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2020-12-11 騰訊網

為了不讓我們失聯,請記得「設為星標」

作者:梁小小

正當北風起,杏葉一地黃。

今年的冬天,真冷。

這種冷,不單單是指天氣的寒冷,更是各方面遭遇的壓力、變遷與寒冷。

前不久,榮耀從華為剝離出去。

任正非在送別會上說: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處在一個最艱難的時期。

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

艱難困苦的鍛鍊,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

鐵樹,終會開花的。

有人說,接連面臨國外的制裁與打壓,華為真的挺難,也許今年冬天是華為最最寒冷的冬天了。

事實上,還真不是。

按照任正非的想法,華為一直都在冬天裡艱難求生。

這背後,是數十萬人的堅守與死磕。

華為成立33年來,經歷過無數次斷臂求生。

而幾乎每一次,都離不開一個女人的謀劃和拍板。

這個女人就是:孫亞芳。

她被尊稱為「華為女皇」,是任正非的最強搭檔。

《2018中國最傑出商業女性排行榜》上,孫亞芳打敗董明珠和李慶萍,登頂榜首。

圍繞在她身上的標籤很多:

華為花木蘭和「國務卿」、華為的救命恩人、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女性……

不過,以上所有都抵不過這一點:

孫亞芳是「最懂任正非的女人」。

左邊是孫亞芳,中間是董明珠

善解人意的女皇

「讓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孫亞芳比任正非小11歲,都是貴州老鄉,但兩個人起初並不認識。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龍崗,籌資2萬塊成立一個小公司。

而那時的孫亞芳,正在北京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所當工程師,工作安穩,手捧「鐵飯碗」。

任正非創業初期很困難,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孫亞芳。

並且,在孫亞芳的幫助下,任正非籌到一筆資金,好不容易渡過了當時的難關。

打過一次交道後,孫亞芳了解到華為的運行模式,覺得很有前景。

慎重考慮後,她摔碎鐵飯碗,辭掉北京的工作,南下深圳,加入華為。

彼時是1992年,孫亞芳37歲。

一個中年女人,放棄北京的優厚待遇,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企業,這份勇氣和膽識,註定了孫亞芳不是普通的女人。

而且,孫亞芳畢業於當時八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的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畢業之初,孫亞芳分配到國營無線電廠當技術員。

第二年就調到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做老師。

兩年後,升到北京的一家研究所。

短短3年,完成三次躍遷,再到加入華為,足以說明孫亞芳是個喜歡不斷挑戰的人。

很快,孫亞芳的主見和果斷也在華為得到印證。

初期的華為,為了拓展市場,大多都是賒銷,這導致公司常常資金緊張。

最嚴重的時候,員工幾個月都沒有發工資,到處充斥著不滿和埋怨。

某一天,收到50萬元貨款,管理層為這筆錢應該先做什麼產生了爭執:

有人覺得應該先付給供應商,否則供應不足;

有人覺得應先投入生產……

任正非也拿不定主意。

關鍵時刻,孫亞芳建議,應該先給員工發工資,供應商可以再找,要是員工都走掉,公司就真完了。

一番話,讓任正非暗暗對這個看似文弱的女人,產生了敬佩感。

當這筆錢給員工發完工資後,果然士氣大漲,研發進展也有了新的突破。

這一次,孫亞芳的和風細雨、善解人意,給華為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雷厲風行的孫總

