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金融創新跋涉荊棘 REITs為業績還是利益輸送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關於中信證券設立的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簡稱「中信啟航」)陷入爭議。該資管計劃的次級份額間接持有人,即中信證券員工向媒體曝光,稱中信證券試圖以年化收益率8%的對價向員工回購中信啟航的次級份額,而員工們則認為這一價格明顯不公。 

  中信啟航作為國內第一單REITs產品,原本是房地產證券化的重要嘗試,其中作為基礎資產的北京、深圳兩座中信證券辦公樓,兩年已經增值近11.1億元,因此中信證券的回購定價與增值部分的兩年收益率差額達到29%,這也是此次低價收購引起投資人不滿的重要原因。 

  針對投資人的舉報,中國經濟網試圖聯繫中信啟航資管計劃的相關管理人員,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中信證券打造首單REITs遭舉報 回購價大打折扣 

  中信啟航是中國第一單權益型REITs (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產品,在2014年5月23日設立,其中優先級發行規模36.5億元,次級發行15.6億元,每份受益憑證的面值為人民幣100 元,期限為五年,該資管計劃的目標資產是北京朝陽區的中信證券大廈和深圳福田區的中信證券大廈。 

  在一連串關聯交易之後,形成了以天津京證、天津深業兩家SPV持有辦公樓,中信證券子公司中信金石代表中信啟航持有人的利益持有兩家SPV全部股權,並向中信啟航持有人分配辦公樓租金及地產增值收益的交易結構。 

  同時,中信證券及包括中信金石在內的多家子公司也是相關辦公樓的主要租戶,提供了逾90%的租金。 

  根據《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受益憑證募集說明書》顯示,優先級持有人可在計劃存續期內獲得7%的年化預期收益,並在計劃終止時享受10%的地產增值收益。次級持有人則在計劃存續期內獲得租金滿足優先級收益及相關費用後剩餘部分,同時在計劃終止時享受90%的地產增值收益。 

  為此,中信證券的孫公司、華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相應推出了「邦星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用於投資中信啟航的次級份額。產品規模6.9億元,佔中信啟航次級份額的44%。另有10%次級份額為中信證券認購,即1.56億元。 

  據新浪財經報導,「邦星1號」的推介書中,預期該資管計劃整體投資年化收益率為12%——42%,主要認購對象為中信證券內部員工。

 

  但根據投資者發給新浪財經的舉報信,僅兩年時間,中信證券就在公司內部強制要求員工籤字同意,以年化收益率8%左右的價格轉讓邦星1號份額。據《上海證券報》報導,目前不少中信證券員工迫於壓力,籤訂了同意轉讓合同。 

  而中信啟航2015年年報顯示,作為基礎資產的京深兩座辦公樓,截至2015年底經普華永道審計的公允價值合計已達61.38億元,較中信啟航成立時增加11億元。按照產品設計,次級份額已獲得了9.9億元的潛在增值收益,考慮扣除各類稅費,每單位次級份額浮盈在50%左右。 

  因此部分「邦星1號」持有人表示,扣除相關費用後,次級份額獲得的收益率應該約為45%,即年化收益率22.5%。這與中信證券的定價比,兩年收益率差額達到29%,因此這些投資者無法接受中信證券回購的定價。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資管計劃中,資產的原持有人與計劃管理人均為中信證券,非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為中信證券間接擁有全部權益的下屬公司,擔任專項計劃託管人、基金託管人和項目公司監管人的中信銀行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信股份,同時為中信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回購原因成迷 為業績還是利益輸送? 

  根據《華夏資本——邦星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中產品提前終止的適用條件,投資者表示,合同約定在產品三年封閉期內不允許委託人退出和轉讓,除非以非交易過戶形式,因此中信證券嚴重背離產品合同。舉報的投資者質疑,「有理由相信,此次要求強制以低價回購,正是為了調整報表,讓業績不那麼難看。」 

  一季度券商業績的確表現不佳,中信證券一季報顯示, 2016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6.00億元,同比下降23.4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1億元,同比下降57.00%。 

  而在2014年,向SPV出售京深兩棟物業帶來的約50億元收入扮靚了中信證券年報,當年實現淨利潤113.3億元,同比增長116.2%,考慮到成本攤銷因素,中信啟航對中信證券當年淨利潤的貢獻大約在20億元左右。因此曾被媒體質疑,業績高速增長背後是通過該首單REITs實現的。 

  然而隨著市場行情下滑,中信證券一季度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則從3.76%降至1.18%,大幅減少近七成,但不動產租金卻水漲船高。 

