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貧困村變示範村

2020-12-20 新華社客戶端

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貴州省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是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全國人大代表、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餘必麗帶領村民18年實幹把這個「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的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蔬菜專業村、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

記者:往昔靠救濟糧過活的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在這個過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是如何解決的?

餘必麗:2002年初,我剛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時,鷓鴣園村水電路都不通,既無資源優勢,更無項目支撐。剛開始,村裡有人有意見:「男人都做不好的事情,讓女人來做?」我的家人也極力反對。但我沒有退卻、沒有猶豫,向父老鄉親承諾:「給我一年時間,幹不好我自己走人!」

我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一上來卻遭到大家反對,「我們是吃飯飽、不是吃菜飽」,都不贊同拿土地來種蔬菜,更何況還要投入資金修建大棚。面對這種情況,我自己先種,讓村民見到收益再發動就容易了。我貸款2萬元建了6個大棚,種植西紅柿、辣椒、茄子等反季節蔬菜,一年創收6萬多元。村民們看到後,也開始用大棚來種植蔬菜。發展到現在,我們村種植早熟蔬菜600畝、花椒2500畝,僅靠蔬菜和花椒一年就能為村民增收500餘萬元。

同時,我們抓住脫貧攻堅大好機遇,積極協調各類資金,打通全村25個組的通組路、串戶路、產業路,修建了機耕道和排洪渠。還依託山清水秀的環境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發展起鄉村旅遊業。

記者:鞏固脫貧成果,您有哪些辦法和計劃?

餘必麗:雖然我們村貧困戶清零了,但仍然存在因災、因病等返貧的風險。對此,我們嚴格落實「四不摘」工作要求,保持扶貧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同時,全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產業規模,通過發展壯大產業來解決群眾就業問題和增收問題,並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3+1」保障短板,最後再加上政策兜底救助特殊貧困群體,確保脫貧戶不返貧。

鄉村振興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將繼續鞏固脫貧成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民文化素質和內生動力,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同時擴大農業產業種植規模,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盤活土地壯大集體經濟,引進鄉村民宿項目,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把鷓鴣園村打造成一個能吃、能住、能看的布依族特色村寨,通過各種渠道讓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記者:今年您帶來什麼建議?

餘必麗:通過前期走訪黔西南州7個縣20多個村,我發現老百姓在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方面還存在困難和問題。希望國家對西部地區農村醫療資源給予支持和傾斜,按照農村人口比例來配置日常藥物、衛生院和醫生隊伍,加快補齊農村公共醫療衛生短板,實現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城」,讓老百姓享受到國家發展成果。