「小勝靠智,大勝在德」

「小勝靠智,大勝在德。」這是孫亞芳在一次內部的幹部會議閉幕式上提到的。

無論是德還是智,在孫亞芳這裡可都可以理解為,對企業的忠誠,對追隨者的真心。

2003年左右,任正非壓力特別大,全球TI產業泡沫破滅,華為第一次出現收入下滑,大家的信心瞬間跌至冰點。

同時,思科電子指控華為盜用思科的部分原始碼,思科副總裁還專程來中國,要求華為立即停止銷售,並賠償。

更重要的是,思科出巨資肆意抹黑華為,要致華為於死地。

這壓得任正非幾乎喘不過氣來,徘徊在抑鬱症的邊緣。

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任正非就經常給孫亞芳打電話。

一方面因為她女性獨有的細膩溫婉,另一方面也因為孫亞芳比一般人更懂任正非。

在孫亞芳的建議下,華為採取迂迴戰術對抗思科,跟思科的對手合作,聘任最厲害的律師事務所,邀請他們來華為的工廠參觀。

參觀以後,律師們被華為的研發實力震撼到了,他們相信華為一定是清白的。

給到反擊的唯一方式:告思科壟斷。

孫亞芳很快採用這個建議,同時借用網絡造勢,打出華為是民族企業的感情牌。

僵持一年多以後,思科私下主動找華為求和,最終達成和解。

對外這一戰雖然勝利了,但內部的種種糾葛,依然讓任正非壓力重重。

好在,不管什麼時候,孫亞芳都堅定站在任正非的後面。

任正非母親出車禍的時候,任正非正在伊朗出差,得知消息後,他心急如焚,但轉機飛回來至少需要十幾個小時。

第一時間,是孫亞芳趕去照看。

可以說,任正非的許多重要事情都離不開孫亞芳的陪伴。

有一年,任正非癌症需要做手術,但不敢走漏風聲,害怕傳出去對各方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這事就只有孫亞芳一個人知道。通過她的安排,任正非從飛機上一下來就直接到醫院,做完手術後,整個病房冷冷清清的,連一束花都沒有。

病床前,也唯有孫亞芳靜靜地陪著。

孫亞芳曾說:

「不像普通員工生病,至少還有人來看望,有一束鮮花,任總就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

做事業,歷來需要付出,需要犧牲。

任正非這種拼盡全力的投入,無形中也影響著孫亞芳。

孫亞芳20多歲時,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後,此後再沒有結婚,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華為。

在華為內部,流傳最廣的一個詞叫:「左非右芳」。

簡簡單單四個字,直觀明確地概括出孫亞芳在華為的地位,和員工心中的份量。

在華為人的往來郵件上,所有領導都要出現全名,只有任正非和孫亞芳才能被稱為「任總」、「孫總」。

被稱為孫總的孫亞芳,那時身為華為董事長,自然也有嚴厲的一面。

曾經,有下屬拿一份資料給孫亞芳看,她問某部長是否看過,對方回答,應該看過了。

孫亞芳立即非常嚴肅地說:「不能是應該,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幾乎所有華為人都知道,如果忘記在展會上打領帶,被孫亞芳看見的話,鐵定挨批:

「個人形象就代表華為形象,你領帶都不打,公司還要不要混......」

執掌著千億企業,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孫亞芳的壓力特別大。

她的嚴厲背後,何嘗不是一番苦心和對企業的熱愛。

就像任正非說的那句話:

「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

鐵馬女戰士

「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

孫亞芳最喜歡韋唯唱的那首《心願》,裡面有句歌詞:

「燃燒的永遠是熱血,不朽的永遠是信念!」

這句話,恰好是孫亞芳對華為,付出多年努力的最好詮釋。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孫亞芳,才是推動華為狼性文化的那個人。

1996年,華為自主研發的數字交換機在市場上反響不錯,收益大幅提升。

但問題也很快暴露出來,員工腰包鼓了,幹勁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層幹部,準備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看到此情此景,孫亞芳坐不住了。

她認為改革勢在必行,先跟相關管理人員溝通,但大部分人不贊同改變。

於是孫亞芳牽頭,帶領市場部7000多個員工,向公司遞交兩份報告:

辭職報告和述職報告,在華為掀起了「先辭職、再競崗」的風暴。

任正非說,我只會在一份報告上簽字。

最後,這場變革撤掉了6位辦事處主任,營銷隊伍也有30%的人離開。

這一戰,標誌著華為從「公關型」向「狼型」的轉變。

也讓任正非對孫亞芳的信任,再次提升。

任正非曾說:「維持現狀就是落後,滿足現狀就是等死。」

這一點,孫亞芳應該比任正非更有感觸,更有危機感。

當確定以「狼性文化」為基調後,孫亞芳斥巨資引進了IBM的諮詢公司,為華為量身定製人才管理體系。

這一套體系,在孫亞芳的運籌帷幄下,逐漸演變為華為獨特的選、育、用、留四個人才體系模塊。

也就是華為「狼性文化」中強調的,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鬥。

曾經,有一則傳言:

