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國裁員內情:並不突然 雲計算業務持續承壓

2020-12-18 網易財經

(原標題:甲骨文中國裁員內情)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秋 「前一天還在正常上班,做新功能的開發及老版本的維護,第二天(5月7日)就突然接到裁員的通知,隨後HR面談提供了補償的協商方案。5月22日前籤協議將會得到N+6的補償方案,如不籤字,賠償就只有N+1,再不離開就只有N的補償。」這一番舉動,讓在這工作近八年的員工李雲感到很突然,且最後的工作時間太短了,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這並不是協商。

和李雲一樣,在另一部門的劉旭,此前選擇在甲骨文工作,無非認可公司的平臺和信息技術的優勢,而隨著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裁員的事件發酵,他們憤懣和疑惑的情緒蔓延,也想探知這次裁員的原因和意圖。

對於裁員風波,甲骨文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2013年,甲骨文超過IBM曾成為繼微軟後的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今年是其進入中國的第三十個年頭,且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先後成立研發中心。經濟觀察報了解到,甲骨文的中國區研發中心員工約1600人,首批確認裁員人數約900餘人,其中超過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目前深圳研發人員已被全部裁掉,銷售崗位的人員並未划進此次裁員的計劃中。

記者採訪發現,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裁員的背後,對於員工來說實屬突然,但縱觀其在市場上的表現,其實這一切來得並不突然。一方面全球範圍內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的利潤下滑,跨國性的企業必然考慮降低人員成本,向低人力成本的國家或者地區遷移。而另一面,中國市場雖然需求量大,但外企的業務逐漸受到國內企業的衝擊,自然也會考慮縮減在華規模。

「突然被裁」

從4月開始,在個人自媒體或網站上就已流傳了「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裁員」一事,但一直沒有官方消息給出確認。「也沒有想到動作會那麼大,把中國研發人員全部裁掉,大家此前聊天覺得可能會將某些表現不好的業務、或者把已經淘汰的產品線的人員砍掉,這是正常的調整。」劉旭說。

劉旭向記者講述他突然被裁的經過,「5月6日,他和同事們還在正常上班,處理線上的問題,在下班前全員都陸陸續續接到了以郵件形式的會議邀請。5月7日上午9點,會議宣讀了裁員不是僅僅針對中國研發中心,是全球都在『調整』,其中一部分員工會受到影響,會給員工豐富的補償或提供職業轉換的措施幫助度過難關。」

「會議結束後,HR開始一對一面談,具體也沒談出什麼,而是將賠償的明細內容擺出來,但我當場表明了最後的工作日期太短了,HR只是記錄在案,並沒有說以後的解決辦法。這並不是協商過程,就是一個單方面通知的過程。下午員工拉條幅對這次裁員抗議。」劉旭說。

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鞠秦儀律師對記者說,「不得不承認,甲骨文『N+6』的補償方案,已超過了法定標準,算是補償比較多的了」。但在劉旭看來,「N+6」補償方案的消息刷屏,這也成功轉移了輿論的焦點,並沒有人弄清楚這次公司裁員的原因和意圖,作為甲骨文的員工,他對這次裁員充滿了疑惑,「一是到現在為止,沒有收到任何書面文字的通知;二是在與HR面談過程中,HR小心謹慎,沒有談論任何關於裁員的字眼,說的最多的就是『調整』和『影響』;三是如此大規模的裁員並沒有備案。」

而甲骨文這種大規模的裁員,實際上在勞動法上屬於「經濟性裁員」。一般有兩個程序,第一必須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並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第二裁減人員方案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勞動行政部門也要積極介入確認是否符合程序條件和實質條件。《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下列情況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1)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發生嚴重困難,是指用人單位的產經營難以為繼,不得不進行裁員。(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

「甲骨文的裁員事件在程序上存在些問題。」鞠秦儀表示,應該是在故意模糊這種大規模裁員的概念,而是一對一談判籤署協議,在程序上製造成自願離職的樣子,同時還通過設置不同的補償條件來迫使員工選擇,減輕公司的壓力。

