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2020-12-17 TechWeb

 

華為改選孫亞芳留任董事長 擊破公司家族化流言

1月15日,一個普通星期六的早晨,華為公司高管從全球各地雲集深圳,參加新一屆董事會。會上選舉通過了公司新一屆董事會成員,此前曾被流言中傷的孫亞芳繼續留任董事長,副董事長為任正非、郭平、徐直軍、胡厚崑,另外還有常務董事徐文偉等若干人,而原董事會成員、華為老人紀平、費敏退出董事會。

據華為人士透露,新董事會人選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在公司內部徵集意見,並進行選舉工作。新董事會班底引入了華為公司原經營管理核心團隊成員(EMT),強化了董事會與公司業務的交流,例如原來EMT主管戰略與市場的徐直軍、主管銷售與服務的胡厚崑。

孫亞芳的留任,是對一年多以來外界對任正非主導公司「家族化」走向臆測的有力反擊。大約兩個月前,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已經反駁所有流言是一個「娃哈哈」的問題,稱華為必然是走「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的路線。

不僅如此,任正非在新董事會產生時進一步表示了「放權」的決心,這也表現在新董事會產生同時,華為對公司業務架構進行的大刀闊斧調整,未來其業務劃分將打破過去按產品分類的方式,而是轉向按照不同客戶將公司業務分為四大塊——管道(運營商)、企業網、終端以及其它。

「華為董事會將越來越強化集團控股公司發展的模式,董事會進一步放權,讓底下四大業務分別擴張。」上述華為人士說。

「更開放,更透明」

新董事會改選以及公司架構調整,與華為近來面臨的轉型壓力有著密切關係。

2010年11月以來,任正非密集地在公司內部作了三次意味深長的發言。三次發言表達了已經在全球電信設備領域處於「坐二望一」位置的華為,在企業傳承、業務轉型、公眾形象等問題上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2010年11月2日一篇名為《我們要習慣在謠言中發展》的內部講話。針對媒體以及公眾認為,其有意扶持兒子任平接班,並從而導致多年合作夥伴孫亞芳去職的傳言,他調侃說,「這是個娃哈哈的問題,媒體現在很沉悶,如果不哈哈,大家很壓抑,沒有愚人節,就開了個大玩笑」。他同時強調,華為公司從創始開始以及此後公司的股權結構設置已經註定了一開始就是走「去家族化」的方向。

其次是2010年11月30日,任正非在「華為雲計算發布會」上的發言稿。這次發言表達他對當前產業發展趨勢下,華為面臨的雙重困境——電信業面臨天花板以及「雲計算」時代電信業與IT業的相互滲透,對華為業務模式、市場策略、企業文化帶來的全方位挑戰。他敏感地意識到,華為必須從過去電信設備商封閉競爭的慣性中走出來,走向開放與合作。

再者則是2010年11月25日任正非在與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常務副總裁徐直軍、郭平,公共關係、品牌部、媒體關係、終端公司、黨委相關人員就「向媒體開放」問題的座談紀要。或許是有感於近一年來漫天飛舞的流言對華為形象的傷害,他檢討了自己個人作風對公司品牌策略的負面影響,「我和媒體打交道的方法是存在障礙的,但華為才是個二十多歲、朝氣蓬勃的小夥子,確實需要被世界正確認識。別人對公司的誤解,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主動與別人溝通,甚至連被動的溝通我們都害怕,還把這當成了低調」。

任正非說,「在輿論面前,公司長期的做法就是一隻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我可以做鴕鳥,但公司不能。」他同時號召公司宣傳部門採取「文責自負」的態度,不要害怕對外說錯話,把其個人作風和公司作風有效區別開來,「如果不區分開來,公司的宣傳永遠定位在一個不正確的位置上,就把公司給耽誤了」。

新四大業務分公司化?