看看那些出差「呼朋引伴」一大波人的,肯定是華為公司的業務員;

而出差只有「孤身一人」的,是中興公司的業務員;

不出差談業務,「坐等上門」的,是北電和大唐電信的……

在孫亞芳看來,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使命感。

她說:「什麼叫使命感?要真正拿心去做,才是有使命感,心中裝著客戶才叫有使命感。」

所以,華為市場部人員外出談業務,可以等客戶一個星期。

常常是,還沒到上班時間,華為人就已經在客戶的辦公室門外候著。

客戶一來要忙著開會,銷售人員就去會議室門口等。

會議開完,客戶要約人吃飯,華為人笑著說自己可以再等。

一個多小時候後,客戶吃完飯回來,一出電梯門,就看見華為人還在那裡,一問根本沒吃飯,驚詫之餘,這才跟銷售人員談起業務來。

就是靠這樣的「華為式訓練」,華為銷量猛增,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

曾經,很多人認為華為的「狼性文化」有些偏執。

但孫亞芳的解釋是:

「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

外柔內剛雙面人

「我們沒有對手,

我們的對手就是自己」

在每年的年終會上,孫亞芳的總結髮言,一定會讓人眼前一亮。

她不用慣常的匯報、總結、反思、展望這樣的模板。

而是,以她自己的獨特方式進行講述。

這些發言總結,最後都會刊發在華為的內部刊物上。

而且,任正非不止一次公開引用孫亞芳的發言,也多次表示,她對華為的貢獻,功不可沒:

如果沒有市場部大辭職所帶來的對華為公司文化的影響,任何先進的管理體系在華為都無法生根。

孫亞芳的多次主動積極,和敢於擔當,讓任正非對她的信任感達到一百分。

1999年,華為公司需要一個董事長,任正非建議孫亞芳為第一候選人。

最後,孫亞芳全票當選。

這讓任正非很欣慰,他迫切需要孫亞芳這樣聰慧幹練的「臂膀」。

事實證明,這份放心與重託,沒有被辜負。

2001年,任正非最信賴的華為副總裁李一男,帶著一批技術骨幹離開,成為華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李一男,曾在26歲就成為華為副總裁

人才的儲備又一次成為焦點,任正非召開討論會。

會上他說:「現在的華為太虛弱,需要大量招兵買馬,引入外部人才。」

說完,要求大家對「新兵」的培訓、派遣,拿出具體方案。

參會的幾位核心人物思考後表達看法,想讓孫亞芳再來一次幾年前那樣的全體辭職。

但是,孫亞芳卻極力反對:

華為不能成為人才集散地,我們必須想辦法留住華為想留住的人,讓『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斷奔跑。

她深知任正非想要「餓狼」,但任何人來到華為兩三年,都會成為「飽狼」,到那時,真正的人才被埋沒,還會增加很多成本。

如今正在逐步完善體系,應該建立一種更加彈性化的機制。

從此以後,所有管理幹部實行能上能下,又一次推動華為快速發展。

對內,孫亞芳敢於跟領導「正面硬剛」;

對外,孫亞芳總是和風細雨,舉止優雅。

華為的許多重要接待活動,幾乎全是孫亞芳出面,包括英國文化大臣的來訪,G20峰會期間對印尼總統介紹華為手機等。

她的親和力、氣場和獨特魅力,讓人如沐春風。

尤其是,孫亞芳的全英文演講,讓無數人傾慕。

任正非也曾誇獎孫亞芳在百忙之中,還要抽時間學習英語。

《財富》雜誌曾這樣評價孫亞芳:

