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2020-12-17 IT之家

  12月26日凌晨消息,華為總裁任正非近期撰寫一篇內部文章為輪值CEO鳴鑼開道,在這篇文章中,他回顧了自己從個人英雄主義到相信團結就是力量的心路歷程,回顧了公司的組織機構從無到有到現在實行輪值CEO的制度的演變,談及接班人們,他說,「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大約在2003年前的幾年時間,我累壞了,身體就是那時累垮的。身體有多項疾病,動過兩次癌症手術,但我樂觀……。」任正非寫道。

  不得不說,任正非這篇《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的情真意切,與以往的那些內部講話相比,他直接戳中了外界對華為最敏感的接班人問題。

  去年,曾有傳聞稱,任正非為了讓兒子任平順利接班,以10億元人民幣的「分手費」逼走公司董事長孫亞芳,隨後華為公司發聲明予以否認。

  在這篇文章中任正非特別提到在2002年公司內外交困時,「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今年年初,華為高級副總裁徐直軍直面華為的接班人問題,並稱,任正非的親屬不會接班,並稱接班是「文化的交接班,制度的交接班,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著,從沒有停歇過。」

  任正非的這篇文章是為輪值CEO鳴鑼開道,在接班的問題上,他不是用「接班人」一詞,而用了「接班人們」,他認為,通過歸納找到方向,並使自己處在合理組織結構及優良的進取狀態,以此來預防未來的種種不測。

  他說,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任正非說自己少年不知事時崇拜的「大力神」,認同個人英雄主義,而後來,「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當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時,已過了不惑之年。」

  談到華為創立,任正非說,「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任正非說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

  在華為的管理團隊方面,任正非說,公司成立一開始,自己是甩手掌柜,聽任各地「遊擊隊長」們自由發揮,到1997年,,任正非發現公司內部思想混亂,主義林立,請人民大學教授一起討論「基本法」,開始形成了華為企業文化,這就是後來廣泛傳播的《華為基本法》。

  制度建設方面,2004年,華為開始實行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制度,任正非不願意老作主席,於是開始輪值主席制度,8年輪換後,今年開始輪值CEO制度。

  任正非認為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這比將公司的成功繫於一人,敗也是這一人的制度要好。每個輪值CEO在輪值期間奮力地拉車,牽引公司前進。他走偏了,下一輪的輪值CEO會及時去糾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撥正船頭。避免問題累積過重不得解決。」

  「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要改革,更要開放。要去除成功的惰性與思維的慣性對隊伍的影響,也不能躺在過去榮耀的延長線上,只要我們能不斷地激活隊伍,我們就有希望。」任正非說。

  以下為《一江春水向東流》文章全文: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講希臘大力神的故事,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時期我們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這種蓋世英雄,傳播著張飛「殺」(爭鬥)嶽飛的荒誕故事。在青春萌動的時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項羽。至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又成了我們的人生警句。當然這種個人英雄主義,也不是沒有意義,它迫使我們在學習上爭鬥,成就了較好的成績。

  當我走向社會,多少年後才知道,我碰到頭破血流的,就是這種不知事的人生哲學。我大學沒入了團,當兵多年沒入了黨,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當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時,已過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那時我已領悟到個人才是歷史長河中最渺小的,這個人生真諦。我看過雲南的盤山道,那麼艱險,一百多年前是怎麼確定路線,怎麼修築的,為築路人的智慧與辛苦佩服;我看過薄薄的絲綢衣服,以及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紋是怎麼織出來的,而折服,織女們怎麼這麼巧奪天工?天啊!不僅萬裡長城、河邊的縴夫、奔馳的高鐵……我深刻地體會到,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在創立華為時,我已過了不惑之年。不惑是什麼意思,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環境變動緩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個尺度。而我進入不惑之年時,人類已進入電腦時代,世界開始瘋起來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我突然發覺自己本來是優秀的中國青年,所謂的專家,竟然越來越無知。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學習,時代已經沒時間與機會,讓我不惑了,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剛來深圳還準備從事技術工作,或者搞點科研的,如果我選擇這條路,早已被時代拋在垃圾堆裡了。我後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我轉而去創建華為時,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從事組織建設成了我後來的追求,如何組織起千軍萬馬,這對我來說是天大的難題。我創建了華為公司,當時在中國叫個體戶,這麼一個弱小的個體戶,想組織起千軍萬馬,是有些狂妄,不合時宜,是有些想吃天鵝肉的夢幻。我創建公司時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那時我還不懂期權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這方面很發達,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僅憑自己過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創立之初我與我父親相商過這種做法,結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卅年代學過經濟學。這種無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到如此鮮豔,成就華為的大事業。

