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2020-12-17 白鯨民生匯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

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1930年,女工素芬與婦女補習學校的一名教員張忠良成婚,不久後,誕育一子,然而,緊接著張忠良便要離開上海加入了救護隊。在此期間,張忠良輾轉求存。 1938年,為了生計,張忠良的母親帶著素芬和孩子抗生回到丹陽鄉下。然而鄉下並不如想像一般的那樣太平,張忠良的弟弟張忠民不願做走狗,便上山打遊擊。 1940年,侵略者將張忠良的父親吊死,素芬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孩子與婆婆一起回到上海,而素芬每日在對張忠良的思念與期盼中苦苦支撐、掙扎求生。 1941年,張忠良終於成功逃脫、不再被俘,他來到重慶後迫於生計,投靠故友王麗珍,自此張忠良便走向墮落之路,在豐厚的物質生活中 張忠良迷失了自我。1945年,日本投降,於是張忠良與王麗珍便回到上海,在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豔家居住。在張忠良與何文豔廝混時,命運巧合的讓走投無路的素芬來到何文豔家做幫傭……

影片以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與方法,在家庭命運變化、抗戰區、淪陷區、城市、農村、平民、官僚中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戲劇性十足。影片在廣闊浩瀚的歷史背景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緩緩向大眾展現出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還原當時社會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萬千的故事。經久不衰的影視經典是有其獨特優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具有劃時代裡程碑的意義,其藝術魅力延續至今。影片巧妙借鑑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例如吸收了我國詩歌、繪畫、古典小說、戲曲等藝術表現技巧並在影片中以鏡頭語言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影片的片名也是取自於李煜極具悲劇色彩的《虞美人》,最終絕望投江的素芬也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表現的獨特的悲劇藝術張力。

影片還具有探索民族風格與民族特色的特點。影片巧妙吸收了中國戲曲與章回小說的情節表現手法,如:悲歡離合來感染觀眾情緒、線性結構順敘方式,即:開頭→發展→高潮→結尾。影片吸取戲曲的敘事手法主要表現在影片中大量使用巧合、懸念、偶然、誤會等手法,使影片情節跌宕起伏。例如素芬出去當工人,竟然是恰巧到何文豔家做工並且每天洗張忠良的衣服。

影片還十分擅長運用對比來增加衝擊力,引起大眾的強烈共情感,例如:親兄弟張忠良腐化墮落與張忠民堅決抗日;夫妻張忠良花天酒地與素芬苦苦掙扎……《一江春水向東流》主要針對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與心理進行影片內容敘述,完全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影片將鏡頭對準普通群體,以戲劇化電影美學觀來表現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與難,揭示了社會問題、揭露了荒淫腐朽黑暗的官場與社會,真實的反應了抗戰時期的人民生活與心願,具有現實主義色彩。

