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也有教材了!由我市教育部門組織教師編寫 分為三種版本

2020-12-17 騰訊網

  園南小學積極促進文明提升。圖為清明節時,學校舉行傳統文化遊園會,學生在體驗傳統戲劇活動。(園南小學供圖)

  海滄天心島小學周末組織學生志願者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從零開始

  目前,全國並沒有關於垃圾分類進校園的統一教材。

  市教育局宣教處介紹,我市教育部門從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抽調了一批老師,組成了一個材料編寫組,都是和垃圾分類有關的學科,例如科學學科,還有美術老師。

  虛心取經

  老師們參考了新加坡、德國等國的教材,也借鑑了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當然也沒有忘記廈門的特色。

  教材還被送到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市市政園林局去審核。

  廈門網訊 (文/本報記者佘崢 圖/本報記者林銘鴻(除署名外))垃圾分類也有教材了!在昨天的全市教育系統文明創建再提升動員部署會上,市教育局啟動「垃圾分類教材進課堂」活動,分發廈門市自己編寫的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材《綠海鷗伴我行——廈門市垃圾分類知識讀本》。

  副市長國桂榮參加動員部署會。部署會主席臺的左右兩邊寫著兩條有趣的標語:垃圾無生命,循環利用壽比天;廢物有價值,分類再生貴如金。

  一些學校代表上臺從國桂榮等領導手中接過《讀本》。五緣學校的一位老師說,明天她要在五年級的課堂上用這本書上課。

  這就意味著:從現在起,廈門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要在課堂學習垃圾分類減量那些事。教材預計陸續要下發到各所學校。

  為什麼要編寫教材?

  讓孩子從小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對將來的垃圾處理才有益

  不太為外界所知的是,早在去年底,市教育局就啟動了垃圾分類教材的編寫工作。

  教材編寫者說,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才能將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分類處理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很多人對垃圾分類的知識不了解。即使受高等教育的人,遇到簡單設置的分類垃圾箱,都需要猶豫一會兒,更不用說詳細分類的垃圾箱了,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裡,很少有人具體地講過這方面的內容。

  市教育局局長郭獻文說,垃圾分類不是一陣風,不能搞臨時效應、短期行為。他認為,讓孩子們從小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對將來的垃圾處理才是有益的。

  垃圾分類課怎麼上?

  學校可以利用班會、綜合實踐課來上,還有課後作業

  廈門版的垃圾分類教材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版,雖然都是講垃圾分類,但內容各有不同。

  很顯然,教材是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而投放不同的內容,幼兒園以圖為主,最有趣的是一張「垃圾減量分類遊戲棋」,類似飛行棋,把分類垃圾的理念融入其中,譬如說,如果外出自帶水壺,那麼可以前進三步,亂扔垃圾則要退回起點。

  而中學版的分類垃圾第一課,是從皮克斯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開始的。

  每個章節都布置分類垃圾的作業,基本上都是實踐類的,例如,讓你計算下自家的垃圾量,或是變廢為寶的小製作。

  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億年說,學校可以利用班會、綜合實踐課來上「垃圾分類課」。

  據介紹,市教育局將組織骨幹教師培訓,老師怎麼開展教學、垃圾分類教育怎麼納入校本課程、課時如何安排等問題都將得到解答。

  市教育局說,垃圾分類教材進課堂後,可以確保師生對於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達到100%。

  不僅如此,從教材上看,編寫者希望「小手拉大手」,通過孩子把大人也「拉進」垃圾分類的隊伍中。教材布置的不少作業,都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動手。

  昨天的部署會還啟動了「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實踐活動」,五緣學校的一些父母代表當眾表示,他們願意和孩子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舊垃圾桶要丟了嗎?

  不會丟掉,採用粘貼標識等方法改造後繼續使用

  根據市教育局的部署,學校的垃圾桶要有藍色、綠色、紅色、橙色四個顏色,分別代表可回收、廚餘、有害和其他垃圾,還會配備垃圾分類袋等。

  那麼,這意味著學校舊的垃圾桶都要全部丟了嗎?