董事會改選方案可以說是對流言的粉碎,同時,四大業務的重新劃分則直接針對華為業務轉型所面臨的壓力。

據華為人士透露,在徐直軍、胡厚崑等原EMT成員加入董事會之後,華為EMT團隊新增了不少新面孔,而擴大EMT團隊的目標則是支持各業務線「獨立發展,各自擴張」。

事實上,正如任正非關於「雲計算」的講話那樣,重新劃分產品線,體現了華為對電信設備商未來轉型的思考。

傳統的電信設備企業大都是以產品來劃分業務,如有線、無線、終端(手機)、數據等業務部門,而此次華為將有線、無線等傳統面向運營商的產品線併入了「管道」,將其與「企業網」、「終端」放在並列的位子上,充分體現了華為對電信業面臨的瓶頸和天花板有充分預期,同時對電信與IT業正在相互滲透帶來的機會也有所警覺。

在華為內部論壇上,員工就有關於「華為的紅旗還能扛多久」的討論。有員工說,「電信市場已經飽和,華為的新機會點在哪裡?如何增長?低成本優勢總有枯竭的一天,毛巾裡的水總是越擠越少。」

這或許代表了華為新業務劃分的思路,比如將目前還相對邊緣的、面對企業市場的「企業網」(數據業務),和面向個人消費電子的「終端」產品線,看得與目前主體運營商業務「管道」一樣重要。

「華為這樣調整產品線應該說看得比較長遠。」有設備商人士評價說,「但是這樣也會帶來很多挑戰」,比如,傳統運營商市場上,全球運營商只有一百多家,優質客戶也只有三十多家,這與數據業務面對的「企業網」市場完全不同:首先全球企業客戶至少有幾十萬,覆蓋不同行業,這將對華為經營模式是莫大挑戰,「過去三十多家運營商,可以成立三十多個TEAM跟蹤服務,企業網市場不可能成立幾十萬個TEAM來覆蓋,這將是兩種不同的模式」。

