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了還是那麼感人!

2020-12-17 濉園主人

《一江春水向東流》,影名取自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國破身幽、念國思家的李後主,百般無奈,淚水洗面,悔恨不及,只留下一聲聲的哀嘆、不盡的憂愁……

影片由中國早期著名電影導演蔡楚生、鄭君裡編劇、執導,著名表演家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分上下兩集,《八年離亂》、《天亮前後》,原片全長7個多小時,1956年剪裁為3個多小時,該片於1947年在中國上映 。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悲歡離合,一個愛國抗日的熱血青年逐漸腐蝕、蛻變,成為一個忘記了國恨家仇、忘記了妻兒母親的「社會名流」。

1938年,「9·18」事變爆發。上海順和紗廠運轉如常。女工們在夜校學習,青年老師張忠良給她們上課,身後黑板上畫著已經淪陷的東北的地圖。女學生素芬認真聽張忠良的講課。紗廠雙十國慶晚會上,紗廠老闆夫人的表妹王麗珍在晚會上跳起不合時宜的西班牙舞,因為沒有下臺梯子,主持人張忠良很紳士地扶了一把王麗珍下了臺,給王麗珍留下好感。

張忠良又進行了慷慨激昂的為東北抗日義勇軍捐款的演講,後排普通百姓群情激奮,積極捐錢,而坐在前排的上層人物卻一個個無動於衷,甚至反感。素芬為張忠良的演講而感動。

晚會結束後,張忠良被紗廠經理叫去訓話。說他在工廠裡公開煽動工人給東北的義勇軍捐款,要讓日本人知道了,向工廠提出一個不親善的抗議,這個廠就開不成了。張忠良回答道:「大不了坐牢、槍斃,由我承當著!」

張忠良和素芬定下終身,張忠良為她戴上戒指,挽著她的手在月光下盟誓:「素芬,但願我們能永遠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生生世世都這樣好,生生世世都這樣幸福。」婚後,素芬很快就有了身孕。孩子出生在盧溝橋「7·7」事變那天,孩子的哭聲和日本侵略軍的大炮聲在影片中交織。給孩子取名抗生。

上海即將失守,已經加入救護隊的張忠良接上級命令,第二天就要離開上海,奔赴內地抗日。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為兒子做絲綿背心。素芬拿給張忠良一首古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二人站在月光下,張忠良說,「以後,每當月圓的晚上……我一定在想念你們。記得嗎?」素芬點頭說:「記得,我一定永遠記著你的話!」張忠良在抗日戰場上出生入死,素芬帶著婆婆和兒子回到老家。張忠良被日軍俘虜,為日軍做苦力,整天又累又渴,喝的是地溝水,飽受日軍打罵,生不如死。後趁日本鬼子不注意,在石頭上磨斷了綁著自己的繩子,成功逃跑。張忠良的父親,因為兩個參加抗日的兒子,被鬼子吊死在村頭的大樹上。

張忠良弟弟張忠民帶遊擊隊對敵人進行報復行動。素芬帶著婆婆和兒子回到上海。

張忠良逃出後,不想再到前線抗日,隻身來到重慶,想在大後方謀個一官半職。儘管他收到了素芬的來信,得知了父親的噩耗,素芬在信中讓他報仇,他也不為所動。又因證件丟失、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去投奔也已來到重慶的王麗珍。

王麗珍愉快地接納了張忠良,張忠良在王麗珍喝到了清茶。王麗珍為張忠良在她的乾爹龐浩公公司裡找到了一份工作。開始上班那天,就看到辦公室裡「一點兒抗戰空氣都沒有」。

並且員工睡覺、遲到,看閒書、畫畫、打牌、拉胡唱戲;下班後下館子胡吃海喝,再去跳舞。王麗珍家的收音機裡唱的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

王麗珍對張忠良說,剛從前線回來的人都是這樣,等火氣平下來,就不會有這種牢騷了。給張忠良錢,讓他去聽戲看電影。剛開始新生活的張忠良從苦悶、氣憤 ,到逐漸適應、合流、墮落,一個激情的愛國抗日青年不見了。

在上海的妻子素芬,靠洗衣為持一家生活,後在難民收容所裡照顧孤兒。張忠良則在公司裡學會了混日子,回到王麗珍家裡則享受生活。張忠良和王麗珍過在了一起;素芬則月光下思念丈夫,回憶著他的甜蜜諾言。