「並不突然」

其實,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將要關閉的消息早已傳出。此前,甲骨文宣布美國研發部門將在5月份裁減352人,包括加州紅木城(RedwoodCity)總部的255人和加州聖克拉拉市 (SantaClara)的97人。甲骨文發言人黛博拉·海林格(DeborahHellinger)在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隨著雲業務的增長,將不斷平衡公司資源,重組開發團隊,以幫助確有合適的員工提供最好的雲產品。」

在給加州就業監管機構的兩封信中,甲骨文寫道,正在重新評估其產品重點和員工技能差距,基於這些原因,甲骨文決定解僱產品開發組織的某些員工。預計這些裁員將是永久性的。信中還提到,在這兩處機構失去工作的人中,絕大多數都被列為軟體開發人員。

而劉旭在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所屬的部門與雲計算業務相關,頂層架構經常換來換去,也收購了不同的公司,不同公司帶來不同技術,底層技術也有一些變化。但用戶的數量在增長,從銷售同事的口中也能聽到關於業務服務賣的不錯。「中國的營收在甲骨文的總營收佔比很小,所以公司不在乎這次裁員對營收的影響。裁員也受到創始人拉裡·埃裡森(LarryEllison)的決定影響,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很讓人疑惑,從其言談中可以看出,對在中國培養中國的工程師有些偏見。」劉旭說。

「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人員被裁,這個結果並不突然。」多位專家對記者說,而一位長期觀察雲計算行業的人士稱,這是甲骨文公司的理念問題,或者說既得利益太重。

甲骨文擅長的是伺服器和資料庫業務。「公司戰略非常保守,但問題是,雲時代的到來使得雲數據中心開始替代傳統數據中心,也就是說,甲骨文為了讓自己的業務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並沒有花費很大力氣去推、開發雲計算業務。」產經觀察家梁振鵬分析說。

同時,中國研發人員的工資的確是非常高,同樣的研發人員其在印度的員工工資就低很多,從節省成本角度考慮,轉移到印度或者其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在情理之中。

產經觀察家洪仕斌對記者表示,甲骨文在中國區的研發中心價值性不在,也不具備創新能力,而當市場也不選擇他時,就會帶來高額的成本。

雲計算業務持續承壓

甲骨文近年來,通過併購和招人等方式轉型雲計算,曾數次收購公司,如在2016年曾以93億美元收購雲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NetSuite,同時每年研發投入50億美元以上,加速轉型的步伐。

但交出的成績單卻不盡人意。雲計算業務作為甲骨文營收的主力,收益並不理想,據2018財年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398.31億美元,淨利潤為38.25億美元,同比下降59%。其中,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262.54億美元,雲授權和現場授權業務營收為61.90億美元,與2017財年的64.18億美元相比下降45%。

去年11月,在亞馬遜re:Invent大會上,AWSCEOAndyJassy還曾調侃埃裡森,認為甲骨文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太低,AWS真正的對手是微軟、阿里巴巴以及谷歌。

但給中國的應用市場提供服務,且無論是ToB和ToC市場,阿里、騰訊、百度則更具優勢,「實際經驗」更豐富。

5月6日,IDC發布《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從IaaS+PaaS廠商市場份額佔比來看,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AWS、百度佔據前五名。甲骨文則被歸到「其他」類。

在洪仕斌看來,「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數量眾多,比如在電商的雙11、雙12期間,需要龐大的數據能力,這些都倒逼了國內技術的不斷創新及提高先進性。」

此外,在甲骨文轉型期間,除了外部競爭激烈以外,而根據美國SEC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沃倫·巴菲特清倉了其持有的21.3億美元的甲骨文股票,眾所周知,他以價值投資聞名,一直堅持長期持有有價值的公司的股票,且擁有眾多追隨者。這些都意味著,甲骨文將面臨更多挑戰,其雲計算業務的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

