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比如,大學生在招聘會中通過面試給所應聘公司的最初印象,這種印象在許多社交活動中也有很多。人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給人一種很好的形象,以便為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 生活中的14個心理效應,影響深遠!
    2、聚光燈效應有時我們總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但事後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 「聚光燈效應 」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 影響你生活的心理效應
    影響你生活的心理效應1、野馬效應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 【職場心理】六大職場心理學效應
    下面,跟啟涵心理(FDSP)一起去看看這些神奇的心理學知識吧。一、出醜效應——犯點錯也能提升好感度出醜也有心理學一說?是的!根據一項實驗:讓參與測試的人聽幾個人的回答問題的錄音。其中有些錄音收錄了打翻咖啡杯的聲音。當被試者被要求給錄音中的幾個人打分時,打翻咖啡的那一組獲得了更高的好感度。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比較常見的幾種效應
    1.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又叫拓撲學連鎖反應,指在一個循環系統中,微小的改變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15種常見的消費者心理及對應營銷策略
    筆者在以下文章中把常見的消費者心理進行了整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我把消費者心理分成以下:恐懼心理、從眾心理、權威心理、佔便宜心理、貪婪心理、 攀比心理、稀缺心理、沉錨效應、說服心理、損失心理、互惠心理、目標趨近心理、中間項心理
  •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駐馬店市第十三小學舉行教師心理健康講座
    」為進一步增強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意識,讓全體教職員工掌握教育的智慧,2020年8月29日下午,駐馬店市第十三小學的許老師為全體教職工做了一次以《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為主題的心理講座。講座一開始,許老師從生活中常見的自控力效應和羊群效應為切入點,從而使老師們認識到,懂得一些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就能夠受到智慧得啟迪,提升教育教學的效果。
  • 先掌握這16種心理效應
    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模式,會讓營銷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催化消費者選擇最貴价位 在價格模型中常見此效應,其中一個價位故意來吸引人們選擇最貴的價位。這也是我們消費行為中常見的相對論。
  • 掌握這16種心理效應 讓用戶對你的品牌「上癮」
    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模式,會讓營銷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催化消費者選擇最貴价位在價格模型中常見此效應,其中一個價位故意來吸引人們選擇最貴的價位。這也是我們消費行為中常見的相對論。
  • 總結:15種常見的消費者心理及對應的營銷策略
    消費者心理有很多種,網絡上的很多文章也有相關的講解,但是沒有進行消費者心理的綜合整合。文章中把常見的消費者心理進行了整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這個顧客至上的年代,想要在銷售市場上馳騁出一片新天地,銷售者需要充分把握好顧客的消費心理。
  • 影響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聚光燈效應」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6、酸萄萄效應寓言中狐狸得不到葡萄就說它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人們拿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重的傷害。心理防衛功能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然而,沉溺其間卻對生活有明顯的副作用。
  • 影響你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
    影響你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細品有益):1、野馬效應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