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再傳裁員,補償 N+6,昔日矽谷巨頭緣何敗走中國

2020-12-17 InfoQ技術實驗室

近日,有消息傳出甲骨文再次啟動中國區裁員,補償依然是 N+6。

甲骨文再次裁員,補償 N+6

7 月 22 日,有網友在脈脈上爆料稱:「坐標甲骨文北京,拿了一波 N+6,心情有些複雜。」隨後,甲骨文在大連、蘇州等地的裁員消息也流出來。針對本次裁員,截至發稿時,甲骨文官方暫未做出回應。

圖源脈脈,侵權可刪

自去年 4 月份開始,在社交媒體或網站上,關於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裁員的消息就不斷流出。去年 5 月份,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全球裁員計劃的一部分,甲骨文裁減了其在華研發團隊。彼時,甲骨文在華研發中心擁有約 1600 名員工,研究中心首批就裁掉了 900 餘人,北京地區就有 500 多人離職。甚至有消息爆出甲骨文將砍掉整個北京研發中心,當時的大規模裁員被視為甲骨文要關閉其在華研發部門,甚至退出中國市場的前奏。

「實際上我們做得很好,沒有要退出中國」,甲骨文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吳承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關於裁員細節,據甲骨文內部員工透露,HR 在與員工談及裁員時非常謹慎,沒有談論任何關於裁員的字眼,說的最多的就是「調整」和「影響」,但裁員的態度強硬,沒有商量的餘地,但公司給予的補償還不錯,不少員工拿到了 N+6。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激烈討論,網友們紛紛表示,「被裁出了幸福感」。而今年裁員風波同樣引來了網友的熱議:

這才是真正的裁員新聞,明擺著告訴你:我就是裁員了,我有補償,甚至比國家標準還高。

這是別人家的公司,最近的檸檬吃得有點多!

最遵守中國法律的是外企。

InfoQ 記者也採訪到了一位此次「不幸」被裁掉的甲骨文員工,他表示:

N+6 的補償是普遍現象,公司甚至有人拿到了 N+8,甲骨文還找了諮詢公司幫助員工介紹工作,被裁員工們拿錢走人歡天喜地。

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認為:

其實甲骨文這次裁員補償雖然給的不少,但是很多被裁員工年齡普遍偏大,又恰逢趕上疫情期間,所以他們短期找工作壓力挺大的。年輕員工拿到這些是不少,上歲數的拿的這部分錢其實不多。

裁員補償 N+6 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N」指的是工作年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計算」的相關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如果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那麼,為什麼會有 N+1?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無過失性辭退」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也就是所謂的 N+1),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裁員的經濟補償為 N,僅有以上三種法定情形解除合同,且未提前 30 日通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為 N+1。N+1、N+2 等補償方式並非勞動法中強制規定的內容,更多的是企業為了儘快解決裁員問題而使用的策略,就像甲骨文裁員給出的 N+6 的補償,僅代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能夠達成共識,用人單位主動多支付給勞動者的補償。

昔日矽谷巨頭為何頻頻裁員?

1989 年,甲骨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世界軟體巨頭。據百度百科公開信息顯示,2002 年 10 月,甲骨文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隨後多個研發中心落地中國。

據了解,目前甲骨文在中國共設有 5 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北京、深圳、南京、蘇州和上海。其中,北京研發中心是其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主要包括中國研發開發中心和解決方案中心,負責雲開發、Linux、Oracle Spatial、虛擬化技術、伺服器技術和應用開發。

原有業務供血不足

甲骨文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和組織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主要供應商。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國內的資料庫系統市場還存在大片空白,目前較為知名的資料庫公司的成立都晚於甲骨文進入中國的時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成員單位人大金倉,成立於1999 年;達夢資料庫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 年;神舟OSCAR 成立於2003 年前後;南大通用成立於2004 年…

於是,甲骨文很快搶佔了大半的市場份額。其客戶主要涵蓋了電信、金融、能源、政府等領域,以大型企業為主。但是2013 年前後,因為信息安全問題以及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對甲骨文傳統資料庫等核心產品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當初依賴傳統資料庫產品的大客戶們正在不斷流失…