  市教育局表示,垃圾分類是為了環保,如果因為垃圾分類,把舊的垃圾桶全部丟掉再買新的,其實是違背了垃圾分類的初衷。

  據介紹,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勤儉節約,如果垃圾桶的顏色和分類標識不一樣,只要它能承擔裝垃圾功能,採用粘貼標識等方法改造後繼續用。

  市教育局表示,不鼓勵學校到處分發垃圾袋——分類垃圾其實是為了減少垃圾,而是提倡學生用廢棄紙張做成盒子裝自己的垃圾,隨身帶走。

  【樣本】

  撤銷垃圾桶師生帶垃圾袋上學

  梧侶學校四年前就實行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

  絕大多數學校都在展示自己「有什麼」,位於同安的梧侶學校卻因為「無」而聞名。

  在昨天的文明創建再提升部署會上,梧侶學校作為唯一的代表發言,因為它實現「千人食堂三無聲」「百畝校園無垃圾桶」。

  位於同安工業集中區的梧侶學校,是廈門教育文明建設的一個範本。它位於同安新民鎮,是一所農村學校,90%以上學生是外來娃,但卻因為文明建設而煥發生機,經常會讓前去參觀的人大吃一驚:這真的是農村學校嗎?

  原本一天要運三車垃圾

  現在三天不到一車

  應該說,梧侶學校的「無」靠的是「有」。

  在此次教育局推廣垃圾分類以及垃圾不落地之前,梧侶學校已經這樣做了四年。不過,梧侶學校校長張志願實事求是地說,剛開始他們倒不是為了垃圾分類。

  他說,起初是為推廣「無值日」,做不下去,16個一人多高的垃圾桶每天都滿滿當當。

  張志願和他的同事開始對垃圾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16桶垃圾中,85%是飲料瓶,作業等廢紙佔10%,其他垃圾為5%。

  梧侶學校「釜底抽薪」:撤銷16個垃圾桶,開展不喝飲料行動,同時加大飲用水供應,學校的獎品全部換成水杯;此外,學生作業本寫完之後,由班級回收後再換新本子。

  梧侶學校要求學生和老師每天自己帶垃圾袋上學,實在無法避免的垃圾要一直拽在手裡,直到丟到自己的垃圾袋中。

  張志願說,這樣,學校就剩下5%的垃圾了。全校3314名學生,201名老師,原本一天要運三車垃圾,現在,三天不到一車。

  排隊領餐和用餐「無聲」

  1200人學習古人「食不言」

  梧侶學校的午餐食堂也是一景。副校長莊美瓊昨天在部署會上介紹說,1200個人用餐,實現進出食堂、排隊領餐、用餐「三無聲」,學習古人「食不言」。

  「三無聲」會不會太過分了?莊美瓊說,中午千人食堂用餐,如果沒有一定規矩,嘈雜的場面可想而知。

  梧侶學校的文明建設特色,還體現在文明禮儀。張志願「上崗示範」,每天七點和同事準時出現在校門口和家長孩子互相問好。

  莊美瓊說,問多了,孩子們回禮和主動問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梧侶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自豪地認為,他們每天做的這些事,都在為廈門文明建設貢獻力量。莊美瓊說,外來娃從小和父母到處漂流,我們從他們的習慣養成著手,他們回家或走向社會,就會以在學校的面貌示人。

  【文明品牌】

  核心價值觀

  融入體育課數學課

  廈門做法獲教育部點讚

  應該可以這樣說,廈門獲得文明城市「四連冠」,教育系統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今天從幾個側面為您介紹廈門教育在城市文明創建中做的那些事。

  近年來,全國教育工作者普遍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三進」,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從某個角度看,廈門的教育工作者攻破了很多難點。

  歷時三年推出《綱要》

  覆蓋中小學36個學科

  2007年起,廈門市教育局開始了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他們先通過課題研究,積累了幾百萬字的研究資料。

  2014年,市教育局開始編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這也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課外活動外圍「作戰」後,開始「挺進」課堂。

  相對於課外活動,課堂上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難度會更大。2016年年初,在歷經三年的努力後,市教育局推出一套154萬字的《綱要》,覆蓋中小學的36個學科。市教育局德育處處長許界群說,《綱要》解決了一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和各個學科結合,《綱要》基本上把中小學所有學科的知識點和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交匯點」都找出來了。

