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扭傷,我的建議是,不需要用冰敷。冰敷止痛,其實是飲鴆止渴。為什麼這樣說呢?中醫認為,氣血不通則痛。溫則氣血通,寒則氣血凝。冰敷導致氣血凝滯,雖有暫時止痛之功,但容易遺留慢性疼痛。
不冰敷,那麼怎麼辦?一則可以用針灸治療(比如,有扭傷穴,其穴在手三裡外半寸,按壓疼痛處);二則,亦可用中藥外敷,且療效極高。本文即討論如何用中藥外敷治療急性關節扭傷。
關節扭傷的外用藥物比較簡單。就我所搜集的一些資料來看,常用的不過是寥寥數味藥,包括梔子、大黃和芒硝三味。
一、關於梔子外敷治療扭傷的文獻及分析:
有人用生梔子粉50克,白酒適量,調成糊狀,將調好的藥膏平攤於棉墊上(視損傷部位的大小),貼於患處,繃帶包紮,治療踝關節扭挫傷100例,療效滿意。
有人用梔子外敷治療軟組織損傷80例,其法:將梔子碾成粉末,加適量50%酒精,調成糊狀,均勻抹在紗布上外敷於患處,再將塑料薄膜覆蓋於紗布外面(以防酒精揮發),用彈力網狀繃帶外固定,2d換藥1次。大多數患者敷藥後1h即可見效。
運用生梔子散外敷治療多例踝關節扭傷,其法:生梔子30-50克(研細末),雞蛋清1個,麵粉適量,白酒適量。用法:將上藥研末調成糊狀,貼在扭傷部位,用無菌紗布覆蓋,繃帶固定,於扭傷當天敷藥後休息,次晨取掉,不必用其他方法。每日1次,一般3-5天有明顯療效。本法在《瀕湖集簡方》記載外用治折傷腫痛,「梔子、白面同搗,塗之」。
關於桅子外敷治療關節扭傷,我找到的最早的資料是70年代的一篇報導,文章說:「我們曾試治四肢扭傷,感到有消腫,止痛快,簡便易行,可供參考試用。治療方法:將桅子搗為粗末,用量以能包敷整個創傷面積、敷藥厚度約一分為度,用時加白面少許以白酒或黃酒調成糊狀備用。敷藥時應包敷全部創面,外用油紙覆蓋,再行包紮,兩天更換一次。藥物應現用現配。適應範圍:四肢扭傷,局部腫痛,活動不利而無骨折者,均可應用本法。倘有關節脫臼,應先復位再用。注憊事項:1、敷藥後如局部搔癢較甚,應停止使用;如有輕微疼痛可堅持敷用,若疼痛較甚,可暫停1至2日後再繼續敷用。2、藥物去除後,局部皮膚可呈現藍色斑點,無妨,1至2日即自行消退。」
梔子的功效分析:
生梔子其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等作用,用於治療熱病心煩、血熱吐衄、目赤腫痛、淋證澀痛、溼熱黃疸、火毒瘡瘍及扭挫傷痛等病症。《本草綱目》載「梔子主損傷瘀血」。
就臨床所見,梔子能「散瘀消腫,跌打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有止血,加速軟組織挫折傷的癒合作用。
二、關於大黃外敷治療扭傷的文獻:
有人用生大黃粉醋調外敷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使用適量白醋與適量生大黃粉(30-50g,根據患者的患處大小增減)混合,調成膏狀,平摸於防水薄膜紙上,厚度約1.5cm,外敷於患處,用彈力繃帶包紮固定,每日敷藥1次,1次敷藥8-12h,7天為1個療程。結果發現此法對於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處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快速減輕患者疼痛,較好改善關節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縮短病程,提高臨床療效。
有人治急性軟組織損傷,用梔子、大黃各60克,共研末過篩備用。視損傷範圍大小,取適量藥末,用溫水浸泡加少許白酒,調為糊狀,敷於損傷部位,厚約0.2cm-0.3cm,用繃帶包紮,2天換藥1次,亦有良效。
有人採用菊葉三七、大黃混合外敷治療關節扭傷,收到良好效果。其法:將鮮菊葉三七根(或莖葉)放搗筒搗爛,大黃預先研粉裝入乾淨瓶內備用,二者比例為7:3,加95%乙醇適量。將上藥混合成糊狀放入鋁質器皿或消毒碗中加熱,趁熱敷患處,油紗布覆蓋,再以繃帶或三角巾包紮,1日l次,一般3-5次瘡愈。
有人用生梔子,生大黃,乳香,新癀片粉碎過120目篩。將藥粉調陳醋或75%酒精外敷患處。一則可治手足急性扭傷。用藥伊始,便有清涼疼痛減輕之功,12-24小時後腫脹全部消失,疼痛大減,痊癒率100%。二則可治疔瘡癰腫。如其膿成,破其膿,消毒後用其藥,起效時間不一,但止痛迅速,效果顯著,24小時左右瘡口能迅速收斂。
