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朝鮮高層對戰果不滿,史達林一句話說出真相

2020-12-14 史源歷史專欄

上世紀抗美援朝戰爭,中朝兩國通力合作,將聯合國軍打到三八線以南,軍事實力強悍的美國人也只能無奈籤下停戰協定。三年作戰過程中,中朝軍隊都付出了巨大傷亡代價,才換得來之不易的停戰條件。不過在此期間,朝鮮高層對沒能擴大戰果控制整個半島而頗有微詞。結果蘇聯統帥史達林說了一句話,點醒了朝鮮方面。

朝鮮高層主要的不滿,集中體現在一個時間點:抗美援朝第3次戰役。按理來說1951年初的第3次戰役,是中朝軍隊在朝鮮戰場上最成功的戰例之一,跟之前的第2次戰役一樣,都痛擊了聯合國軍迫使敵人大步後退,屬於軍事大捷。而第3次戰役更是使敵人向南退到了三十七度線,從戰線推進距離來看,屬於志願軍在朝作戰的巔峰表現。

受到自身立場及宏觀軍事素養的限制,朝鮮高層對於志願軍此時的停止追擊產生了質疑,並向中、蘇方面都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們認為,美韓軍隊連遭兩次重擊大步向南撤退,士氣已經跌落到谷底;中朝軍隊佔據兵力優勢同時還是乘勝追擊的一方,要把聯合國軍「趕下海」是不困難的。因此朝鮮高層對志願軍的打法並不認同,甚至聲稱「錯過了最好的取得全勝的時機」。那麼這種判斷是對是錯呢?

答案十分簡單,早在1950年戰爭初期,志願軍還沒有過江作戰,朝鮮人民軍曾經憑藉軍事優勢一路向南猛攻,把當時比較弱小的美韓部隊逼入狹小的釜山防禦圈。應該說當時朝鮮軍隊取得的戰場優勢,比第三次戰役後的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中蘇方面都擔心,美軍從朝鮮半島中部增兵,直接將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攔腰斬斷,實現南北夾擊。結果怎樣呢?麥克阿瑟果然趁機發動了仁川登陸戰,後面的戰事發展我們就很熟悉了,朝鮮軍隊完全失勢不得不求助中國出兵,抗美援朝這才正式開始。

很顯然朝鮮高層此時好了傷疤忘了痛,幾個月前的教訓沒有吸取,反而對志願軍的正確打法提出質疑和不滿。第三次戰役尾聲,志司停止追擊的決定,是對補給線過長及官兵疲勞損耗程度的綜合考量,能夠有效防止美軍再複製一次仁川登陸,甚至更嚴重的東西兩面登陸,從而把已經打下的戰線穩固下來,也把中朝軍隊的軍事風險降到了最低值。