  在華為成立之初,我是聽任各地「遊擊隊長」們自由發揮的。其實,我也領導不了他們。前十年幾乎沒有開過辦公會類似的會議,總是飛到各地去,聽取他們的匯報,他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理解他們,支持他們;聽聽研發人員的發散思維,亂成一團的所謂研發,當時簡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蒼蠅,亂碰亂撞,聽客戶一點點改進的要求,就奮力去找機會......。更談不上如何去管財務的了,我根本就不懂財務,這與我後來沒有處理好與財務的關係,他們被提拔少,責任在我。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我那時被稱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的接班人們,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他們還會不會像我那麼愚鈍,繼續放權,發揮全體的積極性,繼往開來,承前啟後呢?他們擔任的事業更大,責任更重,會不會被事務壓昏了,沒時間聽下面嘮叨了呢……。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到97年後,公司內部的思想混亂,主義林立,各路諸侯都顯示出他們的實力,公司往何處去,不得要領。我請人民大學的教授們,一起討論一個「基本法」,用於集合一下大家發散的思維,几上幾下的討論,不知不覺中「春秋戰國」就無聲無息了,人大的教授厲害,怎麼就統一了大家的認識了呢?從此,開始形成了所謂的華為企業文化,說這個文化有多好,多厲害,不是我創造的,而是全體員工悟出來的。我那時最多是從一個甩手掌柜,變成了一個文化教員。業界老說我神秘、偉大,其實我知道自己,名實不符。我不是為了抬高自己,而隱起來,而是因害怕而低調的。真正聰明的是十三萬員工,以及客戶的寬容與牽引,我只不過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將他們的才智粘合起來。

  公司在意志適當集中以後,就必須產生必要的制度來支撐這個文化,這時,我這個假掌柜就躲不了了,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大約在2003年前的幾年時間,我累壞了,身體就是那時累垮的。身體有多項疾病,動過兩次癌症手術,但我樂觀……。那時,要出來多少文件才能指導,約束公司的運行,那時公司已有幾萬員工,而且每天還在不斷大量地湧入。你可以想像混亂到什麼樣子。我理解了,社會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為什麼選擇自殺。問題集中到你這一點,你不拿主意就無法運行,把你聚焦在太陽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當。每天十多個小時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頭霧水,衣服皺巴巴的,內外矛盾交集。我人生中並沒有合適的管理經歷,從學校,到軍隊,都沒有做過有行政權力的「官」,不可能有產生出有效文件的素質,左了改,右了又改過來,反覆烙餅,把多少優秀人才烙糊了,烙跑了……。這段時間的摸著石頭過河,險些被水淹死。

  2002年,公司差點崩潰了。IT泡沫的破滅,公司內外矛盾的交集,我卻無能為力控制這個公司,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大約2004年,美國顧問公司幫助我們設計公司組織結構時,認為我們還沒有中樞機構,不可思議。而且高層只是空任命,也不運作,提出來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我不願做EMT的主席,就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今年的輪值CEO制度。也許是這種無意中的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輪值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裡,擔負了公司CO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文件,大大地鍛鍊了他們。同時,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則就達不到別人對他決議的擁護。這樣他就將他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頭無意中在這幾年削平了。

  經歷了八年輪值後,在新董事會選舉中,他們多數被選上。我們又開始了在董事會領導下的輪值CEO制度,他們在輪值期間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長。他們更多的是著眼公司的戰略,著眼制度建設。將日常經營決策的權力進一步下放給各BG、區域,以推動擴張的合理進行。這比將公司的成功繫於一人,敗也是這一人的制度要好。每個輪值CEO在輪值期間奮力地拉車,牽引公司前進。他走偏了,下一輪的輪值CEO會及時去糾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撥正船頭。避免問題累積過重不得解決。