(應被訪者要求,李雲、劉旭為化名)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甲骨文中國大裁員:一場押寶雲計算的豪賭?
    1989年,甲骨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成為當時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幾家跨國IT企業巨頭之一。兩年後,甲骨文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甲骨文(中國)軟體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全面負責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這也是甲骨文中國區的雛形。
  • 甲骨文大敗局:中國區大裁員 錯失雲計算機會
    在5月7日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召開的大會中,甲骨文方面就表示,2019年,甲骨文可能將裁員過萬人,中國研究中心處於第一階段的5000人中,「我們此次研發團隊的挑戰是全球性的,涉及美國總部以及所有海外的研發團隊,中國研發中心的調整是全球團隊調整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在全國範圍內優化團隊的配置,探索技術模式下的最好客戶體驗,也不斷擴展我們的運營業務」。
  •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只為擁抱雲計算嗎?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行業在使用甲骨文技術。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牛逼怎麼也裁員呢?網絡上有評論說,主要是由於甲骨文雲業務轉型緩慢所致。我們回顧一下甲骨文的發家史,這應該是一個客觀原因。甲骨文主要從事企業級業務,商業模式是軟體硬體一起賣,主要賣大型機,但是隨著雲計算的普及,競爭賽道變了。
  • 轉型「雲業務」不順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
    5月7日,一些甲骨文中國員工對外透露,公司將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CDC),中心約1600人,首批確認裁員900餘人,補償標準為N+6。部分級別高、年資深的員工對此並不滿意,表示抗議。對裁員消息,甲骨文中國公關部昨日在回復記者的聲明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稱「隨著我們雲業務的增長,我們不斷優化資源,調整開發團隊,以確保為中國客戶提供最佳的雲服務」。
  •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資料庫優勢消減,雲業務轉型過慢
    近日,美國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Oracle突然在中國大舉裁員,引發公眾關注。實際上,甲骨文近幾年管理不善、雲業務疲軟,全球性裁員早有端倪。更有業內人士認為,甲骨文此番大力度裁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該公司向雲業務轉型太慢埋單。
  • 甲骨文裁員與阿里巴巴往事
    編者按:曾經,阿里巴巴是甲骨文在亞太區最大,也是其最為看重的客戶;而現在,阿里巴巴卻成為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結合近期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的消息,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與跨國科技巨頭從仰望到平視,這大概是這些年科技領域最有趣的事情。
  • 甲骨文裁員折射轉型困頓:阿里雲「截」客戶
    也就是說甲骨文的客戶,在不高的遷移時間成本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挖腳。在甲骨文中國區裁員、甲骨文在華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其他雲計算廠商前來分羹在所難免,更何況雲計算目前正是TMT(科技、媒體和通信)巨頭的必爭之地。不過現階段的甲骨文,似乎分不出太多精力來管挖腳的事。按照甲骨文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的信息,5月22日是甲骨文員工籤署解約合同的最後期限,第二批裁員或將在7月進行。
  • 甲骨文裁員感想,找到自己的鐵飯碗,別把平臺當能力
    這些天引發媒體關注的甲骨文裁員,4月份就有跡象。4月初,美國一家分享公司裁員信息的論壇TheLayoff 上,「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將徹底關閉」的消息開始流傳,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官宣時間」。很多甲骨文員工不信,因為這個裁員規模太大了,感覺不現實。
  • 甲骨文再傳裁員,補償 N+6,昔日矽谷巨頭緣何敗走中國
    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認為:其實甲骨文這次裁員補償雖然給的不少,但是很多被裁員工年齡普遍偏大,又恰逢趕上疫情期間,所以他們短期找工作壓力挺大的。年輕員工拿到這些是不少,上歲數的拿的這部分錢其實不多。
  • 甲骨文裁撤中國研發中心,首批裁員900人,國內雲服務業務失守