她口才和風度俱佳,但行事低調,

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奠定了華為高效的執行文化,

更以女性追求細節、完美的天性,推動華為內部管理精益求精。

智慧女舵手

「燒不死的鳥都是鳳凰,

從泥坑中爬起來的才是聖人 」

孫亞曾說:領袖是自己悟出來的,也是在實踐中磨鍊出來的。

這句話本來是在會議上鼓勵員工講的,卻無形中成為孫亞芳自己的成長寫照。

從進入華為開始,孫亞芳就一直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協調和扶持作用。

孫亞芳進入華為的第二年,牽頭21個省會城市的郵政系統,聯合出資成立莫貝克公司。

這個公司的成立,解決了銷售和資金的兩大難題,所以,各地郵電系統投票決定管理者。

誰知,大家都把票投給了西南地區的一家電信負責人。

這事讓華為感到很為難,擔心以後不好管理公司。

孫亞芳考慮良久,又跟幾個股東代表商量,決定召開一個緊急會議,協商董事長改選。

最後,臨時會議一致通過任正非為董事長。

在孫亞芳身上,最亮眼的一點是,她永遠清醒、看得廣闊、想得深遠。

就像2007年那件轟動全網的事。

經過幾輪高速發展和擴張後,彼時的華為內部又出現管理混亂,人浮於事。

這一次,孫亞芳又義無反顧站出來,提出打破「論資排輩」這一習俗,所有工齡超過8年的人,重新競聘上崗。

誰有能力,誰就先選好崗位,沒有能力或是不認可華為的管理理念,可以選擇退出。

這個舉動,炸開了華為新老員工的內心和行動力。

雖然這一次「換血」,整整花費了10億元,但華為內部的氣勢和效能,得到明顯提升。

這踐行了任正非的那句話:

「如果我們不主動打破自己的優勢,別人早晚也會來打破。」

在華為,除了孫亞芳,沒有第二個人對任正非的話,能充分地理解和做出準確反應。

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因為任正非對孫亞芳的了解。

很多年前,孫亞芳給任正非的報告說:

一、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的創造方式發生了變化,主要由知識、管理創造,因此要體制創新;

二、讓有個人成就欲望者成為英雄,讓有社會責任的人成為管理者;

三、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接班人承認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並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這被任正非當作華為的根本宗旨,也出現在《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裡面。

所以,與其說是孫亞芳非常懂任正非,不如說,因為兩個人的理念與目標,非常一致。

那就是:要把華為打造成世界上最出色的企業。

回頭看,崎嶇坎坷

向前看,永不言棄

2018年,63歲的孫亞芳,將董事長這一權杖,移交給梁華。

經歷長達26年的操勞辛苦,孫亞芳也應該退休了。

但是不管她在哪裡,我們相信,她對華為的初心不會改變半分。

前不久,羅振宇在演講中提到,他收到華為雲銷售員的一封郵件,裡面說:

我們為得到公司聯繫了一個500萬的訂單,只要你們願意,馬上就可以籤約。

請你們不要有任何顧慮,你們的籤約,跟華為雲能否為得到公司做數據服務,沒有一絲關係。

我們華為雲做事情,不是要賺客戶的錢,而是要幫客戶賺錢。

這一項銷售技巧,堪稱驚豔。

除了讓收到郵件的羅振宇瞬間被徵服,更讓無數人看到了華為銷售人才的極致用心。

這件事,正好將華為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

華為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

從去年開始,華為一直處於內憂外患中,以至於今年不得不剝離榮耀。

但我們相信,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就像前不久,華為在微博上發布的那張圖片。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熬過去,就是勝利;活下來,才會海闊天空。

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這句話,不僅是華為的寫照,是任正非和孫亞芳的精神,也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信念。

這個冬天確實很冷,但請你再撐一撐,江湖路遠,道阻且長,他日我們高處見。

參考資料:

1、華為官方微博、網站

2、《走進華為》

相關焦點

  • 1996年,孫亞芳帶領7000人辭職華為,任正非稱讚:感謝她救了華為
    我們知道華為總裁任正非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華為的中高層幹部沒有一個不被他罵的狗血淋頭的。但在華為有一個女人比任正非罵人還狠。一次,在華為參展的展會上,她看見有員工沒打領帶,火爆脾氣立馬就上來:「個人形象就代表華為形象,你領帶都不打,公司還要不要混......
  • 任正非:這樣的幹部不能晉升!話音剛落,孫亞芳反駁:你不了解他
    摘要:任正非:這樣的幹部不能晉升,「最懂」任正非的孫亞芳卻反對:老闆,你不了解他!後來,這位幹部成了華為高級副總裁。會議正在進行,幾位副總正在討論中,任正非突然從外面走進來。任正非有個習慣,喜歡深入基層,看到哪個部門在開會,常常做個「不速之客」,進去聽幾句、說幾句,然後背著手就走人。
  • 孟晚舟至今未歸,孫亞芳或成接班人?她的實力連任正非都自愧不如
    可能很多人對孫亞芳不太了解,只知道華為有任正非,孟晚舟,餘承東等經常話題性比較高的人。孫亞芳在商界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的,原本在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工作的孫亞芳還是個老師,直到1992年正式進入華為工作。孫亞芳現在的任正非已經75歲了,以後華為的路還很長,任正非需要將華為交到可靠的人手中。那麼孫亞芳有可能成為華為的接班人嗎?
  • 任正非卸任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孫亞芳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天眼查數據顯示,4月10日,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CEO任正非退出公司董事,前華為總裁孫亞芳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田興普接任。此外,包括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內的4名主要人員全部退出,新增董慶陽、陳志東、彭中陽為主要人員。
  • 近期通過天眼查發現華為前總裁孫亞芳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近期,小編觀察天眼的時候發現,4月10日,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CEO任正非退出公司董事,前華為總裁孫亞芳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由田興普接任。此外,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胡厚昆、徐文偉、郭平4名主要人員也於10日退出公司董事,並新增董慶陽、陳志東為主要人員。
  • 任正非的船
    孫亞芳比任正非小11歲,也是貴州人,曾有傳言,未入華為之前,在國家機關工作的孫亞芳,曾幫華為獲得貸款,讓華為渡過了難關。由此可見其背景也不一般。當然,能在華為眾多優秀人才當中脫穎而出,孫亞芳的能力自不用多說。
  • 華為總裁任正非:3個兒女3個姓,兩任妻子親如姐妹
    其實,他背後也有兩任的妻子和3個兒女,3個兒女卻有3個不同姓,到底是為啥? 後來,任正非談起前妻子時說:「 前妻子孟軍性格剛烈,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兩人結婚二十年後分開。」 其實,從華為的管理可以看出任正非同樣是叱吒風雲的人,兩個如此強勢的人能相處20年,也實屬不容易了。 二、 不惑之年的任正非,失業、離婚,還要贍養子女、父母和弟妹,家庭事業真是一團糟。
  • 27年前,任正非人生最大的一次豪賭,鑄就了如今的華為
    而華為以前的BH01和BH03系列產品,每個板只能帶4個用戶。HJD48小型用戶交換機在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一臺機器一共可帶48個用戶。HJD48進入市場後賺了不少錢,1992年,華為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這讓華為嘗到了自主研發的甜頭。
  • 華為讓孟晚舟接任,任正非表示永遠不會,是什麼讓他否定女兒呢?
    當然華為成為國產巨頭品牌它是離不開任正非的幫助的,任正非身為華為創始人它也是鞠躬盡瘁的,不過現在任正非已經步入了暮年,其實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如今華為正身處風口浪尖上面,任正非還無法下臺,可是等事情平歇過去呢?華為又該由誰執掌,華為未來的路在何方?
  • 美國為何要置華為於死地?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其實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任正非把華為從一個小作坊幹成了世界最大的通信設備商,5G技術領先全球。這無疑,引來了「美方霸主」的嫉妒,背後原因是華為掌握的5G技術,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華為這個「毛頭小子」竟然在5G上領先所有對手,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不能允許的,所以美國舉全國之力打壓封殺華為,這背後是恐懼!恐懼自己的霸主位置不保!恐懼中國會因為華為5G技術而超越美國!