  我不知道我們的路能走多好,這需要全體員工的擁護,以及客戶和合作夥伴的理解與支持。我相信由於我的不聰明,引出來的集體奮鬥與集體智慧,若能為公司的強大、為祖國、為世界作出一點貢獻,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知識的底蘊不夠,也並不夠聰明,但我容得了優秀的員工與我一起工作,與他們在一起,我也被薰陶得優秀了。他們出類拔萃,夾著我前進,我又沒有什麼退路,不得不被「綁」著,「架」著往前走,不小心就讓他們抬到了峨眉山頂。我也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力量。這些年來進步最大的是我,從一個「土民」,被精英們抬成了一個體面的小老頭。因為我的性格像海綿一樣,善於吸取他們的營養,總結他們的精華,而且大膽地開放輸出。那些人中精英,在時代的大潮中,更會被眾人團結合作抬到喜馬拉雅山頂。希臘大力神的母親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無窮。我們的大地就是眾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會使他們團結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頂的。

  作為輪值CEO,他們不再是只關注內部的建設與運作,同時,也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自己適應外部環境的運作,趨利避害。我們伸出頭去,看見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多變的世界,風暴與驕陽,和煦的春光與萬丈深淵……並存著。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要改革,更要開放。要去除成功的惰性與思維的慣性對隊伍的影響,也不能躺在過去榮耀的延長線上,只要我們能不斷地激活隊伍,我們就有希望。歷史的災難經常是周而復始的,人們的貪婪,從未因災難改進過,過高的槓桿比,推動經濟的泡沫化,總會破滅。我們唯有把握更清晰的方向,更努力地工作,任何投機總會要還帳的。經濟越來越不可控,如果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延伸爆炸,貨幣急劇貶值,外部社會動蕩,我們會獨善其身嗎?我們有能力挽救自己嗎?我們行駛的航船,員工會像韓國人賣掉金首飾救國家一樣,給我們集資買油嗎?歷史沒有終結,繁榮會永恆嗎?我們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相信未來,歷史的災難,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鑑。我們對未來的無知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歸納找到方向,並使自己處在合理組織結構及優良的進取狀態,以此來預防未來。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