  中信證券及其子公司2014年產品成立日(4月25日)至年底為相關辦公樓支付租金2.7億元,2015年租用相關辦公樓的租金為3.99億元。 

  由於中信啟航的目標資產是中信證券的主要辦公場所,如果不動產價格維持當前水平,中信證券則可能要在計劃終止時以較高溢價購回這筆資產,同時因為僅持有10%的次級份額而無法對衝。 

  而中信啟航的次級份額間接持有人則表示,「中信證券強制要求孫公司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人以極不公允的價格轉讓份額給自己,交易對手還大多是本公司員工。但中信證券未履行董事會程序,且未進行任何信息披露,我們認為涉嫌嚴重利益輸送。」 

  類REITs產品折射中信證券創新窘境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尚無真正的REITs,中信啟航與REITs部分相似,屬金融創新型產品,中信證券的資管、直投子公司、營業部都參與其中,分別扮演渠道、管理、銷售等角色。 

  事實上,REITs產品在國際上主要由房地產企業設立,通過REITs將重資產的物業轉化為流動性更高的資產支持證券,相當於資產變現過程。 

  有業內人士指出,REITs產品的設計者應該是持有酒店、寫字樓等的物業運營機構,即購買物業並打包成REITs上市然後退出。但中信證券盤活的資產是自己重要的辦公場所,房地產又並非經營主業,導致目前難以實現風險對衝,也難以退出的兩難局面。 

  另外,國內REITs市場之所以遲遲未能發展,主要還是由於在稅收、登記制度、上市交易和退出機制等方面的規則不完善,並且涉及《信託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此外,國內目前對於REITs投資者的準入、退出等相關措施也不太完備,流動性難以把握,較難實現大規模推行。