張忠良在王麗珍的「引薦」下,成了龐浩公的乾兒子,成了一個在生意場上精明能幹、獨當一面的上等人。他蓄起了小鬍子,梳起了大花頭,聽著靡靡之音,挽著王麗珍漫舞。

收到歷時三年才來的素芬來信,為了不讓王麗珍看到,看過後把信撕成碎片扔掉;素芬一家卻在上海為了拿回自己的一袋米差點兒死在日本人手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張忠良建議龐浩公趁著重慶物價大跌在上海大撈一筆。他們又回到上海。素芬和兒子、母親在等待他的回來。

張忠良回到上海,暫時住王麗珍的表姐溫太太家。紗廠老闆涉嫌通日,已身陷囹圄。張忠良趁機和溫太太胡搞了起來。已九歲的抗生當起了報童,還把報紙賣給了張忠良。素芬也淪落為溫太太家的傭人。幾街上的賣唱人唱著,「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團圓聚,幾家喲流落在外頭。」

素芬在溫太太家,幾次錯過機會沒有認出張忠良。在溫太太家雙十晚上會,龐浩公用介紹張忠良,還說他的夫人是王麗珍。去送果盤的素芬開始懷疑?

張忠良起身,扶起王麗珍跳舞。素芬這才看清楚,他的丈夫都在眼前。張忠良也認出了素芬。二人四目相對,素芬剎那間明白了一切,暈倒在地。

張忠良對素芬說,「我以為你早已經死了。」溫太太和王麗珍對張忠良施壓。王麗珍還喊「我要殺人!我要殺人!」逃出溫府的素芬,由於城市戒嚴,只得露宿街頭。第二天,讀完張忠良弟弟張忠民寄來的信,得知他和妻子抗日之後幸福美滿的生活,素芬再也忍不住了,淚流滿面地將張忠良的事情告訴了婆婆。張忠良的母親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如此負心,就帶著全家人找到張忠良這裡。

在母親面前,張忠良似有「悔過」之意,王麗珍大怒,在訓斥張忠良的過程中,她和所有擁有類似遭遇的女人一樣,終究還是把最惡毒的語言噴到了素芬的身上,說素芬是「不要臉的賤骨頭的女傭人」。

素芬不堪羞辱,跑到黃浦江邊,跳江自殺了。看到素芬跳江的那個人說:「這年頭,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素芬在遺書中寫到:「抗兒長大了,讓他學叔叔的為人處世。」

黃浦江邊,張忠良身旁的母親坐著摟著孫子泣不成聲,指著忠良說,「你爸爸被鬼子吊在樹上死了!現在素芬又被你們逼死了!可憐的是我們還沒有死,我們還活著,活著在受罪!無窮無盡的罪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遠處的王麗珍和溫太太按汽車喇叭叫他回來,滾滾的黃浦江翻騰著混濁的浪花,張忠良該何去何從?

