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校長:「學術帝國」正在中國崛起

2020-12-11 海外網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刊文稱,中國正崛起的學術帝國應引發西方注意。在即將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上,筆者將談及高等教育界「國際」部分的未來走向,且必從中國談起。

  若你認為高等教育亦屬奢侈品範疇,就能領會中國家庭為何購買高等教育界的精美產品:英國學歷。坦白說,這種需求已成為英國許多高校維持收支平衡的救星。但當你審視如今來自中國的更上乘選項時——從下一代交通到科技無所不包,會發現中國人不能製造的東西越來越少。這應讓我們所有人顫抖。這說明西方高教未來將面臨更多競爭。中國已為自身設立目標:成為「一帶一路」所有沿線國家及其他國家的學生的留學目的地。

  我們或許擁有哈利·波特、唐頓莊園和福爾摩斯,但隨著中國崛起,西方優勢無法永久持續。如今中國已成國際學生留學的第四大目的地。

  任何持有過時觀念、以為中國研究水平低下的人都未注意,中國將很快在科研成果方面媲美甚至超過西方。中國對關鍵新技術的投資高瞻遠矚且令人震驚。曾在海外工作的頂尖華人學者正紛紛回國。筆者近來與中國名校領軍人物會談時,總會遇到曾在美國頂尖學術機構工作多年的資深學者。他們知道如何幫助中國實現目標。筆者看到一個新的(學術)帝國正在崛起。(作者為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基思·伯內特,崔曉冬譯)