相關焦點

  • 中信證券人均77萬,領跑金融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業績繼續呈現良好態勢,歸母淨利潤增長38.47%《投資時報》研究員 田文會(單位:億元)作為衝在資本市場最前線的金融機構,證券公司的薪酬水平一直高高在上,成為金融專業畢業生瞄準的對象。2019年資本市場整體回暖,多數券商業績水漲船高,賺得盆滿缽滿。
  • 多部委聯查債市黑金,中信證券和萬家基金兩負責人被查(圖)
    劍指丙類帳戶利益輸送  兩公司均稱固定收益負責人被警方帶走是因「個人行為」  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向早報記者證實,該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楊輝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  中信證券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楊輝確因「私人原因」被公安部門帶走,不涉及公司;中信證券表示,並不清楚楊輝被帶走是「核查」還是「協查」,《財經國家周刊》援引「接近楊輝的知情人士」的話稱,楊輝一個月前已經「進去了」 。  據一券商人士表示,楊輝或涉及一級半市場的「利益輸送」問題。
  • 中信證券人均77萬,領跑金融上市公司丨...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業績繼續呈現良好態勢,歸母淨利潤增長38.47%《投資時報》研究員 田文會作為衝在資本市場最前線的金融機構,證券公司的薪酬水平一直高高在上,成為金融專業畢業生瞄準的對象。2019年資本市場整體回暖,多數券商業績水漲船高,賺得盆滿缽滿。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證券,人均薪酬更是衝上了金融業上市公司榜首。
  • 中信證券力挺A股!沃森生物賤賣資產,12萬股東無眠!
    影響股市重要消息【中信證券:A股本輪慢漲將延續至明年一季度】中信證券認為,趨勢上,國內外基本面向好預期強化,A股本輪慢漲將延續至明年一季度。國泰君安說突破3500,中信證券說慢漲至明年一季度,更大膽的是海通證券,說牛市歷時近兩年但漲幅不大,歷史上滬深300牛市最低漲幅137%,這次才73%,那就是還有翻倍的空間題材上,看好順周期、後周期的大金融、可選消費板塊,優質地產藍籌等!大家也不用激動,唱多是券商的政治正確,像中信這種很多時候還是反向指標,被人調侃「反這買,別墅靠海」。
  • 風險事件頻發 證券行業「一哥」中信證券聲譽預警
    證券行業「一哥」中信證券連續15年經營業績穩居全行業榜首。隨著金融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外商投資證券公司入場,其「一哥」地位或面臨不小的挑戰。除了5月份業績下滑,今年以來,中信證券還經歷了多項風險事件,比如,營業部員工用假公章涉嫌違法集資詐騙,員工因「飛單」被警示,不正當競爭等一系列問題撲面而來。
  • 中信證券短期無減持中信建投計劃 在申請基金投顧資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信證券:短期內無減持中信建投計劃,在做基金投顧資格申請3月20日上午,國內龍頭券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600030.SH)線上舉辦了2019年業績發布會。在做基金投顧的資格申請和業務籌備關於中信證券暫時沒有入選首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李勇進表示,中信證券一直密切地和監管部門保持溝通,也在做資格申請和業務籌備。「公司具有科學完善的金融產品體系、行業領先的金融產品配置能力和銷售能力,也儲備了全行業數量最多的投資顧問隊伍。
  • 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 金融理財 大小: 52.02MB
  • 2020中國證券公司金牛獎揭曉 中信證券斬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等...
    證券公司金牛獎評選秉持公正、公開、公平原則,通過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專業化的評選機制,篩選出一批業績突出、管理規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發展潛力巨大的具有標杆意義的證券公司和證券業務管理團隊,期望為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在本次證券公司金牛獎的評選中,中信證券獲得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金牛資產管理團隊三個獎項。
  • 炒股軟體衝科創板 通達信母公司與中信證券關聯交易
    據招股說明書,2017年和2018年,中信證券分別為財富趨勢的第一大客戶和第三大客戶,而財富趨勢的第二大股東金石投資為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並且財富趨勢董事Yao SUN在中信證券兼職總監職務。  時代周報指出,財富趨勢與中信證券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值得商榷。
  • 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獲得《京華時報》「金口碑金融創新」大獎
    2015年1月15日,由《京華時報》主辦的「金融嬗變金融論壇暨金口碑金融機構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以優異的金融創新成績,將「金口碑金融創新」大獎收入囊中。 《京華時報》是北京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讀者面廣泛。
  • 風險事件頻發 中信證券聲譽預警
    2018年12月起,中信證券著手收購廣州證券,而此前中信證券試圖收購廣發證券未成功。2020年1月,中信證券以134億元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廣州證券遂更名為中信華南,並於2020年1月31日納入並表範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收購廣州證券大大增加了中信證券在華南市場的布局。
  • 2020中國證券公司金牛獎揭曉 中信建投證券斬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
    中證網訊 (記者 周璐璐)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榜單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榮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金牛資產管理團隊、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四個獎項。  中信建投證券總裁李格平表示,「註冊制為券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 中信證券: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擁有主要全資子公司5家,分別為中信證券(山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山東)」)、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國際」)、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石投資」)、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投資」)、中信期貨有限公司
  • 中信證券業績夠好嗎?投行業務領先、交易佣金利薄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分析認為,「從絕對規模上看,中信證券在營收、淨利潤方面將繼續維持行業第一,預計顯著高於行業第二;並且也創下2016年以來業績新高,成為史上第二好。」不過從增速上看,公司2019年增速弱於行業平均85%的增幅。招商證券非銀團隊分析認為,這主要由於公司相較行業更強的業績穩定性。
  • 中信證券:布局華南的雄心壯志能爭幾分臉面?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中國大型綜合化證券集團中信證券(06030-HK, 600030-CN)榮膺2019年中資券商經紀服務收入及淨利潤榜首。詳情請參見《券商業績放榜,有哪些投資機會?》
  • 中信證券計提50億元巨額減值,股票質押業務風控或有缺陷
    而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金融中介商,在註冊制下將承擔更重要的職責。當前,無論從資產體量抑或收入規模來看,在行業內均遙遙領先的中信證券(600030.SH)可謂當之無愧的「券商一哥」。在中信證券併購廣州證券半年後,資產規模終於突破萬億,成為中國首家萬億級券商。然而,日前高達50億元的巨額信用減值卻為其三季報蒙上了陰影。
  • 航母級券商方向未變,答案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按照一般的商業規律,但凡是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企業就不會有精力搞研發創新。於是決策層幾番討論後決定將南北車合併,為的是接下來我們能在一帶一路項目中更好的發揮中國高鐵優勢。確切的說,彼時的口號還不是一帶一路而是——中國高鐵走出去。2014年底為了中國高鐵的第一單墨西哥高鐵項目能順利,南北車終於官宣要合併。
  • 2019十大金融創新之星出爐 工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證券入選
    其中,2019企業價值紅寶書——「年度金融十大創新之星」的評選,主要以服務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評選依據,產品力、服務度、風控水平以及圈層影響為評選維度,初步入圍票選企業共計30家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
  • 中信消費金融公司開業 中信系再獲一金融牌照
    7月26日,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金」)在京正式開業。在業務發布會上,該公司的高管團隊也悉數亮相,董事長為皇甫文忠,總經理為周青松。
  • 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中信消費金融開業
    2019年6月5日,中信消金獲得中國銀保監會開業批覆,並於2019年7月26日正式對外營業,營業範圍包括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代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