相關焦點

  • 好文推薦|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講希臘大力神的故事,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時期我們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這種蓋世英雄,傳播著張飛「殺」(爭鬥)嶽飛的荒誕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
    說完,旁邊一小護士紅著臉說,「我記得我前幾天給他插尿管的時候,上面紋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啊」。 看不懂的略過,不影響後面的閱讀。其實我看這個段子的時候,也正處青春期,也是看得懵懵懂懂,總覺得有點那個,但也說不清究竟是哪裡那個了。長大後,終於是明白了。一個單純的小男孩子到一個成熟的老男人的成長過程,不正是清華大學從國內一流到世界一流,篳路藍縷而又充滿羞澀的進階之路。
  • 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新董事會班底引入了華為公司原經營管理核心團隊成員(EMT),強化了董事會與公司業務的交流,例如原來EMT主管戰略與市場的徐直軍、主管銷售與服務的胡厚崑。孫亞芳的留任,是對一年多以來外界對任正非主導公司「家族化」走向臆測的有力反擊。大約兩個月前,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已經反駁所有流言是一個「娃哈哈」的問題,稱華為必然是走「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的路線。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劉嘉玲撒潑一氣呵成
    (左起)胡軍、袁詠儀、劉嘉玲、江海洋、陳道明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對老一輩影迷來說,由陶金、上官雲珠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已經成為永恆經典了我就是要通過《一江春水向東流》告訴大家,上海人也能拍好戲,拍大戲!」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上世紀40年代最著名的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男人和幾個女人悲歡離合、浮浮沉沉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因為丈夫對愛情不忠,最後投入黃浦江的一段最揪動人心。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忠良奉命隨軍後輾轉抵達重慶,流落街頭時,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她為忠良在乾爸龐浩的公司裡謀得一職,忠良日益墮落。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
  • 《一江春水向東流》首播 胡軍精彩演繹(圖)
    《一江春水向東流/ent.163.com  2005年04月24日 15:37  金羊網--新快報 董芳   日前,由影帝陳道明、胡軍,港星劉嘉玲、袁詠儀等實力派明星出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
    此時,一批優秀的電影人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力作,由蔡楚生和鄭君裡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其中的問鼎之作。《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濃縮了抗戰前、抗戰中以及抗戰後的整段歷史進程,敘述了張忠良一家十年間的悲歡離合以及張忠良人性變化的心路歷程。影片從「九、一八」事變後的上海開始。
  •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經典批註
    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看似平鋪直敘,回顧自己人生道路、創業心路歷程,實則邏輯嚴縝。
  • 中國股市,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反覆閱讀10遍!
    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股市的下行初期是很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日線圖上觀察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悲情
    《一江春水向東流》抗戰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楊 飾)認識了飽含愛國愛情的男青年張忠良(陶金 飾),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兩人結婚一年之後,抗戰全面爆發,恰好素芬誕下一子,取名抗生。張忠良參加救援隊跟隨部隊南下,素芬帶兒子和婆婆回到鄉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人物的命運大起在落。
  • 《一江春水向東流》73年:主演全部離世,但它依舊是一部經典
    1947年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似年代久遠,相信許多年輕的一輩可能看也沒有看過,但是對於老一輩人而言,是他們過去的回憶,因為這是一部經典電影,經典到現在也很難超越。可惜的是,這部電影雖然能長久地留下來,大家依舊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它的身影,然而電影中的主演卻早已離我們而去,沒有一個還活著。
  • 人世幾回傷往事,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 也有往事知多少 ,也有愁緒,但他卻把愁緒用一江春水向東流表現出來,水是流動的,終於愁緒不再堵在那裡,能夠流動活動起來,讀者也不會那麼難受。李煜被人稱為「詞帝」 。 劉禹錫的愁是定在那裡,堵在那裡,李煜讓愁緒動起來了。
  • 電影藝術家舒繡文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精湛的表演藝術
    說起舒繡文,人們立刻會聯想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那個醋意大發、兇悍跋扈、嚎叫撒潑的上層貴婦——王麗珍。影視作品裡撒潑罵人的女人,觀眾也見得多了。總感覺遠不如現實中真正的罵架來的兇悍激烈,一看就是在演戲。女主角們往往還要拿捏著,生怕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於是表演起來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個性。
  •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亭子口水利樞紐及時防汛洩洪,充分發揮調控作用。□李煉 何永東 王博 文/圖昔日:刻骨銘心的抗洪記憶    流經陝西、甘肅、四川和重慶的嘉陵江,在閬中市境內有近30公裡長的水域,綿延流長的嘉陵江時而寧靜可親,為孕育古城燦爛文明增色添彩;時而又桀驁不馴,為古城留下了一些慘痛的回憶。    「洪水一直是閬中的頭號天敵。」建城2300多年來,三面環水的古城遭受了很多洪災。
  • 黎漢持 - 黎漢持|一燈大師|一江春水向東流|左派_網易財經
    一把短寸、兩片白眉、一抹大白鬍子、一襲黃衣袈裟,黎漢持的一燈大師氣定神閒、慈眉善目,頗予人看破紅塵的入定境界。人們喜歡這位一燈大師,大概也是相信他真能帶給人沉著安穩的力量。6月14日,曾參演多部亞視、無線電視劇集的香港演員黎漢持因急性肺炎去世,終年62歲。在進入電視行業之前,黎漢持一直是香港鳳凰電影公司力捧的俊朗小生。
  • 如果西方恢復供貨,華為還會買嗎?任正非回答很現實,直擊人心
    也成為華為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難題,有關人士分析:如果不能克服這個難題,華為可能會面臨轉型甚至是退市。如果西方恢復供貨,華為會買嗎?在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就問了任正非這個問題。任正非也做出了正面回答:「不管對方如何打壓華為,我們都不會放棄。
  • 淺析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詳解抗戰前後國民生活面貌
    古代亡國之君詞人李煜,史稱李後主曾有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了作者亡國之切膚之痛,懷國之深情實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聯華影藝社、昆倉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影片拍出之後,受到國民黨當局的百般刁難和強撓能公映,在無奈之際,向當局獻了一束花,隨之就可以以放了。真是莫大的諷刺一一這花裡有當局一心想要的美元等賄賂品,他們喜笑顏開,自然「紅燈變綠燈「了 影片不論在題材的選擇、導演手法還是演員的表演上都表現了現實主義風格,在當時都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