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多元文化,若不加以分析,教育的學生會變成什麼樣?

2020-12-25 思維數學小課堂

伴隨著教師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多元文化影響著教師的職業行為,尤其是95、00後走進教師崗位後,帶來了新的文化衝擊,給學生帶來了文化與價值的傳遞,學生需要跟上這種文化的更新,但有時教學中不注意分析篩選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前不久有新聞報導,肖戰的粉絲們以自己的教師身份組織學生拍攝視頻應援,受到網友的熱議,之後有關部門對老師進行教育和處罰。事實上,這背後並不只是一件事,隨著時代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他們把個人的文化追求和愛好,毫無區別地傳給學生是不恰當的。

老教師,不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成長,沒有娛樂至上的觀念。而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娛樂文化,如果不去理解和抵制,有些人就會失去理性分析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如果僅僅局限於娛樂價值,那就只能局限於個人,否則對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還有許多為了的娛樂效果節目,其實對孩子們的教育影響是有待考量的。我碰巧是90後,與95後、00後的年輕教師共事,正好是處於這兩代人娛樂文化背景分界點成長,娛樂文化對他們的成長經歷可以說是多姿多彩,以至於影響個人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追求。

因此,對於年輕一代剛剛進入職場的教師來說,我們並不是不允許教師們的某些娛樂明星的個人追求。僅僅是說像肖戰這樣的娛樂明星的一些事件,不要把個人娛樂追求不良的影響與學生的教育等等混為一談。每一位教師在單純的教育崗位上,首先要教孩子豐富的知識和學習的方法,其次要培養他們的價值,這一方面我們特別要關注教師在崗位上的行為價值取向,看似老師簡單的言辭等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老師在學生面前,所有的言行舉止都被「放大」,做出決定前,需要先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是否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還是純粹地把個人感受和情緒發洩。如果僅僅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會讓自己暫時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教育之上,但對學生的扭曲影響是一生的。

總的來說,教師教育方式和理念需要與時代接軌,但不是不加選擇全部接受,這樣培養出來學生如何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分辨能力呢?