本土化問題

此外,甲骨文中國團隊在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服務費政策問題。按照甲骨文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慣例,客戶購買產品後的服務費用並不是一次性付清的,而是每年都要交22% 的軟體系統維護和升級費用,這對於習慣了一次性付清費用,終身享受免費服務的中國用戶來說就不太適應。

加之管理團隊在制定市場決策時話語權受限,很多決策無法順應快速變化的本地市場環境,這種「水土不服」和「跟不上節奏」在後來公司的雲計算布局中也逐漸凸顯出來。

後發優勢不明顯:雲業務起色不大

即使心有不甘的甲骨文在今年1 月份挖來了前亞馬遜雲服務(AWS)主管瑞爾·凱爾曼(Ariel Kelman)擔任新的首席營銷官,也沒有讓其雲業務有較大起色。從今年3 月甲骨文的財報中可以看出,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6.62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5.87 億美元相比增長1%。

在最近幾年國內企業紛紛開啟「全面上雲」模式後,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的的轉型也較為艱難,並逐漸被國內外網際網路巨頭「擠在門外」。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Canalys 的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雲計算的市場價值超過800 億美元,三大行業領導者——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公司——控制著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據Gartner 發布的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 以及阿里雲分列全球雲計算業務前三甲。反觀甲骨文,其在雲計算領域的市場份額可謂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阿里雲、騰訊雲以及國有運營商中國電信在2018 年控制了80% 以上的雲計算市場份額。

6 月 17 日,據甲骨文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20 財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 101.35 億美元,同比下降 8.55%,營業收入為 390.6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11%。公司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 31.1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6.68%,營業收入為 104.40 億美元,同比下降 6.25%

在雲服務和新基建興起的大趨勢之下,一切都在重構。傳統的基礎架構及軟體應用的模式,正被 IaaS、PaaS 以及 SaaS 所替代;傳統的經營決策正越來越多被數據、算法、人工智慧等所替代,而固守「傳統」的甲骨文,目前來看,還沒有學會擁抱「變化」。

經濟的發展總是無法獨立於政治,由於中美緊張局勢升級,美國企業的裁員問題在國內較為敏感。目前尚未有確認的證據表明甲骨文的裁員與中美關係日趨緊張有關聯,但在去年的裁員問題上,北京地區被裁員工還是將裁員與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聯繫在了一起,甚至還在辦公樓外舉起帶有「我們反對政治裁員,讓政治遠離技術」字眼的標語以示抗議。

而且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也曾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社(Fox News)採訪中提到,「我認為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如果中國在經濟上超越我們,如果他們的工程師比我們多,如果中國的科技公司擊敗我們的科技公司——不久之後我們的軍事在技術上也會落後。」

這樣的言論加之大規模的裁員行為,難免讓人將裁員問題和中美關係問題聯繫在一起。

在去年5 月份裁撤了中國研發中心900 餘人後,加之此次消息傳出裁員涉及百人左右,據推測,目前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的員工不足600 人。在中國,甲骨文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退了。

參考閱讀:

https://www.caixinglobal.com/2020-01-21/after-layoffs-oracle-executive-vows-to-stay-in-china-101506856.html

