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美好的現金貸,真的有商家宣傳的那麼低廉和快捷嗎?
5月8日,在新浪的黑貓投訴平臺上的公開消息顯示,宜信宣城公司遭到了用戶的投訴,稱其在宜信一筆本金60565.42元還款周期3年的貸款,是高利貸。
根據該用戶曝料,消費者「用戶5759950594」在5月8日向新浪黑貓投訴平臺反映:
2017年10月在宣城宜信公司申請了1筆貸款。貸款總額為60565.42元。分期36個月還完,每月還款3129.98元。 現在已經還款18個月,共56339.64元。還要還款18個月。56339.62元。要多還52113.86。這不是典型的高利貸。
該用戶還分享了在宜信系統上的還款記錄的截圖。截圖顯示,該用戶在2017年10月11日,從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拿到了總額為60565.42的貸款,此後每月支付3129.98元的還款。
目前,用戶已經還款18期,已還款的金額是56339.64元,還要還款18期,剩餘的還款總額是56339.62元。
接到用戶投訴後,宜信普惠回復表示已經將相關的問題反饋,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加速處理。
從用戶陳述的事實來看,在2017年的時候他可能產生了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所以轉向宜信做了一筆信用貸款,但他沒有預計到還款金額會這麼多。
這實際上是貸款機構跟用戶玩的一個數字遊戲。
從還款情況來看,這名用戶實際上承擔的資金成本(含利率和各種形式的費用)是多少呢?
如果按照較科學的利率計算公式(IRR)來測算,這位用戶承擔的資金成本是遠遠高於名義利率的。
仍以該名用戶的投訴作為案例。用excel表自帶函數計算可得,每月承擔利率為3.834%,轉化為年利率為3.834%*12=46%。
或者使用專門的財務計算器可以算出,這個用戶承擔的實際年化利率為46.01%,與前述計算結果一致,而這才是用戶承擔的真實的資金成本。
早在2017年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規定「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規定,禁止發放或撮合違反法律有關利率規定的貸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貸款年利率以36%為界限,超出部分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再分析這個案例的情況。
46%的年化利率的確較為驚人。不知道宜信在交易達成之初,有沒有對這個用戶盡到應有的信息披露和告知義務,如果用戶本身認可這個利息才發生的交易,那現在的投訴就是可以避免的。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在進行現金貸或者信用卡分期之前,不能光看放款機構宣傳的利率,而應該自己用excel表或者是在線的IRR計算一下實際的資金成本,合理評估自身財力是否可以承受。
無獨有偶,新浪黑貓平臺上近期還有一則關於宜信的投訴,也是類似的問題。
5月7日,有匿名用戶投訴「宜信普惠」,要求撤銷高利息,砍頭息,高服務費,其中涉訴金額為85000元,目前投訴已恢復。
根據消費者「匿名」提供的信息,三年期8萬5元的貸款,每月還款4222元,按照IRR來計算年化的利率為42.65%,也是相當高的水平。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宜信」共出現46條結果,搜「宜人貸」出現202條結果,用戶的投訴反應都集中在「砍頭息」、「高利貸」、「高額利息」、「高額手續費」等方面。
事實上,從用戶投訴的情況來看,也並不僅僅是宜信存在類似的問題。行業中較大的網貸平臺如拍拍貸、人人貸、 你我貸等等,都存在類似的用戶投訴。
「對於朋友而言,我個人都會勸他們能不借就不借,什麼無抵押無擔保,真借了那錢成本是很高的,但您真借了還千萬別違約,一旦違約罰息恐怕更還不起了。」一位網貸行業人士對來咖智庫表示,現在很多網貸平臺的廣告,總是很美好,「你不覺得太美好的廣告,總是讓人覺得不太真誠嗎?」
換言之,網絡借貸,是個相當賺錢的生意。
根據銀保監會、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要求,各P2P平臺應當於每年的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的財務數據,公開信息顯示,宜信旗下的宜人貸在2018年的總營收為85億人民幣,同比多增14.24%,實現淨利潤2.7億元,同比下滑27.4%。
前述行業人士指出,在新浪黑貓上,各類投訴不勝枚舉,砍頭息、高利貸,「隨便一搜就發現真實世界並不像廣告說的那麼美好」,就借貸行業在中國的現實發展看,卻怎麼看都像一兩百年前的「票號」模式翻版,始終行走在刀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