相關焦點

  • 李瑞:用來自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學生,值得商榷!
    【李瑞專欄】用來自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來教育學生,值得商榷!原創作者|李瑞近年來,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一種現象,就是盲目崇拜名人或有留洋經歷的名人。只要是某著名校長或某專家說的話,不加思索,就拿來用。甚至沒有經過嚴肅認真的科學論證,就把其中一些觀點作為教育理念或教育方法來使用。
  • 【第二講】 翁福元: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理想或烏託邦
    2015年7月23日上午,來自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的翁福元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題為「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理想或烏託邦「的主題講座。翁教授系統闡述了臺灣地區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困境,並以新住民子女為分析對象,重點探討了這一群體的教育機會均等可能性問題。在翁教授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同樣來自臺灣的兩位小學校長—遊麗蓉老師和卓訓德老師—通過豐富的實踐經驗分享,對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這一主題做了補充和拓展。翁教授認為,目前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5方面的問題:1.
  • 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種誤解及其分析
    一些歐美人出身的教師和一些正在接受培訓的其他教師中普遍存在這種誤解,他們沒有誰會被說成是種族主義者,然而他們對多元文化教育為什麼是必需的這個問題卻都抱有錯誤的信條。許多人認為,實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唯一理由是可以學會如何與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一起更好地工作。因此,他們未能理解當代學校中實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廣泛目的。
  • 推傳媒特色教育 促學生多元成才
    三是用適合學生學業基礎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狠抓教師教學過程管理、學生學習過程管理。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基礎比進步,建立多元發展性評價機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找到自信,創設足以使人奮進的環境。筆者:一所學校的管理方式是不少家長關心的方面,對此您有什麼想法?
  • 多元智能與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教育可以通過這樣的發現和了解,來設計與安排:何時、何地、以什麼樣的內容、方法來幫助孩子。怎樣的幼兒園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完成這樣的任務呢?近些年,伴隨著社會對智能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 南海區西樵高級中學 品正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學生 多元文化奠基學子...
    走進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高級中學,悠揚動聽的琴聲和歌聲從音樂教室傳來;田徑場上,學生正激情揮灑著汗水;美術室裡,學生正靜心作畫;教室裡,老師正用觸控一體機給學生講解題目……弘揚品正教育理念,該校形成了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高考成績近4年連續高速增長,並通過軟體和硬體設施的完善,為學生架設起成才的橋梁。
  • 澳大利亞多元教育文化 | 致力發展特殊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0世紀70年代開始,地處亞太地區邊緣處的澳大利亞就開始實行多元文化主義,澳大利亞教育注重發展學生個體的才能,鼓勵學生們善於在學習中發現潛能和特長,鍛鍊學生們思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為此澳大利亞還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國家教育體系,基礎教育的完善程度非常高,致力於發展學生個體特殊才能,產生了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 簡要分析: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
    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評價」的理念,擴展了學生學習評估的基礎;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對傳統的「一元智能」觀的強有力挑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當前在新課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師對學生評價頗感困惑之時,他的理論無疑會給我們諸多啟示。八種智能都是指什麼?
  • 打造優質教師隊伍護航學生多元成長
    青島三中著力打造「民主三中」特色品牌,賦予教師更多主動權、參與權與選擇權。開展「民主三中」建設,讓老師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學校管理;提供更多個性發展機會,賦予老師更多自主發展權;致力建設優質教研組,更好吃透新高考,全面提升教師核心素養,激發教師新動能,從而更好促進學生多元發展。賦能學生 實施多元成長計劃老師、學生是學校的主人。
  • 深化教師文化建設 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點擊標題下「第一教育專業圈」可快速關注 【
  • 如何發展地看待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
    那麼,認知文化多樣性之後,人們會如何看待和對待他(異)文化?世界範圍內,不同的社會背景、文化環境以及個人際遇,都會影響人們不同的文化態度和行為。如果說前現代社會,文化的偏見主要是「少見多怪」,當今社會經常出現的文化「偏見」和「仇恨」原因卻大不一樣。各種文化的面向均可以「我」者或「他」者的立場、個人媒介的和國家媒介的方式呈現,展現的手段(媒體)又可以選擇性使用。
  • 【共有家園】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民族文化的優秀內容能夠成為教育的一項內容, 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重要的保障。從國外的經驗來看, 在美國的一些大學中像黑人研究、黑人民族史、黑人文化史等課程進入大學課堂, 使學生能夠重新認識黑人文化內涵, 並尊重各民族的獨自特徵和民族情感。
  • 多元需求促多元教育 構建「課程+」體系學習多元文化
    地處閩南金三角的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自2017年始,立足地域特點和學校歷史,積極探索多元育人模式,讓學生今天在校的學習能適應明天社會發展的需要。  構建「課程+」體系,學習多元化  學校育人模式的革新是內涵發展的支點。我校「多元教育」實踐,是自內而外、內外結合而形成的育人特色。
  • 多元文化學生的教學策略
    某些行為和教學策略使教師能夠與他們文化多元的學生建立更牢固的教學關係。這些行為和策略中的許多都是良好教學的標準實踐,而其他行為和策略則是與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事的。高效的,多元文化學生的老師熱情地承認個人和文化差異,並以積極的方式識別這些差異。這種積極的認同為有效的交流和教學策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老師可以對社交技能(如尊重和跨文化理解)進行建模,教授,提示和強化。
  • 多元文化·國際理解·道德教育 | 課程所成功舉辦第七屆上海圓桌課程論壇
    在國際化不斷推進、文化多元交錯的時代,道德教育面臨多重困境。如何基於本土化情境和話語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如何在多元文化社會協調教育領域的多元與同一?如何在網絡情境下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在「面向道德的教育:多元文化社會裡道德教育的重構」的主旨報告中,于天龍教授針對目前道德教育所面臨的困難提出對道德教育進行重新建構。這種建構植根於對多元文化社會的認同和尊重,直面社會不平等不正義之現狀,挑戰整個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實踐過程裡的非道德及不道德性。如此重構的教育是我們亟需的也有意義的道德教育。
  • 漢語國際(北京)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多元文化下的教學(案例)
    多元文化下的教學(案例分析)美國的漢語教學,每個州的教學環境都有不同,夏威夷的教學環境更不一樣。夏威夷群島四面離大陸都很遙遠,但是這裡不同的文化卻色彩斑斕。對於班裡其他沒有任何漢語背景的學生,初級漢語內容就比較難,特別體現在漢字的認讀和書寫上。這為課堂教學節奏的安排增添了難度。其次,夏威夷受日本文化影響較大,很多學生都有日語背景。因為日語中有近兩千個常用漢字,有日語背景的學生在成績上要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從一方面講,這是對漢語教學的一種促進;但從另一方面看,由於日語背景影響較深,很多日語知識會影響漢語知識的學習。
  •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追問
    ,同時也作為我國新課改的指導理論之一而為我國廣大教育研究者和教師所熟悉,並正在進行一些實驗。很明顯,如果缺乏這種追問與反思,則這一理論在我國教育教學以及課程改革中的效用會大打折扣。   一   在加德納本人看來,實踐多元智能理論是一件正在且仍需不斷努力的工作。美國有多所多元智能實驗學校,綜觀其實踐情況,可以發現幾個明顯特徵:   多元智能實踐探索的長期性。
  • 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天創華視帶學生享受多元文化之旅
    由此可見,正是這些不同時代的「聲音」存在,所以縱觀70年來的不凡歷程,我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如今已構建起了完善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更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同時也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而說到現代化教育,就不得不說教育正逐漸網絡化,尤其是現今科技發達,網絡互通,很多學校、教育機構都會選擇使用線上教學、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資源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為此,他們大都會選擇到始終深耕於廣電設備領域的天創華視,選擇一些可攜式的「高精尖設備」為學生們帶去更加多元的文化,讓孩子們在科技的渲染下感受學習的魅力。
  • 尤金·C.哈格羅夫:中小學階段環境倫理教育的傳統和多元文化路徑
    要使某種環境倫理在特定社會中發揮作用,就必須讓其牢固地建立在該社會經過歷史演變而形成的文化態度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在借鑑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觀點時,教育工作者必須小心謹慎,避免採用與自己的社會規範存在衝突的元素。例如,在美國發展起來的國家公園理念,在亞洲國家會被視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這種理念的應用,不時導致了社會混亂和不滿,因為當地人會被迫從自己祖祖輩輩居住或利用了數百年的土地上遷走。
  •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文化內涵與層次結構
    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認識的深化,判斷優劣、有效性、達到程度的規格、標準會發生變化,如果標準規格落後了,既使基於落後的規格標準而獲得優、有效和達標的判斷,也不能認為是有質量的,有可能存在達到標準的質量並不一定能滿足顧客要求的情況。此外,以上詞典都是從量化指標的視角來認識,但質量不只是一些量化規格標準,還有一些不能量化的文化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