責編:戴尚昀

31230897,.英校長:「學術帝國」正在中國崛起,.2018-01-10 06:32:00,.204324,.戴尚昀

相關焦點

  •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開創與中國合作的科研新機遇
    繼李克強總理訪英之後,為了促進中英兩國在研究、創新、教育方面的合作,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校長也將帶隊訪問中國。作為全球十大高等學府之一的帝國理工正在就Imperial West(學院位於西倫敦的新校區)與中國加強合作積極開展對話,該校區佔地25公頃,耗資30億英鎊(約合320億人民幣),與倫敦的「科技城市」和「醫學城市」的可續發展概念緊密相連。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對於正在崛起的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來講,奉行什麼樣的安全戰略更有可能激活一個包含霸權國在內的遏制性軍事同盟?什麼樣的安全戰略選擇能夠使其在崛起進程中面臨更小的體系結構性壓力?縱觀冷戰後的國際社會,並沒有出現以多極化為趨勢的群體性崛起,而是呈現出中國孤軍突起的一國崛起態勢。
  • 英媒:中國研究實力正在迅速崛起,與美國的差距不斷逐漸縮小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6月11日文章,原題:「自然指數2018」:中國研究實力繼續崛起 中國在高質量研究領域持續迅速崛起,其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2018」榜單中的排名大幅躍升,相比之下,英國頂尖大學的表現已明顯下滑。
  • 「日不落帝國」英國如何崛起?
    四、合縱連橫:英國崛起背後的地緣政治與戰爭在西歐殖民時代的第三個階段,英國崛起了,成為了全球霸主,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此前先後崛起的西班牙、荷蘭、法國都成了英國人的手下敗將。英國建立民權保護和代議制政體,那都是崛起大勢已定之後的事情。十三世紀的《大憲章》是英國的封建貴族們想要復闢封建領主制的歷史倒退,主要是用來維護封建領主和教士特權的,不利於國家力量的集中整合,是英國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對英國崛起發揮是負面作用。
  • 從英帝國到大英國協,從皇帝到「元首」,看世界霸權的轉世涅槃
    但伊莉莎白一世去世後,斯圖亞特王朝統治下的英國很快爆發內戰,崛起的道路一度中斷,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後,憲制問題徹底解決之後才重新走上正軌。1926年,英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是「自由結合的大英國協的成員」,「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通過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對此予以確認,大英國協(BritishCommonwealth of Nations)正式形成。
  • 小小的英倫三島,最後崛起成一個大帝國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2,英西戰爭 :(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國與英格蘭王國之間未經正式宣戰的間歇性衝突。戰爭中英國使用皇家海盜同西班牙爭霸成了以後一百年的國策。第一次英勝、第二次英敗、第三次英再敗、第四次英國勝利!英荷戰爭勝利後,英國獲得了世界金融貿易的主導權。(七年戰爭中,藍色是以英國為首的同盟,綠色是以法國為首的同盟。)
  • 帝國史丨英帝國:一個非正式帝國(下)
    一、美國革命之後,英帝國何去何從美國革命之後,英國對待其帝國,也正是如此。英帝國的國體與政體相互牴觸,經美國革命一役,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我們當然可以批評英國人的帝國一開始就缺乏理性規劃,但這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事,已是既成事實。這樣,大英帝國就有三條道可以選。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中國在近代的苦難和艱難的工業化我們了解的已經很多,本文要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對手——伊斯蘭世界在歐洲列強的衝擊下是如何面對和反擊的。1、當時的亞歐大陸,基督教世界之外是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的遺產阿拉伯帝國與我國的唐王朝幾乎同時崛起,帝國影響所及從我國新疆邊境直至西班牙,包含了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的一部分,最終在公元1258年被蒙古人旭烈兀所滅。
  • 邱勇會見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校長愛麗絲·加斯特
    邱勇會見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校長愛麗絲·加斯特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記者 李含)9月7日下午,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校長愛麗絲·加斯特(Alice Gast)教授訪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工字廳與加斯特教授進行了會談。
  • 大秦帝國崛起的主因和統一天下的地緣戰略
    大秦帝國的崛起不是一帆風順的,秦國的崛起主要就是靠耕、戰體制。這個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做起來卻不易。這就是為什麼變法只有秦國成功,而其它列國皆因各種原因失敗。這也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中國歷史上崛起的諸侯大多都是從邊緣發展起來,然後逐鹿中原,爭霸天下。周、秦、漢、唐等都是從西邊崛起,所謂的「得中原者得天下」,那也只是後期的較量時的說法。如果前期身居中原,很容易被消滅。近代的國、共發展莫不如此。處於所謂地緣中央位置的國家往往難於強大起來,稍有強大就會遭到圍攻。
  • 德意志「帝國海軍」是怎樣崛起的
    本書採用非傳奇寫法,嚴謹之餘亦妙趣橫生,同時以德國海軍雄心勃勃的崛起之路與風雨飄搖間悽慘收場的過程為全書暗線,強有力地闡述了這場現代海權之爭的經驗與教訓。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一舉擊潰法西艦隊,為大不列顛贏得了百年之久的「Pax Britannica」——「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至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召開,大英帝國的國勢進入全盛。
  • 大英國協:帝國背影的變遷(2)
    > 大英國協的建立和誕生與大英帝國的瓦解同步。英國藉此最大限度地保留帝國時代的遺產:和廣闊前殖民地密切的經濟與政治聯繫。 只要通過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名稱,人們就能感到帝國消亡的速度。
  • 大英帝國的崛起和衰落
    一個國家的崛起與衰落有其內在的歷史規律。無非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科學技術的水平,地利指適應當時科技水平的地理條件,人和指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集團。以天時、地利及人和這三個因素我們來分析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大英殖民帝國的崛起和衰落。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中國留學生喜迎習近平到訪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中國留學生喜迎習近平到訪:祖國來看望我們了
  • 蕭瀚:政治海洛因—帝國崛起的幻覺
    這段話是理解《帝國崛起病》核心思想的基礎。   《帝國崛起病》分別從三個方面探討國家興衰,即公民美德與制度以及國家興衰的關係,政體與國家強弱是否相關,以及不同政體中人的生存狀況。在「憲法這頭獅子」和「帝國崛起病」這兩篇裡,黃鐘通過美國的有限對外戰爭與日本走向滅亡的兩個案例表明,並沒有可靠證據表明共和國就意味著一定不會產生帝國行為,比如當年的美西戰爭,黃鐘強調兩種不同政體的制度安排,差異體現在別的方面,這遠比是否會發生帝國行為要深刻得多。
  • 論著評介|全球史學者如何以母語書寫別國簡史——讀《極簡英帝國史:來自亞洲的思考》
    依然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相對傳統的英帝國史敘事書寫不久之前,有位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同行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全球史學者選擇用英語而非母語進行學術發表?的確,國內讀者熟悉的全球史譯著大多是從英語著作翻譯而來,作者的國籍卻很多元。
  • 阿拉伯帝國崛起於倭馬亞王朝時期,興盛於阿拔斯王朝前期
    阿拉伯帝國崛起於倭馬亞王朝時期,興盛於阿拔斯王朝前期。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民主選舉制度下的哈裡發國,演化為世襲的君主國,即通常所言阿拉伯帝國。帝國的重心轉移到阿拉伯半島以北的敘利亞。倭馬亞王朝重整旗鼓,東徵西戰,南攻北伐,以摧枯拉朽之勢,吞併西亞,席捲埃及,橫掃北非,囊括西班牙,進兵藥殺水,飲馬印度河,建立起一個以敘利亞為中心,西起庇里牛斯山和大西洋東岸,東至印度河和中國西部邊境,北起中亞的綠色山谷,南至撒哈拉沙漠,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
  • Yearn帝國正在崛起,有多少DeFi項目開始瑟瑟發抖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巴比特原文標題:Yearn帝國正在崛起,有多少DeFi項目開始瑟瑟發抖我們無法改變發到我們手中的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打法。(現在是壽司)Yearn正在建立一個帝國。當初YFI被引入時,它的身份標籤是一種「代幣」,可以用於管理Yearn的「控制機制,可配置的費用,維護控制和可修改的規則」。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面試」中國科技尖子生
    儘管沒有劍橋、牛津的歷史,但帝國理工在全球的知名度一點兒也不差。日前,帝國理工學院校長愛麗斯·加斯特(Alice Gast)率團訪華。陪同一起到訪中國的還有免疫學家瑪吉·達爾曼教授(Maggie Dallman)、數據科學家郭毅可教授和合成生物學家湯姆·埃利斯博士(Tom Ellis)等來自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最具遠見卓識的專家學者。
  • 帝國理工學院碩士及博士項目介紹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稱帝國理工學院,或簡稱帝國理工,成立於1907年,位於英國倫敦,是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成員、金磚五校之一、歐洲IDEA聯盟成員,是一所享譽全球的頂尖高等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