  對一線的老師來說,操作仍有困難。當年年底,廈門市教育局出版一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叢書》,800萬字,相當於「操作手冊」,手把手地教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結合具體例子

  融入各個學科教學

  這套《叢書》涵蓋中小學所有學科,連數學、體育都有,疊起來有半米高、幾十斤重,介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科教學的途徑和方法。許界群說,它解決了「怎麼教」「教什麼」的問題。

  他舉例說,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詹天佑》《懷念母親》,《綱要》在教育活動建議中寫道:抓住人物言行,體會愛國情懷。而《叢書》則有怎麼上課的具體案例。

  《叢書》顯示,有一些看起來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距離很遠的學科,事實上充滿了「交匯點」。譬如說,體育課的打排球,就可以進行「友愛互助,團結協作」的教育;數學課更不用說了,講到著名的「雞兔同籠」,除了解題,老師還可以講講《孫子算經》,說說古人的聰明才智。

  去年一月份舉行的全國教研工作會議上,廈門的做法還被教育部點讚。在聽取了廈門市的介紹後,教育部一位副部長說,廈門市已在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現在又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科教學的研究,並取得成果,這是一個我們想破解都還沒有完成的難點工作,他們已作了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廈門網)

相關焦點

  • 溫嶺市首套兒童垃圾分類系統教材誕生了
    為踐行垃圾分類,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今年以來,太平街道中心幼兒園在「幸福小鎮」社會混齡活動中增加了垃圾分類的內容。這學期,幼兒園裡開設了垃圾分類的課程,還編寫了垃圾分類的園本教材。據悉,這是我市乃至台州第一套兒童垃圾分類系統教材。
  • 一本書讓學生學會垃圾分類 包河區正在編寫相關專題讀本
    12月1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記者近日從包河區城管局獲悉,針對轄區初中、小學、幼兒園等學生群體,該區正在編寫生活垃圾分類專題讀本。據悉,包河區城管局已與包河區教體局聯合成立垃圾分類讀本編寫小組,成員包括垃圾分類一線工作人員、學校一線教師等,旨在充分結合垃圾分類專業知識及一線教育經驗,量身打造符合少兒及中小學生的垃圾分類讀本。
  • 垃圾分一分 環境美十分 ——廣元市樹人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系列活動
    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強起來為提高垃圾分類教育管理工作實效性,廣元市樹人幼兒園積極組織教職工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安排部署會議、垃圾分類推進會議、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等,及時傳達上級會議精神,了解垃圾分類的種類和方法,強調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重要性,安排部署幼兒園垃圾分類系列工作
  • 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為優秀,與教材版本無關
    有家長問:「現在教材變了,語文考多少算是優秀呢?」這明顯是不懂教育,這樣的家長可能還有很多,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為此寫一彷篇文章介紹一下。首先要指出,小學語文考多少分算優,這與教材版本沒有任何關係。評定中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依據的是《語文課程標準》,而不是教材。
  • 重慶9區縣突然更換教材引質疑,教育部門:沒有違規
    受訪者供圖9區縣突然更換教材根據趙先生的說法,北京市仁愛教育所編寫的「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已經在重慶市26個區縣持續使用26年。4月底,趙先生陸續得知,重慶市下屬渝北區、江北區、忠縣等9個縣區,將「仁愛版」七年級英文教材更換至另一出版社版本。
  • 重慶9區縣突然更換教材引質疑,教育部門:沒有違規
    受訪者供圖9區縣突然更換教材根據趙先生的說法,北京市仁愛教育所編寫的「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已經在重慶市26個區縣持續使用26年。4月底,趙先生陸續得知,重慶市下屬渝北區、江北區、忠縣等9個縣區,將「仁愛版」七年級英文教材更換至另一出版社版本。
  • 教師招聘教育基礎知識:課程內容的三種表現形式
    課程一直是教師招聘考試關注的重點,其中課程內容又是課程的核心要素,所以課程內容的表現形式就需要著重學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課程內容的三種表現形式——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一起去撥開層層迷霧吧!(1)課程計劃①以前的名稱:教學計劃②含義: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閩院附中垃圾分類校本教材畫風萌萌噠!
    近日,閩江學院附屬中學推出一本有關垃圾分類的校本教材《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漫畫集》教材文字簡潔還有萌萌噠卡通形象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手繪、漫畫等形式寓教於樂,生動形象展示生活垃圾分類的知識▼▼▼據了解,該教材由學校師生共同編寫是福州市第一本關於垃圾分類的校本教材!
  • 16所學校開設「垃圾分類」課程
    這是該校承辦的「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現場教學觀摩活動的場景。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泰州醫藥高新區科教局等單位領導,以及來自高新區各學校的分管校長、課程教師等出席了當天的活動。「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項目由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於2018年底開始啟動,目前,市區已有16所學校相繼開設了「垃圾分類知識」課程。
