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農村校的堅守

2020-09-11 福鼎新聞網

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9月7日早上8點半,嘹亮的國歌聲在簡陋的操場上空響起,每周一早上的升國旗儀式準時在沿州小學舉行。老師和學生們站在國旗下,唱著國歌,目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沿州村位於白琳鎮東北部,而沿州小學就這樣靜靜地屹立於村內一隅。該校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走過了最輝煌的90年代,現在正逐漸被世人遺忘。

生源流失、師資薄弱是當前農村學校發展的一大瓶頸,沿州小學也不例外。目前,該校僅有學生29人,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大部分都來自學校所在的沿州村。現有教師5名,除1名代課教師外,年齡均在55周歲以上。

「學生最多的時候有400多名,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人選擇了進城務工,學生數量大幅度下滑。」7月份剛剛退休的梁亦樂是沿州小學的原校長,由於該校教師隊伍不足,9月開學後他被返聘回校,重新站上教師崗位。他無奈地告訴記者,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師資力量,學校不得不開展複式班教學。「將不同年級安排在一起上課,是為了確保師資力量分配最優化。」

在教室裡,記者見到了「傳說中」的複式班:明亮整潔的教室裡,兩個年級的學生涇渭分明地坐在座位上,講臺上的老師一會兒教坐在左邊的一年級學生如何寫生字,一會兒給坐在右邊的三年級學生講解數學題目。

「每次上課前,都得將時間和課程一一規劃安排好,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享受到教育。」正在上課的是有著41年教齡的周立章,他在沿州小學已經紮根了將近30年之久。「大半輩子都跟學生待在一起,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多。」在周立章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樣,需要用愛心和耐心去認真對待的。

去年,班上有個存在智力缺陷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自顧自地睡覺,偶爾還會獨自一人悄悄跑到校外去。「上課的時候就得站在他的座位旁邊守著,以防他摔倒,下課了也得高度關注他的動態,擔心他出事。」周立章說,由於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平時缺乏關愛,作為老師,除了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還得肩負起守護學生的擔子。「再過幾年我也要退休了,我得站好這最後一班崗。」周立章目光堅定。

不忘教育初心,用愛堅守鄉村教育。「如果我們不繼續幹下去,村裡的孩子就可能會面臨失學。」沿州小學負責人周孝端告訴記者,對於留守兒童而言,進城讀書所需要的食宿費、交通費等開銷成本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難題,「就算最後只剩一個學生,我們也得把農村教育做好。」周孝端一語道盡了所有老師的心聲,他們希望,能夠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之心來鋪就這些孩子們的求學路。