https://technode.com/2019/05/08/oracle-china-layoffs-ceo-threat/

https://www.infoq.cn/article/tm-mcdHCPCI4eEwr6dbY

相關焦點

  • 甲骨文中國裁員900人 N+6賠償引老員工不滿:官方回應
    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日前,美國軟體巨頭甲骨文突然在中國宣布大規模裁員,引發業內關注。據悉,這次裁員,甲骨文在中國有研發中心的城市均有涉及,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大連等。首批將裁員約 900 餘人,其中超過 500 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據國內媒體報導,此次甲骨文裁員採用N+ 6 的賠償方案,N為工作年限,另外加 6 個月薪酬補償。
  •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資料庫優勢消減,雲業務轉型過慢
    近日,美國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Oracle突然在中國大舉裁員,引發公眾關注。實際上,甲骨文近幾年管理不善、雲業務疲軟,全球性裁員早有端倪。更有業內人士認為,甲骨文此番大力度裁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該公司向雲業務轉型太慢埋單。
  • 轉型「雲業務」不順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
    5月7日,一些甲骨文中國員工對外透露,公司將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CDC),中心約1600人,首批確認裁員900餘人,補償標準為N+6。部分級別高、年資深的員工對此並不滿意,表示抗議。對裁員消息,甲骨文中國公關部昨日在回復記者的聲明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稱「隨著我們雲業務的增長,我們不斷優化資源,調整開發團隊,以確保為中國客戶提供最佳的雲服務」。
  • 美國IT巨頭敗走中國!曾霸佔行業無人能及,如今被阿里徹底打敗
    美國IT巨頭敗走中國!曾霸佔行業無人能及,如今被阿里徹底打敗 推薦語: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也十分的龐大, 因此高速發展的這些年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前來入駐,他們紛紛選擇紮根中國,倚靠經濟的迅速發展從中「撈金」。
  • 甲骨文大敗局:中國區大裁員 錯失雲計算機會
    來源:時代周報[摘要] 隨著昔日的大客戶阿里巴巴、亞馬遜等變成今日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錯失雲計算戰略過後,甲骨文不斷陣地失守。在這一情況下,其不得不進行戰略調整,不過,這家步履遲緩的企業能否走好下一場突如其來的裁員席捲了甲骨文的中國分公司。
  • 甲骨文中國大裁員:一場押寶雲計算的豪賭?
    押寶雲計算,甲骨文的一場豪賭來源丨花心社傳了一個多月的裁撤風波,最終還是變成了現實。1989年,甲骨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成為當時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幾家跨國IT企業巨頭之一。兩年後,甲骨文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甲骨文(中國)軟體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全面負責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這也是甲骨文中國區的雛形。
  • 甲骨文中國裁員內情:並不突然 雲計算業務持續承壓
    5月22日前籤協議將會得到N+6的補償方案,如不籤字,賠償就只有N+1,再不離開就只有N的補償。」這一番舉動,讓在這工作近八年的員工李雲感到很突然,且最後的工作時間太短了,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這並不是協商。
  • 甲骨文裁員與阿里巴巴往事
    編者按:曾經,阿里巴巴是甲骨文在亞太區最大,也是其最為看重的客戶;而現在,阿里巴巴卻成為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結合近期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的消息,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與跨國科技巨頭從仰望到平視,這大概是這些年科技領域最有趣的事情。
  • 甲骨文裁員折射轉型困頓:阿里雲「截」客戶
    也就是說甲骨文的客戶,在不高的遷移時間成本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挖腳。在甲骨文中國區裁員、甲骨文在華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其他雲計算廠商前來分羹在所難免,更何況雲計算目前正是TMT(科技、媒體和通信)巨頭的必爭之地。不過現階段的甲骨文,似乎分不出太多精力來管挖腳的事。按照甲骨文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的信息,5月22日是甲骨文員工籤署解約合同的最後期限,第二批裁員或將在7月進行。
  • 甲骨文裁員感想,找到自己的鐵飯碗,別把平臺當能力
    這些天引發媒體關注的甲骨文裁員,4月份就有跡象。4月初,美國一家分享公司裁員信息的論壇TheLayoff 上,「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將徹底關閉」的消息開始流傳,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官宣時間」。很多甲骨文員工不信,因為這個裁員規模太大了,感覺不現實。