《一江春水向東流》以其現實主義風格、東方美學、特色的人物形象、曲折起伏的情節、質樸細膩的風格為亮點,至今仍有其重大影響力。

相關焦點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劉嘉玲撒潑一氣呵成
    (左起)胡軍、袁詠儀、劉嘉玲、江海洋、陳道明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對老一輩影迷來說,由陶金、上官雲珠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已經成為永恆經典了我就是要通過《一江春水向東流》告訴大家,上海人也能拍好戲,拍大戲!」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上世紀40年代最著名的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男人和幾個女人悲歡離合、浮浮沉沉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因為丈夫對愛情不忠,最後投入黃浦江的一段最揪動人心。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一江春水向東流: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
    此時,一批優秀的電影人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力作,由蔡楚生和鄭君裡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其中的問鼎之作。《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濃縮了抗戰前、抗戰中以及抗戰後的整段歷史進程,敘述了張忠良一家十年間的悲歡離合以及張忠良人性變化的心路歷程。影片從「九、一八」事變後的上海開始。
  • 一江春水向東流
    說完,旁邊一小護士紅著臉說,「我記得我前幾天給他插尿管的時候,上面紋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啊」。 看不懂的略過,不影響後面的閱讀。其實我看這個段子的時候,也正處青春期,也是看得懵懵懂懂,總覺得有點那個,但也說不清究竟是哪裡那個了。長大後,終於是明白了。一個單純的小男孩子到一個成熟的老男人的成長過程,不正是清華大學從國內一流到世界一流,篳路藍縷而又充滿羞澀的進階之路。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忠良奉命隨軍後輾轉抵達重慶,流落街頭時,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她為忠良在乾爸龐浩的公司裡謀得一職,忠良日益墮落。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一江春水向東流》首播 胡軍精彩演繹(圖)
    《一江春水向東流/ent.163.com  2005年04月24日 15:37  金羊網--新快報 董芳   日前,由影帝陳道明、胡軍,港星劉嘉玲、袁詠儀等實力派明星出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73年:主演全部離世,但它依舊是一部經典
    1947年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似年代久遠,相信許多年輕的一輩可能看也沒有看過,但是對於老一輩人而言,是他們過去的回憶,因為這是一部經典電影,經典到現在也很難超越。可惜的是,這部電影雖然能長久地留下來,大家依舊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它的身影,然而電影中的主演卻早已離我們而去,沒有一個還活著。
  • 中國股市,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反覆閱讀10遍!
    在現實的社會分工面前,你喜不喜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好這項工作,通過這份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並有盈餘。未來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經過幾年的積累和學習,你不僅積累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學到了有效的途徑。
  • 《一江春水向東流》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悲情
    《一江春水向東流》抗戰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楊 飾)認識了飽含愛國愛情的男青年張忠良(陶金 飾),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兩人結婚一年之後,抗戰全面爆發,恰好素芬誕下一子,取名抗生。張忠良參加救援隊跟隨部隊南下,素芬帶兒子和婆婆回到鄉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人物的命運大起在落。
  • 華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不得不說,任正非這篇《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的情真意切,與以往的那些內部講話相比,他直接戳中了外界對華為最敏感的接班人問題。  去年,曾有傳聞稱,任正非為了讓兒子任平順利接班,以10億元人民幣的「分手費」逼走公司董事長孫亞芳,隨後華為公司發聲明予以否認。
  • 電影藝術家舒繡文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精湛的表演藝術
    說起舒繡文,人們立刻會聯想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那個醋意大發、兇悍跋扈、嚎叫撒潑的上層貴婦——王麗珍。影視作品裡撒潑罵人的女人,觀眾也見得多了。總感覺遠不如現實中真正的罵架來的兇悍激烈,一看就是在演戲。女主角們往往還要拿捏著,生怕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於是表演起來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個性。
  • 好文推薦|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講希臘大力神的故事,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時期我們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這種蓋世英雄,傳播著張飛「殺」(爭鬥)嶽飛的荒誕故事。
  • 淺析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詳解抗戰前後國民生活面貌
    古代亡國之君詞人李煜,史稱李後主曾有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了作者亡國之切膚之痛,懷國之深情實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聯華影藝社、昆倉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編導:蔡楚生、鄭君裡),名取自後主之詞,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影片描述了張忠良和張忠民兄弟倆的一家的悲歡離合,通過此概括反映了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前後,十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的宏偉畫卷。
  • 人世幾回傷往事,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 也有往事知多少 ,也有愁緒,但他卻把愁緒用一江春水向東流表現出來,水是流動的,終於愁緒不再堵在那裡,能夠流動活動起來,讀者也不會那麼難受。李煜被人稱為「詞帝」 。 劉禹錫的愁是定在那裡,堵在那裡,李煜讓愁緒動起來了。
  •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亭子口水利樞紐及時防汛洩洪,充分發揮調控作用。□李煉 何永東 王博 文/圖昔日:刻骨銘心的抗洪記憶    流經陝西、甘肅、四川和重慶的嘉陵江,在閬中市境內有近30公裡長的水域,綿延流長的嘉陵江時而寧靜可親,為孕育古城燦爛文明增色添彩;時而又桀驁不馴,為古城留下了一些慘痛的回憶。    「洪水一直是閬中的頭號天敵。」建城2300多年來,三面環水的古城遭受了很多洪災。
  • 八十年前的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了還是那麼感人!
    《一江春水向東流》,影名取自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悲歡離合,一個愛國抗日的熱血青年逐漸腐蝕、蛻變,成為一個忘記了國恨家仇、忘記了妻兒母親的「社會名流」。1938年,「9·18」事變爆發。上海順和紗廠運轉如常。女工們在夜校學習,青年老師張忠良給她們上課,身後黑板上畫著已經淪陷的東北的地圖。女學生素芬認真聽張忠良的講課。
  • 黎漢持 - 黎漢持|一燈大師|一江春水向東流|左派_網易財經
    一把短寸、兩片白眉、一抹大白鬍子、一襲黃衣袈裟,黎漢持的一燈大師氣定神閒、慈眉善目,頗予人看破紅塵的入定境界。人們喜歡這位一燈大師,大概也是相信他真能帶給人沉著安穩的力量。6月14日,曾參演多部亞視、無線電視劇集的香港演員黎漢持因急性肺炎去世,終年62歲。在進入電視行業之前,黎漢持一直是香港鳳凰電影公司力捧的俊朗小生。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個男人與三任女人的苦戀,問君能有幾多愁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正是這幾年在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讓他滿懷憤懣與同情之心,激發了強烈的創作欲望,於1946年夏完成《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劇本創作。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在舊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經費不足、物資和設備缺乏,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劇組人員沒有薪水等等。
  •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經典批註
    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看似平鋪直敘,回顧自己人生道路、創業心路歷程,實則邏輯嚴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