此外,我還將圍繞「解決農村汙水問題」「幫助促進貴陽至興義高鐵儘快開工建設」「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險逐年增長機制」「加強農村產業發展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提出意見建議,把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海龍)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領頭發展18年 「鷓鴣園」變「小康村」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二十年前,餘必麗決定發展鷓鴣園村,這項工作一擔上肩就扛到了今天。她帶頭給村莊換了新面貌,也給村民帶來了新生活。鷓鴣園村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城南街道的一個小村莊,離縣城中心雖然不遠,但卻是個嚴重缺水的貧困村。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是該村黨支部書記。
  • 「農民的幸福領跑人」餘必麗:和父老鄉親一起奮進
    餘必麗在蔬菜大棚工作。 興軒 攝  16年前,通過種植蔬菜成為致富能手的餘必麗當選為村支書,帶領村民以種植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保護生態改善環境。16年,鷓鴣園村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鷓鴣園村作為多民族聚居村寨,村民們能歌善舞,編了歌謠,「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溼鞋,車到家門口,路燈亮起來。」
  • 餘必麗:守好青山奔向共同富裕
    餘必麗一動起來,整個寨子都是歡快的笑聲。 5月底,辣椒要上市、菜地要整飭、田裡要插秧、群眾盼著從北京傳來的好消息。全國人大代表、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餘必麗的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只好選擇在田間地頭或是夜晚到戶開展。 「壯大特色產業是鄉村發展的關鍵。我們發展蔬菜產業是對的,大家放心大膽地幹。」 「保障外出務工勞動力穩崗就業。
  • 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支部書記餘必麗的戰「疫」故事
    在城南街道鷓鴣園壩區裡,一把軟尺、一本筆記本、一個GPS測畝儀、一包白石灰就是餘必麗工作的工具,從2月14號開始,餘必麗就陸續組織群眾開展土地丈量工作。說起大壩的變化,餘必麗感慨萬千。在村民岑春柔家田地裡,餘必麗剛丈量完土地就馬不停蹄地趕來指導春耕。今年岑春柔家種植了花菜、萵筍、白菜等蔬菜約13畝,從春節初三開始他就每天運送四、五百斤到超市銷售,是村裡的「種菜大戶」。目前村裡像岑春柔這樣的種菜專業戶都已陸續恢復春耕備耕,鷓鴣園300畝蔬菜基地也已經有序復工,實現了防疫春耕「兩不誤」。
  • 代表委員議國是|餘必麗:完成脫貧後,要向著更好的日子不斷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必麗說,受疫情影響,村裡有不少群眾外出打工不成,沒有收入,一來一去路上還花了不少錢,甚至有返貧可能。就業是第一民生。餘必麗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又聯繫了多家農業公司。
  • 人大代表眼中的濟南法院丨訪山東省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房澤秋
    人大代表眼中的濟南法院丨訪山東省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房澤秋 2021-01-09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農民的「知心大姐」——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科院副...
    來源:中國財經報做農民的「知心大姐」——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科院副院長秦光蔚秦光蔚,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二級農業推廣研究員。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秦光蔚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並從完善監管體制、明確責任機制等方面構建綜合管理體系。秦光蔚現任江蘇省鹽城市農科院副院長。她習慣於一頭短髮、樸素著裝,給人精幹利落之感;交談起來,就像拉家常,真誠、質樸的語言,有著天然的親和力。1985年,秦光蔚報考了鹽城農校。
  • 【脫貧攻堅群英譜·基層幹部】餘必麗:帶民致富的布依女當家
    走馬上任,擺在餘必麗面前的是一個水電路不通的村,既無資源優勢,更無項目支撐。唯一的欣慰,是群眾的信任與期盼。餘必麗和村民約定:「給我一年的時間,幹不好我自己走人!」  為了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餘必麗在村裡經常「得罪人」。
  • 從「貧困村」到「示範村」和著電網升級步伐的「七彩」梅山
    梅山村,因種植楊梅而得名,但因為處於山區之中,靠可憐的幾畝山田,幾座楊梅山過日,村裡窮得一塌糊塗,「貧困村」的帽子戴上了三十年,「屋兒破,衣兒破,村裡的路兒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村都是破」這是村裡流傳幾十年的歌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經歷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和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後,梅山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了胡陳鄉及至寧海縣的新農村示範村,梅山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 寧海縣司法局繡精「三朵花」推進新時代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
    近年來,寧海縣司法局以強化鄉村治理為切入點,精心繡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朵花」,大力推進新時代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村1家,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13家。  一是繡精「自治花」,催生創建「內力」。
  • 全國人大代表劉建明,他將把這些建議帶去北京……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劉建明出發前還在和部分村民和區裡的幹部們座談,對他要帶去北京兩會上的五個建議進行最後的討論完善。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丨周長友:讓貧困村成為明星村
    這一切都緣起村裡的好支書、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周長友。他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曾榮獲「湖南省最美扶貧先進個人」。「池魚思故淵」,開著路虎回村當支書周長友是土生土長的牛角壩鎮麥子園人。農家生活練就了他勤奮堅毅的性格。
  • 人大代表眼中的濟南法院丨訪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世博華創動漫...
    人大代表眼中的濟南法院丨訪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世博華創動漫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華 2021-01-11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安市15個行政村被評為省「文化扶貧示範村」
    1月7日,省農業農村廳官網發布了四川省2020年「文化扶貧示範村」名單,124個村被評為「文化扶貧示範村」,我市廣安區大安鎮夏家村、前鋒區觀塘鎮京東村、嶽池縣花園鎮高坑橋村等15個行政村榜上有名。2020年9月,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廣播電視局、省體育局、省扶貧開發局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2020年「文化扶貧示範村」創建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2020年四川省「文化扶貧示範村」創建申報工作有關事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民主管村三部曲,貧困村成鄉村旅遊示範村
    7月13日,南充「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來到利光村,這個村最大的秘決就是民主管村,議事、公開、答疑三部曲,成為高坪區基層社會治理的示範村,經驗在全區推廣。「王德元7分,唐文海8分,鄧栽中10分……大家有沒有意見? 」「我有,我要給唐文海加1分!」村民鄧偉一邊高舉起手,一邊大聲說道,「前幾天,我看見唐文海主動把路邊的一堆垃圾清理了。大家說該不該加分?」
  • 東莞鳳崗雁田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5月18日,東莞市鳳崗鎮雁田村舉行「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揭牌儀式,不僅為鳳崗鎮增添一項「國字號」榮譽,也為各村(社區)有效治理提供了不同模式和樣板。 今天上午,在雁田村,鎮委委員鍾慶生及鎮農林水務局、雁田村相關負責人參加「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揭牌儀式。
  • 熱點| 甘肅省將整合資金集中扶持500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
    到2020年力爭新建旅遊專業村500個《意見》指出,依託不同地區的區位條件、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打造景區依託型、田園觀光型、休閒度假養生型、古鎮古村落型、農耕民俗體驗型等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扶持建設一批生態良好、基礎完善、特色鮮明的旅遊示範村和專業村
  • 請走進伊山鎮人大代表工作站
    伊山鎮人大根據本鎮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實踐,全力推動人大代表工作站「六有」規範化建設工作,將代表履職觸角延伸向社會最基層,打通了代表聯繫和服務人民群眾「最後一公裡」。昌和代表工作站推行「兩化服務」工作法,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昌和社區有人大代表16名,根據該社區的特點,人大代表在社區推行「網格化+信息化」的「兩化服務」工作法。
  • 訪畢節人大代表、百裡杜鵑普底鄉鄉長黃小林
    訪畢節人大代表、百裡杜鵑普底鄉鄉長黃小林 發布時間:2020-01-09 12:02:35      來源:畢節日報   1月8日,記者採訪了市人大代表
  • ...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訪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鐵路重點工作,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訪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  鐵路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今年全國兩會,有關鐵路疫情防控、建設、改革、技術創新等方面情況受到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