下午4點,放學鈴響,29名學生背著書包,排著隊伍,在學校老師的護送下,依次走出校門,穿過車來車往的馬路,在落日的餘暉中,緩步歸家去……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一師一校一生的堅守
    隴南的一處小山村裡,廟灣村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山區一師一校教學點,學習配套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今年59歲高齡的楊進老師站在講臺上認真的講課,教室裡只有一名一年級學生郭思涵在認真聽課,教教室顯得空曠而和諧,一校一師一班一個學生的校園,在大山深處,演繹著徽縣教育事業「一個都不放棄」的堅守。
  • 一所農村學校的堅守……
    早上8點半,嘹亮的國歌聲在簡陋的操場上空響起,每周一早上的升國旗儀式準時在沿州小學舉行該校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走過了最輝煌的90年代,現在正逐漸被世人所遺忘。生源流失、師資薄弱是當前農村學校發展的一大瓶頸,沿州小學也不例外。目前,該校僅有學生29人,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大部分都來自學校所在的沿州村。
  • 堅守農村,鑄就師魂
    堅守農村,鑄就師魂》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能代表虎橋小學參加這次舉辦的《我身邊的好老師》的演講活動。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守農村,鑄就師魂》。 在我心中,教師這份職業雖說平凡,卻又是那麼的神聖。教師是愛的化身,愛孩子的一切,愛一切的孩子。教師們的奉獻是潛移默化的,但卻是那麼的壯烈,如春蠶,如紅燭。
  • 南安山區藏著一所「袖珍校」,這位教師堅守了23年!
    這個教學點很特殊,只有3個班級,23名學生,沒有像樣的操場……然而就是這樣一所「袖珍學校」,卻有一位老師像環繞著村莊的大山一般,守護著孩子們的成長,為他們傳授知識。    他,就是陳雙木老師,用23年的堅守,默默守望山裡娃的求知夢。    昨日,沿著盤旋的山路,記者來到翔雲鎮沙溪村,此時學生已經放假,整個村子安靜得出奇。
  • 這所農村中學是這樣對待縣管校聘教師的
    這四、五年來,因為該校的不斷地哀微,D校每年都會陸續有教師調出,D校由四、五前一百多名教師到目前只有二、三十名在校教師。因為教職工年年在變化,所以每一新學年學校都會新建新的工作群,故而四、五年前的工作群多是以前的個別同事偶爾冒冒泡。
  • 一人一校 涼山州民辦教師堅守村小20年(圖)
    一人一校,在偏僻的大山裡,堅守著寂寞與清貧。20年來,他教過的300多名學生中,約100人考上了大學。  替人代課 一代就是20年  金子黑是馬可村人。1996年,初中畢業的他考上了中專,但是家裡條件非常困難,只能輟學回家,準備外出打工。當年8月,時任馬依足中心校校長的白史坡,找到了金子黑。
  • 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
    從生源流失到回籠 從薄弱校到口碑校這所農村校緣何迎來教育春天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執行校長肖志彬目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民大附中豐臺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二年學制、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王佐鎮中心。
  • 農村學校被不斷取消,縣管校聘後,農村教師將何去何從?
    可是,隨著農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農村裡的學校正在逐漸減少,這是為何?現在各地的學校都在開展縣管校聘,而這些農村學校在被取消之後,學校裡的教師們又將何去何從,也會按照縣管校聘的政策被分配到其他的學校裡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帶來的蛻變
    從瀕臨停辦的「冷門」校到在校生1600餘名的「熱點」校;從低矮簡陋的磚瓦房到窗明几淨的教學樓;從泥濘坑窪的磚鋪地到整潔平整的水泥地……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城關鄉第一中學地處城鄉接合部,她的蛻變,要從2005年4月說起。當年學校只剩下160名學生,學校走進了歷史最低谷。2006年年初,封丘縣教體局及時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
  • 何福文:17年來堅守農村學校,不忘育人初心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壩美鎮八達初級中學校的何福文老師入圍了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他究竟是怎樣一位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聽聽他的故事。我叫何福文,廣南縣壩美鎮人。
  • 一所農村小學的價值觀教育實踐
    建於2010年的武隆實驗二小,是一所位於縣郊的農村小學。面對建校之初「硬體硬、軟體軟」的「零文化」狀況,學校將傳統文化精粹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培育「學生文雅、教師儒雅、學校高雅」和「儀表端正、品行方正、心懷正見」的「雅·正」文化。「塑雅正魂,走特色路」改變了這所新建農村小學的面貌,短短5年間,武隆實驗二小就成了「百姓身邊好學校」和重慶市的特色發展強校。
  • 他們拿著低微的工資,卻一直在農村學校堅守
    他們就是農村中小學的臨時代課老師。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仍然一定比例的代課教師,他們身影活動於農村大學校或邊遠山區學校;農村代課教師的長期存在有什麼原因呢?1、教師專業比例不協調;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教師都是「多功能」的,哪裡需要,哪裡補;但在一些專業上是無法包辦的,有專業的老師也忙不過來,就只能請一些「有專業」的代課老師代勞;2、農村教師人數和農村學生數,校點數不匹配;農村學校學生大量外流,導致農村學生逐年減少,教育局核准的教師數也會相應減少。
  • 【暖新聞•江西2019】一人一校 他堅守講臺20年大字
    這裡是袁清山堅守了43年的學校,學校佔地只有1.2畝,包括廁所在內共6間房。如今這裡,除了袁清山,只有一對有智力障礙、讀一年級的姐妹。學校雖然很小,卻承載了袁清山一生的夢想,以及兩名女孩的全部希望。【十分堅守】為了兩名學生 他放棄進城陪孫子去年9月開學前,袁清山早早地坐在辦公室裡等學生來報名,即將60歲的他將在2019年12月退休。
  • 河北這所偏遠農村小學,有四位「60後」老教師堅守了30多年,如今他們快退休了
    這裡是邯鄲曲周縣白寨鎮柴閭寨小學位於四縣交界被稱為白寨的「西藏」在這所偏遠的農村小學校長王敬彬說:我們這幾位「60後」老教師快退休了,我有一個設想,到那時候我要開一個座談會,邀請老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讓老教師談一談自己的工作經歷,並且我要給老同志獻一束鮮花
  • 堅守農村學校18年,從未曾離開,我不後悔
    不過,堅守農村學校18年,從未曾離開,我早已經習慣了,我也從不後悔堅守這彈丸之地。我不後悔,不是因為這片土地多麼重視教育。「你們老師教得好有獎金!」不僅僅是隔壁村的學校一些家長這麼說,就是身邊的一些家長也經常說這樣的話。
  • 鄉村教師:再次家祭,18年在農村學校教書育人,我在堅守什麼?
    再次家祭,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原來在農村學校任教了18年。這麼多年教了七八屆的學生,前幾屆的學生,他們有些人的孩子都比我家的二寶還要大得多,歲月如風,往事隨風。這兩天簡單細算了一下,在老家蓋一棟可以直接居住的房子,沒有六七十萬左右的錢,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 兩會獨家觀察:農村電影放映工作在堅守中前行
    兩會獨家觀察:農村電影放映工作在堅守中前行 兩會觀察:農村電影放映在堅守中前行 時長:10:39 來源:電影網
  • 堅守初心,默默奉獻農村教育——記沙沿小學教師張輝
    堅守初心,默默奉獻農村教育——記沙沿小學教師張輝張輝老師個人先進事跡 張 輝,女,39歲,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漢臺區龍江街道辦事處沙沿小學一級教師,2001年9月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農村教育工作19年。2014年9月她主動到漢臺區龍江街道辦事處譚堰小學輪崗交流一年。
  • 我是一名農村教師,我對縣管校聘是這麼理解的,不知對否
    我是一名農村教師,最近看了不少關於縣管校聘的文章,施行縣管校聘之後,教師不再屬於某個學校的人,而是屬於系統人,由縣級教育部門統一管理,統一調配。按照政策可能要把一部分縣城優秀教師調配到農村邊遠學校任教,也有可能會把一部分農村教師交流到縣城學校工作,使教師流動起來,讓一些農村學生也能夠體驗到城裡學校的優秀教師的課堂,不能不說,國家在制定這一政策的時候初衷絕對是好的,是為了教育發展大計而斟酌考慮的,對這些無可非議!
  • 「縣管校聘」是新一輪對農村教育的收割?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縣管校聘「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