相關焦點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忠良奉命隨軍後輾轉抵達重慶,流落街頭時,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她為忠良在乾爸龐浩的公司裡謀得一職,忠良日益墮落。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劉嘉玲撒潑一氣呵成
    (左起)胡軍、袁詠儀、劉嘉玲、江海洋、陳道明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海首播  對老一輩影迷來說,由陶金、上官雲珠主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已經成為永恆經典了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前天在上海師範大學逸夫樓舉行全國首播儀式。主演陳道明、胡軍、劉嘉玲、袁詠儀、孫寧等出席。  這部由上影集團投拍的「紅色經典」,耗資2400萬元人民幣,歷時一年完成,在開播前就已經創出了單集4.5萬美元的海外銷售價格。導演江海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前幾年,上海影視行業的原創力量比較萎縮,受到不少外界批評。
  • 一江春水向東流
    說完,旁邊一小護士紅著臉說,「我記得我前幾天給他插尿管的時候,上面紋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啊」。 看不懂的略過,不影響後面的閱讀。其實我看這個段子的時候,也正處青春期,也是看得懵懵懂懂,總覺得有點那個,但也說不清究竟是哪裡那個了。長大後,終於是明白了。一個單純的小男孩子到一個成熟的老男人的成長過程,不正是清華大學從國內一流到世界一流,篳路藍縷而又充滿羞澀的進階之路。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
  • 《一江春水向東流》首播 胡軍精彩演繹(圖)
    《一江春水向東流/ent.163.com  2005年04月24日 15:37  金羊網--新快報 董芳   日前,由影帝陳道明、胡軍,港星劉嘉玲、袁詠儀等實力派明星出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悲情
    《一江春水向東流》抗戰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楊 飾)認識了飽含愛國愛情的男青年張忠良(陶金 飾),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兩人結婚一年之後,抗戰全面爆發,恰好素芬誕下一子,取名抗生。張忠良參加救援隊跟隨部隊南下,素芬帶兒子和婆婆回到鄉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人物的命運大起在落。
  • 一江春水向東流: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
    、歷史的濃縮,命運的勾畫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第一次興盛和高潮時期。中國電影在經歷了抗戰前的豐盛期和抗戰中激變時期後,逐漸進入抗戰後的收穫時期。此時,一批優秀的電影人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力作,由蔡楚生和鄭君裡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其中的問鼎之作。
  • 《一江春水向東流》73年:主演全部離世,但它依舊是一部經典
    1947年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似年代久遠,相信許多年輕的一輩可能看也沒有看過,但是對於老一輩人而言,是他們過去的回憶,因為這是一部經典電影,經典到現在也很難超越。可惜的是,這部電影雖然能長久地留下來,大家依舊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它的身影,然而電影中的主演卻早已離我們而去,沒有一個還活著。
  • 電影藝術家舒繡文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精湛的表演藝術
    說起舒繡文,人們立刻會聯想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那個醋意大發、兇悍跋扈、嚎叫撒潑的上層貴婦——王麗珍。影視作品裡撒潑罵人的女人,觀眾也見得多了。總感覺遠不如現實中真正的罵架來的兇悍激烈,一看就是在演戲。女主角們往往還要拿捏著,生怕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於是表演起來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個性。
  • 華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大約在2003年前的幾年時間,我累壞了,身體就是那時累垮的。身體有多項疾病,動過兩次癌症手術,但我樂觀……。」任正非寫道。  不得不說,任正非這篇《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的情真意切,與以往的那些內部講話相比,他直接戳中了外界對華為最敏感的接班人問題。
  • 中國股市,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反覆閱讀10遍!
    基礎條件和個人能力第一:籌碼巴菲特60年前就有10萬美金了,大家現在能有什麼?10萬人民幣嗎?遠遠是不夠的第二:大環境:中國經濟要走上繁榮富強。出現「一江春水」意味著什麼?向東流?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股市的下行初期是很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日線圖上觀察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淺析老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詳解抗戰前後國民生活面貌
    古代亡國之君詞人李煜,史稱李後主曾有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了作者亡國之切膚之痛,懷國之深情實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聯華影藝社、昆倉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這部影片不愧是我國解放前的代表作品,無論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看,與同一時期的世界上優秀的電影作品相比, 都是毫不遜色的。
  • 好文推薦|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時候,媽媽給我們講希臘大力神的故事,我們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時期我們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這種蓋世英雄,傳播著張飛「殺」(爭鬥)嶽飛的荒誕故事。
  • 人世幾回傷往事,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 也有往事知多少 ,也有愁緒,但他卻把愁緒用一江春水向東流表現出來,水是流動的,終於愁緒不再堵在那裡,能夠流動活動起來,讀者也不會那麼難受。李煜被人稱為「詞帝」 。 劉禹錫的愁是定在那裡,堵在那裡,李煜讓愁緒動起來了。
  • 黎漢持 - 黎漢持|一燈大師|一江春水向東流|左派_網易財經
    而後,黎漢持又在《再向虎山行》(1983年)、《一江春水向東流》(1983年)、《四大名捕》(1983年)等數部電視劇集中擔任要角,多數角色都給人亦正亦邪之感。香港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小明是當年起用黎漢持參演《再向虎山行》的導演,他說自己與黎漢持在麗的有過多次合作,黎漢持工作態度好,因而《霍元甲》之後的麗的電視劇幾乎都有他參演。
  •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個男人與三任女人的苦戀,問君能有幾多愁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正是這幾年在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讓他滿懷憤懣與同情之心,激發了強烈的創作欲望,於1946年夏完成《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劇本創作。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在舊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經費不足、物資和設備缺乏,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劇組人員沒有薪水等等。
  •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護衛千年古城 一江春水向東流 亭子口水利樞紐及時防汛洩洪,充分發揮調控作用。□李煉 何永東 王博 文/圖昔日:刻骨銘心的抗洪記憶    流經陝西、甘肅、四川和重慶的嘉陵江,在閬中市境內有近30公裡長的水域,綿延流長的嘉陵江時而寧靜可親,為孕育古城燦爛文明增色添彩;時而又桀驁不馴,為古城留下了一些慘痛的回憶。    「洪水一直是閬中的頭號天敵。」建城2300多年來,三面環水的古城遭受了很多洪災。
  • 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經典批註
    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看似平鋪直敘,回顧自己人生道路、創業心路歷程,實則邏輯嚴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