面對個人電子消費的終端產品線亦是如此,華為過去在電信領域封閉競爭的模式肯定難以適應手機等終端產品的發展需求。

不同的業務模塊有不同的競爭策略和商業模式。「四大塊業務統一在一個公司下運作,長期來看肯定是不行的。」華為人士分析說,公司短期仍按照業務部門來運作,長期發展而言,四大塊業務必須走分公司化運作。這或許才是本次新董事會班底改組,以及業務線重新調整的深意所在。(丘慧慧 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華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任正非寫道。  不得不說,任正非這篇《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的情真意切,與以往的那些內部講話相比,他直接戳中了外界對華為最敏感的接班人問題。  去年,曾有傳聞稱,任正非為了讓兒子任平順利接班,以10億元人民幣的「分手費」逼走公司董事長孫亞芳,隨後華為公司發聲明予以否認。
  • 一江春水向東流
    說完,旁邊一小護士紅著臉說,「我記得我前幾天給他插尿管的時候,上面紋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啊」。 看不懂的略過,不影響後面的閱讀。其實我看這個段子的時候,也正處青春期,也是看得懵懵懂懂,總覺得有點那個,但也說不清究竟是哪裡那個了。長大後,終於是明白了。一個單純的小男孩子到一個成熟的老男人的成長過程,不正是清華大學從國內一流到世界一流,篳路藍縷而又充滿羞澀的進階之路。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劉嘉玲撒潑一氣呵成
    (左起)胡軍、袁詠儀、劉嘉玲、江海洋、陳道明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對老一輩影迷來說,由陶金、上官雲珠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已經成為永恆經典了我就是要通過《一江春水向東流》告訴大家,上海人也能拍好戲,拍大戲!」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上世紀40年代最著名的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男人和幾個女人悲歡離合、浮浮沉沉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因為丈夫對愛情不忠,最後投入黃浦江的一段最揪動人心。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忠良奉命隨軍後輾轉抵達重慶,流落街頭時,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她為忠良在乾爸龐浩的公司裡謀得一職,忠良日益墮落。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
  • 好文推薦|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講希臘大力神的故事,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時期我們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這種蓋世英雄,傳播著張飛「殺」(爭鬥)嶽飛的荒誕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首播 胡軍精彩演繹(圖)
    《一江春水向東流/ent.163.com  2005年04月24日 15:37  金羊網--新快報 董芳   日前,由影帝陳道明、胡軍,港星劉嘉玲、袁詠儀等實力派明星出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
    此時,一批優秀的電影人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力作,由蔡楚生和鄭君裡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其中的問鼎之作。《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濃縮了抗戰前、抗戰中以及抗戰後的整段歷史進程,敘述了張忠良一家十年間的悲歡離合以及張忠良人性變化的心路歷程。影片從「九、一八」事變後的上海開始。
  • 中國股市,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反覆閱讀10遍!
    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股市的下行初期是很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日線圖上觀察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悲情
    《一江春水向東流》抗戰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楊 飾)認識了飽含愛國愛情的男青年張忠良(陶金 飾),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兩人結婚一年之後,抗戰全面爆發,恰好素芬誕下一子,取名抗生。張忠良參加救援隊跟隨部隊南下,素芬帶兒子和婆婆回到鄉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人物的命運大起在落。
  • 《一江春水向東流》73年:主演全部離世,但它依舊是一部經典
    1947年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似年代久遠,相信許多年輕的一輩可能看也沒有看過,但是對於老一輩人而言,是他們過去的回憶,因為這是一部經典電影,經典到現在也很難超越。可惜的是,這部電影雖然能長久地留下來,大家依舊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它的身影,然而電影中的主演卻早已離我們而去,沒有一個還活著。
  • 人世幾回傷往事,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 也有往事知多少 ,也有愁緒,但他卻把愁緒用一江春水向東流表現出來,水是流動的,終於愁緒不再堵在那裡,能夠流動活動起來,讀者也不會那麼難受。李煜被人稱為「詞帝」 。 劉禹錫的愁是定在那裡,堵在那裡,李煜讓愁緒動起來了。
  • 電影藝術家舒繡文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精湛的表演藝術
    說起舒繡文,人們立刻會聯想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那個醋意大發、兇悍跋扈、嚎叫撒潑的上層貴婦——王麗珍。影視作品裡撒潑罵人的女人,觀眾也見得多了。總感覺遠不如現實中真正的罵架來的兇悍激烈,一看就是在演戲。女主角們往往還要拿捏著,生怕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於是表演起來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個性。
  •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亭子口水利樞紐及時防汛洩洪,充分發揮調控作用。□李煉 何永東 王博 文/圖昔日:刻骨銘心的抗洪記憶    流經陝西、甘肅、四川和重慶的嘉陵江,在閬中市境內有近30公裡長的水域,綿延流長的嘉陵江時而寧靜可親,為孕育古城燦爛文明增色添彩;時而又桀驁不馴,為古城留下了一些慘痛的回憶。    「洪水一直是閬中的頭號天敵。」建城2300多年來,三面環水的古城遭受了很多洪災。
  •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經典批註
    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看似平鋪直敘,回顧自己人生道路、創業心路歷程,實則邏輯嚴縝。
  • 黎漢持 - 黎漢持|一燈大師|一江春水向東流|左派_網易財經
    一把短寸、兩片白眉、一抹大白鬍子、一襲黃衣袈裟,黎漢持的一燈大師氣定神閒、慈眉善目,頗予人看破紅塵的入定境界。人們喜歡這位一燈大師,大概也是相信他真能帶給人沉著安穩的力量。6月14日,曾參演多部亞視、無線電視劇集的香港演員黎漢持因急性肺炎去世,終年62歲。在進入電視行業之前,黎漢持一直是香港鳳凰電影公司力捧的俊朗小生。
  • 淺析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詳解抗戰前後國民生活面貌
    古代亡國之君詞人李煜,史稱李後主曾有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了作者亡國之切膚之痛,懷國之深情實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聯華影藝社、昆倉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影片拍出之後,受到國民黨當局的百般刁難和強撓能公映,在無奈之際,向當局獻了一束花,隨之就可以以放了。真是莫大的諷刺一一這花裡有當局一心想要的美元等賄賂品,他們喜笑顏開,自然「紅燈變綠燈「了 影片不論在題材的選擇、導演手法還是演員的表演上都表現了現實主義風格,在當時都是一流的。
  • 一江春水向東流 唯有川茶源頭來——峨眉雪芽舉行上海品鑑會
    「一江春水向東流,唯有川茶源頭來」。峨眉雪芽代表峨眉山茶品牌亮相此次品鑑會,是由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峨眉雪芽茶業集團公司總經理何群先生牽頭,為上海市民帶來了產自長江源頭、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正宗川茶峨眉山高山林間茶,藉此向全國乃至全世界遞出峨眉山茶的名片。自古名山出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