史達林得知來自朝鮮的抱怨後,非常公允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志願軍能夠在裝備處於絕對下風的情況下多次重擊強大對手,所做的判斷和行動都完全正確。中國同志掌握了真理。朝鮮方面隨即被史達林的這段話點醒,擺正了位置,此後沒有再執著於這一問題,中朝兩軍的軍事合作也越來越默契,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三次戰役確實是一次冒險,志願軍只有一次機會:如果戰役進程遲滯或者有較大反覆,消耗了僅有的物資儲備後,在從臨津江向北的平原地帶無險可守,志願軍反倒可能會因為糧彈不繼無法抗擊敵人的反攻,戰局也有可能發生逆轉。所以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和戰役打響後能否速戰速決,成為第三次戰役決勝的關鍵。
  • 韓戰期間,史達林做了什麼?為何說戰爭因他而起?
    當時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深知這個道理,於是他多次向史達林提出要武力統一全國,但是史達林為了維持蘇聯在世界上營造出的熱愛和平的形象,對於金日成的請求一向是選擇迴避的,並且要求當時在朝鮮的蘇聯軍事顧問維護三八線以北的一切事宜,然而史達林對於朝鮮的態度在中蘇兩國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後就轉變了,而他也在韓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圖-毛主席蘇聯方面,史達林認為此時蘇聯軍隊不方便直接出兵去跟美國人打仗,那樣搞不好會製造出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史達林想到了為人仗義的中國朋友。圖-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戰役的第一槍。
  • 第三次戰役,讓他永生難忘
    第三次戰役,讓他永生難忘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24 星期六 徐常青攝    23日上午,87歲的孟慶賢手捧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在電視機前觀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直播。 70年前,年僅17歲的孟慶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抗美援朝偉大戰爭中。    孟慶賢生於1933年,16歲參軍,17歲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了志願軍第38軍的一名步兵。
  • 韓戰是史達林的陰謀,美國被騙,毛主席力排眾議終破局
    二戰以後,朝鮮半島被美蘇兩國共同佔領,並分別成立了朝鮮與韓國。這兩個國家雖然看似已經獨立,但終究是被美蘇兩個大國控制的。因此,金日成敢於發動韓戰,背後肯定有史達林的首肯。為了能夠發動這場戰爭,金日成多次親自前去面見史達林,詢問史達林的意見。但與最終結果不一樣的是,史達林在一開始並不同意金日成用武力一統朝鮮半島的請求。
  •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上甘嶺戰役了」,這是一場美國聯軍進攻,中國志願軍防守的戰鬥,這場戰鬥發生在一個小山頭上。一開始美軍認為,佔領這裡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是任誰也想不到的是,就是圍繞這個小山頭的戰役,竟然成了朝鮮戰場上,一場空前的「絞肉機」大戰。
  • 抗美援朝,朝鮮領導人為何對彭總發脾氣?彭總是怎麼做的?
    由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司令指揮,在戰爭剛開始,因為金日成的朝鮮軍隊主要是由經過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軍官指揮,戰鬥經驗豐富,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用的戰術被他們搬到朝鮮戰場,取的了奇效。南朝鮮軍和美軍一度被壓制,但在麥克阿瑟指揮下,美英兩國出動了三百多艘軍艦,還有五百多架飛機。
  • 韓戰第二次戰役,中國勝利,世界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為何
    1950年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結束,聯合國軍經過「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退到38線以南,中國人民志願軍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收復了38線以北除襄陽之外的全部地區。志願軍的威信也在朝鮮人民中空前高漲。整個世界,包括中國自己,都被這個巨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震驚了,從此,新中國的巨人形象在世界上樹立起來了。
  • 為什麼說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真相不容遺忘,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70年前,志願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凝成了銅牆鐵壁,幫助了朝鮮人民,也守護了鴨綠江的和平。這70年內,關於韓戰的議論也不斷,但是戰爭的真相不該被人遺忘。1950年6月25日凌晨,一聲槍響挑起了韓戰的序幕,但是這並不是這場戰爭的真正開端。
  • 損失最小的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在北起「三八線」,南至水原、原州一線地區向「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發起第三次戰役,突破敵人「三八線」防禦,這是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此戰役中,殲滅「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1.9萬餘人,志願軍和人民軍傷亡8500人(志願軍傷亡5800餘入,朝鮮人民軍傷亡2700餘人)。敵我傷亡對比為1:0.43。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將軍突然收兵,驚動兩位國家元首!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將軍突然收兵,驚動兩位國家元首! 【導語】: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經歷了8天的苦戰,最終將敵人的戰線向後逼退90公裡左右。
  •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周明摘要: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是志願軍在陣地戰階段最成功的一次進攻戰役,從而使得志願軍在勝利中結束戰爭,使得中朝方面在談判中贏得了先機,那麼這場戰役為什麼要以韓軍為目標?為什麼能在陣地戰中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周恩來到達莫斯科後,便前往蘇聯高加索黑海邊的克裡米亞,與在此休養的史達林會談。11日,在會談中,史達林簡要介紹了朝鮮前線的情況後說:美軍已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朝鮮如果沒有支援,最多只能維持一個禮拜的時間。朝鮮已受到重大挫折,形勢嚴重??
  • 中美將士傷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韓戰真相
    韓戰結束幾十年後,世人才知道了戰爭的真相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韓戰的出版物不斷增多,中國方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史中記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卷冊、軍事科學院編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國防大學編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簡編》等很多「正史」,有《彭德懷自述》以及眾多志願軍將領的傳記和戰爭回憶錄(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韋傑將軍去世前關於180師那些令人心碎的談話
  • 韓戰的起因,有四種說法,哪種更接近真相?
    他認為:「史達林很可能是出於對中蘇有關東北權益的協定不滿,為了保證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蘇聯在遠東戰略利益的支撐點,才同意人民軍的進攻計劃的。」這種說法,認為史達林意圖獲得韓國釜山和仁川港,作為旅順港的替代,這是對史達林心理的揣測和想像,缺乏證據,帶有演義性質。
  • 抗美援朝勇士胡修道,初次參戰,一人對戰百人,還毫髮無傷
    在中國的戰爭史上,其中抗美援朝這場戰役讓人無法忘懷,當然這個戰役中,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英雄人物胡修道。當時胡修道參加的還是抗美援朝的戰役中比較重要的上甘嶺戰役,在上甘嶺戰役中,相信大家應該知道這場戰役犧牲了很多人,胡修道因為是第一次參加戰役,肯定是要聽有經驗的老兵教導的。
  • 向前追憶70年,這部紀錄片全方位讀解了抗美援朝的真相
    紀錄片詳細講述了黨中央的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入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全面、深入、準確地向觀眾呈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全貌。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於10月12日起在CCTV4晚8點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目前已播至第4集。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一人俘虜一個連,你以為是神話?不,這是真的!
    不說《火影忍者》了,別看「你們被我包圍了」不現實,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真的有一個連被一個人給俘虜了,這事兒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主角是劉光子,內蒙古人,1951年,年僅30歲的劉光子就加入了志願軍,先後參加了第四次、第五次戰役。而就在第五次戰役,劉光子就立下了如此大功!
  • 抗美援朝老兵上甘嶺戰役三次榮立戰功,如今想找到當年的老戰友再見一面
    △抗美援朝老兵林志洲近日,兒子林博在整理照片時發現了珍貴贈言,也勾起了老人對烽火歲月的懷念,林志洲說:「分開後這麼多年沒有聯繫了,我想找到他,他是山東萊陽人,喜歡吃餃子。」上甘嶺戰役三次榮立戰功,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當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林志洲所住的老年公寓時,88歲的他看起來身體很硬朗,拿出了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和之前的老照片,又把我們帶回了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的年代
  • 史達林為什麼不反對韓戰?因為可以把中國和美國拖進去
    美國不甘心失敗,就糾集了十幾個國家,要用聯合國的名義介入這場戰爭,聯合國也為此召開了許多次會議討論。 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蘇聯起初還明確表示反對聯合國介入,但在最後的表決大會上,蘇聯卻出人意料地棄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