  • 甲骨文大裁員:阿里雲奉上一鍵資料庫遷移
    近日,軟體巨頭甲骨文宣布全球裁員約5000人,其中中國區就有1600人,首批約900人,包括北京研發中心的500多人,此番裁員後甲骨文在中國的研發部門將徹底關閉。此舉隨即引發行業震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資料庫是甲骨文主營業務之一,不少使用甲骨文資料庫的中國企業正在擔憂是否會受到影響。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又一巨頭「敗走」中國,不好混了?
    在近十幾年中,有不少外國零售巨頭入局中國市場,想來分享市場「大蛋糕」,就如前面講的,它們在中國曾輝煌過,不久之後就越混越差,多家熟知的零售品牌「敗走」中國,這些巨頭難道在中國真混不下去了?在2014年左右,多家零售巨頭業績開始「滑坡」。比如,在中國市場「撈金」10年的樂購於2014年撤出中國,將旗下國內業務賣給了華潤。
  • 家樂福跑了、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巨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外國品牌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不少國外的品牌在中國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居民的消費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中國有很多本土品牌逐漸雄起,原來發展還不錯的外資企業在中國「越混越差」。
  • 評論 | 「三星們」並未敗走中國
    十一期間,韓國巨頭三星電子宣布關閉在中國最後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儘管三星在華閉廠近兩年來並不鮮見,但最後一家工廠宣告結業,依然被認為是這家昔日巨頭遭遇的中國「滑鐵盧」。另一個三星沒落的證據是其財報數據。這被認為是中國市場的萎縮所致。但是,考量企業盈利水平還有一重維度,就是利潤與營收之比的利潤率。按其三季度財報數據,淨利雖然同比大跌,但利潤率依然保持在12.4%。相比之下,2018年,華為利潤率為8.2%,小米為4.9%,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利潤率為7.7%。我們再回到所謂的三星敗走中國論,會發現這依然看到了表象。
  • 裁員滾滾潮來襲,2019年知名企業裁員大盤點
    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裁員約900人5月7日上午,甲骨文召開了面向全中國區的電話會議,亞太區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會上簡單介紹,公司正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導致一部分人要離開崗位。短暫介紹後,沒有任何提問環節,甲骨文北京地區便開始了一對一面談,賠償內容為N+6。
  • 又一美國教育巨頭「敗走」中國:關閉全國店鋪,數萬學員措手不及
    文:十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網際網路開端時代開始,進入我國的外資企業屢見不鮮,但很少有能堅持下去的。像我們熟悉的雅虎中國、谷歌、亞馬遜、甲骨文等知名外企,都由於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在中國市場「折了戟」,導致無法經營下去。
  • 美國矽谷大裁員,華人抱團自救
    7月底,曾在6月承諾不會裁員的Linkedln宣布裁員960人,佔全球員工的6%。 實力雄厚的大公司Uber的裁員,則引發了矽谷朋友圈的熱議:裁員幅度超過全員的25%(6000千多人),全球幾十個辦公室被關閉。
  • 又一巨頭「無奈」撤離中國?只因管理層一直在「排斥」中國人
    甲骨文於1989年進入中國,在北京、深圳、大連、南京等地區設有分公司,主要在中國開展資料庫業務。在資料庫行業,中國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市場需求很大,和一些企業在中國不能獨立研究的核心和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導致甲骨文公司剛進入中國市場,就佔領了很大的市場,甲骨文在中國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的資料庫近30年。2019年甲骨文因業績下滑,大幅裁員的消息引發熱議。
  • 微軟堅持裁員補償N+2方案 多數員工表示不滿
    昨天記者了解到,微軟設備事業部中國區在4日晚間向原諾基亞面臨被裁的員工所發的郵件中表示,微軟的裁員補償方案為N+2,而裁員計劃預計在2014年底前完成。   員工想要N+6   郵件中稱「公司將會使用諾基亞的補償標準,具體來說將使用NCIC(原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2013年使用的補償標準來計算NCIC員工的補償。」
  •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只為擁抱雲計算嗎?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行業在使用甲骨文技術。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牛逼怎麼也裁員呢?網絡上有評論說,主要是由於甲骨文雲業務轉型緩慢所致。我們回顧一下甲骨文的發家史,這應該是一個客觀原因。甲骨文主要從事企業級業務,商業模式是軟體硬體一起賣,主要賣大型機,但是隨著雲計算的普及,競爭賽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