  • 孟晚舟被拘捕749天,任正非背後這4個女人曝光……
    而是和大家聊一聊,任正非背後的四個女人。 她們是怎麼影響任正非,又是怎麼被任正非影響的?  第一個女人:孟軍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一個貧困村莊。 第二個女人:姚凌 因為自己的失誤,44歲的任正非不僅失去了事業,也失去了婚姻。 但他沒有氣餒,轉身就跟親戚朋友借來了2萬元。 註冊了一家公司,名叫華為,寓意「中華有為」。
  • 吃水不忘挖井人:任正非3天走遍上海交大、復旦、東南,要去挖人
    就在最近幾天,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好像是懷念起了學生時代,三天瘋狂的逛了三個大學,這是任正非近五年來首次走進中國知名高校的校園。7月30號是上海交通大學開始填報志願的日子,而就在前一天任正非空降交大,這懷念的也太是時候了吧,這不是免費給交大打廣告嗎?
  • 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會上選舉通過了公司新一屆董事會成員,此前曾被流言中傷的孫亞芳繼續留任董事長,副董事長為任正非、郭平、徐直軍、胡厚崑,另外還有常務董事徐文偉等若干人,而原董事會成員、華為老人紀平、費敏退出董事會。據華為人士透露,新董事會人選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在公司內部徵集意見,並進行選舉工作。
  • 華為原副總裁李玉琢:我與任正非的合作與衝突
    1996年初,一次在華為總部的七層與任正非相遇,他說:「李玉琢,你應當經常來匯報莫貝克的工作呀。」後來,他在不同場合又講了兩次「莫貝克搞獨立」。他一次又一次找我談話,先說要派聶國良來當顧問,又說要給我派一個常務副總裁。我感到這無非要監管我,或者讓我當傀儡,就兩次向他寫信請辭。他派孫亞芳來找我談話,我說真心不想當莫貝克總裁了(註:此話有假),讓聶國良來當吧。孫亞芳問:「你真的這麼想?」
  • 任正非內部講話: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
    就目前看來,至少有8個以上的國家直接宣布了終止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其他國家是否在蠢蠢欲動還不得而知。哪怕是國內市場,中國移動也選擇將最大的5G訂單交棒給了「虎落平陽」的諾基亞,籤訂了高達78.4億的訂單,這不禁讓很多人替華為惋惜。然而內憂外患之下,75歲的任正非銳氣難擋。
  • 大頭侃人:任正非|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正是華為成為國際性企業的邏輯
    手頭這本《大頭侃人:任正非》,講透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放下它,我們不禁要問:任正非和華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當初,任正非43歲那年,失業、離婚、負債200萬元,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為了活下去,帶著親朋好友湊的2萬塊錢,在一個破舊的倉庫裡成立了華為。
  • 逆境前行,華為再創全球第一;任正非: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
    華為的持續增長,不僅僅是中國區域業務受疫情影響小的緣故,更多的則源於產品自主研發的這個內因。 華為存儲目前已經在全球成立了12個研發中心,擁有專利數量達到3146件,位於全球第一。在產品架構、存儲容量、帶寬能力上不斷打破行業瓶頸,在高端存儲市場上實現了全面卡位。
  • 華為小公主姚安娜是個怎樣的女孩,任正非和她的媽媽怎麼認識的
    任正非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孟晚舟和兒子任平是任正非和第一任妻子孟軍所生,小女兒姚安娜是任正非和第二任妻子姚凌所生。 任正非曾經動情地說到:「這輩子很對不起小孩,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公司上面。」 任正非和前妻孟軍離婚後,創辦了華為,姚凌成了任正非的秘書,他雖然比任正非小30歲,但被任正非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那個時候任正非也已經離婚,於是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 任正非2次提拔任平進董事會失敗,資質平平?華為員工不同意
    導語:說起華為這個高科技公司,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聲譽也越來越好,名譽度堪比一線大咖。可他的兒子任平,卻資質平平。說起任正非,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集能力和謀略於一身的企業家。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的努力,離不開他的才華。
  • 任正非:不再是35歲優化定律,如今幹到60、70歲也可以
    「35歲一刀切」這個概念據說是華為最先開始貫徹實施的,所以前段時間一個螞蟻金服的員工還發表了一篇痛恨帖,他痛恨任正非,35歲優化,被提出後國內一堆企業跟著學,現在連普通招聘都對35歲以上的設置門檻,難道35歲以上就不用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