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必麗:守好青山奔向共同富裕

2020-12-20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俎宇

風動一池景,花動一城春。餘必麗一動起來,整個寨子都是歡快的笑聲。

5月底,辣椒要上市、菜地要整飭、田裡要插秧、群眾盼著從北京傳來的好消息。全國人大代表、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餘必麗的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只好選擇在田間地頭或是夜晚到戶開展。

「壯大特色產業是鄉村發展的關鍵。我們發展蔬菜產業是對的,大家放心大膽地幹。」

「保障外出務工勞動力穩崗就業。咱們村600多人外出務工有保障了。」

……

「太好了!太好了!」群眾越聽越振奮。

過去,鷓鴣園村「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自2002年擔任村支書以來,餘必麗帶領村民苦幹實幹,把這個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那時村裡沒有產業、交通條件差、群眾意識跟不上,我就決定帶頭幹。」餘必麗說,鷓鴣園村離城近,水源好,發展產業有基礎。

她發動群眾種植大棚蔬菜,群眾卻很反對,「我們是吃飯飽,不是吃菜飽。」

「我自己先貸款2萬元,把落差3到5米的坡地剷平,建了6個大棚,種西紅柿、辣椒、茄子,一年下來收入6萬多元。」實打實的收益終於讓群眾放心跟著幹,目前全村25個組的通組路、串戶路、產業路已全覆蓋,新建了機耕道和排洪渠,早熟蔬菜種植達600畝、花椒2500畝,僅兩項產業一年可增收500餘萬元。

2019年底,鷓鴣園村貧困戶清零。「但因災、因病等返貧風險還存在,穩脫貧、穩增收任務還很艱巨。」餘必麗說,鷓鴣園村嚴格落實「四不摘」工作要求,持續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3+1」保障短板,持續抓好特殊貧困群體政策兜底救助,確保脫貧戶不返貧。

疫情期間,鷓鴣園村採取措施幫助600多人有序輸出,但部分勞動力找不到崗位又陸續返鄉。面對嚴峻形勢,餘必麗積極尋求幫助,在著力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先後引入1家蔬菜企業、1家中藥材企業和1家鄉村民宿企業入駐,有效解決了返鄉人員就業。

兩會期間,鄉村振興話題受到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扁擔」的故事令餘必麗記憶深刻,「心裡仿佛點亮了明燈」。

「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推動產業現代化。」餘必麗說,鷓鴣園村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拓寬市場渠道,打造一個「守著綠水青山就有收入的富裕村」。