還有人用大黃外敷治療腱鞘炎,均為四肢、關節、肩背腱鞘部位紅腫疼痛,其法用大黃10克研成粉末狀,用白醋調和成泥糊狀,敷於患處。30名患者中28名患者48小時內紅腫疼痛的症狀消失。
大黃的功效分析:
《日華子本草》曰:「大黃,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本草發明》認為,大黃「沉寒走下,瀉諸實熱結滯不通,盡其用矣,故……又洩壅滯水氣,調血脈,利關節等,皆火熱淫結滯於腸胃而然。用此苦寒蕩滌之。」由此可以認為大黃所治為實熱引起的關節不利。另外,《一本堂藥選》曰:大黃能「療一身結毒,關節疼痛」,提出大黃最善於「逐關節結毒。」說明大黃還能治療結毒引起的關節不利。
大黃味苦性寒,不僅能夠蕩滌腸胃積滯,使邪有出路,又具推陳致新之功,除血熱、毒邪,邪去則正自安,關節部位的熱邪、結毒去除,則關節通利,疼痛解除。
三、關於芒硝外敷治療扭傷的文獻及分析:
有人用芒硝外敷治療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可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消除膝關節腫脹,且效果較冰敷好。
有人用大黃元明粉藥膏外敷治療肘、膝、腕等關節扭傷 48 例,其法:分別將生大黃、元明粉(即芒硝)研成細末,分裝瓶內密封備用。每次使用時,應視患部腫脹的面積取藥,按生大黃2份,元明粉1份的比例,放入換藥碗或搪瓷杯中,然後徐徐加入3%樟腦酒精適量調成漿糊即可。最好是現配現用,一次用完。如一次用不完,下次再加入適量樟腦酒精繼續使用。敷藥後,上面蓋上1張油紙防止乾燥,用繃帶或紗布包紮固定,每日更換1次。一般於第1次敷藥4h 後,疼痛明顯減輕,腫脹大部分消退;平均換藥 3-5次即可治癒,未發現不良反應。
除治療關節扭傷之外,還有人用外敷大黃芒硝散治療的前庭大腺炎(治癒率為90.7%),乳腺炎(治癒率為85.56%),手術切口初期感染、會陰部產傷或外傷後皮膚黏膜水腫、皮下瘀血、發紺、痔血栓、嵌頓等(療效為100%)。此法可減少抗生素的應用。
我臨床曾用芒硝單味,紗麵包外敷治療膝關節扭傷疼痛,止痛消腫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膝關節處紅腫熱痛時,外敷芒硝後感覺涼爽舒服。
芒硝的功效分析:
芒硝味鹹、苦,性寒,外用具有清熱解毒、破血行血、散結消腫的功效。
現代研究認為:芒硝主要成份是鹽類物質,具有鹽類的特殊物理性質,可溶於水,滲透性強,有吸收熱量的特性和良好的吸潮性,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充血腫脹。芒硝外用能促進組織水分滲出體外,減輕軟組織水腫,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芒硝無毒,對正常皮膚無損害,使用時不受時間限制。
芒硝外敷療法方便、簡單、易行、價格低廉、效果顯著、副作用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在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狀等方面意義甚大。
綜上所述,梔子、大黃、芒硝外敷都有治療肌肉扭傷的效果。我臨床治療肌肉扭傷,只要局部皮膚沒有破損,即用此三味藥各等量,共研極細末,用高度白酒調成糊狀,外敷痛處,療效甚高。
四、軟組織損傷的病機分析
踝關節軟組織損傷的病變過程與中醫「傷筋」後氣滯血瘀的病機相似,損傷發生後,絡脈隨之受傷,離經之血瘀阻於經脈;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瘀亦可引起氣滯,氣滯又可加重血瘀,血瘀氣滯互為因果,氣血流行不通,不通則痛;津血同源,氣能行津,脈絡受損,血瘀氣滯,津液外滲,而為腫脹。
梔子、大黃、芒硝外敷能切合以上病機,故可收取顯效。此三味藥皆屬常用之口,價格便宜,或取單味,或合兩味,或合三味應用,都將有滿意的療效。我之所以要寫作此文,即希望能宣傳此方,可以幫助更多的關節扭傷患者早日康復。(董洪濤)#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