  • 我市出臺方案部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本報訊 近日,我市出臺了《保山市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對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全市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和美麗保山建設進行部署。方案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實城市人民政府主體責任,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溼垃圾)、其他垃圾(幹垃圾)4類劃分,加快完善分類收集、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設施,建立健全部門聯動和公眾參與機制,形成以法治為基礎
  • 幼兒繪本 :「垃圾分類」教育進課堂
    本報電  (葉衛華、袁偉江)日前,垃圾分類科普讀物幼兒繪本《垃圾分類在行動之河馬奶奶轉變記》正式出版發行,該繪本由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建設局環衛中心等單位策劃、設計、創作。當地已發放繪本1.2萬本,在城區幼兒園基本實現全覆蓋,受益家庭多達1.1萬餘戶。
  • 宜春市舉辦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和減量教學說課比賽(圖)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甘永紅、鄒紅豔報導: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總結交流垃圾分類課堂教學經驗,提升教師垃圾分類教學能力,11月27日至29日,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和減量教學說課比賽在宜春市官園學校舉行,這是宜春市第二次舉辦該項賽事。
  • 在校園落實垃圾分類,深圳蒲公英教師隊伍開啟新徵程
    50名「蒲公英教師」 的思想碰撞為貫徹落實9 月1日正式實施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深入拓展垃圾分類蒲公英計劃,推進垃圾分類在校園落地,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牽頭
  • 關於組織開展「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建設工作的通知
    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統籌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校企「雙元」合作開發教材。以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為引領,加強和改進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 垃圾分類投放和回收 如何做得更好?
    為了推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進行,助力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12月6日,由江門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主辦、蓬江區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協辦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市民論壇在東湖公園北園廣場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今天,你分了嗎?」。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宣貫提綱
    (三)生活垃圾的類別科學合理確定生活垃圾分類類別是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前提和基礎。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參照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標誌》(GB/T19095-2019)和地方標準廣西《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及作用規範》,《條例》第一章第四條規定,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採用「四分法」,即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共八章八十一條,分別從立法目的、適用範圍、政府職責、規劃建設、減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進行了規範,引導單位和個人自覺履行生活垃圾管理義務,把權利義務規範落到實處。
  • 「小手拉大手」 舟山在學校和社區教育中引入垃圾分類
    2018-03-22 07:17 | 舟山晚報網絡配圖3月20日,記者從舟山市教育局獲悉,為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市教育局與市有關部門對接,將「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和宣傳走進島城中小學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課堂
  • 山東將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垃圾處理設施「一市一廠」全覆蓋
    還邀請政協委員、物業管理人員、學校教師   為了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習慣,濟南市已建成152座黨建引領宣教基地,成立了市、區縣、鎮街三級宣講團,深入開展宣傳活動。山東各地教育部門組織編寫垃圾分類教育教材,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各級文明辦把垃圾分類作為文明城市創建重要測評指標;共青團系統開展「垃圾分類·青年先行」等系列主題活動;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積極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對標達標活動,號召大家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 山東:持續加強教育引導「小手拉大手」促垃圾分類 樹文明新風
    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山東各地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不斷加強輿論引導。  近日,山東聊城市陽穀縣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將生活垃圾分類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垃圾分類,校園在行動」工作方案,開展了多種形式如做手抄報、徵文投稿、文藝節目、垃圾分類模擬投放遊戲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