霞光輝映之下,鷓鴣園村田壩上幾百畝蔬菜大棚蔚為壯觀,收工的人們扛著鋤頭、拎著籃子、摘下遮陽帽,談笑著陸續歸家。餘必麗走在其間,信心滿懷。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群英譜·基層幹部】餘必麗:帶民致富的布依女當家
    走馬上任,擺在餘必麗面前的是一個水電路不通的村,既無資源優勢,更無項目支撐。唯一的欣慰,是群眾的信任與期盼。餘必麗和村民約定:「給我一年的時間,幹不好我自己走人!」  為了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餘必麗在村裡經常「得罪人」。
  • 「農民的幸福領跑人」餘必麗:和父老鄉親一起奮進
    餘必麗在蔬菜大棚工作。 興軒 攝  16年前,通過種植蔬菜成為致富能手的餘必麗當選為村支書,帶領村民以種植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保護生態改善環境。16年,鷓鴣園村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鷓鴣園村作為多民族聚居村寨,村民們能歌善舞,編了歌謠,「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溼鞋,車到家門口,路燈亮起來。」
  • 代表委員議國是|餘必麗:完成脫貧後,要向著更好的日子不斷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必麗說,受疫情影響,村裡有不少群眾外出打工不成,沒有收入,一來一去路上還花了不少錢,甚至有返貧可能。就業是第一民生。餘必麗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又聯繫了多家農業公司。
  • 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支部書記餘必麗的戰「疫」故事
    在城南街道鷓鴣園壩區裡,一把軟尺、一本筆記本、一個GPS測畝儀、一包白石灰就是餘必麗工作的工具,從2月14號開始,餘必麗就陸續組織群眾開展土地丈量工作。「大壩以前基礎設施很差,沒有機耕道、排洪渠,通過收集老百姓土地,把土地丈量好,然後把路、水解決好後再進行劃分,再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植蔬菜,不僅解決百姓就業問題,還讓所有不能外出的人,在家都能有事情做。」說起大壩的變化,餘必麗感慨萬千。在村民岑春柔家田地裡,餘必麗剛丈量完土地就馬不停蹄地趕來指導春耕。
  • 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領頭發展18年 「鷓鴣園」變「小康村」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二十年前,餘必麗決定發展鷓鴣園村,這項工作一擔上肩就扛到了今天。她帶頭給村莊換了新面貌,也給村民帶來了新生活。鷓鴣園村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城南街道的一個小村莊,離縣城中心雖然不遠,但卻是個嚴重缺水的貧困村。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是該村黨支部書記。
  • 訪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貧困村變示範村
    全國人大代表、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餘必麗帶領村民18年實幹把這個「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的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蔬菜專業村、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記者:往昔靠救濟糧過活的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在這個過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是如何解決的?
  • 「十四五」將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用英語怎麼說?
    關於全會精神、規劃《建議》和大家關心的問題,1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釋放大量信息,以下是這場發布會的亮點:  「十四五」時期將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規劃《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 觀點|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思考
    人們在實現了「小康」的生活狀態之後,自然地會產生對於「富裕」生活狀態的嚮往。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實現的目標是「共同富裕」。請您談談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共同富裕」之路上,您有哪些思考?的確,「小康」是與「富裕」的願景連在一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關鍵是要防止兩極分化,實現社會經濟公平。
  • 學習習近平共同富裕思想 做改革與發展的踐行者
    這是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解答;二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有了更精準的表述。這就是,人民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享有建設成果,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即共建共治共享共富。這是一條清晰明確的實現共同富裕路線圖。
  • 陳先義:「共同富裕」的馬克思主義旗幟絕不能丟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歷史都在證明一個真理,那就是共同富裕是共產主義理論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這個人類的共同理想,上個世紀世界各國共產黨都曾經付出極大的代價,千百萬人甚至為此流血犧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把實現社會大同,實現共同富裕,當作自己的旗幟和目標。
  • 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無論何種現代化,它的目標指向都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質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基本目標。共同富裕是協調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新的概括,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李楠:「共同富裕」不是西方高福利政策的「中國版」|求知
    應當說,實現共同富裕是古往今來人類的夢想。古代中國講大同世界,近代西方講烏託邦社會,這都是講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與制度要求,將共同富裕從幻想變成可以實現的目標,並指明了具體的實現途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我們黨把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具體化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宏偉目標,並為此確定了時間進度表,制定了發展路線圖。
  • 護林員柳志明:守好青山就是我的責任
    柳志明說道,「別人都花錢去健身房鍛鍊,我天天都登山健身,還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呢。」  柳志明負責的區域是濱萊博高速以西至大崮山山頂,這一片區域內植被茂密。今年48歲的柳志明已經幹了12年護林員,他半開玩笑地說自己已經與這裡的每一棵樹都成了「好朋友」。「這麼多年下來,我對這片區域已經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了,哪個地方有一棵什麼樹,基本上都能記住,看著這些樹長勢喜人我也打心眼裡高興。
  • 人民網理論推薦: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_國內新聞...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有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與探索,但真正的共同富裕只有在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實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 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由於率先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成就,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100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實現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一倍,並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守好藍天碧水淨土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共同追求。」省第十三屆黨代會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色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指出,保護生態是青海最大的責任,必須立足於生態保護優先,堅定實施生態報國戰略,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 人民論壇網評 | 守好「責任田」 打贏疫情防控戰
    各級各部門要持續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不放鬆,守好「責任田」,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守好「責任田」保持思想清醒。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年關將至,各地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疫情反彈風險依然存在。經歷過艱苦卓絕的大戰大考,我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全國抗疫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
  • 河北涉縣年近七旬夫婦守綠30載 二人一「世界」一諾一青山
    每天巡查13個山頭,走20多公裡山路,防火災、防盜伐、修隔離帶……只因一句承諾,老程夫婦用30載光陰守出了一片青山。曾經的荒山禿嶺,如今山綠林密,野豬、狍子等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響應國家號召,當地興起造林運動,蟒張溝林場頗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