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幸福領跑人」餘必麗:和父老鄉親一起奮進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興仁3月26日電 題:「農民的幸福領跑人」餘必麗:和父老鄉親一起奮進

  作者 楊雲 羅興

  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石頭生根、貧窮難移。世代居住在這裡的民眾,曾經深受石頭的「欺負」。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縣城南街道鷓鴣園村,就曾經長期因石頭而「志短人窮」,成為「吃糧靠救濟、穿衣靠救助、用錢靠貸款」的「三靠村」。

  城南街道鷓鴣園村距興仁縣城6公裡,全村共5000餘人,布依族、苗族人口佔71%。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

餘必麗在蔬菜大棚工作。 興軒 攝

  16年前,通過種植蔬菜成為致富能手的餘必麗當選為村支書,帶領村民以種植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保護生態改善環境。16年,鷓鴣園村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鷓鴣園村作為多民族聚居村寨,村民們能歌善舞,編了歌謠,「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溼鞋,車到家門口,路燈亮起來。」

  一心一意為村民服務的餘必麗,越來越受到村民尊敬和愛戴。岑桂春在感到光彩的同時,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四年多次申請入黨不成功的岑桂春開始反省。

  岑桂春變了,他和餘必麗一起,走組串戶動員村民修路,發動村民調整種植結構,辛苦卻再沒有抱怨過。2006年7月,村黨支部終於確定他為預備黨員。

鷓鴣園村的布依族人家。 楊雲 攝

  「黨員伉儷」餘必麗岑桂春,成為鷓鴣園村一段佳話。

  餘必麗在自家的蔬菜基地現場教授,培訓村民掌握種植技術,示範種植大獲成功,村民看到了好效益,紛紛加入到蔬菜種植中。

  「酒香也怕巷子深」,餘必麗又與縣城的超市、學校對接,請他們實地查看村民用農家肥種植的綠色有機蔬菜,發展起訂單農業。

  為幫助貧困戶脫貧,餘必麗把自家的大棚送給他們種植。

  村民韋光翠患哮喘多年,家裡窮得叮噹響。2009年,餘必麗拿出自家兩個大棚送給她種植,並指導技術。現在,韋光翠家蔬菜種植已發展到11個大棚,不但自己脫了貧,還帶動周邊村民脫貧。

  餘必麗將黨員發展作為大事來抓,本著「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村委成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青年培養成黨員」。

  她與村裡的致富能手、優秀青年和回鄉大學生座談,聽他們的想法,講組織的需要,說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們投身到建設家鄉的事業上來。

  在餘必麗的影響下,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優秀青年紛紛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2002年至今已發展培養32名黨員,全村80%的致富帶頭人加入到黨組織中來。

  黨建引領,村民幹勁十足;黨建引領,鷓鴣園村走上了產業致富路。目前,全村的大棚蔬菜發展到了147個,集中連片種植蔬菜500多畝,產值達300多萬元。

  從2002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貧困發生率超過30%;到2012年人均收入4964元,貧困發生率14.6%;再到2017年,人均收入達到10125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3%。餘必麗不忘初心,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苦幹實幹。

  鷓鴣園村先後榮獲優秀基層黨支部、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五好」黨支部等榮譽。餘必麗也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農村科普帶頭人」,貴州省「拔尖鄉土人才」等殊榮並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依靠黨的領導,團結拼搏、不怕困難、艱苦奮鬥,這是鷓鴣園村取得成功的關鍵。」餘必麗認為。

  「鷓鴣園的未來,第一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第三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鄉親們奔勞,餘必麗,一直在路上。

鷓鴣園村的葡萄種植園。 楊雲 攝

  行走鷓鴣園村,村組路全部硬化,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農家樂、超市、電商服務站等生活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站在村口,餘必麗凝視自己奮鬥16年的山水田園,堅定地告訴記者:我要和父老鄉親一起為感恩奮進、為脫貧奮進、為小康奮進。(完)

