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音調淺談
就粵語學習而言,如何正確發音一直是學習的難點,於是有了粵語拼音(在不引起歧義情況下簡稱粵拼)這一工具。而粵拼無論是接軌通用的英語音標的香港語言學會粵語拼音方案(在不引起歧義情況下簡稱粵拼方案)還是貼合普通話拼音的廣州音注音方案(以下簡稱廣州注音),在掌握聲母韻母的方面都並不難上手,但對應的音調學習往往極難掌握。就此,up主作為一位非語言專業學生,在經歷了從順德口音通過學習轉變成不太差的廣州正音(雖說現在最正的口音貌似在香港地區),分享一些學習音調的經驗。由於沒有在語言領域系統學習,很多概念相對粗糙,不正確的地方,混淆的概念希望專業人士予以指正。
第一部分——六調的總體把握
粵拼的聲調粗略可分為六調九聲,倘若算上不同地區的口音變形,音調會更加豐富,此處不作深究,而九聲是六調加入入聲變化得出,故也先按下不表。那麼關於六調的學習,僅通過機械模仿記憶也是不明智的,我們在常規教學中是結合調值進行教學的,如下圖。
「調值(tone number)是聲調的實際讀音,指聲音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形式。調值只表示相對音高,而不表示絕對音高。表示調值時,經常會使用五度標記法。」—轉自wiki。
從1到5,音高逐漸提高,3為我們不刻意升調降調時的相對音高零點,參考普通話的調值圖。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調值只表示相對音高,這說明我們不需真正糾結我們能否發出絕對音高的音,否則就只有會唱歌的才能好好說話了。關鍵是把音高的變化讀出來,聽的人就自然能識別出說的是哪個音,哪個調了。
可是儘管對照著調值表,很多同學還是有點不知所措,經常糾結怎樣是高音,怎樣是低一點。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研究一下粵語六調調值圖的虛線。代表53調值的虛線,是陰平調的高降讀法,相對於55的高平讀法,於廣州正音中有區分字義的作用,語速較快時部分廣州人也會讀高降,於up主原來的順德口音則完全是陰平調的讀法;代表31的虛線,是在實驗中收集到的陽平讀音,包括廣州測試者在內的陽平讀音很多都是從3起音,偶爾讀得比較「使勁」的人能從2起音。
結合這兩條虛線,我們可以發現六個音調,55(53);35;33;11(31);13;22,有五個是以3起音或者收音的。事實上,這也符合我們平時說話的實際情況,經常性地偏離自己能發的基本音高會比較累人,同理,廣州人相對使用粵語的其他口音地方人士音高普遍高一點,因為他們平時第一聲總是保持高出兩個調(在其他地區口音的人聽起來就會有種語調很「作」的感覺了)。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六調是按照3的音高相對均勻分布的,倘若按照順德口音的第一聲,更是按照升,降,平,升,降,平的模式,僅音高發生變化。如此一來,大家是否對六調整體分布有了總體的把握?其實粵語六調不難發,平時多留意自己多哼哼,找準自己的基準「3」,從3那裡起調和收調就好了。
當然,雖然我們舉了順德口音第一聲高降的例子,但主要還是為了大家能理解調值的分布,在常規教學中還是要求以廣州正音為標準哦!(話說順德口音把第四聲變得都不知道是什麼來的了……)
本篇最後附上up主的舒聲調格局數據分析(事實證明哪怕不是教科書上標準的讀音,還是能說地道的粵語的)。數據分析來源:南開大學語言所;數據分析軟體語音桌上系統minispeech。特別鳴謝南開大學粵語社研究部部長,謝郴偉學長的幫助。
鄧致豐
南開大學粵語社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哦~