    繼亞馬遜裁撤中國電商業務後,5月7日,全球僅次於微軟的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也宣布將裁撤中國研發中心,共有1600人,首批裁員將達900人。那麼,在中國深耕了30年的甲骨文,按理說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和技術人才,如今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也持續向好,可為什麼甲骨文要從中國撤退呢?
  • 甲骨文中國裁員900人 N+6賠償引老員工不滿:官方回應
    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日前,美國軟體巨頭甲骨文突然在中國宣布大規模裁員,引發業內關注。據悉,這次裁員,甲骨文在中國有研發中心的城市均有涉及,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大連等。首批將裁員約 900 餘人,其中超過 500 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據國內媒體報導,此次甲骨文裁員採用N+ 6 的賠償方案,N為工作年限,另外加 6 個月薪酬補償。
  • 甲骨文的轉型路,道阻且長
    2008年,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對雲計算嗤之以鼻,稱其終將是曇花一現。隨後沒幾年,這家商業軟體巨頭的創始人主動改口,表示雲計算是甲骨文未來重要戰略。直到2016年,甲骨文開始全力進軍雲計算市場。而彼時的雲計算市場,早已巨頭雲集。時至今日,甲骨文已向雲轉型三四年時間。不過從近期的狀況來看,甲骨文的轉型之路,走得並不平坦……
  • 社科院研究員:甲骨文轉型 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甲骨文轉型 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行業觀察  據多家媒體報導,傳統商用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甲骨文(Oracle)近日在中國宣布裁員。由於裁員力度非常大,消息一出便瞬間引爆輿論。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軟體巨頭,此番大力度裁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該公司向雲業務轉型太慢買單。  那麼,甲骨文真的慢了嗎?我們又能從它的轉型經歷中學到什麼?  資料庫時代日漸遠去  每個時代都有其耀眼的技術,甲骨文在以資料庫為核心的軟體時代無疑是最閃亮的公司之一。
  • Oracle中國裁員900人:作為美國公司不能給中國培養工程師?
    關注我,和600萬差友一起玩轉科技~前兩天,被稱為 「 僅次於蘋果的軟體服務商 」 的 Oracle( 甲骨文 )公司突然宣布在中國裁員。。這個月先裁 900 人,之後在 7 月可能會將整個中國研發團隊共 1600 人全部裁掉。。
  • 阿里、甲骨文和華為演繹的「功守道」
    ,一個偏底層IT基礎設施的角色突然成了熱詞,大半原因是甲骨文裁員引發的連鎖效應,但細究卻能發現,資料庫正成為一場巨頭志在必得的戰役,至少——不能輸得太慘。守:甲骨文力有未逮2012年7月,時任甲骨文聯席總裁馬克·赫德(Mark Hurd)高調訪華並宣布了「中國增長計劃」,指出將繼續增加在中國的分公司數量,目標是讓甲骨文的業務分支機構將覆蓋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 狂妄的甲骨文公司,曾壟斷國內市場,最終被阿里巴巴打敗
    說起雲計算大家應該不是很熟悉,但是說到阿里巴巴大家都知道了吧,沒錯就是阿里巴巴的王堅研發出的雲計算服務,當時的中國並沒有這個項目被研發出來,但是甲骨文的傳統運營就是伺服器和資料庫,所以在早期甲骨文進入中國市場後就獲得了很好的響應。
  • 全球雲計算周紅黑榜:AWS、谷歌、甲骨文、阿里雲、華為雲均上榜
    【IT168 雲計算】上周,全球雲計算市場動態較多。其中,一年一度的VMwold 2017大會看點較多。除此之外;谷歌雲負載均衡系統癱瘓18小時;Oracle硬體部門大面積裁員;華為雲宣布CLOUD BU為華為集團一級部門;阿里雲10億元戰略融資七牛雲,破解收購傳聞......
  • 裁員滾滾潮來襲,2019年知名企業裁員大盤點
    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裁員約900人5月7日上午,甲骨文召開了面向全中國區的電話會議,亞太區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會上簡單介紹,公司正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導致一部分人要離開崗位。短暫介紹後,沒有任何提問環節,甲骨文北京地區便開始了一對一面談,賠償內容為N+6。
  • 不讓中國科技進步,壟斷中國30年的美國人被馬雲擊敗,曾年入百億
    然而,在壟斷中國市場30年後,這位無敵的拉裡·艾利森還是被馬雲打敗了。甲骨文最近宣布在中國裁員900人。北京和上海研發中心的大量技術人員被解僱。雖然甲骨文在中國的資料庫業務仍然盈利,但這家傲慢的公司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說到甲骨文,據估計,在中國沒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不咬牙切齒。甲骨文的服務費政策被許多中國企業視為流氓。
  • 亞馬遜和甲骨文打起來了,無意間暴露了世界雲計算格局
    美國時間11月28日,亞馬遜re:Invent大會上,AWS 的CEO Andy Jassy一口氣演講了 180分鐘,發布了十多個重磅產品與服務,向全球雲計算產業秀肌肉。有趣的是Andy Jassy在演講調戲甲骨文的CEO拉裡·埃裡森時,無意間暴露了世界雲計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