相關焦點

  • 訪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貧困村變示範村
    全國人大代表、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餘必麗帶領村民18年實幹把這個「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的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蔬菜專業村、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記者:往昔靠救濟糧過活的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在這個過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是如何解決的?
  • 代表委員議國是|餘必麗:完成脫貧後,要向著更好的日子不斷努力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復工復產以後,我們村有600多人陸續外出打工,可是有100多人到了沿海地區,卻因為找不到工作,又陸續返了回來,把我們急地不得了。」全國人大代表、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必麗說,受疫情影響,村裡有不少群眾外出打工不成,沒有收入,一來一去路上還花了不少錢,甚至有返貧可能。就業是第一民生。餘必麗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又聯繫了多家農業公司。
  • 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領頭發展18年 「鷓鴣園」變「小康村」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二十年前,餘必麗決定發展鷓鴣園村,這項工作一擔上肩就扛到了今天。她帶頭給村莊換了新面貌,也給村民帶來了新生活。鷓鴣園村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城南街道的一個小村莊,離縣城中心雖然不遠,但卻是個嚴重缺水的貧困村。全國人大代表餘必麗是該村黨支部書記。
  • 餘必麗:守好青山奔向共同富裕
    咱們村600多人外出務工有保障了。」 …… 「太好了!太好了!」群眾越聽越振奮。 過去,鷓鴣園村「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自2002年擔任村支書以來,餘必麗帶領村民苦幹實幹,把這個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那時村裡沒有產業、交通條件差、群眾意識跟不上,我就決定帶頭幹。」餘必麗說,鷓鴣園村離城近,水源好,發展產業有基礎。
  • 【脫貧攻堅群英譜·基層幹部】餘必麗:帶民致富的布依女當家
    十餘年來,這位「女當家」堅持不懈帶領村民苦幹、實幹,把一個「吃糧靠救濟,用錢靠借款」的貧困落後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從「給我一年的時間,幹不好我自己走人」到「只要村民同意讓我當村支書,我就不退休」,餘必麗用一顆真心,把鄉親們緊緊連在了一起。
  • 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支部書記餘必麗的戰「疫」故事
    在城南街道鷓鴣園壩區裡,一把軟尺、一本筆記本、一個GPS測畝儀、一包白石灰就是餘必麗工作的工具,從2月14號開始,餘必麗就陸續組織群眾開展土地丈量工作。「大壩以前基礎設施很差,沒有機耕道、排洪渠,通過收集老百姓土地,把土地丈量好,然後把路、水解決好後再進行劃分,再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植蔬菜,不僅解決百姓就業問題,還讓所有不能外出的人,在家都能有事情做。」說起大壩的變化,餘必麗感慨萬千。在村民岑春柔家田地裡,餘必麗剛丈量完土地就馬不停蹄地趕來指導春耕。
  • 父老鄉親
    韋嘉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對於漂泊異鄉的人來說,聊以慰藉思鄉之情的應該是頭頂那片不離不棄故鄉的雲。「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鬍子裡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一聲聲喊我乳名……」當年彭麻麻的一首《父老鄉親》,唱出了多少遊子的眼淚,勾動了多少漂泊客深藏在心底濃濃的鄉愁!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共吃過一鍋飯,同喝過一碗水,相醉過一瓶酒,你看著我成長,我瞅著你長大,光著屁股玩到大的,不親也是親。
  • 農民努力奮進的一家
    八十年代中期,我去外村上初中,背的是香噴噴的麥麵饃,吃飽飯的幸福就是從我們這代人開始,交公糧後的糧食可以滿足自家食用。我們禮泉人迅速的改變觀念,九十年代開始,鄉親們大面積栽種果樹,紅彤彤的「秦冠」蘋果、黃橙橙的「禮泉酥梨」給禮泉農民帶來了喜人的經濟收入。
  • 汕頭有油甘和火龍果的收成,一起感受農民豐收的喜悅與幸福
    無論是田野裡,還是農民的小院裡,滿眼都是豐收景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潮陽區和澄海區,看看今年油甘和火龍果的收成,感受農民豐收的喜悅與幸福。9月的金灶,瓜果飄香。在當地「大腳蝦」山的油甘園內,成串的油甘掛滿枝頭,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勤勞的果農們背著果筐,來到樹下,將鮮嫩飽滿的甜油甘採摘下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
  • 走鄉村下社區 她為父老鄉親而歌
    送走了孩子,便開始和同事們一起去古交,接著再去婁煩……開始了又一輪走鄉村下社區,到基層一線為父老鄉親而歌的工作。臺上的她氣場強大,歌喉婉轉如「百靈」。聽過她歌聲的人,都說她就是為舞臺而生,她就是太原市歌舞雜技團獨唱演員薛慧萍。
  • 參建兩「神山」的農民工黃可喜 父老鄉親用詩句讚美你
    福州新聞網2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近日,有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用詩句為參與抗疫一線的農民工激情點讚!連續參建武漢兩「神山」的永泰農民黃可喜及其工友們可能沒有想到,連日來有170多首詩歌專門為他們而作,而為他們寫下一首首讚美詩的,正是來自福州的父老鄉親們。
  • 被父老鄉親稱為「毒草」
    對於一些在外漂泊闖蕩的人來說,家鄉的果子的味道、形態依舊清晰的記在腦子裡。至今,相信仍有很多植物的價值沒有被發現。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這樣一種植物,它全株帶刺,很多農民在經過它時都會很不小心被劃傷,它的果實很像「小西瓜」,常被父老鄉親們成為「毒草」,它的名字叫做喀西茄。對於喀西茄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那筆者說一說喀西茄的別名相信不少朋友們都恍然大悟了。
  • 一個偏遠山村,一所山村學校,一群父老鄉親的真實故事
    微笑的孩子 在城市或者在東部發達地區的鄉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最偏遠的山村,因為自然和社會原因,那裡依舊貧寒,父老鄉親的生活依然艱辛.山裡孩子的生存狀況依然讓人關注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去年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豐收節讓農民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設立在每年秋分日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對農民的致敬,對勞動和豐收的禮讚,也是對「二十四節氣」這一中華農耕文明遺產的傳承。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動,具體而生動地詮釋著何為「我的豐收我的節」。(9月18日《農民日報》)今年9月23日,我們將迎來第二個豐收節,又喜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
  • 陽光校園 | 從新年賀詞中汲取奮進力量 做幸福一中人
    陽光校園 | 從新年賀詞中汲取奮進力量 做幸福一中人 2021-01-06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出成效 「新農人」領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出成效 「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   上月底,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
  • 劉學強:致乃門莫敦鎮父老鄉親的一封公開信
    致乃門莫敦鎮父老鄉親的一封公開信乃門莫敦鎮的父老鄉親:我是乃門莫敦鎮黨委書記劉學強,值此新春佳節,首先代表鎮黨委、政府向大家致以新春的問候,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春佳節,本該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親朋團聚的節日,但是,2019年12月以來,武漢等地陸續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因此,為了配合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我特向各族父老鄉親寫了這封公開信,我建議、同時也要求:及時報告。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活動現場破局鄉村人才振興 促進數字三農發展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潮州視察時指出:「潮州這個地方有很多寶,這些年也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前景可觀,希望我們潮州的父老鄉親同志們
  • 幸福拱墅①|「算盤俠」朱虹:幸福就是為大家精打細算
    【編者按】 2020年,庚子歲末,你收穫了什麼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